專家說:多數增生不會癌變

2021-01-20 齊魯壹點

俗稱的「胃增生」屬癌前病變,需高度重視

受訪專家: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 譚先傑

北京朝陽醫院泌尿科前列腺疾病組組長、主任醫師 王建文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中心主任醫師 曾曉華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胃腸腫瘤中心主任醫師 步召德

人們防癌意識的提升,也體現在對患癌跡象的關註上,比如各類增生。與癌症相似,增生表現為身體某一部分組織的細胞數目增加、體積增大,但兩者在病理上有著本質區別,其中只有部分最終會發生癌變。

子宮內膜,警惕不典型增生

子宮是女性獨有的臟器,它就像一個房子,給新生命提供庇護和生長場所。未生產的子宮約長7.5釐米、寬5釐米、厚3釐米,呈倒三角樣橫在盆腔中部。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譚先傑說,子宮內膜表層會隨雌激素和孕激素變化,產生周期性的增厚和脫落,即女性的月經來潮。若經常月經不調,如周期縮短或延長10~15天、持續時間減為1~2天或增為10~15天,同時出現經血量明顯增加或減少,就要警惕是否發生了子宮內膜增生。

譚先傑介紹,子宮內膜增生是婦科常見病之一,可分為單純增生、複雜增生和不典型增生。單純增生中,細胞形態和排列沒有發生改變,僅數量增多,導致子宮內膜變厚,就像給房間又加了一層牆壁,其中僅3%可發展為子宮內膜癌;複雜增生表現為子宮內膜向腔內呈乳頭狀突出或反向出芽樣生長,細胞形態上無變化,好比房間牆壁部分磚塊向外或向內鼓起,少數可發展為不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是在複雜增生的基礎上,細胞發生病變導致體積增大等不正常轉變,相當於向外或向內鼓起的磚塊不僅形狀變了,質量也變得很差,其中23%的患者可能發展為癌症,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癌變率可達到30%~50%。

「子宮內膜增生通常因雌激素持續刺激及缺乏孕激素抵抗導致。」譚先傑說,「其主要發生在肥胖、患有卵巢功能失調、因卵巢腫瘤等導致雌激素及孕激素失衡,或長時間受到外源激素刺激的女性中。」因此,預防子宮內膜增生最重要是將體重控制在正常範圍內,同時保護好卵巢功能,如不吸菸、不喝酒、不熬夜等。建議女性平時注意觀察月經是否規律、是否有經期外異常出血等,一旦發現要及時就醫。通常,大多數單純增生、複雜增生和輕度不典型增生患者,經積極藥物治療後,病變都會轉輕或恢復正常。

前列腺增生,別忽視PSA檢測

前列腺是男性特有的性腺器官,像一個倒置的慄子,上頂膀胱、下抵泌尿生殖膈、前貼恥骨、後依直腸、中通尿道。生理結構上,前列腺由內到外可分為移行帶、中央帶和外周帶,移行帶和中央帶是前列腺增生的多發位置,而約70%的前列腺癌則發生在外周帶上。

北京朝陽醫院泌尿科前列腺疾病組組長王建文主任醫師說:「前列腺增生是一種老年男性常見病,通常發生在40歲以後,60歲時發病率大於50%。」 前列腺增生是由於腺體成分和間質的增生,導致前列腺體積增大。若其增大沒有影響到尿道,則無排尿問題;若增生壓迫尿道使其延長變窄,會出現夜尿增多、尿頻、尿等待、尿線細、尿程短、尿後滴瀝,嚴重時還會出現排尿困難和尿瀦留,甚至因長期病變導致膀胱功能異常,繼發腎積水和腎功能受損。一般認為,前列腺增生與年齡和雄激素刺激有關,也有臨床研究表明,年輕時反覆的前列腺炎會加重前列腺增生進程。

「前列腺增生與前列腺癌之間沒有明確的因果關係,但從前列腺癌的病理切片上看,患者通常伴有前列腺增生。」 王建文解釋說,直腸指診(即肛診)通常能直接判斷出前列腺的形態症狀,比如,增生的前列腺光滑有韌性、中央溝消失,前列腺癌則表現為凹凸不平、質地較硬的結節,晚期質硬類似石頭。目前,前列腺特異抗原(PSA)檢測被認為是診斷前列腺癌的重要手段。因此,中老年男性一定不要忽視PSA檢測,50歲後應至少每年篩查一次,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應在45歲以後進行每年篩查。

乳腺增生,惡化機率小

乳房周期性疼痛和乳房腫塊困擾著大量成年女性。據統計,我國大城市中約50%~70%的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且多發生於25~45歲。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中心主任醫師曾曉華說,乳腺增生也被稱作乳腺小葉增生、乳腺纖維囊性增生,是女性群體常見的生理現象。如果將女性乳腺比作葡萄,葡萄粒就是乳腺小葉,葡萄梗是連接小葉的導管,雌、孕激素沿著導管流向小葉,促使細胞增殖。若體型肥胖、有吸菸酗酒習慣、長期精神焦慮緊張,或受到外部激素刺激等時,內分泌代謝失衡,高水平的雌激素就會對乳腺產生持續刺激,導致乳腺增生。其主要表現為周期性疼痛(經期前乳房脹痛、月經過後逐漸減輕並消失)和如紅棗大小、質地柔軟的腫塊,以及乳頭溢液等。

曾曉華補充道:「很多女性擔心乳腺增生會癌變,事實上,乳腺增生只有極少數臨床發展為不典型增生,癌變的機率非常小。」確診增生後,建議定期到醫院複查,如出現不典型增生轉變,可通過藥物幹預或手術治療。儘管乳腺增生無法從根本上治癒,但可以通過以下方法緩解症狀:1.保持心情舒暢;2.改變飲食結構,少吃蜂蜜等含有動物雌激素的食物;3.控制體重;4.生活規律,少熬夜;5.選擇合適的胸罩,避免對乳房造成擠壓等。

胃增生,癌變重要階段

胃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現代人的不良習慣如抽菸、喝酒、喜食刺激性食物等,以及幽門螺桿菌感染、膽汁反流、長期服用抑酸藥等都會損傷胃黏膜,甚至造成胃增生,即胃黏膜上皮內瘤變。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胃腸腫瘤中心主任醫師步召德說:「「胃增生」是個通俗說法,專業名稱是「上皮內瘤變」。胃黏膜的上皮異型增生、不典型增生、上皮內瘤變是同一個概念,都指胃黏膜上皮的組織結構或細胞形態發生異常改變。」本來,胃內壁是光滑的黏膜,在受到刺激產生傷口後,為修復胃黏膜,細胞過量生長就會導致內壁上出現瘤樣凸起。胃黏膜上皮內瘤變與胃癌的發生密切相關,是癌變過程中最重要的階段,也被認為是胃癌的一種癌前病變。

胃黏膜上皮內瘤變分兩級,即低級別上皮內瘤變和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前者相當於過去的輕、中度異型增生,其中,輕度異型增生是胃黏膜對損傷做出的正常反應,可由胃潰瘍、胃炎、胃息肉或幽門螺桿菌感染等誘發;中度異型增生可在進行局部組織學和細胞學檢查時發現明顯的異型性,多由腺瘤性息肉、萎縮性胃炎等誘發。後者相當於重度異型增生或原位癌,局部檢查時常表現出明顯的異型性,有惡變傾向。

步召德提醒,一旦在胃鏡活檢中確診上皮內瘤變,就應定期複查胃鏡,觀察病變的發展變化。如果是高級別上皮內瘤變,推薦進行內鏡下病變切除。從預防角度講,規律作息、清淡飲食、戒菸酒,並積極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潰瘍病、胃息肉等措施,對預防「胃增生」和胃癌的發生很有益處。

相關焦點

  • 乳腺增生不會癌變?乳腺增生吃藥能好?4大誤區,麻煩正確對待
    一、乳腺增生不會癌變 乳腺增生是乳腺正常發育和退化過程失常所導致的一種良性乳腺疾病,雖然呈現良性,但並不代表沒有癌變的風險。乳腺增生癌變與否,主要由疾病的病理類型所決定。如果是病理性的不典型的乳腺增生,如果不予以正確治療,後期是可能發展為乳腺癌的。
  • 體檢發現「乳腺增生」、「乳腺結節」,會癌變嗎?出現哪些症狀要警惕?
    也正因為如此,醫院門診中出現了越來越多前來諮詢乳腺疾病的患者,其中詢問「乳腺增生」、「乳房腫瘤」和「乳房結節」的最多。 那麼乳腺增生、良性乳腺結節(腫瘤)、乳腺癌的區別是什麼? 1、乳腺增生:以乳房周期性疼痛為主要症狀。起初為全乳房瀰漫性的脹痛,在乳房外上側及中上部觸痛會比較明顯,每月月經前疼痛加劇,月經結束後疼痛減退或消失。嚴重的患者經前經後均呈持續性疼痛。
  • 50歲大媽乳房腫大以為乳腺增生,醫生檢查後卻說是乳癌!
    乳腺增生會成癌嗎?專家說基本不會!然而,最近卻有一位李女士乳腺增生變成了乳腺癌,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醫生介紹說,李女士得的是瀰漫性乳腺癌,這種病跟乳腺增生很像,臨床上誤診率很高,這種腫瘤的特徵是癌腫會瀰漫在整個乳房上,引起乳腺增厚、增大,再加上腫塊不是太硬,所以很容易被認為乳腺增生。檢查結果顯示,李女士的右側乳房、左側鎖骨和右側腋窩下都有腫瘤,雙側鎖骨下還發現多個淋巴結腫大,癌細胞也已出現了大面積轉移。
  • 醫生說這個腫瘤不會癌變
    隨後就有網帖說PDD停播一年多時間是因為得了肝癌,有的帖子用「惡化」來形容PDD的肝腫瘤,還有模有樣地給大家科普起原發性肝癌的知識,教大家怎麼預防原發性肝癌。其實早在2018年7月,PDD就澄清過自己的肝臟腫瘤是良性腫瘤,只是個頭比較大。今年6月的直播中,他也說自己的腫瘤還是良性的,只是比之前檢查的結果又增大了2cm。
  • 生理性乳腺增生不可怕,大多能自愈
    □見習記者 梁露露    27歲的程小姐給大河健康報記者打電話:「我四個月前因左側胸部疼痛,到醫院檢查,檢查後發現是乳腺增生,醫生建議我進行藥物治療。我想諮詢一下專家,乳腺增生會不會發展為乳腺癌?平時該怎麼護理?」
  • 好好的乳腺,為啥就增生了?會癌變嗎?
    而在這三大疾病裡,真正說起來,正兒八經真的算是個病,或者說能「稱得上」是病的,應該有且只有乳腺增生了。颯姐我也有乳腺增生,之前沒生娃的時候,每次排卵期和大姨媽來臨前還都會感覺到脹痛不舒服,每次穿鋼圈內衣都感覺自己仿佛在受刑。
  • 5種良性病變,若長期拖著不治,可能會發生癌變,早治會更安心
    除了通過檢查被確診為癌症,有些良性病變也可能會發生癌變,但不少患者聽到醫生給的結論是良性病變,就完全放鬆了,覺得反正不是惡性,不會變成癌,這是錯誤的想法。如果經常受到刺激,反覆摩擦,癌變機率還會更高。第2種: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結節多數都是良性的,僅有一小部分會誘發甲狀腺癌,查出甲狀腺結節後,即便是良性,也不能不管不顧,要及時治療,定期檢查,了解結節的體積變化,預防癌變。
  • 一定會癌變嗎?
    簡單說,萎縮性胃炎並不是胃的容積變小了,也不是胃壁變的皺巴巴的,是胃黏膜皺壁變得平滑,黏膜層變薄了,上面長的分泌消化液的腺體減少了。 引起萎縮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年齡、幽門螺桿菌感染、藥物刺激、不良生活習慣、自身免疫因素、遺傳等相關。 萎縮性胃炎一定會癌變嗎?
  • 結節、增生、息肉,到底用不用治?這一篇全看懂!
    乳腺增生:正常的生理現象在臨床中提到的乳腺增生,多是良性的。比如青春期女孩子乳房發育長大;比如妊娠哺乳期間乳房發育長大、為新生兒做準備;比如乳房隨著月經周期而發生的周期性乳房疼痛,這些都屬於正常乳腺發育與退化中失常範疇,這樣的乳腺增生不是病,通常無需用藥和治療。提醒大家,乳腺增生的好與壞,不是根據疼痛的程度區分,大多「壞的」東西不一定痛。有增生、有包塊及時找醫生排查,確認良性就不必擔心了。
  • 一場體檢下來,10個女性8個乳腺增生!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就危險了
    一場體檢下來,10個女性體檢8個有乳腺增生的。絕大多數女性朋友看著體檢報告中的「乳腺增生」,心中一驚:「大夫,乳腺增生要不要緊?會不會變成乳腺癌嗎?」別慌,大部分「乳腺增生」與「乳腺癌」是沒有關係的,但病理性增生千萬不能忽視!乳腺增生的病因是什麼?
  • 身上多長了一塊肉,沒想到癌變了!很多人都有,真要小心點
    而在我們看不到的身體內部,也會有一些「增生」出現,比如前列腺增生、乳腺增生的。 雖然大多數增生和贅生物是良性的,比如我們剛才提到的。但還有一些增生是很可怕的,它們容易出現癌變,因此大家對於這類增生一定要引起警惕,比如腸道息肉。
  • 乳腺增生能不能自愈
    李女士今年30歲,她在去年年底的體檢中查出了乳腺中度增生。最近總感覺左側乳房一壓就疼,因為擔心自己的病會越來越嚴重,便前往醫院就診,想著吃點藥或者通過一些方法調理一下。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普通外科羅斌主任醫師說,像這樣因為胸痛、乳房脹痛等原因前來就診的患者不在少數,並且患者的情緒往往比較焦慮,害怕自己的乳腺增生等乳腺疾病會癌變。   其實,女性朋友患了乳腺增生不必恐慌,首先要有正確科學的認識。很多被戴上「乳腺增生」帽子的人,並不是真的有乳腺疾病。
  • 從HPV感染到宮頸癌要經歷哪幾個過程,找到關鍵點可以達到預防癌變...
    最常見引起癌變的亞型是16和18,據報導可見於70%的子宮頸癌患者。其他癌基因型(如31,33,45和58)也較常見,可能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流行性。低危型HPV如6和11型與癌症無關聯,但可引起尖銳溼疣。
  • 慢性萎縮性胃炎,如何阻斷癌變?——聽聽消化科醫生怎麼說
    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胃癌發展四部曲:慢性淺表性(非萎縮)胃炎——萎縮性胃炎——腸化——異型增生——胃癌。3、目前公認腸化生是癌前病變,就是容易癌變的一種病理狀態。腸化生分為輕、中、重度,又分為完全性和不完型腸化生。目前的研究認為,不完全性和大腸型上皮化生容易發生癌變,小腸型腸化生一般不會癌變。因此,當萎縮伴腸化生,尤其中重度腸化生時,癌變機率又進一步提高了。
  • 乳腺增生離乳腺癌有多遠?看完這4個分級,讓你不再恐慌
    當然每次都會有不少女性在體檢時發現乳腺增生或乳腺結節,這給女性造成了一定困擾,擔心接下來會不會發展成腫瘤。畢竟現在乳腺癌已成為嚴重危害女性健康的腫瘤之一。乳腺結節,通常是由於乳房組織的結構發生變化而使其內部產生腫塊的一種疾病,也是女性常見的乳房疾病。
  • 乳腺增生症狀有哪些 得了乳腺增生怎麼調理
    據統計,全球每年就有200萬女性患有乳腺增生疾病。然而,有很多女性並不知道乳腺增生症狀有哪些 得了乳腺增生怎麼調理,很多女性朋友沒有及時的有效治療,導致最後落入乳腺癌的「魔掌」。那麼,乳腺增生症狀有哪些?得了乳腺增生怎麼調理?
  • 結節、增生和息肉,哪種要治,哪種不要治,本文有答案?
    體檢是我們預防疾病的一個好方法,不過有些時候,當我們拿到體檢單的時候,往往會有一些疑惑,看見體檢單上面一些陌生的字眼可能會感到害怕,比如結節、增生和息肉。往往就會擔心,這會不會是一種嚴重的疾病,雖然有時可能只是一些輕微的症狀,但是卻會導致我們自己憂心忡忡,影響平時的工作生活,那麼這三種症狀,究竟是怎麼回事?哪種要治?哪種不用擔心,今天就來和大家好好地聊一聊這個話題。首先我們先來看結節。常見的結節有肺部結節、甲狀腺結節。
  • 乳腺增生不會變為癌? 認識增生別有三個誤區
    原標題:乳腺增生不會變為癌? 認識增生別有三個誤區   乳腺增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乳腺疾病之一,發病率比較高。患者可出現乳房脹痛,腫大等不適,這些症狀跟隨著月經的變化而變化,在月經來潮前會加重,而隨著月經漸漸的消失而消失。乳腺增生的發病與很多因素有關係,下面我們看看哪些乳腺增生的高發人群?
  • 查出結節、息肉,警惕這些癌變風險!
    如果是腺瘤性息肉,原則上切除治療,首選內鏡治療;如果是增生性息肉,癌變率只有0.4%左右,當其較大、糜爛明顯、伴出血、異形增生時,也需及時治療。膽囊息肉常無症狀,大多數由B 超檢查發現。經常遇到因發現膽囊息肉而神傷的患者,其實不必。70%的膽囊息肉為假性息肉,不具有癌變可能。
  • 查出結節、息肉,警惕這些癌變風險!
    (3)檢查判斷:實驗室檢查包括甲狀腺素水平、抗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TPO-Ab等。超聲是甲狀腺疾病首選的影像學檢查,當超聲顯示微鈣化、低回聲、邊緣不規則(浸潤性、小分葉或毛刺樣)、縱橫比大於1,提示惡性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