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持續大放水,會給社會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

2021-01-15 毓美

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面臨困境,各國政府為助推經濟發展,以美國為首大力推行貨幣寬鬆政策,在美聯儲帶領下,各國央行都在大放水。當我們確定了央行所放之水的流向才能知曉是否會引發通脹,當商品市場上流通的貨幣過多時會引發通脹,如果央行所放之水流向股市會助推股市大漲,流向樓市會致使房價大漲。

受疫情影響,人們收入銳減,手裡沒錢,大家根本沒錢消費,所以並不會引起商品價格的上漲,反而下跌預期會更加強烈。目前各大商家使出渾身解數促銷打折以求促動銷售,可見商品積壓嚴重,由此不難看出資金並未流入商品市場。

現在央行釋放出來的貨幣,大部分就是落入了富人手裡,當下實體經濟難掙錢,消費低迷致使大批企業倒閉,很少有人會再投資實體,我們國家的樓市與美國的股市相對來說是資金流向較高的領域,沒有實體經濟的實際利潤做支撐,股票價格和房地產價格虛高,資產泡沫越吹越大,央行為使泡沫不破,只得不停放水支撐。

央行的資產負債表無法無限擴張下去,央行投放多少貨幣,就會對應著多少的負債。全球很多大企業都是靠美聯儲不斷支援,不斷救助而支撐著,讓他們得以借新債還舊債,放水一停,會致使大批企業倒閉。實體經濟的利潤才是維持資產泡沫的底層邏輯。而當下很多企業所產生的利潤不足以支撐負債的成本,利潤收入低於利息支出,企業的債務劇增,淨資產劇減,最終就會因為還不起負債而產生債務危機。

央行越放水,整體債務越多,流動性就會越緊張。貨幣投放的太多容易引起通脹,而債務過多容易導致通縮。現實生活中透過以貸養貸的人的現狀可以看得明白,看起來手裡的錢多了,但其實債務增長的更快,借來的錢用來還債還遠遠不夠,所以才需要借更多的債。

現在美國都只是在通過一些極端的政策手段來挽救經濟,但招術總有用盡的一天,該國的日漸衰落之勢似乎人為不可控。還好我們國家央行並沒有像歐美那樣無底線的放水,當下抑制樓市,提振股市,把社會存量資金帶動起來,讓資本市場服務於實體經濟,以此來挽救一些因疫情導致的經濟損失是可行的。

分享點亮生活,歡迎加關注,感謝留言交流!

相關焦點

  • 全球大放水引通膨壓力 價值與周期迎配置良機
    作者:《股市動態分析》研究部來源:股市動態分析2020年全球經濟受疫情影響嚴重,短期疫情防控壓力仍在,但在全球央行持續貨幣寬鬆基礎上,各國政府加大財政刺激力度,經濟持續修復的預期更加明確。各國央行大放水2019年初全球新冠疫情蔓延,為應對疫情帶來的經濟增長停滯,G20各國實施了數輪財政刺激計劃,美聯儲、日本央行和歐洲央行迅速擴充資產負債表,資產總額增長了約5.8萬億美元(不含中國),同比增幅高達42%,美國、德國、日本和英國等刺激規模都在GDP的10%以上。
  • 未來十年,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會如何影響人類及世界?
    2020年,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帶來的衝擊,幾乎改變了所有我們熟悉的日常——從國際關係、世界經濟,到人際距離、生活方式……如何看待疫情/後疫情時代的不確定性,如果以十年為尺度,這種不確定性又將對人類和世界產生怎樣的影響?
  • 「放水養魚」旨在助企業保民生
    擴大赤字、發行抗疫特別國債等「萬億元級」政策措施出手助力企業紓困發展,充分體現了「放水養魚」之策,以此增強市場主體信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值得注意的是,「放水養魚」並非「大水漫灌」,必須根據政策意圖精準實施,確保政策真正落到企業和民生,促進做好「六穩」「六保」。疫情發生後,我國及時出臺減稅降費、再貸款再貼現、增加流動性等多方面措施,有效助力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 新一輪貨幣寬鬆會帶來通脹嗎——肺炎疫情影響評估
    全球貨幣寬鬆確實會在一定程度上推高全球通脹中樞,給國內帶來輸入性通脹壓力,但全球經濟「U」型復甦下大宗商品如原油價格上漲空間有限,輸入性通脹壓力整體可控。同時國內貨幣政策屬於階段性對衝政策,刺激力度僅支持經濟增長回歸潛在水平,在豬周期步入下行階段和逆全球化背景下,未來國內通脹壓力不大。
  • 2020年度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發布,涉及傳染病大流行等
    中國科協學會學術部部長劉興平在會上表示,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以聯合國《變革我們的世界: 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出的17個發展目標為基礎,聚焦人類可持續發展中最迫切、最基本、最具挑戰性的需求,內容涉及衛生、安全、資源三大領域。
  • 中國為落實全球可持續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2015年9月,聯合國通過了以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為核心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旨在消除貧困、消除飢餓、促進男女平等、應對氣候變化、加強可持續發展全球夥伴關係。 在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總幹事瓦羅瓦亞女士看來,中國正在為落實議程注入強大動力。
  • 「2020年度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發布
    為什麼傳染病會大流行,怎麼才能抑制新冠病毒的傳播,能不能及早診斷癌症、心臟病和帕金森,有沒有科技手段來避免農藥、化肥殘留……這些你我都急切盼望能有答案的科學問題,也正是全球科學家關注的科研焦點。他希望全球科學界能更多地關注這份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科學問題清單,「我期待社會成員相互信任,相互合作,共同找到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最佳解決方案。」今年發布的這10個問題,以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出的17個發展目標為基礎,每一項都涉及從基礎理論研究到衛生、安全和能源使用等領域的應用研究,緊扣與人類生存、發展息息相關的各個方面,主要內容如下。
  • 如果月球被摧毀,會對人類造成怎樣的影響?科學家:影響大了!
    前言:如果月球被摧毀,會對人類造成怎樣的影響?科學家:影響大了!假如失去了月亮,我們人類會有怎樣的影響?從古至今,很多東西都會跟月亮扯上關係。沒有達到23.5度的黃赤交角,就不能給我們帶來四季變化。月球的潮汐力是海洋有高低潮的變化,如果被摧毀後海迷,經常的風平浪靜,會是海灘的面積增大。乍一聽是一件好事,有利於海洋區域的發展,但是地球失去月亮的牽制,變得極為不穩定。科學家探測到太陽的自轉速度在變慢,地球日在增長。這是和行星之間的引力作用有關。
  • 貨幣放水正酣 黃金坐收漁利
    原標題:貨幣放水正酣 黃金坐收漁利  伴隨著油價暴跌、美元走強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行,人們對通縮風險的擔憂開始進一步升溫。為抵禦目前的通縮壓力,以歐洲為主的各國央行競相掀起「放水」大賽,全球貨幣戰爭正硝煙瀰漫。   「貨幣走軟或者被貶值通常對黃金是好事。」
  • ...持續發展高級別政治論壇之2020後框架主題邊會|通往昆明COP15之路
    關於「生物多樣性促進可持續發展的緊急行動——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最新情況,重點是生物多樣性怎樣對地球和人類健康做出貢獻」邊會的邀請尊敬的女士/先生,我很高心邀請您參加這場邊會,主題是「生物多樣性促進可持續發展的緊急行動——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最新情況,重點是生物多樣性怎樣對地球和人類健康做出貢獻」,將在2020年7月14日(星期二),
  • 2020年度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發布
    遴選並發布十大科學問題,是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的重要活動,有助於構建世界級科技思想交流平臺,凝聚全球科學家智慧和力量,推動實現聯合國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目標。本次發布的十大科學問題,主要圍繞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出的17個發展目標,內容涉及衛生、安全、資源三大領域——衛生領域1.
  • 科技城|全球5G發展的核心影響因素及未來趨勢
    21世紀20年代,將是全球5G網絡蓬勃發展的十年,根據GSA的統計,截至2020年9月,全球共有44個國家/地區的101家運營商推出5G服務。預計在未來,將有更多5G網絡商用,並為社會經濟提供新生產力平臺。一、5G網絡全球發展現狀當前,在全球範圍內,5G正在快速發展過程中,眾多電信運營商均已經宣布或即將宣布5G商用。
  • 首席經濟學家前瞻2021:中國經濟將持續復甦
    全球疫情步入下半場,中國經濟在全球最先走上復甦之路後,明年又將怎樣?
  • 2020年度影響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發布
    據新華社北京11月9日電9日,在第二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和《柳葉刀》主編理察·霍頓共同發布2020年度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引發與會人士熱議。據了解,這些問題主要圍繞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出的17個發展目標,內容涉及衛生、安全、資源三大領域,根據Scopus資料庫、INSPEC資料庫相關科學研究熱點關鍵詞的檢索結果,由《Research》《科學通報》等國內外知名科技期刊的主編、編委、高端戰略科學家反覆討論提出候選問題
  • 全球升溫2°C,青藏高原會怎樣?
    如果全球升溫2°C,對被譽為「地球第三極」「亞洲水塔」的青藏高原有何影響?科學家最新研究給出答案:在全球升溫2°C情景下,青藏高原氣候將持續變溼,降水增加,主要河流徑流總量以及長江、黃河上遊流域的人均可用水量也將隨之增加。
  • 2020年度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發布—新聞—科學網
    本次發布的十個問題以聯合國《變革我們的世界: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出的17個發展目標為基礎,聚焦人類可持續發展中最迫切、最基本、最具挑戰性的需求,內容涉及衛生、安全、資源三大領域。 衛生領域的問題是: 1. 人類行為引起的生態環境變化對傳染病大流行的影響機制是什麼?
  • 2020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發布 涉及三大領域
    中新網北京11月9日電 (記者 孫自法)「2020年度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9日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上正式發布,「人類行為引起的生態環境變化對傳染病大流行的影響機制是什麼」等4個衛生問題、「採用哪些科技手段能有效保證食品更健康、更安全」等3個安全問題和「自然資源總量快速減少應對響應機制有哪些」等3個資源問題入選。
  • 聯合國《2019年全球可持續發展報告》: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喪失給...
    然而,形勢並非不可逆轉,根據聯合國在2019年9月11日發布的這份《2019年全球可持續發展報告》,科學有能力幫助減輕為實現相互關聯的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所帶來的權衡,並使我們重新走上正軌,在2030年以前為所有人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該報告由聯合國秘書長根據聯合國成員國的授權任命的一個獨立的科學家小組編寫,是第一份四年期全球可持續發展報告。
  • 新技術革命為土木工程可持續發展帶來新機遇—新聞—科學網
  • 玖富數科:給中國實體經濟的發展帶來積極正向的影響
    當前,全球金融科技創新如火如荼,新技術正在重塑金融產業全流程。近日,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在北京金融街開幕,論壇圍繞「全球變局下的金融合作與變革」的主題,與參會嘉賓共話金融高質量發展。其發布的《中國金融科技運行報告(2020)》顯示,中國金融科技產業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近年來,玖富數科積極推進金融服務「數字+」,持續輸出金融科技解決方案,著實具有先見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