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面臨困境,各國政府為助推經濟發展,以美國為首大力推行貨幣寬鬆政策,在美聯儲帶領下,各國央行都在大放水。當我們確定了央行所放之水的流向才能知曉是否會引發通脹,當商品市場上流通的貨幣過多時會引發通脹,如果央行所放之水流向股市會助推股市大漲,流向樓市會致使房價大漲。
受疫情影響,人們收入銳減,手裡沒錢,大家根本沒錢消費,所以並不會引起商品價格的上漲,反而下跌預期會更加強烈。目前各大商家使出渾身解數促銷打折以求促動銷售,可見商品積壓嚴重,由此不難看出資金並未流入商品市場。
現在央行釋放出來的貨幣,大部分就是落入了富人手裡,當下實體經濟難掙錢,消費低迷致使大批企業倒閉,很少有人會再投資實體,我們國家的樓市與美國的股市相對來說是資金流向較高的領域,沒有實體經濟的實際利潤做支撐,股票價格和房地產價格虛高,資產泡沫越吹越大,央行為使泡沫不破,只得不停放水支撐。
央行的資產負債表無法無限擴張下去,央行投放多少貨幣,就會對應著多少的負債。全球很多大企業都是靠美聯儲不斷支援,不斷救助而支撐著,讓他們得以借新債還舊債,放水一停,會致使大批企業倒閉。實體經濟的利潤才是維持資產泡沫的底層邏輯。而當下很多企業所產生的利潤不足以支撐負債的成本,利潤收入低於利息支出,企業的債務劇增,淨資產劇減,最終就會因為還不起負債而產生債務危機。
央行越放水,整體債務越多,流動性就會越緊張。貨幣投放的太多容易引起通脹,而債務過多容易導致通縮。現實生活中透過以貸養貸的人的現狀可以看得明白,看起來手裡的錢多了,但其實債務增長的更快,借來的錢用來還債還遠遠不夠,所以才需要借更多的債。
現在美國都只是在通過一些極端的政策手段來挽救經濟,但招術總有用盡的一天,該國的日漸衰落之勢似乎人為不可控。還好我們國家央行並沒有像歐美那樣無底線的放水,當下抑制樓市,提振股市,把社會存量資金帶動起來,讓資本市場服務於實體經濟,以此來挽救一些因疫情導致的經濟損失是可行的。
分享點亮生活,歡迎加關注,感謝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