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3靶點新藥3期臨床試驗結果公布

2021-01-11 健康一線視頻網

Aprea Therapeutics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波士頓的生物製藥公司,專注於開發和商業化可重新激活腫瘤抑制蛋白p53的創新癌症療法。近日,該公司公布了3期臨床試驗的主要結果,該試驗正在評估eprenetapopt(APR-246)聯合阿扎胞苷(AZA)、AZA單藥療法治療TP53突變型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MDS)的療效和安全性。

eprenetapopt(APR-246,又名PRIMA-1MET)是一種小分子,已被證明能夠將突變和失活的p53蛋白恢復成野生型p53的構象和功能,將其重新激活,從而誘導人類癌細胞的程序性細胞死亡。

此次公布的結果顯示,該試驗沒有達到完全緩解率(CR)主要終點:在數據截止時,與AZA組相比,eprenetapopt+AZA組的CR更高,但沒有達到統計學意義。在154例意向性治療(ITT)人群中,eprenetapopt+AZA組的CR為33.3%(95%CI:23.1%-44.9%)、AZA組為22.4%(95%CI:13.6%-33.4%)(p=0.13)。

在數據截止時,雖然對某些次要終點(客觀緩解率[ORR]和緩解持續時間[DOR])的分析似乎有利於eprenetapopt+AZA組,但沒有統計學顯著差異,2組的總生存期(OS)中位數相似。研究中未達到CR的其他患者仍在繼續接受治療,數據將在統計分析計劃中規定的未來預先指定的時間點進行分析。eprenetapopt與AZA聯合用藥的耐受性良好,不良事件概況與先前的2期臨床試驗相似。隨著患者隨訪時間的延長,將對試驗數據(包括次要終點)進行後續分析。該公司計劃在未來召開的科學會議上公布這些數據。

Aprea首席醫療官Eyal Attar博士表示:「儘管我們對頂線結果沒有達到統計學意義感到失望,但我們仍然相信eprenetapopt可以為TP53突變型惡性腫瘤患者提供臨床益處。隨著數據的繼續成熟,我們將繼續分析數據,並跟蹤仍在接受研究治療的患者。我們的其他臨床試驗繼續取得進展,我們仍然致力於推行我們的臨床開發計劃。」

MDS是一種造血幹細胞惡性腫瘤,骨髓不能產生足夠數量的健康血細胞。大約30-40%的MDS患者會進展為急性髓性白血病(AML),p53腫瘤抑制蛋白的突變被認為可直接導致疾病進展和總體預後不良。

eprenetapopt聯合阿扎胞苷治療TP53突變型MDS和AML患者已顯示出強勁療效。2020年6月舉行的第25屆歐洲血液學會(EHA)大會上公布的2期研究數據顯示:在MDS患者中,總緩解率(ORR)為75%、完全緩解率(CR)為57%;在AML患者中,ORR為78%、CR為33%。中位總生存期(OS)為12.1個月,接受至少3個周期治療的患者中位OS為13.7個月。

p53抑癌基因是人類腫瘤中最常見的突變基因,約佔人類腫瘤的50%。這些突變通常與抗腫瘤藥物的耐藥性和較差的總體生存相關,代表了癌症治療中未得到滿足的重大醫療需求。

eprenetapopt(APR-246,又名PRIMA-1MET)是一種小分子,能夠恢復突變型p53的活性,並誘導凋亡。eprenetapopt是一種前體藥物,能夠轉化為活性化合物methylene quinuclidinone(MQ),這是一種Michael受體,通過半胱氨酸與突變型p53結合併恢復p53野生型構象和功能。eprenetapopt已顯示出對突變的和失活的p53蛋白的重新激活,從而誘導人類癌細胞程序性死亡。

eprenetapopt已在多種實體癌和血液癌中被觀察到了臨床前抗腫瘤活性,包括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MDS)、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和卵巢癌等。此外,eprenetapopt已被觀察到與傳統的抗癌藥物(如化療)以及與較新的基於機制的抗癌藥物和免疫腫瘤學檢查點抑制劑都有很強的協同作用。除臨床前試驗外,已完成的一項1/2期臨床項目,證實eprenetapopt在TP53基因突變的惡性血液病和實體瘤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以及生物學和確認的臨床反應。eprenetapopt聯合AZA一線治療TP53突變MDS的關鍵3期臨床試驗已經完成,治療血液惡性腫瘤和實體瘤的其他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

之前,美國FDA已授予eprenetapopt治療MDS的突破性藥物資格(BTD)、孤兒藥資格(ODD)、快速通道資格(FTD)。此外,FDA還授予了eprenetapopt治療AML的快速通道資格(FTD);歐洲藥品管理局(EMA)也授予了eprenetapopt治療MDS、AML、卵巢癌的的孤兒藥資格。

除了eprenetapopt之外,Aprea公司還有一款藥物APR-548,這是一種新一代小分子p53再激活劑,在TP53突變癌細胞系中表現出高口服生物利用度,與eprenetapopt相比具有增強的效力,並且在口服給藥荷瘤小鼠後表現出抑制體內腫瘤生長。APR-548的1期臨床試驗預計將於2021年第一季度開始。

原文出處:Aprea Therapeutics Announces Results of Primary Endpoint from Phase 3 Trial of Eprenetapopt in TP53 Mutant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

相關焦點

  • 靶向p53突變 潛在新藥啟動臨床試驗
    致力於腫瘤精準治療新藥開發的PMV Pharma公司近日宣布,其精準靶向p53 Y220C突變體的激活劑PC14586啟動1/2期臨床試驗,旨在治療攜帶p53 Y220C突變的晚期實體瘤患者。p53蛋白在正常情況下具有「抑癌」的作用。但一旦發生突變,p53就會搖身一變,促進癌症的發展。
  • 針對p53突變 禮來抗癌新藥開啟臨床試驗
    英國癌症研究協會(Cancer Research UK)啟動了一項早期研究,旨在研究禮來公司(Eli Lilly)的抗癌新藥LY3143921,在高水平p53基因突變的實體腫瘤中的安全性與療效。
  • 新藥臨床試驗設計路徑:I期臨床試驗
    所謂「實驗」,《現代漢語詞典》的定義是為了檢驗某種科學理論或假設而進行某種操作或從事某種活動;而「試驗」是為了察看某事的結果或某物的性能而從事某種活動。而臨床試驗正是為了考察新藥對目標患者的效用而展開的一系列的試驗,本系列文章就和大家講講新藥的臨床試驗。新藥研發過程主要包括苗頭分子的發現、細胞活性評價、非臨床藥理毒理研究、臨床試驗和上市後的安全性監督。
  • p53靶點新藥!美國FDA授予APR-246突破性藥物資格,治療TP53突變骨髓...
    BTD是FDA在2012年創建的一個新藥評審通道,旨在加快開發及審查用於治療嚴重或威及生命的疾病並且有初步臨床證據表明該藥與現有治療藥物相比能夠實質性改善病情的新藥。獲得BTD的藥物,在研發時能得到包括FDA高層官員在內的更加密切的指導,保障在最短時間內為患者提供新的治療選擇。
  • B肝新藥臨床試驗登記和3期臨床試驗難度
    1期除安全性外,科研人員還會研究新藥的藥代動力學等,能夠在以上臨床試驗登記中看到公告之後,就是招募志願者來試藥,當中不乏許許多多的健康人。如果第1期是在比較少的人體當中做試驗,那麼,進入到第2期通常就有上百名受到感召參與到這種藥物的試驗當中。和第1期試驗不同的是,2期重點評估的是新藥的治療效果和合適安全的服用劑量。
  • 新藥臨床試驗設計路徑:III期臨床試驗
    :I期臨床試驗新藥臨床試驗設計路徑:II期臨床試驗III期臨床試驗是新藥臨床研究階段的關鍵性試驗,是新藥能否最終獲批上市的臨床基礎。III期臨床試驗又稱為確證性臨床試驗,其是為了進一步確證II期臨床試驗(探索性臨床試驗)所得到有關新藥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數據,為新藥獲得上市許可提供足夠的證據。III期臨床研究一般是關於更廣泛人群、疾病的不同階段,或合併用藥的研究。另外,對於預計長期服用的藥物,III期臨床研究會進行藥物延時暴露的試驗。
  • 臨床試驗 | 十月下旬七大臨床進展你知道哪些?
    1 類新藥首次啟動臨床用於晚期實體瘤10 月 29 日,Insight 資料庫顯示,正大天晴 1 類新藥 TQB2618 啟動一項治療晚期實體瘤的 I 期臨床試驗。該試驗旨在評價APL-1501的安全性、耐受性及藥代動力學特徵。APL-1202是亞虹醫藥用於治療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在研產品,是國際上第一個進入III期臨床研究的口服、可逆的甲硫氨酸氨基肽酶II型(MetAP2)抑制劑,其在中國進行的III期註冊臨床研究已於2019年完成所有受試者入組,並已在美國完成了I期臨床試驗。
  • 信達生物3款抗腫瘤新藥獲批臨床,靶點涉及CTLA-4、GITR和PD-1
    此次該產品在CDE獲得2項臨床試驗默示許可,適應症為晚期宮頸癌和晚期肝細胞癌。  根據藥物臨床試驗登記與信息公示平臺,IBI310在中國登記開展了5項臨床試驗,適應症包括晚期肝細胞癌、黑色素瘤、微衛星不穩定性高(MSI-H)或錯配修復缺陷(dMMR)晚期結直腸癌等。
  • 信達生物3款抗腫瘤新藥獲批臨床 靶點涉及CTLA-4、GITR和PD-1
    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網站最新公示,信達生物三款抗腫瘤新藥獲得臨床試驗默示許可,包括抗CTLA-4單克隆抗體IBI310、抗GITR單克隆抗體IBI102和PD-1抑制劑信迪利單抗注射液。根據CDE官網,此次為IBI102首次在中國獲批臨床。
  • B肝治癒新藥:廣生堂再次公布動態,臨床試驗正式啟動!
    福建廣生堂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廣生堂」)近日發布公告宣布,公司衣殼抑制劑類在研B肝新藥 GST-HG141 的臨床試驗正式啟動,廣生堂公司已在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召開了 GST-HG141 片 Phase I 期臨床的啟動會。
  • 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上市 仍需國際3期臨床試驗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北京12月29日電 (記者崔爽)記者29日從「九期一」全球戰略發布儀式上獲悉,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正式在國內上市。患者可憑醫生處方,在全國各大專業藥房(DTP藥房)購買,每盒895元。
  • ...抗腫瘤原創新藥西奧羅尼治療SCLC關鍵性Ⅲ期臨床試驗申請(IND...
    2021年1月8日,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芯生物」,股票代碼:688321.SH)遞交的用於治療經過2線系統化療方案後疾病進展或復發的小細胞肺癌(SCLC)的國家1類原創新藥西奧羅尼(Chiauranib)關鍵性Ⅲ期臨床試驗申請(IND)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受理(受理號:CXHL2100009國)。
  • 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新藥在美啟動國際3期臨床試驗
    科技日報記者 崔爽美國東部時間11月4日,2020年第13屆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試驗大會(CTAD)傳來消息,中國原研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甘露特鈉膠囊)已經正式啟動國際多中心3期臨床試驗(以下簡稱「國際臨床試驗」)的患者入組工作。
  • 亞盛醫藥抗腫瘤新藥管線深度解讀
    7月15日,Bcl-2選擇性抑制劑APG-2575在中國正式啟動治療血液惡性腫瘤的I期臨床試驗,並完成首例患者給藥。7月22日,用於TKI耐藥患者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新藥HQP1351獲得FDA臨床許可,可直接進入美國Ib期研究。藉此,我們對亞盛醫藥的腫瘤新藥管線做一深度解讀。亞盛醫藥2009年成立,也算是中國創新藥研發圈子的老江湖了。
  • 羅氏全球首個MDM2-p53抑制劑獲CDE受理 但在國內它排第二
    7月31日,根據新藥研發監測資料庫(CPM)顯示,羅氏MDM2-p53抑制劑「Idasanutlin片」的臨床申請獲CDE受理。p53基因是目前研究最廣泛的腫瘤抑制基因之一,其表達產物p53蛋白能促使癌細胞凋亡,從而防止癌變和腫瘤生長,另外還具有幫助細胞基因修復缺陷的功能,對人體起到保護作用。
  • 研發日報丨Lurbinectedin治療小細胞肺癌關鍵Ⅲ期臨床試驗失敗
    【2020.12.4研發NEWS】國內首款新冠病毒重組蛋白亞單位疫苗啟動III期臨床;奧賽康子公司注射用蘭索拉唑首家過評;以嶺藥業連花清瘟膠囊獲烏克蘭膳食補充劑註冊批文;必貝特醫藥HDAC/PI3K雙靶點抗癌1類新藥獲批臨床;
  • 【ASCO2020】亞盛醫藥公布細胞凋亡系列在研品種最新臨床數據,聯合...
    既往I期臨床研究結果顯示,APG-1387單藥治療的MTD為45 mg每周一次靜脈滴注,而DLTs包括脂肪酶升高和面神經障礙。本壁報僅報告Ib期臨床試驗結果,包括APG-1387聯合帕博利珠單抗在晚期實體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初步療效。
  • 亞盛醫藥新藥獲中美兩國臨床研究許可
    原標題:亞盛醫藥(6855)新藥獲中美兩國臨床研究許可   亞盛醫藥(06855)公布,
  • B肝在研新藥GS-9688和吉利德啟動聯合Vir-2218的2期臨床合作
    兩種靶點不同的B肝在研新藥迎來聯合用藥的臨床試驗。它們分別是基於RNAi的在研B肝新藥Vir-2218和激活先天免疫的在研B肝新藥selgantolimod(以往名稱:GS-9688),2021年1月12日,美國吉利德科學公布與Vir Biotechnology生物技術公司建立該項目臨床合作,探索功能性治癒B肝的聯合方案(公告來自:見下圖Gilead)。
  • 【科普】B肝在研新藥:2期臨床藥物大盤點!
    在臨床前試驗中,ARB-1740彰顯出了更大的潛力。今年早些時候,這款新療法進入的2期臨床試驗,數據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得到公布。在1期臨床試驗中,它的安全性與耐受性已經得到了驗證。目前,它正處於2期臨床試驗中。這類新藥能干擾B肝病毒進入肝細胞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