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母將成最受歡迎的海鮮,科學家也支持吃它,原因為何?
根據美國《sciencealert》報刊9月21日的科學報告指出,伴隨著人類對於海洋生態環境的破壞,如今很多人類食譜中的海鮮都開始出現瀕危,所以,未來人類的食物或發生變化,水母或許會成為下一個最受人類喜愛的海鮮之一,當然,即使人類不喜歡,或許未來也將沒得選。
-
當前有大量海中瀕危生物作為合法海鮮售賣
但是,儘管我們努力把某些物種從瀕臨滅絕的邊緣拉了回來,但同時我們可能正在吃掉另一些瀕危生物,甚至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通過搜索工業捕魚記錄,研究人員發現有將近100個瀕危物種被當做海鮮出售,且全部都是合法的。
-
90多種海鮮瀕臨滅絕,為何「有毒」的水母,成為了科學家的建議?
根據美國科學家的數據來看,隨著人類對海洋生態環境破壞日益加重,有很多人類喜愛的海洋生物消失在了地球上。從人類進入工業時代以後,地球的環境就已經開始變化,下一次的生物滅絕已經開始了倒計時。雖然人類與各種生物共同構建了生機勃勃的自然界,但人類作為地球霸主,開始大肆捕殺野生動物,作為腹中之食,海鮮也成為了很多人的首要選擇。比如大家常吃的鱈魚,由於人類毫無節制的捕殺,我們已經不能再看到野生的鱈魚了。可悲的是,我們即使知道了這一現象,仍然沒有約束自己的行為。
-
保護極度瀕危動物
一、世界上極度瀕危的十大動物1、華南虎:現存數量:幾乎滅絕華南虎又叫廈門虎主要以野豬、鹿、狍子等食草型動物為食,曾經主要分布在我國的華東、華中、華南、西南地區。它是中國十大瀕危物種之一,也是我國的一級保護動物。
-
五指山發現疑似「水中大熊貓」的瀕危物種桃花水母
疑似瀕危物種桃花水母的水生物現身五指山。通訊員 李方遠 攝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7月4日消息 (記者沙曉峰)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桃花水母,以其獨特的生命形成記錄著地球生命的發展歷程,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是世界級瀕危物種。近日,在海南省五指山市一水井內就發現了疑似桃花水母的水生物種。
-
海洋參考 |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名錄顯示,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有500種深海硬骨魚、16種鰩魚被列入名錄,鱗腳蝸牛成為首個瀕危深海軟體動物。生活在德國水族館的犁頭鰩。兩種鰩魚成最瀕危海洋物種本次更新的名錄中共有16種鰩魚成為瀕危物種。其中,15種鰩魚為極危類別。像「犁頭鰩」的種群數量過去45年下降了80%。
-
仙居發現罕見的桃花水母 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浙江在線9月3日訊 仙居國家公園發現了一種罕見的水生動物,經相關專家鑑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桃花水母。 8月30日下午,在國家公園遊玩的仙居市民小朱,發現了一種罕見的水生動物,其全身透明,身體中間像有四個花瓣形狀,周圍有很多細小觸角,疑似桃花水母。 為了確定這個小動物是不是就是具有「活化石」之稱的桃花水母,仙居國家公園管委會的工作人員前來核實後,又請台州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博士、副教授齊鑫親臨觀看,根據形狀,確定了這個就是淡水水母。
-
五大極度瀕危動物
五大極度瀕危動物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在利益的驅使下,許多文玩商人大肆使用這些稀有材質,導致了一些動物瀕臨滅絕,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世界五大極度瀕危動物。硨磲海洋中最大的雙殼貝類硨磲是軟體動物門雙殼綱的海洋動物。硨磲外套膜內有大量的蟲黃藻,藉助膜內玻璃體聚光,使蟲黃藻大量繁殖而作為自身養分,二者形成互利共生的特殊關係。打磨好的硨磲有像玉一般的光澤,硨磲在古代被佛家用於製作佛珠的頂級材料。在清朝,六品大員的官帽頂珠也是用硨磲,後來大量文玩人開始開採硨磲。
-
上饒信州區發現世界級瀕危物種、中國一級保護動物桃花水母
6月5日,上饒市信州區周田水庫發現了一種罕見的水生動物,經上饒農水部門有關專家鑑定,是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桃花水母。桃花水母生活在清潔的江河、湖泊之中,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其最早誕生於約5.5億年前,是名副其實的「活化石」,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水中大熊貓」之稱的桃花水母。
-
科學家建議用水母替代快餐中的炸魚
澳大利亞科學家研究了商業捕撈和海鮮進口的數據,發現有90多種瀕臨滅絕的海洋生物繼續被合法地捕撈並用於烹飪。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為了不減少飲食中海鮮量,作者建議用水母來替代瀕臨滅絕的生物。EN.WIKIPEDIA.ORG/ EDWARDWEXLER 因全球變暖英國人菜單中或不再有炸魚薯條國際紅皮書中列出了超過32000種瀕危物種
-
科學家建議用水母替代快餐中的炸魚
澳大利亞科學家研究了商業捕撈和海鮮進口的數據,發現有90多種瀕臨滅絕的海洋生物繼續被合法地捕撈並用於烹飪。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為了不減少飲食中海鮮量,作者建議用水母來替代瀕臨滅絕的生物。
-
中鐵十四局綠色施工保護世界瀕危物種「桃花水母」
「桃花水母是世界級瀕危物種、中國一級保護動物,他們產於淡水中,只有每年6到10月才會出現,它們生存的水域必須無毒無害、潔淨,對水環境的要求極高。」張松旺一邊查閱手機,一邊向筆者介紹,「現在能採到桃花水母的地方全國也不過幾處,這說明咱們龍窩河的環境很好。」
-
桃花水母現身成都小區池塘
,它的生存年代可追溯到數億年前,是地球上一種最原始、最低等的無脊椎腔腸動物,被喻為生物進化研究的「活化石」,有「水中大熊貓」之稱。同時由於這種生物對環境的敏感性以及其生存環境的破壞,使其被列為「極度瀕危」的物種。「這兩天小區微信群裡都在討論這個桃花水母,端午那幾天小朋友看魚發現的。」成都市武侯區地鐵3號線紅牌樓站附近一小區物業工作人員拿出手機,向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展示了小區居民拍攝的視頻。視頻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降落傘狀、幾乎透明的水母,在水中一收一縮遊動著。
-
瀕危植物「水母雪兔子」,究竟是什麼?
最近看某綜藝裡面,嘉賓去到高原上,為了做節目中的任務,將國家珍稀二級保護植物「水母雪兔子」摘掉,引來一大片的譁然。花花當時在看節目的時候就覺得這是一件非常不對的事情,果然討論的人是越來越多,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水母雪兔子這種植物,水母雪兔子是我們國家二級珍稀保護植物,就是我們日常理解的「瀕危植物」,現在的數量已經達到了「極其瀕危」的地步。
-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名錄顯示,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有500種深海硬骨魚、16種鰩魚被列入名錄,鱗腳蝸牛成為首個瀕危深海軟體動物。
-
行動起來,保護海洋瀕危物種
3月3日,是第6個世界野生動植物保護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以下簡稱「CITES 公約」)秘書處確定今年世界野生動植物保護日的主題為「水下的生命:為了人類和地球」,重點聚焦海洋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
-
珍稀生物「桃花水母」現身成都小區池塘
據了解,桃花水母比恐龍還古老,它的生存年代可追溯到數億年前,是地球上一種最原始、最低等的無脊椎腔腸動物,被喻為生物進化研究的「活化石」,有「水中大熊貓」之稱。同時由於這種生物對環境的敏感性以及其生存環境的破壞,使其被列為「極度瀕危」的物種。
-
過度捕撈消滅對手 水母怒放危及海洋生物
俗話說,4月的小雨帶來5月的鮮花,然而4月的汙染卻帶來5月的水母「怒放」研究人員發現,成千上萬的這種生物季節性地突然出現,往往發生在因氣候變化而變得溫暖的水域,或是因人類的過度捕撈而為好鬥的水母消滅了食物競爭對手的水域
-
極度瀕危的十大珍稀動物
極度瀕危的十大珍稀動物早在幾千年前時,我們的祖先就已經有了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然而隨著人類數量不斷增多,需要的資源越來越多,野生動物就成為了人類發展的犧牲品。火蜥蜴火蜥蜴是一種身體上有斑紋的兩棲動物這種會遊泳的火蜥蜴是極度瀕危物種,只生活在墨西哥城南面一片很小地區裡。與其它兩棲動物一樣,墨西哥鈍口螈從曾經廣闊的棲息地裡消失了。火蜥蜴是自然界最奇特的一種動物,它們不僅能再生被切除的四肢、受損的肺臟、重傷的脊椎神經,甚至可以再生部分受損的大腦。
-
都江堰又見世界級瀕危物種——桃花水母
來源:成都商報都江堰又見桃花水母發現地:都江堰市蓮花湖生存條件7月18日,垂釣時,發現水中有一種半透明的小生物,內部像一朵桃花,周邊還長著觸角,遊動的時候還不停地收縮著,十分好看,便撈起來送到相關部門,鑑定發現,這是一種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