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母將成最受歡迎的海鮮,科學家也支持吃它,原因為何?
根據美國《sciencealert》報刊9月21日的科學報告指出,伴隨著人類對於海洋生態環境的破壞,如今很多人類食譜中的海鮮都開始出現瀕危,所以,未來人類的食物或發生變化,水母或許會成為下一個最受人類喜愛的海鮮之一,當然,即使人類不喜歡,或許未來也將沒得選。
-
科學家建議用水母替代快餐中的炸魚
澳大利亞科學家研究了商業捕撈和海鮮進口的數據,發現有90多種瀕臨滅絕的海洋生物繼續被合法地捕撈並用於烹飪。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為了不減少飲食中海鮮量,作者建議用水母來替代瀕臨滅絕的生物。來自昆士蘭大學和塔斯馬尼亞大學的澳大利亞科學家對名錄進行了分析,在其中找到了2006年至2014年期間仍列在漁業清單上的81種易危和11種瀕危魚類。
-
科學家建議用水母替代快餐中的炸魚
澳大利亞科學家研究了商業捕撈和海鮮進口的數據,發現有90多種瀕臨滅絕的海洋生物繼續被合法地捕撈並用於烹飪。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為了不減少飲食中海鮮量,作者建議用水母來替代瀕臨滅絕的生物。
-
海洋研究人員表示,為了保護極度瀕危的海鮮,水母或將成為主食
據英國《獨立報》當地時間9月22日報導,海洋研究人員表示,為了保護極度瀕危的海鮮,水母可能會在未來的海鮮餐廳的菜單上變得司空見慣,成為一道主食。經過他們的分析,他們發現有92種瀕臨滅絕的海鮮和11種被歸類為極度瀕危的海鮮還在被人們捕獲,當作食物。該大學生物多樣性和保護科學中心的博士生萊斯利·羅伯遜(Leslie Roberson)解釋說,這可能意味著,瀕臨滅絕的海鮮物種可以合法地被捕獲,並在餐廳提供給用餐者。
-
海蜇皮就是水母?水母躲過5次物種大滅絕,有毒也得被吃
在地球歷史上,曾出現過5次大規模的物種滅絕事件,有許多曾經非常強大的物種都滅絕了,比如恐龍等。然而還是有一些生物頑強存活,有的甚至一直繁衍到了今天。接下來我們要介紹的,就是一種已經生存6億年的生物,它就是水母。水母可以說是大海中最常見的生物了,幾乎成為了大海的代名詞。水母本身就像一把透明的傘一樣,在海水中上下浮動,看上去非常漂亮。
-
瀕臨滅絕的桃花水母現身雲南,你是否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多彩又神奇的水母(作者攝於武漢東湖水族館)水母的世界獨特又神奇六億五千萬年前,水母在地球上誕生。經過億萬年的進化,它們已經成為了有250多個種類的龐大家族。不同的水母有不同的形態。桃花水母是水母家族中古老而珍稀的一個物種,有幾億至十幾億年,甚至更長的生存歷史,現在它們處於瀕臨滅絕的狀態。其特徵表現為通體透明,無頭無尾,呈圓形,直徑長約2釐米左右,晶瑩透亮,柔軟如綢,其中間分布五個呈桃花形的觸角狀物體,遊動起來就像飄落水中的桃花在表演「花樣遊泳」。
-
當前有大量海中瀕危生物作為合法海鮮售賣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有32000個物種正面臨滅絕的威脅——從鳥類和哺乳動物,到珊瑚礁和甲殼類動物。這還僅限於人類已知的生物。但是,儘管我們努力把某些物種從瀕臨滅絕的邊緣拉了回來,但同時我們可能正在吃掉另一些瀕危生物,甚至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
水母真的會報復人類嗎?科學家:會直接攻擊核電站
水母真的會報復人類嗎?科學家:會直接攻擊核電站大家都知道,地球上面的生物經過了38億年的演化,漸漸地變得豐富多彩起來,雖然經歷了5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但是保留下來的種子卻依舊能夠大放異彩,如今的地球上面,存在這上百種生物,其中還包括了擁有智慧的人類。
-
曾在國外泛濫成災,成為中國人的美食之後,如今在北美瀕臨滅絕
在中國的美食中,可謂是包羅萬象,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海底遊的,基本上都能成為盤中餐。正因為中國人愛吃,很多入侵的動植物來到中國之後,很難形成威脅。比如在國外泛濫的小龍蝦、生蠔、虎杖等,來到中國的結局就是被吃掉,而且需要專門養殖才能滿足需求。相比生蠔、小龍蝦,有一種外來物種名氣不算特別大,但是在海鮮愛好者當中卻有著極高的人氣,它就是象拔蚌。
-
全球多種螢火蟲瀕臨滅絕
多國研究人員發現,受棲息地減少、殺蟲劑使用和光汙染等多種因素影響,全世界2000多種螢火蟲中部分種類瀕臨滅絕。 法新社3日援引研究報告主要作者、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薩拉·路易斯的話報導,一些螢火蟲需要特殊環境才能完成生命周期,因此棲息地面積減少會影響它們的數量。
-
三亞賣瀕危錘頭鯊 錘頭鯊瀕臨滅絕為何價格這麼低廉?
三亞賣瀕危錘頭鯊 錘頭鯊瀕臨滅絕為何價格這麼低廉?時間:2016-04-10 08:43 來源:四海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三亞賣瀕危錘頭鯊 錘頭鯊瀕臨滅絕為何價格這麼低廉? 4月9日,微信朋友圈中發出圖文消息:三亞水產碼頭當街低價售賣瀕危保護動物錘頭鯊,數量達近百條。
-
這是瀕臨絕跡的索氏桃花水母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7月27日訊(記者 沙曉峰 文/圖)最近,《疑似桃花水母現身五指山》的新聞經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報導後,引發廣泛關注。前不久,經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淡水漁業研究所專家鑑定,出現在五指山市的疑似桃花水母的水生物種系索氏桃花水母。
-
養寵物水母成白領時尚 水母有毒養殖有難度(圖)
日前,滬上的一些白領突然熱衷起「養水母」來。水母通體透明,婀娜多姿,很快成為了白領們爭相吹捧的愛寵。然而這種興起的「時尚」並沒有得到專家的支持。上海海洋水族館的專家提醒水母養家們,要養活水母有一定的難度,由於水母有毒,飼養還存有一定的「風險」。 門檻低催生養殖熱 「你養水母了嗎?」
-
養寵物水母成白領時尚 專家:水母有毒養殖有難度
日前,滬上的一些白領突然熱衷起「養水母」來。水母通體透明,婀娜多姿,很快成為了白領們爭相吹捧的愛寵。然而這種興起的「時尚」並沒有得到專家的支持。上海海洋水族館的專家提醒水母養家們,要養活水母有一定的難度,由於水母有毒,飼養還存有一定的「風險」。 門檻低催生養殖熱 「你養水母了嗎?」
-
觀賞性水母也可能有毒 不少水族店都在售賣(圖)
近日,有讀者向本報報料稱,水族市場上出現一種新寵——寵物水母。資料顯示,大部分種類的水母都有毒性,人體一旦接觸到,容易被蜇傷。那麼,寵物水母是否有毒?飼養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記者進行調查。不過,在雙涵路水族一條街、溪岸路花鳥市場等水族店較為集中的市場,記者並未發現有商家賣寵物水母。 商家說法: 人工培育水母 已喪失毒性 資料顯示,大部分水母有毒。廈門靠海,水母也多有分布。
-
大部分水母有毒 廈門不少水族店均有售賣
廈門網(微博)-廈門日報(微博)訊 (文/圖 記者 吳海奎)近日,有讀者向本報報料稱,水族市場上出現一種新寵——寵物水母。資料顯示,大部分種類的水母都有毒性,人體一旦接觸到,容易被蜇傷。那麼,寵物水母是否有毒?
-
科學家在珊瑚育種取得的突破有助於拯救瀕臨滅絕的珊瑚礁
據外媒報導,在繁殖瀕危珊瑚方面的突破,可能會對Florida Reef Track珊瑚礁產生巨大的影響,有助於拯救瀕臨滅絕的珊瑚礁。
-
500多種靈長類動物一半以上瀕臨滅絕
「超過一半的靈長類物種瀕臨滅絕。」這可不是危言聳聽,日前,一份由西北大學研究團隊和國際靈長類動物學家完成的研究報告顯示,人類的「親戚」正在快速減少。我國的靈長類動物都有哪些種類,它們分布在哪些區域,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他們呼籲,人們應提高對世界靈長類生存困境的認識。
-
科學家發現猴子新品種!長著白眼圈、已瀕臨滅絕(圖)
科學家發現猴子新品種!長著白眼圈、已瀕臨滅絕(圖) 2020-11-11 19:15:4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何路曼
-
科學家發現猴子新品種!長著白眼圈、已瀕臨滅絕
綜合外媒報導,科學家在緬甸發現了一種猴子新品種——波巴葉猴。這種一直「隱居」野外的猴子長著「白眼圈」,身上的毛呈新潮的「奶奶灰」色。目前,其在野外的數量僅有200到250隻,瀕臨滅絕,科學家呼籲採取措施保護這一新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