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建議用水母替代快餐中的炸魚

2020-12-01 騰訊網

澳大利亞科學家研究了商業捕撈和海鮮進口的數據,發現有90多種瀕臨滅絕的海洋生物繼續被合法地捕撈並用於烹飪。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為了不減少飲食中海鮮量,作者建議用水母來替代瀕臨滅絕的生物。

EN.WIKIPEDIA.ORG/ EDWARDWEXLER 因全球變暖英國人菜單中或不再有炸魚薯條

國際紅皮書中列出了超過32000種瀕危物種。來自昆士蘭大學和塔斯馬尼亞大學的澳大利亞科學家對名錄進行了分析,在其中找到了2006年至2014年期間仍列在漁業清單上的81種易危和11種瀕危魚類。

而且按照地方法規甚至是國際法等絕對的法律依據,都不需要對這些魚類和無脊椎動物物種貼上任何特殊的貿易標籤,瀕臨滅絕的物種很可能與普通的捕魚類別同處於一個貿易目錄之下。

為了不讓自己失去吃海鮮的樂趣,作者建議使用尚未成為大眾的美食佳餚的某些種類來擴充海鮮的清單,這裡指的就是水母。

考慮到水母是在氣候變化的條件下仍能積極繁殖的少數的野生動物之一,因此所建議的方法可以立馬解決幾大問題:食物供應;保護瀕臨滅絕的物種;以及消除海洋生物系統所承受的過多壓力。

作者引用了用脆皮水母片於2017年在丹麥替代流行快餐「炸魚薯條」 中的魚的試驗結果來作為第一手的體驗經歷。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建議用水母替代快餐中的炸魚
    澳大利亞科學家研究了商業捕撈和海鮮進口的數據,發現有90多種瀕臨滅絕的海洋生物繼續被合法地捕撈並用於烹飪。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為了不減少飲食中海鮮量,作者建議用水母來替代瀕臨滅絕的生物。EN.WIKIPEDIA.ORG/ EDWARDWEXLER 因全球變暖英國人菜單中或不再有炸魚薯條國際紅皮書中列出了超過
  • 水母將成最受歡迎的海鮮,科學家也支持吃它,原因為何?
    來自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科學家團隊,在過去的10多年時間裡,一直都在研究人類從海洋中獲取的食物中,究竟哪些正在瀕臨滅絕。結果發現,如今已經有90多種人類餐桌上常見的海鮮已經瀕臨滅絕,所以,為了阻止它們消失,就只有選擇其它物種來取代它們,成為人類新的海鮮食物。而數量龐大的水母,或許將是未來最好的選擇。
  • 90多種海鮮瀕臨滅絕,為何「有毒」的水母,成為了科學家的建議?
    根據美國科學家的數據來看,隨著人類對海洋生態環境破壞日益加重,有很多人類喜愛的海洋生物消失在了地球上。從人類進入工業時代以後,地球的環境就已經開始變化,下一次的生物滅絕已經開始了倒計時。 根據科學家的數據來看,人類所食用的海鮮中,有90多種已經瀕臨滅絕。
  • 入門水母怎麼選?可以用魚缸嗎?如何換水餵食……小白建議收藏!
    瓶裝水母01、長期養殖不建議買瓶裝水母出於美觀、便捷、盈利成本的考慮,水族館選擇用圓形小瓶子來售賣水母的美麗,然而卻忽略了生命持久性。海月水母02、魚缸不能替代水母缸養水母和我們日常養寵物魚一樣,需要專業缸來供應水流和過濾水質。又有人說了,既然一樣,那直接用家裡現成的魚缸不得了,為什麼還要單獨買水母缸呢?
  • 活了5億年的水母!居然可以一直不死?科學家發現水母的5個事實
    不要空嘆人世的無奈,且用美麗的心情來看待人世的繁華多彩,細細品味那無處不在的美吧!今天我們來聊聊活了5億年的水母!居然可以一直不死?科學家發現水母的5個事實 水母是一種沒有大腦,沒有心臟或眼睛,沒有骨頭的柔軟果凍,水母看起來美麗溫順,但卻是兇猛的海洋浮遊生物,如今水母已經存在了5億年。
  • 炸魚薯條要雙份!
    傳統的炸魚薯條會把炸魚放到薯條上,也是傳說中的擺盤。圖片來源於「必應」。 關於炸魚薯條的起源,有一種說法是起源於猶太教,準確來說是炸魚薯條裡的炸魚起源於猶太教。 據作家、美食愛好者西蒙·馬宗達爾(Simon Majumdar)說:「來到英國的猶太移民開始在街上賣炸魚,他們脖子上用皮帶掛著一託盤炸魚。」
  • 科學家展示受水母啟發的軟體機器人 速度已超越現實中的水母
    來源:cnBeta.COM據外媒New Atlas報導,水母獨特的運動方式使其成為機器人研究人員的熱門研究模型,他們希望開發出先進的新型機器,使其具有極高的運動效率。科學家們現在展示了一種受這些海洋生物啟發的新型軟體機器人,它利用氣道以極快的速度遊動。
  • 科學家發現一種長得像塑膠袋的水母
    海洋中有一種神秘的水母,它難以被人研究,因為它通常生活在深海中。不過科技為我們打開了神秘之門,最近科學家們與淵宿水母有了一次十分鐘的接觸。淵宿水母最先於20世紀60年代被人發現,並在1967年被人詳細描述出來。
  • 印度廚師徒手在200度高溫油鍋中炸魚,手不會疼嗎!
    印度有位開了掛的廚師,可以徒手在200度的高溫油鍋中炸魚,他叫名叫普萊姆 辛格(Prem Singh )。這位60多歲的牛人廚師稱自己已經徒手炸魚20多年了,從未受過傷。他這一絕技引來眾多觀眾圍觀,因此他的餐館生意非常紅火。
  • 讓科學家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水母
    這是一張拍攝於美國佛羅裡達的水母圖片。不要小看這些貌似普普通通的水母,圖片上水母身上發岀的綠色螢光就是讓三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的綠色螢光蛋白這種蛋白只要用藍色的光照射它就能夠自己發光。科學家就是利用綠色螢光蛋白的這個特點加以應用,開啟了一場生物醫學研究的綠色革命。在生物學研究中,科學家們常常利用這種能自己發光的螢光分子來作為生物體的標記。將這種螢光分子通過化學方法掛在其他不可見的分子上,原來不可見的部分就變得可見了。生物學家一直利用這種標記方法,把原本透明的細胞或細胞器從黑暗的顯微鏡視場中「揪出來」。
  • 王者:「炸魚」有什麼用,為什麼越來越多玩家放棄大號,只玩小號
    「炸魚」在遊戲內是一種行為的稱呼,比喻的是一些玩家本身有不凡的實力,但是卻使用段位比較低的帳號去進行遊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神玩小號,比如一個玩家的真實水平是榮耀王者,但是卻不在榮耀王者這個分段區間進行遊戲,而是選擇在鑽石段位進行遊戲,這種行為我們稱之為「炸魚」,那麼「炸魚」有什麼用呢
  • 原來你是這樣的水母!科學家發現,水母能用來修復人類的受損皮膚
    最近發表在《材料科學與工程》(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稱,來自墨西哥的研究人員發現,水母的身體組織可以用作人類皮膚癒合的支架。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們研究了大量的仙后座水母(Cassiopea Andromeda),這種長得有點像皇冠的水母被認為是倒立水母的一科。
  • 炸魚時,到底用麵粉還是澱粉,以前沒注意,難怪魚不酥不脆還很腥
    喜歡吃便也就喜歡探聽和研究,這個炸魚的方法還是我跟飯店的一個大廚朋友學的,用了很多次,每次做都很成功。首先,我們把買回來的魚肉去掉內臟,清洗乾淨,不管清洗什麼魚時,肚子裡的那層黑膜一定要處理乾淨了,它是腥味的主要來源。
  • 炸魚薯條要雙份!|遊遊英語第四期
    傳統的炸魚薯條會把炸魚放到薯條上,也是傳說中的擺盤。圖片來源於「必應」。炸魚薯條這道極度誘人的組合是由一大塊壓碎的鱈魚放在一堆熱氣騰騰的薯條上(在美國被稱為炸薯條)。關於炸魚薯條的起源,有一種說法是起源於猶太教,準確來說是炸魚薯條裡的炸魚起源於猶太教。據作家、美食愛好者西蒙·馬宗達爾(Simon Majumdar)說:「來到英國的猶太移民開始在街上賣炸魚,他們脖子上用皮帶掛著一託盤炸魚。」
  • 麥當勞快餐包裝檢出致癌物,包裝上的數字表示什麼?你知道嗎?
    近日,環保組織的一份報告稱,在麥當勞、漢堡王、Wendy`s等主要快餐點的食品包裝中,發現有毒物質PFAS。8月10日,漢堡王和麥當勞稱,在中國使用的食品包裝材料中,沒有添加PFAS,完全符合國家相關標準,請大家放心使用。
  • 科學家研究水母對海洋食物鏈重要意義 它們一被吞掉就會變成糊狀物
    科學家研究水母對海洋食物鏈重要意義 它們一被吞掉就會變成糊狀物時間:2016-04-15 13:35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科學家研究水母對海洋食物鏈重要意義 它們一被吞掉就會變成糊狀物 在科考船Skookum發出的隆隆聲中,Jennifer Purcell專注地盯著這艘船緩緩地將
  • NOAA科學家發現 「美麗而獨特的 」櫛水母新物種
    據外媒CNET報導,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一個研究小組在處理一段水下視頻時,意外發現了一種新的梳狀水母物種。 「這是獨一無二的,因為我們能夠完全基於高清視頻來描述一個新物種,」NOAA漁業科學家Allen Collins在11月20日的一份聲明中說。
  • 丹麥科學家研製出水母脆片,決定靠吃解決水母成災的問題
    來自丹麥的科學家們為了把水母做得讓西方人愛吃,研製出了一種製作水母脆片的方法。(研究團隊並沒有強調使用的是水母的哪一品種。在中國,目前一般用以飲食的水母種類除了海月水母外,主要是缽水母綱下的海蜇屬,例如海蜇、黃斑海蜇、棒狀海蜇、沙海蜇等等。海蜇只是水母的一種,二者並不等同,也並不是所有的水母都適合食用。)
  • 燈塔水母可以長生不死嗎,科學家說:這種水母也未能顛覆生死法則
    並非如此,傳說中真的有一種動物就能悍然「長生不老」,它的名字是「燈塔水母」。燈塔水母,是一種小型的水母,身體呈鐘形,通徑約4-5毫米左右,身體透明到可以直觀其體內的內臟,因此得名。燈塔水母生活在熱帶海域,主要以浮遊生物、小型魚類、蝦類為食,並廣泛分布於加勒比海、西班牙、義大利及日本等近海海域。
  • 素食快餐火爆 既健康又環保?
    Dunkin』 Donuts是全球最大的咖啡和烘焙食品連鎖品牌,這位女士就是它的「品牌大使」,她的工作就是向購買素食者發放禮品卡,想把新口味素食快餐推廣開去,擊敗對手。在十年前,這種素食快餐的發展趨勢,包括漢堡王快餐店「不可能華堡」(Impossible Whopper)這類人造肉漢堡,是難以想像的。在美國強大而普遍存在的快餐業中,人們無法想像竟然還會有這種素食狂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