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有32000個物種正面臨滅絕的威脅——從鳥類和哺乳動物,到珊瑚礁和甲殼類動物。這還僅限於人類已知的生物。
但是,儘管我們努力把某些物種從瀕臨滅絕的邊緣拉了回來,但同時我們可能正在吃掉另一些瀕危生物,甚至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通過搜索工業捕魚記錄,研究人員發現有將近100個瀕危物種被當做海鮮出售,且全部都是合法的。
昆士蘭大學生物學家,新論文的第一作者萊斯利·羅伯森告訴《科學快報》:「像鯨魚或海龜這樣不可愛的物種通常都得不到應有的保護。儘管國家和國際上都承諾保護瀕臨滅絕的物種,我們仍積極地捕撈其中的部分成員。」
在2006年至2014年間,研究團隊找到了捕獲和出售92種易危或瀕危(其中11種極度瀕危)海鮮的記錄,其中有13種還是國際貿易產品。
當出售這些魚和無脊椎動物時,不需要按照標記出物種,因此消費者無法知道自己在吃什麼。
研究人員強調,這不過是冰山一角,因為他們只查看了特定的記錄部分,並且排除了鯊魚或鰩魚等魚類——它們通常被澳大利亞、歐洲和一些亞洲國家當做食材消費。
海鮮產業是供應鏈縱橫交錯,把各國糾結在一起的大市場,幾乎無人可置身事外,宣稱無辜。
研究團隊在論文裡寫道:「歐洲國家(如德國,英國,西班牙)和美國是受威脅物種數量和價值最大的主要進口國。」
但是,存在某種可以改變現狀的方法——把水母歸入海鮮裡。科學家認為,在世界範圍內水母量可能在持續增長,而中國人在1700多年前就開始烹飪海蜇了。
「它們實際上是一種溫和的有嚼頭的食物,本身沒有太多味道。實際上,搭配美味的醬汁就很棒!」羅伯森說道,「我們的許多海鮮口味很大程度上受文化和傳統的影響。魚翅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魚翅基本上是無味的,是調味料和配料使它成為美味佳餚。」
當然,除了把水母補充進餐盤,我們還需要其它的控制性政策。
「我們需要完善海鮮的標籤管理。」
而且,至少在某些地方,人們遠比想像得更容易做出正確選擇。在澳大利亞,有可持續的海鮮指南,裡面列出的海鮮都是非保護生物。美國還設有由蒙特利灣水族館(Monterey Bay Aquarium)經營的海鮮優選。
顯而易見的是,「食用受到滅絕威脅的食物,尤其是受到嚴重威脅的物種,應該是非法的,如果我們能更好地協調漁業和保護政策,就可以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
羅伯遜補充說:「就像我們絕不會考慮吃掉大猩猩或大象,因為我們都知道它們是受保護的物種。」
該研究已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https://www.sciencealert.com/stop-eating-threatened-seafood-and-eat-jellyfish-instead-says-scien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