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有大量海中瀕危生物作為合法海鮮售賣

2020-09-26 煎蛋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有32000個物種正面臨滅絕的威脅——從鳥類和哺乳動物,到珊瑚礁和甲殼類動物。這還僅限於人類已知的生物。

但是,儘管我們努力把某些物種從瀕臨滅絕的邊緣拉了回來,但同時我們可能正在吃掉另一些瀕危生物,甚至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通過搜索工業捕魚記錄,研究人員發現有將近100個瀕危物種被當做海鮮出售,且全部都是合法的。

昆士蘭大學生物學家,新論文的第一作者萊斯利·羅伯森告訴《科學快報》:「像鯨魚或海龜這樣不可愛的物種通常都得不到應有的保護。儘管國家和國際上都承諾保護瀕臨滅絕的物種,我們仍積極地捕撈其中的部分成員。」

在2006年至2014年間,研究團隊找到了捕獲和出售92種易危或瀕危(其中11種極度瀕危)海鮮的記錄,其中有13種還是國際貿易產品。

當出售這些魚和無脊椎動物時,不需要按照標記出物種,因此消費者無法知道自己在吃什麼。

研究人員強調,這不過是冰山一角,因為他們只查看了特定的記錄部分,並且排除了鯊魚或鰩魚等魚類——它們通常被澳大利亞、歐洲和一些亞洲國家當做食材消費。

海鮮產業是供應鏈縱橫交錯,把各國糾結在一起的大市場,幾乎無人可置身事外,宣稱無辜。

研究團隊在論文裡寫道:「歐洲國家(如德國,英國,西班牙)和美國是受威脅物種數量和價值最大的主要進口國。」

但是,存在某種可以改變現狀的方法——把水母歸入海鮮裡。科學家認為,在世界範圍內水母量可能在持續增長,而中國人在1700多年前就開始烹飪海蜇了。

「它們實際上是一種溫和的有嚼頭的食物,本身沒有太多味道。實際上,搭配美味的醬汁就很棒!」羅伯森說道,「我們的許多海鮮口味很大程度上受文化和傳統的影響。魚翅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魚翅基本上是無味的,是調味料和配料使它成為美味佳餚。」

當然,除了把水母補充進餐盤,我們還需要其它的控制性政策。

「我們需要完善海鮮的標籤管理。」

而且,至少在某些地方,人們遠比想像得更容易做出正確選擇。在澳大利亞,有可持續的海鮮指南,裡面列出的海鮮都是非保護生物。美國還設有由蒙特利灣水族館(Monterey Bay Aquarium)經營的海鮮優選。

顯而易見的是,「食用受到滅絕威脅的食物,尤其是受到嚴重威脅的物種,應該是非法的,如果我們能更好地協調漁業和保護政策,就可以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

羅伯遜補充說:「就像我們絕不會考慮吃掉大猩猩或大象,因為我們都知道它們是受保護的物種。」

該研究已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https://www.sciencealert.com/stop-eating-threatened-seafood-and-eat-jellyfish-instead-says-scientists

相關焦點

  • 三亞低價售賣瀕危錘頭鯊 公然買賣瀕臨物種
    三亞低價售賣瀕危錘頭鯊 公然買賣瀕臨物種時間:2016-04-10 17:07   來源:南海網   責任編輯:曉蕊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比草魚還便宜?三亞賣瀕危錘頭鯊 國外看一次好幾萬在天國竟然幾塊錢!來源:南海網 4月9日,有網友在朋友圈中發消息稱,三亞水產碼頭當街低價售賣瀕危保護動物錘頭鯊,數量達近百條。
  • 浙江舟山夜排檔已停止售賣瀕危動物雙髻鯊
    19日,中新網記者報導關於浙江舟山沈家門漁港售賣雙髻鯊一事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相關專家稱該雙髻鯊名為路氏雙髻鯊,已被列入相關瀕危動物保護公約。20日,記者自沈家門海鮮夜排檔服務管理中心獲悉,該部門已讓商戶停止售賣雙髻鯊。
  • 海洋研究人員表示,為了保護極度瀕危的海鮮,水母或將成為主食
    據英國《獨立報》當地時間9月22日報導,海洋研究人員表示,為了保護極度瀕危的海鮮,水母可能會在未來的海鮮餐廳的菜單上變得司空見慣,成為一道主食。經過他們的分析,他們發現有92種瀕臨滅絕的海鮮和11種被歸類為極度瀕危的海鮮還在被人們捕獲,當作食物。該大學生物多樣性和保護科學中心的博士生萊斯利·羅伯遜(Leslie Roberson)解釋說,這可能意味著,瀕臨滅絕的海鮮物種可以合法地被捕獲,並在餐廳提供給用餐者。
  • 三亞碼頭有人宰殺售賣瀕危鯊引網友熱議
    南海網記者整理網友的跟帖、評論及反饋後發現,一方面,網友對於百餘條鯊魚被宰殺售賣感到十分憤慨;另一方面,部分網友追問監管此事的監管、以及案件相關進展。  有網友表示,如此數量巨大的鯊魚是在哪裡捕撈的,是何人捕撈?如何進入到三亞?對於瀕危動物的售賣又該如何監管?  「既然是國際瀕危物種,為何沒有相關執法部門幹預呢?」網友「李雨桐」也感到疑惑。
  • 日照海鮮大量上市 本地特產「海知了」惹人饞
    圖為石臼市場內一處貝類攤位前來購買海鮮的市民絡繹不絕商販向記者展示一臂多長的鮁魚石臼市場裡,剛上市的「海知了」肉質緊緻,口味鮮美,吸引了不少本地老饕的目光新鮮的海蠣子個頭不小  大眾網日照·海報新聞3月12日訊(見習記者 韓文軒 張鑫)11
  • 申城多家飯店售賣"中華鱘"? 幾乎都是雜交品種食用合法
    原標題:申城多家飯店售賣「中華鱘」?  據《勞動報》報導,飯店裡公開售賣「中華鱘」?近日,多位市民向本報熱線打來電話,稱滬上部分海鮮餐館內提供「中華鱘」食用。市農委對此明確表示,中華鱘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絕對禁止食用。
  • 青島開海在即探訪海鮮市場:南方海捕貨北上搶市場
    海鮮店主王老闆一直以養殖海鮮為主業,其店裡全是大大小小的魚缸,但最近幾天,他的精力全都被螃蟹佔據了。王老闆店裡以梭蟹為主,個頭分大中小三種,小個的15元一斤,中個的20元一斤,大個的則要七八十一斤。「便宜的是南方蟹子,正是大量上市的時候,大的是本地海捕的蟹子,這種口味要比南方蟹子鮮嫩。」王老闆說,今年的蟹子總體價格要比去年低。
  • 海南三亞碼頭被曝批量出售瀕危物種錘頭鯊:幾塊錢一斤
    4月9日,有網友在朋友圈中發消息稱,三亞水產碼頭當街低價售賣瀕危保護動物錘頭鯊,數量達近百條。
  • 三亞碼頭批量賤賣錘頭鯊:幾塊錢一斤 系瀕危物種
    三亞碼頭賤賣瀕危錘頭鯊  記者迅速聯繫到自稱到過現場的目擊者簡某。從他提供的照片和視頻上可以看見,捕撈上岸的錘頭鯊被堆砌在空地上,旁邊有不少圍觀群眾。「我是早上七點鐘去水產碼頭買海鮮時看見的,近百條錘頭鯊基本已全部死亡。旁邊站在四五個男子用海南話交流,聽了幾句話是在說如何售賣」。簡某告訴南海網記者,他從事潛水教練工作,所以能比較準確地辨別該動物的品種為錘頭鯊,屬於受到國際公約保護的瀕危物種。  另一位現場目擊者梁某告訴南海網記者,他早上10點到達水產碼頭時錘頭鯊已經不在現場,不過地上仍留有血跡。
  • 水母將成最受歡迎的海鮮,科學家也支持吃它,原因為何?
    根據美國《sciencealert》報刊9月21日的科學報告指出,伴隨著人類對於海洋生態環境的破壞,如今很多人類食譜中的海鮮都開始出現瀕危,所以,未來人類的食物或發生變化,水母或許會成為下一個最受人類喜愛的海鮮之一,當然,即使人類不喜歡,或許未來也將沒得選。
  • 中華鱟,一個擁有藍色血液的奇特生物,它何時可不再成人類口中餐
    其4億多年前就已存在,和它同時代的生物或者進化或者滅絕,唯獨它依然保持原貌,所以,鱟又有「活化石」的美譽。鱟奇葩的外形鱟,也叫做中華鱟,生活在淺海中,在中國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海南均有分布,而廈門作為福建省的沿海城市
  • 23歲海鮮店主被海魚刺後,手指像根「臘腸」差點截肢
    躺在病床上的李先生(化名),想著大量上市的海鮮,既愛又恨,一聲嘆息。今年23歲的李先生是浙江沿海某縣的一位售賣海鮮店主,他怎麼都想不明白,平日裡玩弄於股掌的海鮮居然如此「兇猛」,將右手手指刺成「臘腸」樣。醫生指出,若發展到最壞的程度,得考慮截指。李先生輾轉至浙江省人民醫院,醫生們抽絲剝繭終於揪出藏匿在生猛海鮮中「兇手」。
  • 國家網信辦啟動專項整治行動 嚴厲打擊網絡售賣珍稀瀕危野生動物
    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商家藉助網絡平臺公開售賣珍稀瀕危野生植物,一些網站平臺公開直播盜採、亂採濫挖,傳播售賣珍稀瀕危野生植物信息,影響惡劣。為切實遏制網上售賣珍稀瀕危野生植物行為,近日,國家網信辦發出通知要求各網站平臺不得發布《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名錄》內的珍稀瀕危野生植物的採挖、銷售等內容,全面自查清理相關信息。
  • 年輕人,你養的那些「另類萌寵」合法嗎?
    經鑑定,這兩隻龜,一隻為豹紋陸龜,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Ⅱ,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另一隻為輻紋陸龜,被列入該公約附錄Ⅰ,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沒有辦理相關手續或者沒有合法來源,私自出售、運輸、販賣、飼養國家一級、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都是非法行為。劉某因涉嫌非法收購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被採取強制措施,案件還在處理中。
  • 正海生物:醫用「膜」領域國產獨苗,毛利率堪比茅臺,當前主要風險是...
    管理層與公司股東情況  1) 大股東持股比例:  目前,秘波海先生直接持有公司42.53%的股份,作為嘉興正海普通合伙人,間接擁有公司4.50%的表決權,為公司控股東及實際制人。秘波海擁有兩家上市公司,正海集團下屬多家子公司,非常重視正海生物這塊發展。
  • 自然界中有哪些因為好吃而瀕危或滅絕的生物?
    在當下,但凡是因為人類的關係而滅絕或者瀕危的動植物大都數都是因為好吃。畢竟人是雜食性動物,無論是植物還是動物,只要是好吃,統統都不會放過的。還記得多年以前的「吃猴腦熱」嗎?這不就是因為有些人說猴腦好吃,尤其是活著吃,才會發生的事情嗎?下面我們來盤點幾種由於好吃而滅絕或者瀕臨滅絕的生物。
  • 瀕危物種走私日趨隱蔽手段不斷變化 海關總署堅決斬斷野生動物走私...
    華南農業大學官方微博近日發布消息稱,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的中間宿主,而中國疾控中心在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檢出大量新型冠狀病毒。調查顯示,此前在海鮮市場中有非法售賣野生動物現象,受需求及利益的驅動,非法販賣、走私野生動物等違法犯罪行為屢打不禁。
  • 海鮮含大量微塑料毀掉國人身體?
    原標題:海鮮含大量微塑料毀掉國人身體?太扯   秋季各種海鮮水產大量上市,傳說中海鮮裡含有大量微塑料正毀掉國人身體,是真的嗎?「量子原塑」能防癌症還可治糖尿病、高血壓和皮膚病?每天只用4小時的「分段睡眠法」,真的能睡出「高效率」?滴幾滴眼藥水,就能有效治療白內障?
  • 海霸王是蔡英文家族企業?冷凍海鮮來源日本核汙染海域?
    近日,網上熱傳這樣一則消息:「臺灣朋友轉發:請大家告訴所有認識的人:「海霸王」 產品是臺獨分子蔡英文的家族企業,是凍品,有湯圓、海鮮之類。蔡英文的冷凍海鮮來源於日本核汙染海域產品,在日本和其它國家都不食用,蔡英文把這些核汙染食品銷往大陸,用心險惡。我們一起來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