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有哪些因為好吃而瀕危或滅絕的生物?

2020-11-30 科學獵奇

在當下,但凡是因為人類的關係而滅絕或者瀕危的動植物大都數都是因為好吃。畢竟人是雜食性動物,無論是植物還是動物,只要是好吃,統統都不會放過的。還記得多年以前的「吃猴腦熱」嗎?這不就是因為有些人說猴腦好吃,尤其是活著吃,才會發生的事情嗎?

下面我們來盤點幾種由於好吃而滅絕或者瀕臨滅絕的生物。

大海牛

大海牛是海牛目下最大的動物,作為與鯨一樣生活在海中的哺乳動物,海牛與陸地上最大的動物大象有著共同的祖先,不同的是,它們早在距今約6000萬年就已經開始了分化。

現存的海牛目一共有兩個科:海牛科和儒艮科。其中,大海牛就是儒艮科下的動物,學名為巨儒艮。在滅絕以前,大海牛生活廣泛地分布於世界各地的寒帶海洋中,是唯一一種能夠適應寒帶氣候的海牛。

大海牛被稱為「史上最悲催的動物」,原因就是從它被確種到滅絕僅僅用了27年。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故事還要從18世紀的中葉說起,俄羅斯的喬治·威廉·斯特拉是一位著名的動物學家、探險家,他從年輕時就週遊世界尋找和記錄野生動物,到了1741年,32歲的斯特拉在遊經白令海峽時,發現了一種體型龐大的海牛。在此之前,海牛目下一共只有四種動物:海牛科下的西非海牛、北美海牛、亞馬遜海牛以及儒艮科下的儒艮。在這四種海牛中,以西非海牛的體型最大,有著最大4.5米的身長以及500公斤左右的體重。

但是斯特拉發現的這種海牛明顯的比已知的四種海牛都要大,它有著平均7米的體長以及5噸左右的體重。之後,斯特拉將這種海牛劃分到了海牛目儒艮科下,稱為「巨儒艮」,由於其是被斯特拉首先發現並確種的,所以巨儒艮又被稱為「斯特拉海牛」。

早在大海牛沒有被發現以前,人類就有捕殺海牛的習慣了,因為海牛有著厚厚的脂肪可以提煉油,而且它的皮膚非常的堅硬可以做皮製品,並且它的肉非常的鮮美。所以,當大海牛被發現後,遭到了人們的瘋狂捕殺,畢竟這一頭大海牛就相當於至少2頭的其他海牛。

正是在如此瘋狂的捕殺下,到了1768年,也就是27年,大海牛這種性格溫順、體型龐大的海洋哺乳動物從這個地球上永遠的消失了。

水椰

說到水椰這種植物,相信南方的小夥伴並不陌生,它是一種水生植物,果實叫做水椰子。水椰不同於其他我們常見的植物,因為它是沒有莖葉的明顯區別的。從外觀上看,整個水椰只有兩部分構成,根和果實。作為一種水生植物,水椰的根是在水中的,而高於水面的就是它的果實,整個看起來像一個帶刺的球一樣。

水椰子的口感與椰子接近,因此它也成為了一種美味的水果。但是,在我國,野生水椰僅分布在海南部分地區,由於其果實與根相連,所以採摘水椰子基本上都是連根拔起。再加上水椰子裡面含有水椰的種子,這也就造成了野生水椰數量的急劇下降。

到目前為止,野生水椰已經被國家列入了三級保護植物,是一種典型的漸危種植物(漸危種就是在分布區內極容易瀕危或者滅絕的物種)。

大海雀

大海雀被稱為「北極企鵝」。眾所周知,企鵝是南半球獨有的動物,北極怎麼會有企鵝呢?其實大海雀雖然被稱為北極企鵝,但是它只是外觀上與企鵝接近,而且都是不會飛的鳥。從生物學分類上看,大海雀屬於鳥綱鴴形目大海雀科,而企鵝則屬於鳥綱企鵝目企鵝科。

從外觀上看,大海雀的羽毛顏色主要以黑白為主,而且它與企鵝一樣,背部和翅膀都是黑色的,而腹部則是白色,並且大海雀的喙與企鵝的喙也比較接近,都是比較尖長的。但是與企鵝不同的是,企鵝大都在陸地(雪地)上活動,偶爾下水捕魚,而大海雀則主要生活在海中,即使不捕獵,它們也會漂浮在水面上。

大海雀最早是於16世紀被歐洲早期的航海家發現的,起初,航海家們認為它們是企鵝,但是一直以來企鵝都是生活在南半球的,所以人們對這種生活在北極的「企鵝」充滿了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大海雀的噩夢也來臨了。

由於大海雀主要分布在大西洋中的一些島嶼上,而這些島嶼成為了西北航道的必經之路。對於長期航海食物相對匱乏的人來說,大海雀無疑是最好的肉食來源。

由於大海雀體長不足1米,而且它們翅膀已經高度退化失去了飛行能力,所以在人類的捕殺面前它們毫無抵抗力。所以從16世紀到18世紀,短短的不足200年之間,各個島嶼上的大海雀陸續的被屠殺殆盡。直到1844年7月3日,最後一對大海雀夫婦在孵蛋時死在了人類的槍口之下。至此,大海雀永遠地消失在了地球上。

總結

以上只是簡單地列舉了幾種被人吃滅絕的動物,還有很多動物的滅絕是因為人類要取其身上的某一部位,比如中國犀牛是因為人要用它的犀角入藥、臺灣雲豹則是因為它的皮毛好看等等。

最後,看到許多人說渡渡鳥是被人吃滅絕的,這裡要闢個謠哈。因為這個說法是根據1598年9月,荷蘭商船第一次在模里西斯發現渡渡鳥而來的,而當時商船遇難,人們飢腸轆轆確實吃過渡渡鳥。所以後續就有人說:是商船上的人散播了渡渡鳥好吃的消息。

但是,在後來找到的船員筆記中,清晰地記錄著渡渡鳥的肉質肥膩且粗糙。因此,渡渡鳥不是被吃滅絕的。當然渡渡鳥的滅絕也是人為的,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就是荷蘭人帶來的食肉動物對渡渡鳥的威脅,另一個就是人類對環境的破壞。

但是,不管怎麼說,從近代動物的滅絕原因看,有一大部分都與人類有著直接的關係。

相關焦點

  • 儘量減少物種在我們的時代滅絕 幫助瀕危物種在自然界繁衍
    書裡有很多極其罕見,只能通過影像觀賞的生物,它們有些現存數量極少難覓蹤跡,有些甚至已經滅絕。還有一些我們生活中習以為常的生物,看過後才知道原來這些看似很常見很普通的生物也岌岌可危。樹蛙、北極熊、非洲象、丹頂鶴、金絲猴、黑猩猩、大熊貓等多種多樣的「瀕危」生物,用精彩絕倫的攝影作品觸動人心。
  • 哪些因為好吃,被人類吃到滅絕的動物?
    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除了某些不能吃的,地球上的各類生物幾乎被我們吃了個遍。那些口感好的,更不用說,被人類飲食文化所崇尚。對於它們而言,口感好即意味著悲慘的命運。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從古到今,有哪些因為好吃,被人類吃到滅絕的動物。
  • 沒有天敵的椰子蟹,卻因為太好吃瀕臨滅絕,沒有清蒸,就沒有傷害
    那椰子蟹呢是世界上最大的陸生的節肢動物,我們在文章裡面有很多很多的粉絲在問的,說吃東西是違法的,是瀕危保護動物。那大家一定要記住,就是在不同的國家法律是不同的,在中國很多地方吃狗都是可以吃的,但是呢歐美國家那吃狗肯定是非法的。那椰子蟹呢在很多的太平洋島國其實都是可以吃的,比如說印度尼西亞塞班、萬那杜、馬紹爾群島這些地方其實都是可以食用的,它沒有嚴格的法律保護。
  • 為什麼有很多人希望滅絕的物種再度復活
    經常看動物世界和自然紀錄片的小夥伴們對地球上豐富多樣的生物性非常著迷,從地球生物起源以來發生了多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因此有很多人總是希望能有一天可以復活歷史上出現過的生物,比如猛獁象、恐龍等動物。贊成復活滅絕動物理由有復活部分關鍵物種有助於修複目前失衡的生態系統。
  • 有哪些數量極少的瀕危動物,是人類拯救回來的?
    現在平均每小時就有約3種生物從地球上消失,而當下生物滅絕的速度已經遠遠超出了物種的恢復速度。所以,保護野生物種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在自然界中的動物之所以會被劃入瀕危動物中,就足以證明這種動物的稀有性了,因為瀕危動物的劃分無論是從國家的劃分標準還是世界的劃分標準,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數量稀少,有滅絕的危險,而瀕危再向上一個級別就是「野外滅絕」了,比如華南虎。那麼,有沒有瀕危動物在數量極少的情況下,被人類挽救回來的呢?答案是肯定的。
  • 因為人類而滅絕的動物 因為人類而滅絕的動物有哪些
    人類的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動物,但由於各種人類和自然災害,有大量動物逐漸滅絕。人類的濫捕亂獵是導致一些生物滅絕的主要原因,受人類的影響而滅絕的動物不計其數。那麼,因為人類而滅絕的動物有哪些呢?
  • 即使是一級保護動物,也瀕臨滅絕,我國瀕危動物有哪些?
    眾所周知,世界上目前已知的動物種類,有很多已經瀕臨滅絕,很多國家都會把瀕臨滅絕的動物劃歸國家級保護動物,受到國家的保護。可是由於人類之前對環境的破壞,很多動物即使作為國家級保護動物,數量還是一直在減少。那麼我國的瀕危動物有哪些呢?
  • 中國最大的淡水魚滅絕的背後,還有哪些瀕危的魚類?
    動物滅絕在當代已經不是稀奇事了,在人類的獵殺以及對環境的破壞下,平均幾分鐘就有一種動物從地球上消失掉。我們還是用一組數據來簡單的看一下動物滅絕的速度吧,據統計,在20世紀的100年內消失的哺乳動物就多達110種,也就是說平均每年至少有一種哺乳動物滅絕。
  • 滿大街的銀杏,為何瀕危程度比大熊貓還要高?
    地球是一顆神奇的地球,因為地球是目前人類在宇宙中發現的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不僅存在生命而且還存在豐富多彩的生命,地上跑的、水裡遊的、天上飛的都有,幾十億年來,地球歷經了五次生物大滅絕和復甦,最終形成如今多種多樣的生命形態。
  • 瀕危物種越來越多,生物滅絕正在加速進行?要恢復可能需要百萬年
    從上個世紀開始,地球上所剩無多的珍貴物種就開始大量消失,數百種珍奇物種瀕臨滅絕。許多人把這歸結為「自然消亡」,但是更加科學、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地球「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已經向我們逼近,甚至正在發生中。
  • 它是自然界的「平頭哥」,本已滅絕,如今卻重現雲南
    2018年1月底,一則標題為「對不起,我們親眼目睹了滅絕」的新聞消息報導在各大網際網路平臺上刷屏。主要講述一種名為平塔島龜象的生物在人類的飼養下死去,享年100歲,這是世界上最後一隻平塔島龜象了。整篇文章充滿著沉重壓抑的感情色彩,讓人看完後都覺得內心一沉。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一個問題:人類會不會是下一個滅絕的生物呢?
  • 我的世界:MC裡瀕危滅絕的生物,不到萬不得已不要趕盡殺絕
    在MC裡面有很多的生物,很多的生物都可以進行繁殖或者復活,所以被玩家殺死地再多也不擔心會滅絕,但是有很多的生物數量是有限的,而且不會再復活,所以他們很有可能就滅絕了。我的世界:MC裡瀕危滅絕的生物,不到萬不得已不要趕盡殺絕NO.1 遠古守衛者遠古守衛者是生存在海底遺蹟中的BOSS級別生物(基巖版),它們是守衛者的變異群體。
  • 世界上最慘的生物,只因為太好吃了,從發現到滅絕只用了27年
    世界上最慘的生物,只因為太好吃了,從發現到滅絕只用了27年生態系統的平衡對於我們大自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大自然也屬於生態系統中的一部分,然而有很多時候,因為我們人類的原因讓這個系統失去了平衡,當然我們人類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生活越來越好,但是我們的生活環境跟以前相比簡直是大變樣了,在整個生物鏈中,有些生物已經到了快要滅絕的現象,有些生物多的成為我們人類的煩惱。
  • 長江從古至今,滅絕了多少水生物
    整個長江水系,包括各附屬湖泊,共分布魚類350種,其中純淡水魚有324種之多,大大超過我國其他江河的淡水魚種類數,有人稱長江是我國重要的淡水水生生物基因庫。在長江的魚類中,鯉科是最大的一個科,佔了總數的51.7%,而且長江的主要經濟魚類,如鯉、鯽、青魚、草魚、鰱、鱅、魴、 鯿、鯝、銅魚等,都屬於這個類群。
  • 自然界中,有哪些生物的交配方式很「奇葩」的?
    交配是物種繁衍的一種手段,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方式,比如像蚯蚓這種雌雄同體異體受精的生物,它們是通過兩條粘在一起互相給對方授精的方式繁殖的,也就是說兩條蚯蚓「又當爹、又當媽」。那麼自然界中還有哪些動物的交配方式很奇葩呢?我們簡單的來介紹幾種。第一種:蝸牛蝸牛與蚯蚓一樣都是典型的雌雄同體異體受精的動物,由於蝸牛的體內的精、卵細胞的成熟並不是同步的,而是精細胞先成熟。
  • 組圖:從滅絕邊緣拉回來的八種生物-滅絕,物種,生物,地球 ——快...
    「優勝劣汰、弱肉強食」一直是自然界所奉行的鐵則,但人類的出現開始改變了這一切。人類活動一次又一次的將其它物種推向滅絕邊緣,而當人類醒悟之後又擅作主張的對它們施加保護,試圖彌補自己以往的過失。下面將要呈現的便是騰訊科學編譯歸納的8種曾經瀕臨滅絕但最終「起死回生」的地球生物。
  • 自然界中有哪些「進化跑偏」的動物?
    有小夥伴私信問:有沒有進化跑偏的動物?其實,我認為「進化跑偏」有著廣義和狹義兩個角度。從廣義上看,進化的目的是為了適應環境,而適應環境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生存。因此,只要是現存的動物沒有進化「跑偏」這一說,畢竟它們能在不斷的物種滅絕中的生存下來就足以證明它們的進化方向是成功的。
  • 當前有大量海中瀕危生物作為合法海鮮售賣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有32000個物種正面臨滅絕的威脅——從鳥類和哺乳動物,到珊瑚礁和甲殼類動物。這還僅限於人類已知的生物。但是,儘管我們努力把某些物種從瀕臨滅絕的邊緣拉了回來,但同時我們可能正在吃掉另一些瀕危生物,甚至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 自然界中存在「死而復生」的生物嗎?
    而死亡的生物是不能夠復生的。從現實中我們也能深刻了解到這個大自然的規律。比如我們的寵物小狗有天去世的話,人類是不能夠讓它再次重生的。它是生活在印度洋中海洋西部,屬於一種鳥類生物,身體纖細,全身羽毛呈現明顯的慄色,最佳引起人們注意的就是它的白色咽喉。
  • 滅絕滋生滅絕: 一個物種的滅絕會導致更多物種滅絕
    因此,研究人員現在正在密切關注哪些動物處於滅絕邊緣,從而弄清楚情況變得多麼可怕,並找出挽救它們的最佳方法。目前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非常可觀。包括鳥類、樹木、蕨類、真菌、魚類、昆蟲以及哺乳動物在內的物種數量是地球這45億年歷史中最多的時候,但也是大量物種消失的時候。這項新研究分析了29400種生活在陸地上的脊椎動物,包括老鼠、鷹、河馬、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