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但凡是因為人類的關係而滅絕或者瀕危的動植物大都數都是因為好吃。畢竟人是雜食性動物,無論是植物還是動物,只要是好吃,統統都不會放過的。還記得多年以前的「吃猴腦熱」嗎?這不就是因為有些人說猴腦好吃,尤其是活著吃,才會發生的事情嗎?
下面我們來盤點幾種由於好吃而滅絕或者瀕臨滅絕的生物。
大海牛
大海牛是海牛目下最大的動物,作為與鯨一樣生活在海中的哺乳動物,海牛與陸地上最大的動物大象有著共同的祖先,不同的是,它們早在距今約6000萬年就已經開始了分化。
現存的海牛目一共有兩個科:海牛科和儒艮科。其中,大海牛就是儒艮科下的動物,學名為巨儒艮。在滅絕以前,大海牛生活廣泛地分布於世界各地的寒帶海洋中,是唯一一種能夠適應寒帶氣候的海牛。
大海牛被稱為「史上最悲催的動物」,原因就是從它被確種到滅絕僅僅用了27年。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故事還要從18世紀的中葉說起,俄羅斯的喬治·威廉·斯特拉是一位著名的動物學家、探險家,他從年輕時就週遊世界尋找和記錄野生動物,到了1741年,32歲的斯特拉在遊經白令海峽時,發現了一種體型龐大的海牛。在此之前,海牛目下一共只有四種動物:海牛科下的西非海牛、北美海牛、亞馬遜海牛以及儒艮科下的儒艮。在這四種海牛中,以西非海牛的體型最大,有著最大4.5米的身長以及500公斤左右的體重。
但是斯特拉發現的這種海牛明顯的比已知的四種海牛都要大,它有著平均7米的體長以及5噸左右的體重。之後,斯特拉將這種海牛劃分到了海牛目儒艮科下,稱為「巨儒艮」,由於其是被斯特拉首先發現並確種的,所以巨儒艮又被稱為「斯特拉海牛」。
早在大海牛沒有被發現以前,人類就有捕殺海牛的習慣了,因為海牛有著厚厚的脂肪可以提煉油,而且它的皮膚非常的堅硬可以做皮製品,並且它的肉非常的鮮美。所以,當大海牛被發現後,遭到了人們的瘋狂捕殺,畢竟這一頭大海牛就相當於至少2頭的其他海牛。
正是在如此瘋狂的捕殺下,到了1768年,也就是27年,大海牛這種性格溫順、體型龐大的海洋哺乳動物從這個地球上永遠的消失了。
水椰
說到水椰這種植物,相信南方的小夥伴並不陌生,它是一種水生植物,果實叫做水椰子。水椰不同於其他我們常見的植物,因為它是沒有莖葉的明顯區別的。從外觀上看,整個水椰只有兩部分構成,根和果實。作為一種水生植物,水椰的根是在水中的,而高於水面的就是它的果實,整個看起來像一個帶刺的球一樣。
水椰子的口感與椰子接近,因此它也成為了一種美味的水果。但是,在我國,野生水椰僅分布在海南部分地區,由於其果實與根相連,所以採摘水椰子基本上都是連根拔起。再加上水椰子裡面含有水椰的種子,這也就造成了野生水椰數量的急劇下降。
到目前為止,野生水椰已經被國家列入了三級保護植物,是一種典型的漸危種植物(漸危種就是在分布區內極容易瀕危或者滅絕的物種)。
大海雀
大海雀被稱為「北極企鵝」。眾所周知,企鵝是南半球獨有的動物,北極怎麼會有企鵝呢?其實大海雀雖然被稱為北極企鵝,但是它只是外觀上與企鵝接近,而且都是不會飛的鳥。從生物學分類上看,大海雀屬於鳥綱鴴形目大海雀科,而企鵝則屬於鳥綱企鵝目企鵝科。
從外觀上看,大海雀的羽毛顏色主要以黑白為主,而且它與企鵝一樣,背部和翅膀都是黑色的,而腹部則是白色,並且大海雀的喙與企鵝的喙也比較接近,都是比較尖長的。但是與企鵝不同的是,企鵝大都在陸地(雪地)上活動,偶爾下水捕魚,而大海雀則主要生活在海中,即使不捕獵,它們也會漂浮在水面上。
大海雀最早是於16世紀被歐洲早期的航海家發現的,起初,航海家們認為它們是企鵝,但是一直以來企鵝都是生活在南半球的,所以人們對這種生活在北極的「企鵝」充滿了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大海雀的噩夢也來臨了。
由於大海雀主要分布在大西洋中的一些島嶼上,而這些島嶼成為了西北航道的必經之路。對於長期航海食物相對匱乏的人來說,大海雀無疑是最好的肉食來源。
由於大海雀體長不足1米,而且它們翅膀已經高度退化失去了飛行能力,所以在人類的捕殺面前它們毫無抵抗力。所以從16世紀到18世紀,短短的不足200年之間,各個島嶼上的大海雀陸續的被屠殺殆盡。直到1844年7月3日,最後一對大海雀夫婦在孵蛋時死在了人類的槍口之下。至此,大海雀永遠地消失在了地球上。
總結
以上只是簡單地列舉了幾種被人吃滅絕的動物,還有很多動物的滅絕是因為人類要取其身上的某一部位,比如中國犀牛是因為人要用它的犀角入藥、臺灣雲豹則是因為它的皮毛好看等等。
最後,看到許多人說渡渡鳥是被人吃滅絕的,這裡要闢個謠哈。因為這個說法是根據1598年9月,荷蘭商船第一次在模里西斯發現渡渡鳥而來的,而當時商船遇難,人們飢腸轆轆確實吃過渡渡鳥。所以後續就有人說:是商船上的人散播了渡渡鳥好吃的消息。
但是,在後來找到的船員筆記中,清晰地記錄著渡渡鳥的肉質肥膩且粗糙。因此,渡渡鳥不是被吃滅絕的。當然渡渡鳥的滅絕也是人為的,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就是荷蘭人帶來的食肉動物對渡渡鳥的威脅,另一個就是人類對環境的破壞。
但是,不管怎麼說,從近代動物的滅絕原因看,有一大部分都與人類有著直接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