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蜇皮就是水母?水母躲過5次物種大滅絕,有毒也得被吃

2021-01-13 紫俠號

我們知道,地球生物進化經歷了十幾億年的歷史,從最早的單細胞動物,逐漸進化成了現在繁榮的生物圈。在地球歷史上,曾出現過5次大規模的物種滅絕事件,有許多曾經非常強大的物種都滅絕了,比如恐龍等。然而還是有一些生物頑強存活,有的甚至一直繁衍到了今天。

接下來我們要介紹的,就是一種已經生存6億年的生物,它就是水母。

水母可以說是大海中最常見的生物了,幾乎成為了大海的代名詞。水母本身就像一把透明的傘一樣,在海水中上下浮動,看上去非常漂亮。全世界的水母多達250餘種,最大的水母傘狀體直徑竟然超過2米。在傘下則是水母的觸手,最長的觸手長度甚至可超過20米。

平心而論,水母是一種非常原始的動物,它身體內的水分含量竟然超過90%,沒有肌肉也沒有骨骼,身體內的神經網絡只有最基本的幾個功能,比如感光、重力感受及化學感受等。水母主要捕食海水中的浮遊生物,有些大水母甚至也會捕食小魚為食。據生物學家考證,水母早在6.5億年前就已經出現在地球的海洋中,遠比恐龍更早。在數次物種大滅絕中,看似柔弱的水母躲過了一次又一次災難,堪稱是地球生命的奇蹟。水母一旦離開海水,很快就會死去,在地上留下薄薄的一層皮。

而水母的這層皮,就是我們常吃的海蜇皮了。

並非是所有水母都可以吃,在我國的東南沿海,水母就被稱為「海蜇」。每年的八九月份,海蜇成群結隊出現在海面上,漁民們會趁此機會捕撈海蜇,榨乾海蜇內的水分後醃漬加工,傘部部分就是「海蜇皮「,其他部分是」海蜇頭「。海蜇體內還有許多蛋白質和微量元素,因而是一種蠻不錯的美食,涼拌海蜇也成為了一種很常見的菜餚。

當然,老外很少有吃水母的,因為絕大部分水母體內都有毒,有些毒性還非常大。所以處理海蜇皮的時候,一定要經過嚴格的加工和去毒清洗,才能被端上餐桌。

大家喜歡吃海蜇嗎?

相關焦點

  • 90多種海鮮瀕臨滅絕,為何「有毒」的水母,成為了科學家的建議?
    在地球存在的漫長時間中,曾發生過很多物種滅絕事件,大部分的生物滅絕都是自然災害導致的,如果第6次生物大滅絕到來,罪魁禍首就是人類。
  • 水母將成最受歡迎的海鮮,科學家也支持吃它,原因為何?
    有一種觀點認為,當18世紀60年代,人類啟動工業革命,進入到工業時代的那一刻起,地球上的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就已經開始了。不過,與其它幾次生物大滅絕,都與自然災害有關不同,這一次的大滅絕則與人類有關。人類活動對於地球氣候環境造成的破壞,對於生物的大量捕殺,如今正在讓動物們遭受著從未有過的非自然滅絕。
  • 一般來說,水母都是有毒的,那麼有錢人吃上了水母,能吃嗎?
    首先,我的回答是:嚴格來說,絕大多數水母都有毒性,不能吃,在水母家族中,只有海蜇和黃斑海蜇等極少數品種可食用,大連、山東半島、舟山和江浙一帶,還有湛江等地都分布著。作為腔腸動物的水母,體內98%都是水,她的主要工作就是在海裡遊泳順便蜇人,開玩笑哈,但大部分水母都是有毒的,部分更是有毒的如著名的海內外的僧帽水母,特別是現在夏天到了,提醒大家下海遊泳時一定要注意安全。
  • 為什麼我們吃的都是海蜇皮和海蜇頭,海蜇的身子去哪兒了?
    ,最多的就是缽水母綱,因為它的頭蓋像倒放的缽,因此得名。我們吃的海蜇,就是缽水母綱-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海蜇屬下的部分種。所以,海蜇和水母的關係一下子就明了:海蜇是水母的一個分支,但並不是所有的水母都是海蜇。
  • 水母,最大的浮遊生物,美味的海蜇
    沒想到,水母的世界,給了我極大的震撼。我在其它的海洋館看過水母,也在大海邊抓過水母。水母,在海水中飄來飄去,像一把把打開的傘。我卻從來沒有關注過,它們屬於什麼。水母是魚、是哺乳還是兩棲動物?我沒想過。原來,它與上述幾種都沒關係。它屬於浮遊生物。沒看錯,是浮遊生物,世界上最大的浮遊生物。為什麼?因為最大水母的「傘蓋」,其直徑能達到兩米。什麼概念?比一個正常男人雙臂展開還要大。
  • 淡黃的長裙很魔性,蛋黃水母的「長裙」卻有毒!
    不能吃的「荷包蛋」在地中海,愛琴海和亞德裡亞海域,有一種長相頗為奇特,但又十分常見的生物——蛋黃水母(Cotylorhiza tuberculata)。蛋黃水母屬於缽水母綱、根口水母目、皇冠水母科、Cotylorhiza 屬,又名地中海水母、水煮蛋水母、荷包蛋水母。
  • 水母居然也能吃?你怕是沒吃過它的美味!
    水母其實也是可以吃的,不過只有一種水母是可以吃的,那就是我們經常在涼菜中吃的它!在很多人的印象當中水母都是有毒的,所以水母是不能食用的一種生物,其實是可以的哦!而且還經常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呢!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海蜇!
  • 丹麥科學家研製出水母脆片,決定靠吃解決水母成災的問題
    來自丹麥的科學家們為了把水母做得讓西方人愛吃,研製出了一種製作水母脆片的方法。(研究團隊並沒有強調使用的是水母的哪一品種。在中國,目前一般用以飲食的水母種類除了海月水母外,主要是缽水母綱下的海蜇屬,例如海蜇、黃斑海蜇、棒狀海蜇、沙海蜇等等。海蜇只是水母的一種,二者並不等同,也並不是所有的水母都適合食用。)
  • 養了三隻巴掌大小的水母
    它吃的相對少一點。可以和巴布亞硝水母混養,價格二三十左右吧,但是不飄動的水母好像有點奇怪。4.大西洋海刺:刺類,絲兒有毒。實在想摸的話,天靈蓋可以考慮一下。冷水類型的水母,溫度在14℃左右,需要加個冷水器。吃豐年蝦卵也吃赤月和海月,這個也很好上手。有條件的可以餵赤月海月,一天餵一隻,個頭能噌噌往上長,不餵食會縮小,但繼續餵食能恢復。
  • 妖魔化的澳洲水母好可怕!我在雪梨看水母
    說到水母,以前只是在水族館裡見過,在幽蘭的水中小小的透明水母就像是一個個水中仙子,飄飄悠悠的緩緩遊動,那畫面美得像童話。來到雪梨,這個被海水圍繞的優美城市竟然看到了真實環境下的水母,讓我大開眼界!一到澳洲,當地的朋友就告誡我去海裡遊泳一定要遠離水母,如果浮潛,最好穿連體泳衣,以免被水母蟄到。水母有毒!水母有毒!水母有毒!水母是海洋中的漂浮生物,一種無脊椎動物,大多數水母具有神經毒素,會通過觸手攻擊人類,並使人中毒。在澳洲有許多受到水母攻擊的案件,很多在海裡遊泳的人就死於水母的毒素之下。被這小小軟軟的美麗生物蜇傷就可能死去,聽上去很可怕不是。
  • 水母是海蜇的一種?一般人分辨不清,它們並不是同一種生物
    我想他們大概是把水母和海蜇混為一談了,誤以為水母就是海蜇的一種,也是能夠被我們所食用的。一直認為水母就是海蜇的人看到這怕是要愣住了,在心裡想著:水母不是海蜇的一種嗎?怎麼可能呢,它們不都是一樣的生物嗎,怎麼會不是一個品種呢?我要明確告訴你,水母真的不是海蜇中的一種,但是海蜇卻是水母的一種。
  • 都說水母有毒,是所有的水母都有毒嗎?
    但是大家在海邊遊玩的時候也會經常遇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動物,就像是水母這樣的生物,水母是一種看起來很軟很漂亮的一種動物,水母有很多種類,它的大小也不一樣。大的能有20米左右小的也很小,在全國大概有250多種水母,在我國的沿海地區也會經常的看到這種生物。我們在遊泳的時候,要儘量避免有哪些有水母的海域,因為我國的沿海地區算是比較廣,遇到水母的風險也比較高。
  • 水母|美麗的漂流者
    01 概述水母是一種十分美麗的水生動物,它們的出現可追溯到6.5億年前,比恐龍的出現還要早,現分布於全球各地的水域中。水母的種類很多,我國常見水母類有海月水母、白色霞水母、僧帽水母、海蜇等,人們往往根據它們傘狀體的不同來分類。
  • 海蜇咋成致命"殺手":水母毒素毒性強且成分複雜
    中科院海洋所研製的"解毒藥"可有效治療海蜇蜇傷。   水母刺絲囊觸發示意圖。   一名外地來青大學生和一名八歲男孩被海蜇蜇傷後先後殞命的消息引發強烈關注,市民在震驚和心痛之餘,更對水母的毒性之大疑惑不解。海蜇蜇傷為什麼能嚴重到致命,為什麼連換多家醫院都沒有有效治療的辦法?
  • 世界上長命的4種動物,躲過了5次物種大滅絕,其中一個壽命驚人
    然而,這四種動物卻經歷了5次物種大滅絕,但仍然還堅強地活在這個地球上。蟑螂說到蟑螂,大家都知道它叫「小強」,相信很多人都很討厭它。然而蟑螂的生命力實在是太強了,人類怎麼也殺不完。嚴格來說,蟑螂並沒有經歷完5次的物種大滅絕,它是在第一次物種大滅絕之後才出現在這個世界上的。然而在經歷了後面4次的物種大滅絕,它們不僅沒有絕種,生命力還越來越強,數量越來越多!
  • 關於水母不得不知的一些知識
    2.水天相接,海風追霞霞水母是世界上觸鬚最長的水母,它的傘蓋直徑可達2.5米,觸鬚可達幾十米。它們在運動的時候,利用體內噴水反射前進,遠遠望去,就好像一頂圓傘在海裡飄蕩。當霞水母在海上成群出沒的時候,緊密地生活在一起像一個整體似的深浮在海面上,顯得十分壯觀。
  • 所以,我們吃的是水母?
    說到海蜇,不由想起大學生涯吃食堂。有時候懶得走到後門,或者時間比較趕,就各種吃食堂,不管男生食堂還是女生食堂,海蜇絲都是一個很經典的菜,酸脆酸脆的,不知道你是否也有這個記憶。多年以後,看《舌尖》才知道海蜇來得多麼不容易,也才知道原來海蜇真的是水母的一種。
  • 蛋黃水母|此「蛋」非彼「蛋」!
    蛋黃水母 味道如何,可以吃嗎? 4、分布:蛋黃水母主要分布在地中海、亞得裡亞海、愛情海。 5、繁殖方法:蛋黃水母也是分雌雄的,它的生殖腺位置在胃中,在性成熟的時候會出現色澤,通過分泌生殖細胞排到海水裡面進行受精行為。
  • 水母兇猛
    董志軍介紹,我國的水母暴發主要集中在三種水母身上,一種是海月水母,每年在黃渤海沿岸都會暴發;白色霞水母,在東海以北會有暴發,漁民捕撈的時候會捕撈到不少;還有一種大型水母叫沙海蜇,在東亞海域數量非常多。全球變暖、過度捕撈、富營養化、外來物種入侵和海岸帶工程建設等,均被認為是有害水母種群暴發的可能因素。    水母天敵在減少    需加大保護海龜力度    水母的種類非常多,大小的範圍也很大,小的直徑一毫米不到,研究的時候要在解剖鏡下進行觀察,大的直徑有幾米大,像最大的北極霞水母,傘蓋直徑大於6米,觸手伸開的話能達到50米左右。
  • 沙海蜇「撤退」霞水母近尾聲
    本報9月6日訊(記者 景毅 見習記者 王洪智) 進入9月份,市區各大浴場的海蜇似乎平靜了不少。6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專門研究水母等浮遊生物的張芳老師告訴記者,隨著水溫光照的變化,青島海蜇的主角沙海蜇已經基本銷聲匿跡,另一種蜇人的霞水母還有分布,不過也已經進入「暮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