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忠堯:兩次入獄仍心向祖國,錯過「兩彈一星」研究成永遠遺憾

2020-12-05 君山梵靜

"偉大出自平凡,平凡成就偉大",誠哉斯言,正是一個又一個的平凡人用他們不平凡的堅守和努力,成就了令國人由衷敬佩的偉大,趙忠堯正是其中之一

身為物理學家,他用一生向人們展示了何為真正的國士無雙,即使兩次鋃鐺入獄,受盡了百般苦楚與非人磨難,可他依舊一顆紅心向祖國,始終秉持著那一份初心,哪怕是已經96歲高齡,到死他都沒有忘記物理研究。

能力出眾,在物理學界大展身手

踩著清王朝末年的尾巴,清光緒二十八年六月,趙忠堯出生在浙江省諸暨縣的一個衰落的大家族中。父親趙繼和是當地名醫,一生治病救人卻不為錢財所動,也因此家境清貧。

耿介的個性讓趙繼和十分注重孩子品質的培養,在他的耳濡目染之下,趙忠堯漸漸形成了正直且愛國的性格,並且這兩種品性伴隨了他的一生。

自幼便學習刻苦的趙忠堯,又加上過人的天分,在他十八歲那年,他就成功考上了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的",在學校裡的趙忠堯因為優異的課業成績和出色的表現獲得了學校的認可,在畢業後他被邀請留校任教。

高校濃鬱的學術氛圍使趙忠堯如魚得水,在校任職期間,他一心沉迷於自己最熱愛的物理研究事業。敏捷的思維和刻苦的精神讓趙忠堯在物理學研究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他也因為見解的獨特和深刻而被物理大師葉企孫稱讚。

"師者,傳道授業解也" 在恩師葉企孫的精心培養下,趙忠堯的物理研究進行的更為深入和開闊,這對他日後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後來,在葉企孫前輩的邀請下,趙忠堯順利來到了清華大學擔任助教。作為中國最高學府,清華大學擁有著當時國內最為先進的研究設備以及最為豐富的文獻資料,這讓趙忠堯欣喜萬分,他開始了在物理知識海洋中的暢遊

雖然清華大學擁有著國內最強的物理學研究,可是當時孱弱的國力是不爭的事實,這也意味著我國與歐美強國的物理學之間存在著差距。

1927年,肩負著振興我國物理重任的張忠堯和一眾同學,懷著激動的心情踏上了美國求學之路。到達美國後的趙忠堯,在親眼見證了先進的物理研究後,更加堅定了要把為祖國的物理研究事業做貢獻的決心。

功夫不負有心人,勤奮和刻苦讓趙忠堯很快憑藉著出色表現在美國站穩了腳跟,他不斷推陳出新,進步飛快,在物理研究上也取得了顯著成就,他成了在"正負電子"的研究上發現了硬γ射線的"反常吸收"現象的第一人。

即使見識了資本社會的繁華,趙忠堯從未忘記自己的初心,在學有所成之後,他的第一選擇就是回國。

為了更好的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傳遞出去,趙忠堯開始了他的教學,他在清華大學開設的核物理課程開闢了中國核物理教育之先河,他也因此成為了中國核物理教育的第一人,這對我國核事業的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重大意義。

兩次入獄,卻不改報國初心

1949年十月一日,五星紅旗高高飄揚於天安門前,中國用嘹亮的聲音向世界宣告著它的新生。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繼續一批科學家們擔負起用科學助力中國發展的重任,於是國家向海外華人科學家們發出了誠摯的邀請。

聽聞祖國需要自己,當時身在美國的趙忠堯二話不說就開始收拾行李準備回國,可是美國人哪有那麼容易就放走這樣一個傑出的物理人才,趙忠堯的歸國之路註定了要遇到重重困難。

1950年,趙忠堯第一次被捕入獄,他在日本被美國情報局的間諜抓獲,而後便被關在了東京的一個戒備森嚴的監獄裡。在這所監獄裡,為了迫使趙忠堯放棄回國的念頭,美方採取了一系列非人的折磨手段,但是趙忠堯始終沒有屈服,只因心中的那份報國初心不允許他向邪惡實力低頭

經歷了好幾個月的黑暗後,終於在祖國的不懈努力下,趙忠堯於當年的11月份成功回到了祖國。

回國後的趙忠堯馬不停蹄地投入了原子彈研製工作中去,他不圖名和利,只是一心一意的做自己的研究,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默默地貢獻自己,就這麼一幹就是幾十年。

但是命運並沒有因為趙忠堯對祖國的一片丹心而對他有所偏愛,十年特殊時期,趙忠堯又一次迎來了痛苦的牢獄之災。

雖然受盡了磨難和黑暗,可是趙忠堯並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也正因此,錯過了"兩彈一星"研究關鍵階段成了他永遠的遺憾。

在被囚禁的日子裡,他也曾有過不滿和抱怨,也曾反思為何自己一心報國卻要受到如此折磨,但是最終這一切壞情緒都沒有擾亂趙忠堯的思緒,他依舊是那個為物理事業終身奮鬥的物理學家

這段牢獄之災一直持續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得到平凡後的趙忠堯第一時間投入到了核物理研究中去,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中國高能物理研究所得以成立。

可以說趙老先生用一生的光陰來為我國的物理事業付出心血,直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也沒有停止物理研究的步伐。1998年5月28日,偉大的物理學家趙忠堯先生永遠的告別了他最熱愛的物理事業,享年96歲。

"愛國"二字,從來不是簡簡單單的說說而已,這中間凝聚了無數仁人志士為祖國而奮鬥的熱血和忠貞。


趙忠堯先生用一生來書寫愛國,即使兩度鋃鐺入獄,他卻絲毫沒有過半分動搖,而是永遠懷著那顆赤子之心,為了國家物理學事業的發展奉獻自我,其中真心天地可鑑,當時我輩青年兒女學習之楷模!

相關焦點

  • 趙忠堯:兩次入獄仍心向祖國,錯過「兩彈一星」研究成永遠遺憾
    身為物理學家,他用一生向人們展示了何為真正的國士無雙,即使兩次鋃鐺入獄,受盡了百般苦楚與非人磨難,可他依舊一顆紅心向祖國,始終秉持著那一份初心,哪怕是已經96歲高齡,到死他都沒有忘記物理研究。到達美國後的趙忠堯,在親眼見證了先進的物理研究後,更加堅定了要把為祖國的物理研究事業做貢獻的決心。功夫不負有心人,勤奮和刻苦讓趙忠堯很快憑藉著出色表現在美國站穩了腳跟,他不斷推陳出新,進步飛快,在物理研究上也取得了顯著成就,他成了在"正負電子"的研究上發現了硬γ射線的"反常吸收"現象的第一人。
  • 趙忠堯:與諾貝爾物理學獎擦肩而過,又錯過兩彈一星的功勳級榮譽
    趙忠堯,還被稱為中國「原子能之父」,由於歷史原因,又錯過了「兩彈一星」的功勳級名譽,這其中又有怎樣的故事呢?,師從密立根教授,進行實驗物理研究。 正是鮑文教授嚮導師保證了實驗結果的可靠性,趙忠堯的論文才得以在1930年5月的《國家科學院院報》上發表。 之後,鮑文教授告訴趙忠堯,測量吸收係數,作為你的學位論文已經夠了,結果也已經有了。不過,你要進一步研究,當然很好。正是鮑文教授的引導,趙忠堯決心一試。
  • 趙忠堯:與諾貝爾物理學獎擦肩而過,又錯過兩彈一星的功勳級榮譽
    而他們在西南聯大的老師趙忠堯,也正是我們今天的男主,他應是中國最早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學者,只可惜與之擦肩而過。趙忠堯,還被稱為中國「原子能之父」,由於歷史原因,又錯過了「兩彈一星」的功勳級名譽,這其中又有怎樣的故事呢?01趙忠堯,1902年出生在浙江諸暨。
  • 「原子能之父」趙忠堯:27歲被黑掉諾貝爾獎,97歲又錯過兩彈一星
    唯一可以自慰的是,六十多年來,我一直在為祖國兢兢業業地工作,說老實話,做老實事,沒有謀取私利,沒有虛度光陰。」這段謙遜而樸實的文字出自「原子能」之父趙忠堯的自傳。這位一生兢兢業業的偉大科學家,由於歷史原因,未能獲得顯著獎譽,但他所作的科學研究分量與貢獻是超越一切獎譽的,對於我們祖國來說是極為重大的。汲取趙忠堯出生於1902年6月27日,是一位浙江人。
  • 「原子能之父」趙忠堯:27歲無緣諾貝爾獎97歲錯失兩彈一星
    "我想,一個人能做多少事,很大程度上是由時代決定的,由於自己才能的微博和條件的限制,我在工作中並沒有取得多少成績,唯一可以告慰的是,六十多年來,我一直在為祖國兢兢業業地工作,講真話,辦老實事,不謀私利,不虛度光陰",這段謙虛樸實的文字出自"原子能之父"趙忠堯的自傳。
  • 國之柱石趙忠堯:世界欠他一個諾貝爾,時代欠他一枚「兩彈一星」
    此時趙忠堯在麻省理工、加州理工等處,開始著手研究核物理和宇宙線,這完全是當時世界最前沿的研究課題。而趙忠堯此時在美國的知名度,已經非常高了。在美國的幾年裡,趙忠堯一直心繫祖國,所以一些重要手稿、文件,都在悄無聲息間送回國內。直到1950年3月,趙忠堯正式辦理回國手續。但是這次,趙忠堯受到了美國的阻攔。
  • 錯失諾獎、兩度入獄,臨終仍不忘物理研究,世界欠他一個諾貝爾獎
    於是趙忠堯再次來到美國,為祖國研究自己的原子彈收集材料和經驗,併購置一批製造原子彈的零部件。這次來到美國,趙忠堯並沒有立即回國,而是一直在加州理工學院先進的實驗室裡進行核研究,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才毅然決然的回到祖國的懷抱。
  • 錯失諾獎,淪為乞丐,被困日本,趙忠堯談96年人生:我沒虛度光陰
    有人言:「人生最悲不是失去,而是錯過。」「錯過」總會伴隨著「遺憾」,「遺憾」總會帶來「後悔」。人類經常會在這三種情緒中往往復復,循環不已。可卻存在著這樣一個人,他錯過許多東西,卻從不遺憾,從不後悔。他曾錯過諾貝爾獎,卻不曾感到遺憾,反而是輕鬆忘懷。他曾錯過榮譽頭銜,卻不曾懊悔,反而是昂首挺胸面對現實。此人就是中國物理學史上的大偉人,中國原子彈的功勳——趙忠堯。
  • 國之柱石趙忠堯:世界欠他一個諾貝爾,時代欠他一枚「兩彈一星」
    也就是這個時候,盧瑟福贈送給即將回國的趙忠堯一塊50克的鐳,助力他繼續研究。這次他是為了原子彈而來,中國想要自己搞原子彈,所以作為物理學大家,趙忠堯是最合適的人選。此時趙忠堯在麻省理工、加州理工等處,開始著手研究核物理和宇宙線,這完全是當時世界最前沿的研究課題。而趙忠堯此時在美國的知名度,已經非常高了。在美國的幾年裡,趙忠堯一直心繫祖國,所以一些重要手稿、文件,都在悄無聲息間送回國內。
  • 他一生錯過3次諾貝爾獎,隱姓埋名為祖國建了原子彈
    而在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位中國科學家,他一生錯過三次諾貝爾獎,但為了祖國他卻無怨無悔。但鮮少人知道的是,王老的學術成就其實可以堪比全球大佬,更有3次錯過了諾貝爾獎。可惜的是,王老出生在一個不平靜的年代,那個時代中,比起學術研究他們更加願意建設祖國,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王老不平凡的一生。
  • 他一生錯過3次諾貝爾獎,隱姓埋名為祖國建了原子彈
    而在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位中國科學家,他一生錯過三次諾貝爾獎,但為了祖國他卻無怨無悔。但鮮少人知道的是,王老的學術成就其實可以堪比全球大佬,更有3次錯過了諾貝爾獎。可惜的是,王老出生在一個不平靜的年代,那個時代中,比起學術研究他們更加願意建設祖國,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王老不平凡的一生。
  • 愛國科學家趙忠堯:2次蒙冤不改初心,96歲高齡仍為國做科研
    我國著名物理學家趙忠堯,一生熱愛物理,熱愛國家,為國奉獻諸多,曾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因為政局原因他兩次入獄,在獄中受了許多的磨難,但他仍舊不改初衷,不忘國家,96歲高齡時仍舊堅持物理研究,想要為國家再出一份力,他為中國培養出了許多人才,把一生都奉獻給了國家。
  • 中國原子能之父趙忠堯:本應第一個獲諾獎的中國人
    、後排右二趙忠堯在清華的工作中趙忠堯愈發深感中國與西方的巨大差距而無法接觸到世界科技前沿更讓他焦急萬分1927年夏天趙忠堯已經等不及公費名額他決定,自費去美國留學向老師和朋友借了一些錢趙忠堯回到母校加州理工他利用一切條件對加速器的操作臺和零部件進行研究為了掌握了加速器的設計和製造細節趙忠堯成了實驗室裡最勤奮的人在完成科研項目的同時他拼命掌握著有關加速器製造的技術資料和零件參數
  • 兩彈一星的成功,他功不可沒!
    新中國建設初期,經濟和科技都非常落後,然而錢學森等科學家從海外毅然回到了祖國報效國家。開始了原子彈的研究,最後成功製造了我們國家的原子彈。但是沒有這個人的付出,兩彈一星也很難研製成功!這個人就是趙忠堯,1902年6月出生,清華大學教授。抗日戰爭爆發的時候,日本人佔領了北平和天津,為了一些科研項目和圖書清華大學打算遷移到長沙和西南地區。當時,趙忠堯教授找到了梁思成教授,幫忙到清華大學實驗室取一些東西。
  • 趙忠堯——我國核科學的啟蒙者與奠基人
    趙忠堯1931年回國後,立即在清華大學著手建立核物理實驗室。在極為簡陋的條件下,用蓋革計數器進行γ射線、人工放射性和中子物理的研究工作,但由於戰亂和經費的限制,這些研究工作並未結出豐碩的果實。作為核物理學家,他深知在這原子核科學激烈競爭的年代,落後意味著已經千瘡百孔的祖國將面臨滅頂之災啊。
  • 中國元老級科學家,錯過兩次諾獎,為國鞠躬盡瘁,如今罕為人知
    他就是中國元老級科學家,兩彈一星元勳王淦昌(淦讀作gàn)。他是Great Wang,一生取得無數成就,卻遺憾錯過了兩次諾貝爾獎。不過他有個學生很有名,名字叫做李政道。王淦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經歷,他又是如何錯過兩次諾獎的?1907年,王淦昌出生於江蘇常熟,與其他天才科學家不同的是,王淦昌頗有些大器晚成的意思。他在1924年才高中畢業,然後竟然去了一所職業學校,學習汽車駕駛和維修技術,相當於民國「藍翔」。然而轉折發生得太快,1925年王淦昌就考入了清華大學物理系。
  • 他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卻培養出中國一半的兩彈一星元勳
    1999年9月1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為表彰在我國「兩彈一星」事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鄧稼先、錢學森、錢三強、王淦昌、周光召、趙九章等23位科技專家,為他們頒發了「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 比錢學森還牛,兩彈一星元勳有一半都是其學生,中國核物理先驅
    只是被看到的永遠只是少數,許多做出傑出貢獻的人因為種種原因被淹沒在歲月裡,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銘記。就像古往今來數不清的冤案,被正名的永遠只是一部分。不僅努力豐富自己的學識,也在為國家的未來培養了大量的人才:錢三強、鄧稼先、朱光亞、周光召,這些兩彈一星的元勳都是他的學生;楊振寧,目前是多個重點大學的教授;李政道,成立了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這兩人都是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世界聞名的物理學家,在談及到他們的老師趙忠堯時也是一片敬畏。
  • 中國核物理的鼻祖中國物理學大師們共同的老師趙忠堯院士
    1931年赴德國在哈勒大學從事研究工作。在留學時一開始,校長密立根給,趙忠堯的研究題目非常簡單,只需要做一個光學實驗並且在兩年時間內得出結果,就能得到博士文憑,這對於當時同趙忠堯一起研究的同學很是羨慕,只需要在兩年時間裡得出結論就可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