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忠堯:與諾貝爾物理學獎擦肩而過,又錯過兩彈一星的功勳級榮譽

2020-12-05 佳易博覽

作者:山佳

上世紀抗戰時期,由清華、北大、南開三所高校組合而成的西南聯大,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眾所周知,楊振寧與李政道,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們共同獲得了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可謂名譽天下。

而他們在西南聯大的老師趙忠堯,也正是我們今天的男主,他應是中國最早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學者,只可惜與之擦肩而過。趙忠堯,還被稱為中國「原子能之父」,由於歷史原因,又錯過了「兩彈一星」的功勳級名譽,這其中又有怎樣的故事呢?

01

趙忠堯,1902年出生在浙江諸暨。諸暨,出過很多名人,其中一位就是西南聯大講授邏輯學的金嶽霖教授。

趙忠堯出生時,母親已46歲,高齡產婦哦。父母大人,老來得子,自然對趙忠堯關愛有加。只是趙忠堯從小體弱多病,雖然父親多年行醫,但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兒,於是兒子上小學時,就不讓其上體育課,這樣趙忠堯的體育課成績總是零分。

雖說體育成績不好,但趙忠堯學業成績優秀。父親也鼓勵他,努力讀書,將來為國為民出力。

1920年秋,趙忠堯考入南京高等師範,選擇數理化部就讀。

趙忠堯(前排左一)

後來,南京高師擴建為東南大學。就是在東南大學,趙忠堯遇見了兩位恩師:熊慶來與葉企孫。前者,教授數學,以發現數學天才華羅庚的伯樂著稱;後者,培養了中國物理界的大批人才。建國50周年,23位專家得到「兩彈一星」的功勳級名譽,有9位就是葉師的學生,還有2位,是他學生的學生。

這裡,葉師的學生,就是趙忠堯。此為後話。

單說趙忠堯在大學學習中,主業是化學,但他一直對數學、物理非常重視。

1924年,趙父過世,家道中落。機會使然,趙忠堯擔任了物理系的助教。他曾為葉企孫準備物理實驗,盡職盡責。而葉師極為認真的科學態度,也對趙忠堯影響極深。

1925年,清華學堂籌辦大學本科,葉企孫被邀在列。於是,他帶著內心高度認可的趙忠堯,赴京任教。

俗雲,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可以說,葉企孫為趙忠堯打開了一扇進入清華的大門。以後的路,如何去走,就看個人的修行了。

在清華的第一年,趙忠堯仍擔任助教。第二年,開始任教員,負責實驗課。因為在清華,有很多自修機會,這樣趙忠堯補修了大學物理系的必修課程。此外,他還和學生們一起學德文,聽法文,時刻準備著。

在清華,老師每六年有一次公費出國進修的機會。但1927年,趙忠堯就決定自籌資金,出國留學。最大的原因,就是國內的水平,與國外相距甚遠。他總記得父親的話,為國為民,盡到自己的最大努力。

時不我待。

密立根教授

02

在美國,趙忠堯進入加州理工學院研究生部,師從密立根教授,進行實驗物理研究。

密立根教授為趙忠堯選定的論文題目,是「硬γ射線通過物質時的吸收係數」。作為實驗室裡做實驗的一員,趙忠堯上午上課,下午準備儀器,晚上乘夜深人靜,通宵取數據。為保證半小時左右取一次數據,趙忠堯不得不靠鬧鐘,來提醒自己。

可以說,為了數據的真實有效,他在夜以繼日的工作。

1929年底,趙忠堯將實驗結果整理,寫成論文。但由於結果與密立根教授預期的不相符,這樣導師不甚相信。好在替導師代管研究生工作的鮑文教授,十分認可該實驗從儀器設計到結果分析的全過程。

正是鮑文教授嚮導師保證了實驗結果的可靠性,趙忠堯的論文才得以在1930年5月的《國家科學院院報》上發表。

之後,鮑文教授告訴趙忠堯,測量吸收係數,作為你的學位論文已經夠了,結果也已經有了。不過,你要進一步研究,當然很好。

正是鮑文教授的引導,趙忠堯決心一試。

第二次實驗結果,趙忠堯發現,伴隨著硬γ射線在重元素中的反常吸收,還存在一種特殊輻射。他不僅測算得了此輻射能量,大約等於一個電子的質量,而且還測出它的角分布大致為各向同性。

這一結果,趙忠堯將其寫成論文,發表在1930年10月的《物理評論》雜誌。

當時,與趙忠堯同時攻讀博士的,還有安德遜,就在隔壁的實驗室。受趙忠堯實驗結果的啟發,他在1932年發現了正電子徑跡。

於是,在1936年,安德遜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而趙忠堯,最終與此獎項擦肩而過。

後來有傳言,主要原因還在於,評選委員會成員不相信中國會有這麼出色的物理學家。

俱往矣。

1935年清華大學物理系部分師生在科學館前合影 趙忠堯在二排左二

03

學成歸來的趙忠堯,仍在清華任教。

1937年,七七事變那天,趙忠堯一家三口,正在城內參加同事任之恭的婚禮。後來,一路南下。當他聽說,清華物理系竟把鎮系之寶「50毫克放射性鐳」,遺落在清華園,登時,他就坐不住了,毅然返京。

就在當年9月,趙忠堯找到清華的鐵桿校友梁思成,告之他專程返京來取清華物理系的寶貝鐳。

這是當年,趙忠堯從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學成歸國時,盧瑟福博士出於對中國的好意而特別贈予的。如今北平淪陷,日軍侵入清華園,如果寶貝鐳落入日軍之手,後果不堪設想。

正由於梁思成家有一輛雪佛蘭小轎車,趙忠堯才進梁門,此番說明。

說幹就幹,趁著夜色,趙忠堯與梁思成兩人,一路狂奔進入清華園實驗室,找到盛裝鐳的鉛筒,一同返城。

就此,趙忠堯帶著寶貝鐳,與梁思成揮手作別。

苟以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說得好不如做得好,這就是民族的脊梁。

1946年趙忠堯以觀察員身份參觀美國試爆原子彈 前排左一為趙忠堯

04

1945年冬,抗戰勝利後,受中央大學校長吳有訓邀請,趙忠堯離開西南聯大,赴重慶擔任了中央大學物理系主任。

1946年夏,美國在太平洋的比基尼島進行原子彈實驗。受中研院推薦,趙忠堯作為科學家代表,實地觀摩。

美國向日本投放了兩顆原子彈,至此日本天皇下詔書,戰敗投降。至此,原子能研究成為了國家重點。

中研院總幹事薩本棟,籌集5萬美金,託付趙忠堯購買研究核物理的器材。

當時的市價,訂購一臺完整的200萬電子伏的靜電加速器,需要40萬美金以上。

顯而易見,缺口太大,想要購買完整的設備,純屬天方夜譚。

那麼,如何是好呢?趙忠堯經與友人協商,採用化整為零的辦法,自行設計一臺加速器,購買國內難於買到的器材和其他少量的核物理器材。

從此,趙忠堯又開始在麻省理工學院學習靜電加速器發電部分,和加速管的製造。

半年後,又學習離子源的技術。就這樣,為換取學習與諮詢的方便,趙忠堯義務為幾個加速器、宇宙線實驗室工作。

為製造和購買與核物理相關的器材,可以說,趙忠堯足足花掉了兩年時間。

1948年,正值內戰,回國的計劃泡湯,於是趙忠堯繼續留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工作。

曾有人勸趙忠堯,加速器不是你的本行,為何白白地耗費自己的時間與精力,去從事不出成果的事情上呢?

回首往事,趙忠堯確信,把精力用在了對國家科學發展有益的事情上,很值得。

千辛萬險,終於在1950年11月,趙忠堯回到了大陸。

1951年,他進入中科院近代物理所工作。

1958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立,趙忠堯兼任物理系的主任。在他的主政下,研究所一流水平的專家,來系裡任教,並建立了一個專業實驗室。

一切都朝向最好的一面發展,可是文革爆發後,趙忠堯成了特嫌對象,被隔離審查。

十年浩劫結束,趙忠堯已是古稀之年,時間、精力一去不復返,無論國家,還是自身,都留下了無法彌補的遺憾。

這,也是趙忠堯未能獲得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原因。

回憶往事,趙忠堯這樣評價自己:一個人能做出多少事情,很大程度上是時代決定的。由於我才能微薄,加上條件的限制,工作上沒有做出多少成績。唯一可以自慰的是,六十多年來,我一直在為祖國兢兢業業地工作,說老實話,做老實事,沒有謀取私利,沒有虛度光陰。

只要問心無愧,就能心安理得,就是一個人最坦然的自在吧。北野武說過,雖然辛苦,我還是會選擇那種滾燙的人生。法乎其上,得乎其中。任何時候,強大自己,終究才是人間值得。

共勉。

相關焦點

  • 趙忠堯:與諾貝爾物理學獎擦肩而過,又錯過兩彈一星的功勳級榮譽
    眾所周知,楊振寧與李政道,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們共同獲得了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可謂名譽天下。 而他們在西南聯大的老師趙忠堯,也正是我們今天的男主,他應是中國最早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學者,只可惜與之擦肩而過。趙忠堯,還被稱為中國「原子能之父」,由於歷史原因,又錯過了「兩彈一星」的功勳級名譽,這其中又有怎樣的故事呢?
  • 國之柱石趙忠堯:世界欠他一個諾貝爾,時代欠他一枚「兩彈一星」
    "趙忠堯在世界物理學家心中是實實在在的諾貝爾獎得主"——前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主任愛克斯朋諾貝爾獎,意味著什麼?對於多數人來說,或許代表了榮譽、聲望,但對於科學家自身來說,諾貝爾獎並代表不了什麼。因為他們在意的,始終只有研究成果。而這樣的稱號,顯得無關緊要。
  • 「原子能之父」趙忠堯:27歲被黑掉諾貝爾獎,97歲又錯過兩彈一星
    錯過趙忠堯在美國攻讀博士時所作的研究並未及時得到重視,與諾貝爾學獎擦肩而過。趙忠堯發表第二篇論文後,有人重複了實驗,但由於實驗過程出現錯誤,以至於得到的結果不確定且與趙忠堯的結果相互矛盾。單趙忠堯發表論文時,其研究成果並未引起注意,且趙忠堯當時沒什麼名氣,而後來重複他的實驗的科學家資歷與得到的認可度都比他高。
  • 「原子能之父」趙忠堯:27歲無緣諾貝爾獎97歲錯失兩彈一星
    求知若渴的趙忠堯決定在清華大學工作三年後出國留學,以學習更先進的知識。趙忠堯家境不好,靠攢工資和借錢支付留學費用。趙忠堯赴美後,在加州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師從著名物理學家密立根。在美國,趙忠堯開始在物理學研究上嶄露頭角。
  • 國之柱石趙忠堯:世界欠他一個諾貝爾,時代欠他一枚「兩彈一星」
    &34;——前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主任愛克斯朋諾貝爾獎,意味著什麼?對於多數人來說,或許代表了榮譽、聲望,但對於科學家自身來說,諾貝爾獎並代表不了什麼。因為他們在意的,始終只有研究成果。而這樣的稱號,顯得無關緊要。所以當面對眾人的惋惜,趙忠堯始終沒有說什麼。即便他被物理學界認定為諾貝爾獎的&34;,他依舊&34;,研究學問,認真做事。出生於1902年的趙忠堯,並不引人注目。既沒有顯赫的家世,也沒有天賦異稟的才能,就這般隨風而長。
  • 趙忠堯:兩次入獄仍心向祖國,錯過「兩彈一星」研究成永遠遺憾
    敏捷的思維和刻苦的精神讓趙忠堯在物理學研究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他也因為見解的獨特和深刻而被物理大師葉企孫稱讚。"師者,傳道授業解也"在恩師葉企孫的精心培養下,趙忠堯的物理研究進行得更為深入和開闊,這對他日後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趙忠堯:兩次入獄仍心向祖國,錯過「兩彈一星」研究成永遠遺憾
    敏捷的思維和刻苦的精神讓趙忠堯在物理學研究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他也因為見解的獨特和深刻而被物理大師葉企孫稱讚。作為中國最高學府,清華大學擁有著當時國內最為先進的研究設備以及最為豐富的文獻資料,這讓趙忠堯欣喜萬分,他開始了在物理知識海洋中的暢遊。雖然清華大學擁有著國內最強的物理學研究,可是當時孱弱的國力是不爭的事實,這也意味著我國與歐美強國的物理學之間存在著差距。
  • 錯失諾獎,淪為乞丐,被困日本,趙忠堯談96年人生:我沒虛度光陰
    有人言:「人生最悲不是失去,而是錯過。」「錯過」總會伴隨著「遺憾」,「遺憾」總會帶來「後悔」。人類經常會在這三種情緒中往往復復,循環不已。可卻存在著這樣一個人,他錯過許多東西,卻從不遺憾,從不後悔。他曾錯過諾貝爾獎,卻不曾感到遺憾,反而是輕鬆忘懷。他曾錯過榮譽頭銜,卻不曾懊悔,反而是昂首挺胸面對現實。此人就是中國物理學史上的大偉人,中國原子彈的功勳——趙忠堯。
  • 那些年,為了新中國,錯過的三次諾貝爾獎
    如果在你面前有一個機會:斬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登頂封神,還是放棄自己前半生所有成果,你會怎麼選?這位中國留學生第一次與諾貝爾物理學獎擦肩而過。然而,就在這個關鍵的節點,他卻一夜之間在物理學的歷史上「人間蒸發」。因為在1960年,新中國集中全國之力,開始了自己的科學長徵:「兩彈一星」1961年4月,他受命秘密地參加到原子彈的研製工作中,負責物理模型及理論實驗。
  • 中國原子能之父趙忠堯:本應第一個獲諾獎的中國人
    又申請了清華的半費補助金只帶了簡單的生活用品他就遠赴重洋去了加州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師從剛剛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密立根教授1929年趙忠堯在美國加州理工大學留學時與導師合影,前排右四正後方為趙忠堯19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密立根1930年,趙忠堯完成實驗他的結論震驚了當時的物理界28歲的趙忠堯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觀測到正電子後來的實驗更讓他成為世界上首次發現反物質的物理學家
  • 趙九章「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捐贈儀式舉行
    趙九章「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捐贈儀式舉行 當日,我國人造衛星事業的倡導者和奠基人之一趙九章先生「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捐贈儀式在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舉行。捐贈儀式上,趙九章先生家人將趙九章先生「兩彈一星」功勳獎章贈與空間中心。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科學與人生:中國科學院院士傳記」之《趙九章傳》也於同日正式出版發行。
  • 他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卻培養出中國一半的兩彈一星元勳
    1999年9月1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為表彰在我國「兩彈一星」事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鄧稼先、錢學森、錢三強、王淦昌、周光召、趙九章等23位科技專家,為他們頒發了「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紀實—以身許國,中國核物理宗師王淦昌。
    而這再次讓他錯失了諾貝爾物理學獎!——1953年,在美麗島巨大的核反應堆面前,物理學獎萊茵斯在具體實驗中驗證了中微子的存在。這個發現也讓他獲得了1995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雖然國際上公認的王老是第一個發現中微子存在的這一事實。「科學一定要用實驗說話」,王老真誠地說道。這也許是中國科學家的境界吧!只為了做研究,其他的都不重要!
  • 愛國科學家趙忠堯:美國三道軍令攔截回國,離諾貝爾獎僅一步之遙
    那最高級的愛護,自當是愛國如愛家了。「烈士之愛國也如家」出自《抱樸子·外篇·廣譬》,有抱負的人視國如家,更是如《禮記·儒行》所云:「苟利國家,不求富貴」.古代這樣的藝人不在少數。因為他們對國家的熱愛,他們創造了無數可以聽到和聽到的故事,他們保護了一個時代人民的和平。正是因為有這麼多愛國者,我們才有了新中國的現在和未來。趙忠堯是新中國的建設者之一。
  • 比錢學森還牛,兩彈一星元勳有一半都是其學生,中國核物理先驅
    今日家國強盛,不忘鑿井英雄新中國成立之後,最令人自豪的事情之一,就是我們終於研發出了我們的兩彈一星,時至今日都要感謝在這方面為我們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們。然而我們看到的,我們知道的,不過寥寥二十幾人,很多同樣優秀的科學家們卻沒有在名單裡,比如趙忠堯。
  • 表彰「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的由來『兩彈一星往事』
    中央書記處召集有關部門認真討論後,確定了受獎人員名單,1999年9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做出了《關於表彰為研製「兩彈一星」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並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決定》。 當天下午,表彰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黨和國家領導人幾乎全部到會,出席大會的有科技人員的代表和各大單位的代表,共1萬餘人。
  • 核物理學家趙忠堯:冒死從美偷運核製造設備,曾因歧視錯失諾獎
    ▲趙忠堯舊照在美國讀書期間的趙忠堯,受到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密立根教授的讚賞可惜的是,當時的德國物理學家對趙忠堯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異議,再加上當時的中國太過弱小,以至於中國人走到哪裡,都會被人瞧不起,德國人認為趙忠堯的研究成果有問題,他們不相信一個如此積弱的國家出來的人,都夠有這麼重大的發現。趙忠堯就這樣,背著偏見和歧視與諾貝爾物理學獎失之交臂。
  • 兩彈一星元勳王淦昌,本有機會獲得諾貝爾獎,陰差陽錯成就了別人
    諾貝爾獎不僅是個人的榮譽,還能體現一個國家影響力以及綜合實力,但多年以來,中國人都是極難獲獎的。雖然我們科學發展起步慢,但真的在技術領域落後於人這麼多麼?事實上,我們曾有很多次獲獎的機會,在歷史上,至少就有3人和一個團體應該獲得諾貝爾獎。他們分別是兩彈一星元勳王淦昌、核物理學家趙忠堯、著名微生物學家湯非凡、中國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的團隊。
  • 趙忠堯、王淦昌等眾多科學家錯失諾貝爾獎引發的思考
    圖片為青年時代的趙忠堯這個發現足以使趙忠堯獲得諾貝爾獎,但是諾貝爾評委會素來對中國科學家存有偏見,並沒有把諾貝爾獎頒給趙忠堯二年後,安德森把趙忠堯的實驗又重複了一遍,得出來同樣的結果。然而令人感到意外又荒唐的是,到了1936年,為了表彰正電子的發現這一20世紀的重大發現和重要成就,瑞典皇家科學院卻無視1930年首先發現了正電子和正負電子產生與湮滅的趙忠堯,而把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抄襲者安德森,上演了一出頒發諾貝爾獎不尊重科學精神,帶有嚴重歧視色彩的鬧劇。這令當時的科學界同行感到非常震驚和詫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