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本文主要取材與中央電視臺CGTV拍攝的專題紀錄片《功勳科學家》。小編 在認真看完紀錄片後在結合自己的一些想法,觀後感整理寫作而成。本文主要講述王淦昌老先生放棄已經小有成就,研究得風生水起的中微子領域,投身戈壁、隱姓埋名為祖國核物理研究傾盡心血,並最終搞出我們自己的「蘑菇蛋」的故事。
1907年,江蘇省長竹縣同樂鄉一個中醫世家,他們的第二個兒子出生了。因為中醫世家的緣故,父親在周歲抓鬮的時候放滿了和醫學相關的物品。哪曾想未來的他和這一點關係都沒有,而是成為了大名鼎鼎、國際聞名的實驗物理學家。
這個孩子可能註定就是未來的物理學家。他小小年紀就表現出非凡的數學算術能力,同時動手能力極強。因此在18歲那年考取清華(1925年)的第一屆物理系本科生。在清華攻讀5年後,考取了赴德國管費留學生。
在清華攻讀物理時期的王淦昌
他進入了德國柏林大學,師從大名鼎鼎、和居裡夫人齊名的邁特鈉女士。
邁特鈉女士在柏林大學是出了名的工作狂。但是她沒有想到,這位來自中國的小夥子,她的學生,工作起來居然比她還不要命。因為痴迷於做實驗,忘記實驗室關門時間,小夥子經常被被鎖在實驗樓裡。
小夥子雖然年輕氣盛,但是對於導師十分敬重。畢竟邁特鈉女士在核物理研究方面是個資深的權威。但是權威也有失誤、看走眼的時候。1930年,小夥子在實驗室發現了中微子的存在,正當他興奮地準備將此事告訴他的導師。這時有兩個德國博士發表相關報告,並且否定中微子的存在。因此邁特納教授也否認了小夥子的發現。雖然他後來又再次在實驗室裡碰巧發現,但是導師還是以這是個巧合否定了。
當時年輕(24歲)的小夥子連續兩次碰壁,終究是沒有再繼續堅持自己的觀點。而在1931年,英國科學家查德威克通過實驗證明了這一點,並因此獲得了1935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邁特鈉女士才意識到自己錯了,她對自己的學生說:「或許我們註定與諾貝爾無緣」。
而年輕時候的這次慘痛遭遇,讓他深深明白:實驗是檢驗一切理論的標準而不是所謂的權威!因此在他的教學生涯中,他對自己的學生都是這樣教導的。
早在1942年,王老就輾轉回國,在國立浙江大學任教。後隨著日軍侵華戰爭的加深,浙江省淪陷,王老不得不隨著學校轉移至西南。因為轉移路上不方便帶太多設備,因此很多研究設備,實驗室物品都只能被丟棄。王老很心痛,他說:「這些設備是我的寶貴財富,我一定要多帶點走。」可是很多設備真的是太沉重了,再加上轉移時期車輛有限,大多數都用來轉移國家文物和學校教職工了。
西搬遷的國立浙江大學的教職工
中間為王淦昌先生
因為沒有實驗設備,王老做不了實驗研究。但是他不願意自己對中微子的研究資料落下,便做出了重大決定:將這些作為論文寫出來,發布到國際著名的學術文刊上。這篇關於捕捉、驗證中微子存在的論文一發布就引起了國際物理學界轟動。而這再次讓他錯失了諾貝爾物理學獎!——1953年,在美麗島巨大的核反應堆面前,物理學獎萊茵斯在具體實驗中驗證了中微子的存在。這個發現也讓他獲得了1995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雖然國際上公認的王老是第一個發現中微子存在的這一事實。「科學一定要用實驗說話」,王老真誠地說道。這也許是中國科學家的境界吧!只為了做研究,其他的都不重要!令人欣慰的是,國際上為了表示對王老理論的認可,將這一理論稱之為「王——倫定理」。
1956年,實值中國科學院核物理研究生所長錢三強找到王老,直白、一針見血地告訴他:「國家有一個政治任務要交給你,只是需要你放棄現在的一切,改名換姓、消失在中微子物理研究領域。」王老沉默了很久,最後斬釘截鐵地說道:「我定當以身許國!」
從此王淦昌這個名字消失了,望京這個名字在中國原子能研究院的同事間,核試驗工作人員之間傳開了。
這在小編看來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決心才能做出這樣的決定!或許老一輩人早已在個人榮譽和家國榮譽中做出抉擇,在哪個中國倍受欺負的年代裡,他們自感有責任擔起託舉國家(大多數中國人)。這就是那個年代中國的精英群體——有知識 ,有責任,有夢想!
功成後,王老又默默地退居二線,重新到中科院光電所工作。雖然已年近半百,依然熱心國家建設,積極參與各種報告學習會,並且能夠提出相當有建設性的意見。
1970年,王淦昌在和自己的學生——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當時已經加入美國國籍)在談論原子能問題時,明確表達了我們要將原子能用以和平發展,而不是對世界進行核訛詐。而這種思想也推動著王老將研究方向投入帶核電事業。1979年,美國三裡島發生世界上第一次核事故。此次事故造成方圓幾裡寸草不生。
王老晚年比較重視的技術「強雷射慣性核聚變」
這雖然對我們有警示意義,但是也暴露了美國的發展戰略。王老提出要通過鈾式強雷射慣性核聚變進行撞擊核反應堆,這樣既容易控制、發電量也很可觀。1986年3月,王老和王大衍,陳芳允等四位科學家提出《跟蹤世界先進技術計劃》,即所謂的《863計劃》。針對國內部分人直接引進技術、自己做不如花錢買的思想。王老提出嚴厲批評,告誡我們一定要自力更生!要自主建設秦山核電站。縱觀現在計算機硬體、晶片,ARM架構等等領域受制於人的難受情況;相對於我們的核電,航天,國防重器等等領域卻能夠保持在世界先進技術行列。不得不感謝當年掌舵人英明的決定和感嘆王老的高瞻遠矚!
提出「863計劃」的四位科學家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舉行「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表彰。王老先生的夫人彭青霞代為領純金打造的功勳獎章。
王淦昌老先生的夫人彭青霞女士
1998年12月10日21時48分40秒,王淦昌老先生走完了他光輝的一生!
作者說:可能是我的文筆還不夠,對這些功勳卓著的科學家光輝的一生寫的不夠精彩。所以文章的閱讀量有點低,我會繼續努力的。因為這在這些為國貢獻青春才華的科學家面前,他們遇到的困難比我這個可大多了。所以能讓更多人了解、記住這些守護我們國家安全的科學家,我做出一些努力,也算是小有成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