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一星的成功,他功不可沒!

2020-12-05 夕雨的郵差

新中國建設初期,經濟和科技都非常落後,然而錢學森等科學家從海外毅然回到了祖國報效國家。開始了原子彈的研究,最後成功製造了我們國家的原子彈。但是沒有這個人的付出,兩彈一星也很難研製成功!

這個人就是趙忠堯,1902年6月出生,清華大學教授。

抗日戰爭爆發的時候,日本人佔領了北平和天津,為了一些科研項目和圖書清華大學打算遷移到長沙和西南地區。當時,趙忠堯教授找到了梁思成教授,幫忙到清華大學實驗室取一些東西。

當時, 清華大學門前日軍已經布置了持槍核彈的崗哨。他們趁天黑翻牆進入學校,到實驗室那拿到了趙忠堯想拿的東西後便匆匆離開。

趙忠堯與梁思成告別後,為了躲避日本人的檢查,趙忠堯扔掉了所有的行李,只報了個鹹菜罈子,打扮成乞丐的模樣一路南下。歷經千難萬險終於到達了長沙!

趙忠堯到了清華大學門口,門衛以為是乞丐不讓他見校長。正在僵持的時候,校長梅貽琦正好走出來,趙忠堯報著梅貽琦的腿大哭起來,梅校長也以為是乞丐呢!仔細一看才看出趙忠堯來。

原來鹹菜罈子裡裝的是鉛封的50克成品鐳。這不僅驚動了清華大學,更驚動了全國,鐳是研究原子彈的必須元素,鐳在當時是非常難得的,有錢買不到的,它的價值在當時是無法估量的,所以趙忠堯教授冒生命的把它從實驗室拿出了,送到長沙的。才有了我們之後成功研製的原子彈。

趙忠堯教授的歷史功績是我們應該牢記的,中國科學家的精神是我們崇拜,驕傲的!

相關焦點

  • 錢三強沒入選「兩彈一星」初期名單,幸好張勁夫說了句公道話
    1999年5月5日,原中科院黨組書記兼副院長、國務委員張勁夫先生發表了長文《請歷史記住他們——關於中國科學院與「兩彈一星」的回憶》。在這篇文章中,張老飽含深情地描繪出了一幅中國科學家的英雄群像圖,感動了無數中華兒女。國防科委副主任、聶帥之女聶力讀了文章之後極為激動,建議為成功研製「兩彈一星」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頒獎授勳。
  • 他是研製「兩彈一星」唯一遇難的科學家,貢獻巨大卻鮮為人知
    兩彈一星,也就是原子彈、氫彈和人造衛星,它們代表著新中國的偉大成就,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誌,對於當時的中國而言,兩彈一星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被創造出來的,代表了中華民族自力更生的決心,那些參與的科學家付出了智慧、青春,乃至生命。
  • 表彰「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的由來『兩彈一星往事』
    把「兩彈一星」精神弘揚光大,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我覺得如果父親活著,一定會支持這樣做的。 有一天,我在參加一個活動時,碰到朱鎔基總理,把自己的想法簡單講了一下。朱鎔基認為有道理、可行。他當時很忙,就預定了一個時間,約我再去細談。 不久,總理辦公室打來電話,約我和丁衡高一起去與朱總理面談。
  • 天空FM|| 他追尋「蘑菇雲」的路程——紀念「兩彈一星」元勳錢三強
    輸1964年10月16日,一朵巨大的蘑菇雲在中國大地上升騰,以一聲巨響,向全世界宣告,中國人自主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這一天,也是錢三強先生的51歲生日。>1946年錢三強在巴黎居裡實驗室「他(錢三強)是真的不怕放射性。」他的助手王方定說道。
  • 他是錢學森的師弟,兩彈一星元勳中唯一烈士,犧牲姿態感動救援隊
    隨著電視劇《激情的歲月》的熱播,為「兩彈一星」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們又重新回到了我們的視線當中。在那段艱難的歲月裡,一大批滿懷愛國熱忱的科技專家及各行各業優秀人才,克服難以想像的困難,投入「兩彈一星」事業。1960年11月5日,我國第一枚飛彈發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 他為我國「兩彈一星」研製做出巨大貢獻,卻叫自己「倒黴老頭」?
    他為我國「兩彈一星」研製做出巨大貢獻,卻叫自己「倒黴老頭」?當年為了我國「兩彈一星」的成功研製,不少科學家嘔心瀝血夜以繼日的「埋頭苦幹」,在這當中有人犧牲,有人患病。除了我們熟知的二十三為「兩彈一星」功勳者之外,還有許許多多曾為祖國航天事業奉獻過的人,當中就包括魏世傑。
  • 我們為什麼要發展「兩彈一星」
    建國以後,由於我們一直面臨著美國嚴重的核威脅,所以黨中央毛主席就下決心,一定要發展我們的「兩彈一星」事業,我們要造出原子彈。  原來毛主席對外講的時候一直說「原子彈是紙老虎」,這是為了在戰略上藐視它,鼓舞士氣。原二機部部長劉傑回憶說,1955年中央政治局聽取核物理專家的匯報後,毛主席曾對他說,「你們這個事情要抓緊,這是決定命運的。」
  • 「兩彈一星」精神的深厚意蘊
    據統計,在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有19位是在新中國成立前後從國外歸來的。錢學森、鄧稼先、王承書是他們中的典型代表。為了回國,錢學森隱忍負重5年,歷盡波折,最終於1955年踏上回國的旅途。他曾滿懷深情地說:「科學沒有國界,可是,科學家有祖國。」錢學森的歸來讓中國「兩彈一星」研究進程顯著提速。  「兩彈一星」事業是輝煌的,又是神秘的。
  • 「兩彈一星」元勳周光召九十歲生日,楊振寧李政道為他賀壽
    2019年5月15日,是「兩彈一星」元勳、中科院院士周光召九十壽誕,也是他從事科學事業65周年。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召開周光召學術思想與科學精神研討會,數百位周光召先生的同事、同學、朋友及學生共聚一堂,一起探討周老的學術精神。
  • 百歲稀土院士李東英逝世,成果用於「兩彈一星」及農業增產等
    新中國成立71年來,我國稀有金屬生產從「白手起家」到產量穩居世界前列,成果應用於「兩彈一星」、載人航天事業、農業增產、醫療器械製造等領域,李東英功不可沒。李東英。據中國工程院資料,他先後主持研究出了30餘種稀有金屬的生產方法,其中包括「兩彈一星」等國防軍工和大規模集成電路等尖端技術所急需的多種新材料;隨後,又主持了金屬鈦的應用推廣工作,經濟效益顯著。如今許多公眾耳熟能詳,鈦既是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的「太空金屬」,又因為具有人體組織相容性,可用於製造假肢、實施心臟手術等。
  • 首屆「兩彈一星」精神高層論壇開幕
    中新社記者胡貴龍攝   中新網北京10月17日電 (胡貴龍潘雨潔)「『兩彈一星』精神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和珍貴的時代價值,是推動我國各項事業發展的精神動力。青海是『兩彈一星』重大成果誕生地之一,有理由、有條件弘揚和傳承好這種精神。」17日,中國新聞社原副社長、「兩彈一星」精神研究院名譽院長周秉德表示。
  • 隱姓埋名28年探索核武器理論並取得氫彈試驗成功曾獲得「兩彈一星...
    28載隱姓埋名,填補我國原子核理論空白,實現氫彈突破和武器化——1月16日,對我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和國防實力的增強作出了開創性貢獻的「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得主、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改革先鋒獎章獲得者于敏去世,享年93歲。
  • 「兩彈一星」中唯一獲「烈士」稱號的科學家:死前還護著武器資料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捍衛的還是祖國。14人,只有1人重傷生還。大家還是根據郭永懷斑白的發辨別出是他。後來據總理身邊的工作人員回憶,周總理失聲痛哭,良久不語。他想起了郭永懷對他說的第一句話:"我想儘快投入工作。"更是泣不成聲。痛心疾首的他隨即下令徹查這一事故,但直到今天,飛機失事原因,仍然是個謎,有人說是因為飛行器故障。
  • 傳承「兩彈一星」精神 周光召將勳章捐贈寧鄉一中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在舉國上下仍然沉浸在歡慶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之際,為我國「兩彈一星」工程作出傑出貢獻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中國科技界泰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主席周光召攜帶代表他一生功績和榮譽的「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回到了家鄉寧鄉,並將其捐贈給寧鄉一中。
  • 中國科學史最悲壯的一具骸骨,為了保護兩彈一星資料,他壯烈犧牲
    1964年的今天,黃褐色的蘑菇雲在我國西北戈壁騰空而起,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在兩彈一星元勳中,有一位科學家令人惋惜,那就是唯一一位在原子彈、氫彈、人造衛星研製中都作出了重大貢獻的科學家的郭永懷。
  • 「兩彈一星」元勳陳能寬
    陳能寬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中國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    1923年5月13日,陳能寬出生在慈利縣江埡鎮。1942年以優異成績被保送至唐山交通大學礦冶工程系(現西南交通大學礦冶系)學習。
  • 將「兩彈一星」文化傳承永遠
    原標題:將「兩彈一星」文化傳承永遠 在「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在隆重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之際,回顧「兩彈一星」偉大功績,重溫「兩彈一星」偉大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0世紀下半葉是極不尋常的時期。
  • 「兩彈一星」精神的內涵與體現
    原標題:「兩彈一星」精神的內涵與體現 20世紀50年代,面對帝國主義核威脅、核訛詐,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審時度勢,高瞻遠矚,果斷決定研製原子彈、飛彈、人造地球衛星。在為「兩彈一星」事業進行的奮鬥中,廣大研製工作者培育和發揚了一種崇高的精神,這就是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
  • 兩彈一星功臣中唯一獲「烈士」稱號的科學家是誰?錢學森是他師兄
    郭永懷不幸罹難,從此再也沒有機會返回他摯愛的核試驗基地。飛機失事時,郭永懷和警衛員緊緊地擁抱在一起,兩人均不幸遇難,卻用生命護住了裝有絕密資料的公文包,老先生雖然走了,但是公文包裡的數據卻保存了下來。正因為有了這份寶貴的數據,12月25日中國第一顆熱核飛彈試驗提前獲得成功!
  • 張愛萍:兩彈一星最大的功勳者
    今天還是介紹張愛萍父子兩個這本書,這本書有很多內容,其中一個內容就是剛剛大家看到有一個消息說,中國反導中斷成功,這是了不起的,然後還有一消息說,潛射飛彈潛射失敗,這些其實都是張愛萍手裡幹的活。別看張愛萍當過海軍司令,別看張愛萍也指揮過立體的奪島戰爭。其實張愛萍最大的功勳應該是兩彈一星。兩彈是什麼呢?原子彈、飛彈,星是衛星,這三樣東西在中國國防工業裡邊是佔了很重要很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