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建設初期,經濟和科技都非常落後,然而錢學森等科學家從海外毅然回到了祖國報效國家。開始了原子彈的研究,最後成功製造了我們國家的原子彈。但是沒有這個人的付出,兩彈一星也很難研製成功!
這個人就是趙忠堯,1902年6月出生,清華大學教授。
抗日戰爭爆發的時候,日本人佔領了北平和天津,為了一些科研項目和圖書清華大學打算遷移到長沙和西南地區。當時,趙忠堯教授找到了梁思成教授,幫忙到清華大學實驗室取一些東西。
當時, 清華大學門前日軍已經布置了持槍核彈的崗哨。他們趁天黑翻牆進入學校,到實驗室那拿到了趙忠堯想拿的東西後便匆匆離開。
趙忠堯與梁思成告別後,為了躲避日本人的檢查,趙忠堯扔掉了所有的行李,只報了個鹹菜罈子,打扮成乞丐的模樣一路南下。歷經千難萬險終於到達了長沙!
趙忠堯到了清華大學門口,門衛以為是乞丐不讓他見校長。正在僵持的時候,校長梅貽琦正好走出來,趙忠堯報著梅貽琦的腿大哭起來,梅校長也以為是乞丐呢!仔細一看才看出趙忠堯來。
原來鹹菜罈子裡裝的是鉛封的50克成品鐳。這不僅驚動了清華大學,更驚動了全國,鐳是研究原子彈的必須元素,鐳在當時是非常難得的,有錢買不到的,它的價值在當時是無法估量的,所以趙忠堯教授冒生命的把它從實驗室拿出了,送到長沙的。才有了我們之後成功研製的原子彈。
趙忠堯教授的歷史功績是我們應該牢記的,中國科學家的精神是我們崇拜,驕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