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網報導】2019年11月7日,由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主辦,遠景能源承辦,金風科技、明陽智能、中國海裝、上海電氣、嘉實多等協辦的中國中東南部分散式風電開發研討會在江蘇江陰盛大召開。會上,遠景能源風場電氣負責人趙晨淇,做了主題為「分散式風電消納及電網接入」的演講。
趙晨淇首先對風電的消納方式做了解釋,遠景把消納拆開分為兩個字來理解,「消」是容量和用戶,容量代表的是電網可接入的能力和預期。「納」首先想到的就是安全、優質、穩定、低成本,把電網和用戶接納電源,首先這種電源要具有幾種特點:第一點不對用戶和電網造成風險。第二電能質量符合標準,因為只有符合標準的電能用戶才會接納他。第三供電質量穩定,只有穩定的供電質量才是用戶和電網公司願意去買單接受的。最後就是低成本,遠景這種分散式的電源接入以後不能大量增加額外的成本,綜合「消」和「納」就是電網和用戶的友好性。
隨後趙晨淇把制約消納條件的因素總結為以下幾點:一是用電負荷,二是負荷率,三是調峰性能,最後是電源結構。
那麼如何解決這些制約的因素呢?趙晨淇把遠景在實踐中總結出的經驗做了分享,他說:一、改善電源結構。二、增加調風能力。結合格林威治雲平臺做區域的符合分析,做區域的電網分析、電網結構、輸電能力、潮流分析,電源規劃(風機點位,風機配儲能或者風機配光伏),做接入系統的選擇。
國際能源網記者了解到,大規模的集中式電源在整個電網接入的規劃上和分散式、分布式電源有本質的區別,原來我們國家電網公司對於大電源的處理,首先有了電源規劃,然後電網會去做配套的建設,比如說做抽水蓄能,比如說做超高壓的輸電通道,比如說會做一些同步調向機做一些穩定性的工作和接入工程。
然後由電網做電能的分配,電源端發電企業不用操心這個電最後給誰用了。分布式和分散式電源就反過來了,首先電能負荷和用戶決定了這個地方能不能做分散式的項目,而電網條件又是作為項目的一個制約條件之一。
最後趙晨淇提到做電源規劃,是要規劃這個地方能做多少容量,風機分布在什麼地方,電源去接在哪一個變電站裡。主要的關鍵點就是電源的增長不能大規模改變電網結構,不能大規模的去改變當地的電網結構。所以遠景總結出來了類似於先找網再找風,或者說找風和找網同步進行,所以分散式的併網和開發是和集中式基地項目有了一些本地的區別。
來源: 國際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