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新聞2019--傳媒--人民網

2020-11-27 人民網
--2019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篇

優秀論文一等獎(3)

鄭玄

歷史·記憶·再現——舊新聞「新聞化」領域的邊界及批判性思考
新媒體以網際網路等新興技術為載體打破了時空限制,作為歷史的過去和作為進行的現在之間的邊界也並非那麼涇渭分明。這是這個生產力變革時代在媒體發展領域的一個縮影,要正視由於技術衍生變化帶來新聞業態的新發展,舊新聞的「新聞化」便是一種顛覆和突破。這個經歷過媒介技術迸發的時代逐漸顯示出基於效能積累後的一系列社會變革,而對於新聞定義和邊界的拓展正是這種反映的重要表徵之一,本文意在對其背後的社會原因和問題進行探究。
詳細 >>

方之瀾

短視頻平臺的公共性初探——基於對「快手」農民工維權視頻的批判話語分析
本文通過批判話語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快手平臺有關「農民工討薪」的維權短視頻,並藉此探討以快手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是否能承擔起公共性的職責。本文經研究發現,農民工討薪視頻主要以悲情身體敘事與儀式性表演兩種話語策略展開,分別塑造了「無尊嚴的受害者」與「被拯救的偽主人翁」的農民工形象。這兩種話語是社會深層階層分化與制度渠道缺失的體現,在推進農民工維權方面所能起到的公共職責也十分有限。
詳細 >>

閆佳琦,嚴宇橋,高鈺婧

網絡外部性在交互式問答社區的適用性研究——以知乎效用問題為例
信息消費作為經濟學、傳播學、社會學的交叉問題,在網際網路社會中備受關注。本研究以UGC網絡問答社區——知乎為案例切入,通過文本分析,探討傳媒經濟學中網絡外部性原理「效用與用戶量呈正相關」命題在當今交互式問答社區中的適用性。在為經典理論提出限制條件的基礎上,從資訊理論相關理論出發,結合實際數據建構出新的效用測量指標,並使用概率數學模型提出效用與用戶總量關係的新命題。
詳細 >>

優秀論文二等獎(5)

馮海燕

從關注度到好評率——海外社交平臺熱帖和中國形象認知的互動研究
隨著新媒體的崛起,中國主流媒體紛紛布局海外社交平臺,並在短短幾年時間內贏得了大量粉絲。本文以編碼解碼理論為理論工具,以2017年新華社海外社交平臺熱帖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國際受眾的半結構式訪談,深入探究熱帖與中國形象認知之間的互動機制和影響因素。研究發現:新聞議題、說服策略和受眾的中國知識水平是熱帖「關注度」和中國形象「好評率」之間轉化的重要因素;中國形象的不同維度具有不同的認知傾向—負面化的政治形象認知,兩極化的經濟形象認知以及正面化的國民形象認知。在此基礎上,本研究為中國主流媒體進一步傳播好中國形象提供了優化策略。
詳細 >>

孫可佳

5G時代的智能影像製作與表達
正在開發的5G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具有更高速度、更大容量、更多設備連接,關鍵技術與性能將對影像製作與表達產生深遠影響。5G時代通信技術的變革促使移動網際網路的信息傳播全面視頻化、融合化,建立起智能影像新生態系統,與物聯網技術、雲計算技術、虛擬/增強/混合現實技術,人工智慧技術等共同攜手,助力影像生態泛在化、智能化,促進沉浸式視聽體驗、媒介融合與優質內容生產。在此背景下,人機協同工作,平臺和資源開放共享,各技術綜合運用,服務和需求精準匹配、智能協同——5G賦能的「智能+」影像將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詳細 >>

劉沫瀟

新實用主義真理觀視閾下的西方事實核查實踐--以澳大利亞廣播公司事實核查部為例
事實核查是許多西方專業媒體保障新聞真實的重要路徑,但已有研究在案例選擇上過度「美國中心化」和「歐洲中心化」;在研究切入點上,歷史梳理,發展現狀介紹及經驗總結居多,缺乏對事實核查背後哲學真理觀的深入探討。通過對RMIT ABC Fact Check這一目前澳洲規模最大、運營時間最長的事實核查機構的分析,一方面在案例上補充來自澳洲的、世界上少有的 「雙公共機構」 事實核查模式,另一方面以Richard Rorty的新實用主義真理觀為指導,深入剖析事實核查背後的哲學真理觀:第一,事實核查機構迴避「真相」話語的含義,注重微觀層面、更具操作性的 「事實」;第二,提供「正當的理由」在事實核查的言論選取環節起關鍵作用;第三,新實用主義真理觀下,「真相」不是簡單的正誤判斷,需要考慮受眾和語境;第四,真相的呈現不源於「客觀」,有關真相的共識基於核查過程的透明;第五,事實核查致力於提供「有用」的真相,真相的「有用性」主要體現在社會層面和政治層面;第六,事實核查的實用價值不在於提供有關政治家言論的碎片化核查結果,而在於抵禦傲慢、懶惰與偏見,培育誠實的社會文化氛圍和具有批判性思維的「諷刺家」式公眾。
詳細 >>

馮傑

底層青年的模仿儀式--從人類學影片到短視頻
下沉到農村地區的短視頻軟體給了鄉土中國裡的小鎮青年大規模、不加修飾表達行為和情感的機會。他們在被冠以土味的短視頻裡模仿上層群體佔有的服飾、動作、音樂及文字等符號,表達對金錢、權力、名譽以及關係等要素的嚮往。小鎮青年的符號模仿類似於讓·魯什拍攝的人類學影片裡的附體儀式,而魯什對附體儀式的功能性視角對解釋土味視頻中的符號模仿具有借鑑意義。基於此,文章認為模仿儀式是一種奇特心理療法,使小鎮青年進入魅力時刻,在獨特的時空中達成底層青年群體幻想的身份跨越,實現心理慰藉。
詳細 >>

王雨佳

比較視野下的機器新聞寫作研究――以騰訊 Dreamwriter 和美聯社 Wordsmith 體育新聞為例
新聞業的發展史也是科學技術的發展逐漸影響新聞生產方式的歷史,當前人工智慧技術的開發與利用正在改變著新聞業。人工智慧技術在新聞領域的最熱門應用就是機器新聞,即由機器基於算法進行數據的收集與加工處理,然後自動生成完整的新聞報導。關於機器新聞的特點、影響及未來發展也一直是學界熱議的話題。本研究將著眼機器新聞,首先通過概念的界定明確其準確範疇,然後在借鑑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創新建立一套新聞評價體系以進行新聞文本評價。選取國內媒體騰訊Dreamwriter和國外媒體美聯社Wordsmith的體育新聞報導,將同主題的機器新聞與人工新聞作為研究文本,基於新聞評價體系對其進行文本分析,探討機器新聞如何更好地媲美人工、如何更好地服務受眾以及機器新聞將引發的行業變革。
詳細 >>

優秀論文三等獎(9)

龍新力

被遺忘權帶來的困境
遺忘權(the Right to be Forgotten),是一種在歐盟內部存在的人權概念。簡而言之,即人們刪除那些不充分、不相關或過時不再相關的數字信息的權利 。
詳細 >>

梁飛虎、朱曉佳、廖思胤、林子皓、孫翔宇

城市居民社交媒體的使用對政治信任的影響——基於網民社會意識調查數據的實證研究
本研究立足於移動網際網路迅速發展、社交媒體空前發達的時代背景下,試圖通過研究民眾使用社交媒體獲取政治新聞、時事評論的頻率來觀察民眾社交媒體的使用對其政治信任的影響。經研究發現,城市居民使用社交媒體獲取政治新聞頻率越高,居民的政治信任越低。這一結論將對網際網路輿情事件的治理提供參考。
詳細 >>

慕海昕

社交媒體的個人信息權利保障——基於六份服務協議的文本分析
傳統的隱私權是對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之間的衝突進行平衡的結果,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個人信息的經濟價值成為公共利益的組成部分,隱私權的概念已經不足以涵蓋對個人信息的保護。本文從法學界主張的「個人信息權」的視角出發,對微信、Facebook、微博、Twitter、抖音、Instagram國內外六款社交媒體的用戶服務協議進行文本分析,對其個人信息權利的保障情況進行考察。發現不同社交媒體在用戶個人信息權利的保障上各有不同的傾向和存在的問題,並對未來的立法方向提出了建議。
詳細 >>

徐靜

抖音平臺上城市形象呈現的方式和特點探析——以重慶為例
2017年以來,以抖音為典型代表的移動短視頻APP帶火了一大批國內外的城市旅遊,比如:西安的「摔碗酒」、重慶的「穿樓輕軌」。這些都是因為抖音視頻而迅速走紅,成為了爆款旅遊城市。很快,媒體和政府的抖音號也蜂擁而至,開始在抖音平臺上進行城市宣傳的比拼,讓抖音等APP成為了城市形象建構和宣傳的重要平臺。抖音上全民參與、視頻展示的特點與微信公眾號、微博、新聞網站等傳統平臺對城市的宣傳報導有著天壤之別。本文將以重慶為例,試圖通過對抖音上視頻的研究來探討城市形象呈現和建構的特點,以及短視頻平臺與其他媒體平臺對城市形象呈現的方式和特點差異,並結合研究結果對城市形象傳播提出意見建議。
詳細 >>

龍新力

「蔡雯時代」:中國如何認識「媒介融合」的概念
蔡雯2005年把媒介融合概念從美國引介進入中國後,中國學界對它的概念界定從未達成一致意見。本文總結了2006至2018年間的高被引文獻,將「蔡雯時代」的媒介融合概念認識分為引介、分歧、技術、擴展四個階段,認為中國特色話語替代了對於媒介融合原初概念研究的興趣,同時警惕媒介融合概念研究陷入學院派和「孤島化」的困境中。
詳細 >>

張靜

從失語到異化:快手平臺農村主體的形象構建
近年來,快手平臺的農村短視頻引起了大量社會爭議。爭議的焦點集中在,這樣的短視頻,究竟是通過給予農村展示途徑,促進了農村文化的發展,還是強化了農村與城市之間的文化隔閡。本文採用批判話語分析的方法,從文本分析、話語實踐分析、社會語境分析三個維度展開,最終發現快手所呈現的農村形象是異化的農村,本質上是農村話語權落後於城市話語權的體現。推動城鄉文化的平等對話與交流,還需要更多的努力。
詳細 >>

扶威

消費文化視角下的Vlog走紅研究——以B站為例
本研究應用了消費文化視角。通過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對Vlog受眾和生產者進行調研後發現,人們觀看Vlog不僅被其本身質量吸引,更在意其所代表和塑造的意義符號,具有較強區別於自身日常生活的高調性Vlog更容易獲得走紅;此外,這種意義符號的塑造或許在最開始就被創作者的導向所決定。
詳細 >>

王雨佳

中國國家形象的媒介呈現――以《厲害了,我的國》為例
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不斷提高,「國家形象」的塑造作為重要軟實力的組成部分也日益得到重視。其中,紀錄片以其高於電影藝術作品的真實性和高於新聞片的藝術可觀性,在國家形象塑造方面承載著重要的使命。《厲害了,我的國》是2018年3月2日全國院線上映的紀錄片,關注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各個領域的發展成就。本文通過框架分析、符號分析從政治宣傳角度以該紀錄片為例對國家形象的媒介呈現過程進行個案分析,其中框架分析涉及主旨、敘事策略和視聽語言三個結構層次,符號分析涉及視覺符號(國家領導人與國旗)以及聲音符號(對「世界第一」和「自主創新」的表述)兩方面。
詳細 >>

張曉旭

主流媒體融媒體發展研究——以廣東省主流媒體創新試點為例
當前技術更新迭代加速,客戶需求日益多樣化,主流媒體由於「船大難掉頭」,受到了新興媒體的巨大衝擊。為獲得新的增長,主流媒體亟待向融媒體轉型升級。因此研究主流媒體融媒體轉型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本文以廣東省「兩報兩臺」融媒體創新試點為研究對象,總結主流媒體融媒體發展過程中的先進經驗與不足,並從政府、媒體自身以及有序競爭三個角度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思路,為融媒體建設提供借鑑。
詳細 >>

相關焦點

  • 廈門大學2013--傳媒--人民網
    詳細 >> 王丹檸 廖煒霞 基於品牌概念地圖的人民網品牌形象研究 本文採用國外最新的品牌聯想測量工具——品牌概念地圖,基於受眾對人民網的品牌聯想,對人民網的媒體品牌形象進行實證研究,
  • 2019年度「人民網獎學金優秀論文獎」獲獎名單
    主流媒體對外傳播短視頻比較研究——基於人民網與中國日報臉書主帳號的探討 作者:馮琳琲、萬雨妍(中國傳媒大學) 2. 框架理論視角下對中美貿易爭端報導的比較——以人民網和華盛頓郵報網站為例 作者:白樂天(中國傳媒大學) 3. 從業者對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認知研究 作者:嚴為(北京大學) 4.
  • 人民網發布《2019,內容科技(ConTech)元年》白皮書
    人民網北京3月27日電 今日,人民網組織編寫的《2019,內容科技(ConTech)元年》白皮書正式發布。由此,2019年也成為內容科技元年。  點擊觀看==》 人民網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編輯、副總裁羅華致辭 報告將內容科技(Content Technology,縮寫為ConTech)定義為,
  • 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院長趙子忠確認出席2019鳳凰網科技峰會
    鳳凰網科技訊 (作者/鄭媛)8月9日消息,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院長、中央網信辦智庫專家趙子忠確認出席2019鳳凰網科技峰會,本次峰會主題為「5G時代·智連聚變」,由鳳凰網與鳳凰新聞客戶端主辦、人民網協辦,由新奧迪A8L冠名贊助。本次峰會將於8月15日在望京凱悅酒店舉辦,為期一天。
  • 2014年度「人民網優秀論文獎」獲獎名單揭曉
    人民網北京12月17日電(萬丹妮)今天下午,人民網「最具潛質新聞人大賽」研究論文獎總決賽暨人民網獎學金頒獎典禮在清華校園舉行。頒獎典禮現場公布了2014年度人民網優秀論文獎獲獎名單(特等獎5000元;一等獎3000元;二等獎2000元;三等獎1000元)。
  • 2017年度「人民網獎學金優秀論文獎」獲獎名單
    」的內容分析 作者:周文韜(中國傳媒大學) 2、慣習延展與資本圖景:新傳播生態下中國電視新聞場域的變遷 作者:韋國峰(中國人民大學) 3、基於SWOT模型的人民網品牌形象認知與建設策略分析 作者:曹星、王東雷、年欣(北京大學) 4、我國媒體的沉浸式新聞探索_以2016年全國兩會VR新聞報導為例 作者:吳雨青
  • 人民網《2020全國黨報融合傳播指數報告》發布
    人民網監事會主席、人民網研究院院長唐維紅在24日上午舉辦的論壇開幕式上發布了《2020全國黨報融合傳播指數報告》,以下為全文內容:三、黨報微信傳播力增強,地市級黨報微信公眾號進步明顯355家黨報開通了微信公眾號,比2019年增長15.3%。監測期內,平均每個黨報微信公眾號日均發文8.4篇,較2019年增長了44%。
  • 2018年度「人民網獎學金優秀論文獎」獲獎名單
    一等獎(13篇): 1、人民網地方問政平臺功能優化分析 作者:趙靖(陝西師範大學) 2、數據新聞視角下的平面靜態信息圖——基於「人民網圖解新聞」的比較研究 作者:孫逸軒 薛雨菲 尹伯昊(中國傳媒大學
  • 《傳媒藍皮書(2020)》發布:2019年中國傳媒產業總規模達22625.4...
    8月28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等聯合發布《傳媒藍皮書: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2020)》。 報告指出,2019年中國傳媒產業總規模達22625.4億元,較上一年增長7.95%,增長率為近8年最低。 根據報告,視頻直播興起於2016年,在2017年下半年進入一個旺盛的發展階段。它的興起,除了快手、抖音等平臺的推動外,也與網民對自我表達的渴求相關。
  • 2016年度「人民網獎學金優秀論文獎」獲獎名單揭曉
    人民網12月23日電 2016年度人民網獎學金頒獎儀式今日在內蒙古呼和浩特舉行,頒獎儀式現場公布了2016年度「人民網獎學金優秀論文獎」獲獎名單,一等獎13篇,二等獎26篇,三等獎40篇。
  • 2015年度「人民網優秀論文獎」獲獎名單揭曉
    人民網北京11月26日電 2015年度人民網獎學金頒獎典禮今日在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舉行,頒獎典禮現場公布了2015年度「人民網優秀論文獎」獲獎名單,一等獎15篇,二等獎27篇,三等獎31篇。 (15篇) 1、中國新聞獎網絡獎項評選的隱性限制及優化策略 作者:範孟娟(華中科技大學) 2、政治效能感、媒介使用和利益抗爭方式———基於2010年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的研究 作者:陳安繁(武漢大學) 3、社會化媒體中客體的雙重鏡像——以國外領導人的微博議程為例 作者:杜博偉、張自中(中國傳媒大學
  • 成都和人民網一起搞大事!將舉辦全球獨角獸高峰論壇
    說這句話的,是人民網總裁葉蓁蓁。4月10日,成都市委副書記、市長羅強會見了人民網總裁葉蓁蓁一行。這是兩人今年第二次會面。葉蓁蓁一行對成都發展表示讚嘆,成都是人民日報和人民網重點關注城市,「成都是正在崛起的國際性城市,我們在報導上,也一直關注成都在新時代開放發展的新舉措。」談及雙方的深度合作,葉蓁蓁說,「未來十年二十年,人民網發展的關鍵詞,是國際化、資本化和數據化。」而這與成都發展新經濟等戰略布局十分契合,雙方將有更多合作。
  • 人民網研究院發布《2020全國黨報融合傳播指數報告》
    人民網監事會主席、人民網研究院院長唐維紅 (人民網記者馬天翼 攝) 人民網深圳12月24日電 (記者燕帥 宋心蕊)全國黨媒網站高峰論壇暨全國黨媒網站總編輯看鹽田活動於12月23日至24日在深圳鹽田舉辦。
  • 瑞誠中國傳媒(01640)2019年度業績獲核數師同意
    原標題:瑞誠中國傳媒(01640)2019年度業績獲核數師同意   瑞誠中國傳媒
  • 內容科技:未來傳媒的全新生產力
    3月27日,人民網組織編寫的《2019,內容科技(ConTech)元年》白皮書正式發布。僅隔半年,2019年騰訊ConTech技術大會上,騰訊新聞算法負責人劉軍寧分享了騰訊ConTech的技術布局與實踐,涵蓋內容的生產、準入、處理、分發到體驗整個鏈條。
  • 《傳媒藍皮書: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2020)》顯示,中國傳媒產業總...
    □本報見習記者 陳妙然  8月28日,由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主辦,央視市場研究(CTR)、中國廣視索福瑞媒介研究(CS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中國新聞史學會傳媒經濟與管理委員會合辦的「2020傳媒藍皮書發布會暨第11屆傳媒發展論壇」在清華大學舉行。
  • 2019金牛傳媒首屆廣電+產業服務平臺模式研討會舉行
    君盛投資旗下基金已投企業--金牛傳媒主辦的2019金牛傳媒首屆廣電+產業服務平臺模式研討會」在長沙舉行,君盛投資創始合伙人、董事長廖梓君女士出席該研討會。  由深圳市金牛傳媒服務有限公司主辦的「2019金牛傳媒首屆廣電+產業服務平臺模式研討會」在長沙舉行,來自全國一百多個省會臺、地市臺的兩百多名廣電經營者,就城市臺經營由廣告平臺向產業服務平臺轉變,進行了熱烈地探討。
  • 《新聞記者》發布2019年十大傳媒倫理問題
    2019年,《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出臺、《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修訂發布,顯示了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對社會道德及傳媒職業道德建設的高度重視;同時,從年初的《甘柴劣火》引發「洗稿」討論到歲末對《南方周末》「不寒而慄的愛情」報導的爭議,2019年傳媒倫理熱點事件頻出、引發熱烈討論。
  • 中國傳媒大學黨委書記、校長廖祥忠:中國傳媒大學扶貧工作情況介紹
    學校黨委對扶貧工作高度重視,以做好特色扶貧為己任、講好扶貧故事為重點、幫扶科右前旗為抓手,可以說基本走出了一條發揮學校專業優勢,整合傳媒特色資源,高效賦能扶貧工作的特色扶貧之路,提前並超額完成定點扶貧責任書各項任務,贏得了幫扶地區的肯定與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