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商飛公司發布了2019-2038年中長期民用飛機市場預測報告。根據該報告,未來20年我國將接收50座以上客機9205架,市場價值約1.4萬億美元(以2018年目錄價格為基礎),折合人民幣約10萬億元。其中,50座級以上渦扇支線客機交付958架,120座級以上單通道噴氣客機交付6119架,250座級以上雙通道噴氣客機交付2128架。中國客機機隊規模將從2018年的3854架,增長到10344架,規模增長1.68倍。
但目前我國並不能生產大中型客機,因此嚴重依賴進口,僅2001-2019年,空載超過15噸的飛機,進口金額累計就達到2455億美元。其中13-18年,連續6年,進口金額超過或接近200億美元。中國佔世界進口的份額從2001年的5.5%增長到2018年的22.3%。19年,受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進口金額下降到155億美元。20年1-9月,進口額進一步下降到只有27億美元,降幅高達77%。

17年1月到20年9月,我國累計進口1089架空載大於15噸的飛機,總金額688億美元。其中空載大於15噸但小於等於45噸的740架,金額共計351億美元,單價0.47億美元/架;空載大於45噸的共計349架,金額共計337億美元,單價0.97億美元/架。可見大型客機價值不菲。
17年1月到20年9月,我國飛機主要進口自美國、法國和德國。其中美國613架,金額365億美元(份額53%);法國243架,金額196億美元(份額28%),德國189架(份額16%),金額112億美元。其他國家共44架,金額15億美元,份額只有2.2%。我國大飛機市場基本被美國(波音)和德法兩(空客)壟斷,隨著中美關係的惡化,有被美國卡脖子的危險。
好消息是,我國自主研發的C919客機,於2017年完成首飛,目前已生產6架試製機,各試製機正在進行各項飛行試驗,預計2021年可以交付客戶。該飛機標準載配置168個座位,最多可容納190個座位,可以滿足中短途客運的需求。量產初期,該飛機年產量約為150架,主要以國內客戶為主。而規格更大的C929也已啟動,有望於10年後交付。我國大飛機的進口替代戰略,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