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飄尋夢的聽障演員:表演是生命一部分,障礙不是

2020-12-01 大洋網

在西關永慶坊,《孤單de默劇不孤單》上演。這是一出小人物的飯店打工戲。主角是朱君翔。日夜反覆地擦桌、與刻薄老闆鬥智鬥勇、黑夜下的獨處和舞蹈夢……黑色幕布前,45平方米左右的表演空間,空氣也是表演道具。

一頓一挫,現場的60多位觀眾總被朱君翔突如其來的「反轉」逗樂,笑聲是唯一的背景聲,片刻後,臺下傳來聳鼻的聲音,緊接著,一片靜謐,有的觀眾被觸動了,一如在飯店後廚「偷雞」跳舞,「不務正業」的打工仔——

都市裡的青年誰沒點夢想,可是,生活是殘酷的。朱君翔——這個大學修讀計算機專業,有聽力障礙的青年偏偏跑去了當「演員」,試圖用夢想養活自己。於是,他從韶關到了天津,從天津到了北京,又從北京來到廣州。他想知道自己能不能當演員。

這是他尋找答案的第8年。

所有人都覺得「傳奇」,其實更多是孤獨

隨和,清爽。如今在廣州的朱君翔時刻給人一種透徹感。過去數年,他去過北京的南鑼鼓巷、廣州的大劇院、重慶長嘉匯國際戲劇節、烏鎮戲劇節,一次次向公眾表演舞蹈戲劇,表現力突出,因此拿了不少新人獎。 

「非科班出身」「聽力障礙」等標籤給表演之路增添了「傳奇」色彩。然而, 2020年的第一場演出,他選擇在西關一個小劇場講述的故事是:小人物在餐廳裡打工,常偷閒踢踏舞步,深夜,噩夢襲來——看不見的牆把他即將壓扁。 

迷茫、孤獨、倍受排擠和笑話,依然很努力。牆是生活和夢想的落差,每個人都在孤獨地承受著,這在他追逐戲劇的路上早已習以為常。朱君翔覺得,「繁華城市,每個人都在自言自語,表演著默劇,追夢是孤獨的。」 

這也是朱君翔此前多年的人生映射。別人以為的「勵志」,其實帶來的是「孤獨」,在最初都與表演所要的「表現力」相去甚遠。因為無法通過口語交流,更多聽障青年在各種因素的引導下,選擇了更簡單,更安全的生活方式和職業生涯。 

而戲劇表演的路,對於許多人來說都是「危險」的。去過許多地方表演,拿過一些小榮譽,這些都不足以支撐朱君翔成為一名專業表演者。表演藝術是個龐大的世界,可以把「表演」當成全職工作的人少之又少,沒有人能確保自己獲得覆蓋生活開銷的穩定收入。

有時,朱君翔也在苦惱這件事情。

聽障隔絕了人與人,表演搭起新的橋梁

朱君翔平時都在打手語,和許多聽障人士一樣,說話並非他的強項。7歲那年,他因藥物副作用失去聽力。初中,一次與同學在公園裡遇到一群高中生跳舞,朱君翔發現,這是可以寄託自己情感的世界。

朱君翔父親為此買了許多舞蹈光碟,他天天看,天天學。後來,在天津理工大學聾人工學院計算機專業就讀,他加入了一舞蹈社團,平時把迷你音箱攥在手裡,靠震動感受音樂節奏。跟大家一起跳舞,成了最自豪的事。 

舞蹈社社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不管是集體排練,還是個人練習,他(朱君翔)特別認真,節奏感很好。」而對朱君翔而言,表演像一座橋梁,連接了世界,「障礙」撕掉了許多人生的可能性,而「舞蹈」又把這些可能性填補了回來。

社團裡,很多動作都是跟著視頻學,然後互相傳授。朱君翔循環仿佛地模仿、感受,日復一日地累積舞感,動作一天天地自然伸展,傳遞的情感也一天天增加,逐漸就有了登上舞臺的衝動,要在萬人面前,把每一個舞步都踏在節奏上。 

朱君翔有顆不安分的心:2013年7月,參加《康王舞動中國》奪得天津賽區冠軍,在北京盛典上榮獲「最受媒體歡迎獎」。2014年12月,參加首都高校「風採之星」,表演舞蹈「小木偶的天空」,獲得「最具舞臺精神獎」。

這時的朱君翔,一飛沖天。

象牙塔裡的夢很好,但只有這點還不夠

不少舞蹈愛好者看到朱君翔的表演,開始討論這個「新人」。有人在網上說,「完全不會意識到他聽不到」;還有人說,「在音樂中他扮演了一個被扯線拉動的玩偶,略帶傷感的poping曲調,與輕快的舞姿開朗的笑容相融合」。

那一段時間,是朱君翔人生的第一段高光時刻。但高光很快便隨著大學畢業結束。朱君翔還記得,畢業那年從事了一段時間商務工作,「怎麼也坐不住,覺得不可能坐在辦公室度過餘生。」2016年,他辭了職,想去表演。 

2016年10月,聽說北京有一場舞蹈活動——音樂劇《墨海》招募演員,他立馬提著行李,從天津去到北京,「音樂劇跟舞蹈又有點不一樣,但我會模仿。」初生牛犢不怕虎,朱君翔一腔熱情打動了面試官。

夢終於實現了?很快,朱君翔發現這不過是一次偶然。為了在北京維持生活開支,他要洗車和剪輯視頻,偶爾爭取到演出通告。他開始把重心放到戲劇表演上,「它更能向別人表達我內心的情感」。在朋友的引薦下,朱君翔開始向一位青年導演學習。

這是一個枯燥的過程。從理論、模仿,到創作、排演,他樂在其中,也憑一些默劇作品獲了點獎。但殘酷的現實是,磨了三年,「表演」這一行當在北京過於激烈,面試三十次才搶到一次機會,非科班出身的他很難在其中找到既能生活也能維持演出的可能性。

朱君翔決定離開,在其它地方另尋出路。

在廣州開啟新徵程,做獨一無二的自己

「我出生在廣東,最終也要回到廣東;回來的話,第一選擇就是廣州。」朱君翔說,廣州本土戲劇發展很好,唯獨沒有默劇,「這是一個開發的機會,也是一個挑戰。」2018年,他便在廣州成立了「朱爺默劇」。

更多時候,他給自己找了好多正職工作維持基本的生活開支,「做過微商、短視頻演員,反反覆覆,唯獨不變的就是創作。」朱君翔覺得,只要做下去,一定會走進廣州的戲劇圈,走進大眾圈,至少慢慢有人知道廣州有一家而且唯一一家專注做默劇的工作室。

朱君翔不認識廣州的表演圈,在朋友引薦下,才在廣州大劇院舞蹈默劇《夢境》;而平時,則開展小型互動工作坊,「用肢體默劇來帶大家用肢體說話,表達釋放自己平時的情緒壓力或者不願意說的話,各行各業的人通過這種方式,實現一種治癒。」

「肢體默劇藝術結合了舞蹈和無實物表演,平凡生活中的細節都可以用幽默的喜劇元素表現。」他說,一個原創作品從創作、編劇,到排練,完成可能需要幾個月或更長。有時,他一個人連夜修改劇本,自認為成本高出了結果,卻又覺得為了戲劇,值得。

如今,他的收入依舊不穩定。但朱君翔覺得,「每一場都要盡全力去演好,每一場都要進步。」他挺滿意2020年的首場演出:《孤單的默劇不孤獨》。在他的世界,無論是誰追夢,即便下定決心,過程依然註定坎坷,這從來不是氣餒的理由,有才華,一定能走出來。

「我計劃辦肢體默劇培訓班,開發兒童戲劇,將快樂傳遞給更多人。」 他對近期滿是期待。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蘇贊 楊欣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楊欣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莫偉濃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梁意聆

相關焦點

  • 此處「無聲」卻「有聲」——小海豚聽障兒童合唱團唱響第十屆殘運...
    對於普通人來講,音樂以及音樂帶來的感性體驗是融入到生活之中甚至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對於這些聽障兒童來講,聽到聲音並發出美妙和諧的聲音卻難於登天。從「聽」到聲音到「唱」出聲音這些合唱隊隊員的成長見證的不僅僅是聽到世界感觸世界的艱辛,還有對意志的燃燒。
  • 這100臺助聽器將幫助100名聽障人士聽見世界
    今天,來自無聲的Cake烘焙店的聽障夥伴小彬(化名),曾經把家中唯一能支付得起的助聽器讓給同樣是聽力障礙的哥哥,如今因為捐贈的一隻助聽器,將能聽到烘焙機器嘀嘀嘀的響聲,能更好地應對這個來之不易的、被聽障夥伴們所豔羨的工作機會,實現自食其力。
  • 非遺傳承人肖向麗:「南平南詞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原標題:非遺傳承人肖向麗:「南平南詞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肖向麗參加福建省第三屆曲藝節「丹桂獎」比賽,表演劇目《國系九零後》。林豔 攝 得知榮獲第十一屆中國曲藝牡丹獎表演獎時,南平南詞第八代傳承人、南平南詞非遺傳承人肖向麗剛忙完演出,腦海裡浮現出七個大字——功夫不負有心人。 南平南詞是小曲種,何以能在國家級大賽中摘下一朵「牡丹」? 情系戲曲淵源長 肖向麗的演員夢,一半來自母親。
  • 廣州百餘外籍演員表演馬戲 主要演員月收入過萬
    第2頁:看馬戲回頭客高達40%   百名國際演員背後的馬戲產業鏈  來自10個國家的100多名外籍演員 每天在廣州上演世界級馬戲表演 形成一個年收入過億元的產業  文/ 廣州日報新聞藍頁記者 何濤、李穎、胡瑛  半個月前,57歲的俄羅斯人卓爾金帶著9隻大棕熊從俄羅斯趕到了廣州
  • 聽障行業老幼兩端需求突出,7200萬聽障人群亟待滿足
    為了探究助聽行業在為聽力障礙人群做什麼,未來發展前景幾何,社投盟研究院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了助聽行業:聽障患者人口基數和市場需求助聽設備具有的商業和社會價值國內各類助聽產業分析國內助聽行業發展痛點國內助聽行業發展建議(本文來源於社投盟研究院《無障礙產業研究(下)——無障礙溝通》)作者:馬文年
  • 《我就是演員》第三季給所有青年演員的一堂表演課
    《我就是演員》第三季自開播以來備受爭議,先有「於正退出」,後有金沙回應演技,可以說開播三期以來給觀眾留下的不是裡面演戲的片段,而是不斷出現的話題爭議以及評委導師們犀利的點評。演員只是低門檻,但不低級確實,演員可以說是一個零門檻的職業,但這並不意味著演員這一行是個很低級的職業。
  • 微眾銀行微粒貸關注聽障群體,貼心設立手語客服
    微眾銀行微粒貸關注聽障群體,貼心設立手語客服微眾銀行旗下的小額信貸產品微粒貸,自2015年5月上線以來,一直都把"讓金融普惠大眾"當作自己的企業使命。聽障群體往往是一個容易被忽視的群體,但微粒貸一直都關注聽障群體,倡導金融公平,希望能為他們提供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和服務環境。
  • 上海:手語翻譯在線服務,聽障人士社區辦事不再難
    手語專席的話務員協助聽障人士與社區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溝通。「視頻手語交流方便,翻譯清晰。這項服務為我們解決了大問題。」劉先生用手語告訴記者。據了解,上海市普陀區目前有聽障人士4900多人。作為上海12345市民服務熱線首個手語視頻服務賦能基層試點區,普陀區遴選了聽障人士看病、基層窗口辦事需求較多的區行政服務中心、街鎮社區事務受理中心、司法服務窗口和人民醫院大廳等6個站點作為第一批開通手語視頻服務的單位。「以前,聽障人士想要去社區或醫院辦業務,和工作人員交流存在很大的障礙。手語視頻服務賦能社區服務開展試點後,為我們的聽障人士帶來了福音。」
  • 法國演員讓·雷諾:表演是我觀照現實的途徑,是有生命力的事情
    這位年近七旬、酷勁十足的演員風採不減,面對記者的採訪,他說喜歡中國,喜歡北京菜,此次來華「就是要享受電影」,唯獨別再提《這個殺手不太冷》。關於表演,他坦言自己不會取悅觀眾,更不會考慮票房,「表演是我觀照現實的途徑,是一件很有生命力的事情。」  從初登大銀幕,到成為好萊塢最負盛名的法國演員之一,讓·雷諾用了15年。
  • 聽障兒童概述 中國有聽力殘疾兒童13.7萬人
    這樣的心碎經歷,每個聽障兒童的父母都體驗過。等待他們和孩子的,是昂貴的手術、漫長的康復治療、坎坷的求學之路……鮮為人知的聽障人群,正在成為日漸擴大的弱勢群體。世界上聽障兒童數最多的國家聽障兒童,即聽力出現了損失,聽不見或聽不清周圍聲音的兒童。因為種種原因,他們聽覺系統中的傳音、感音,以及對聲音綜合分析的各級神經中樞發生異常,引發聽力障礙。
  • 《我就是演員3》,張頌文現場示範如何演戲,懂的生活才會表演!
    《我就是演員3》播出了三期,熱搜也跟著上了三期。很多人在關注學員演技,關注導師話題。筆者卻發現了一個直接可以安利的老師,他就是張頌文。張頌文老師被人尊稱為明星教父。不僅僅因為他是北京電影學院的導師,更多是張頌文老師在表演中入戲,讓人只記得角色而忘記關注演員本身。
  • 《尋夢環遊記》:忘掉死亡,這裡只有歡快舞動的裙子和墨西哥的時尚...
    周末趣奇到影院看了這部呼聲很高的電影《尋夢環遊記》,沒有想像中的被煽情哭到脫水,也沒有想像中對死亡的恐懼。   故事講述了墨西哥小男孩米格,被歌神鼓舞立志做音樂,但卻因為當年自己的曾曾祖父為了追求夢想拋棄家庭的往事遭到家人強烈反對。    為了反抗家庭在自己尋夢路上設置的障礙,米格意外闖進了亡靈的世界。
  • 除了尋夢環遊記,這些遊戲也是寫給墨西哥的情書
    就像有人指出《尋夢環遊記》的劇情讓夢想屈從於家庭、回歸了「家庭本位」的保守價值觀,在普遍信奉「多子多福」的墨西哥人這裡,這樣的指責也非常的不好理解。豪放、樂觀、不拘小節,在這背後,墨西哥的狂歡文化對塑造出這樣的國民性格起著重要的影響。
  • 關愛聽障人士公益行動 聽見A.I.的聲音
    「聽見A.I.的聲音」公益行動是科大訊飛在2019年發起的公益愛心項目,具體內容如下:  1.訊飛聽見App為聽力障礙人士免費提供實時語音轉文字服務
  • 聽覺訓練在聽障兒童康復過程中起到排頭兵的重要作用
    聽得到⇒聽得清⇒聽得懂:聽力從初級到高級逐步演變的複雜過程,最終是讓聽障孩子聽得懂聽得明白。我們一直強調:聽覺優先,理解先於表達,聽覺訓練在聽障兒童整個康復過程中永遠擔任著排頭兵的重要角色。① 最大限度開發和利用聽障兒童的殘餘聽力,儘量減少聽力障礙給孩子帶來的不良影響。
  • 「演員」二字究竟意味著什麼?這檔節目用專業致意匠心
    在《親愛的》片段演繹中,他的細膩表演不僅體現在下意識想要伸出撫摸孩子但又收回來的手,更在於導演喊停之後他依靠在牆上的畫面。「分不清此刻是角色,還是我的生命,這個融匯在一起的時候,才是演員最美妙的部分。」張頌文讚賞道。 伴隨著賽制升級的,是新一季的導師陣容。
  • 《演員2》任敏被陳凱歌誇飄了?對董思怡努嘴一笑,陳宥維傻眼
    最近《演員請就位第二季》的熱播吸引了大家的高度關注,在最新一期的節目中,第二賽段的表演已經全部結束。但任敏似乎是被陳凱歌誇飄了?聽到導演這麼安排的時候,她特意扭頭朝著對面的董思怡努嘴一笑,一副「勝利者的嘴臉」真的讓人印象深刻。
  • 我是演員,不是藝人!
    相信,你也看出來小影弟的比喻有些問題:為啥都是些普通人,不是蓋世英雄,也沒有光芒四射,不會敷臉也不會跳舞,在如今的粉絲來看,這樣的人壓根就不是演員的料啊,太沒有「光彩」了。演不了大俠、王子,演不了英雄、夢中情人。但這樣的「演員」最難找,因為這是生活中的人,誰都接觸過,見過。
  • ...攜手甘肅愛聽聽力連鎖服務中心 為聽障兒童免費保養調試助聽器
    「有了這項服務,省內聽障兒童保養助聽器,再也不用跑遠路去省城啦!」11月16日,蘭州小草愛心社會服務中心與甘肅愛聽聽力連鎖服務中心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攜手助力聽障群體與助殘事業的共同發展,依託甘肅愛聽聽力全省20家地級市連鎖點、50多家縣級服務站,為省內聽障兒童提供免費助聽器調機和保養服務,聽障兒童家庭再也不用跑遠路去省城保養、調試助聽器了。
  • 廣州聽障學子首次被「聾人界的哈佛」錄取
    這是廣州聽障學生首次考上美國高校。  備考歷程  為赴美讀經濟  他狂練英語考SAT  聽障學生也有高考?有的。全國聾人高等教育單招考試就相當於聽障學生的「高考」。美國高校並沒有因為聽障便降低對考生要求,除了成績,還要看獲獎記錄、社會實踐等。「我們不能學口語和聽力,依然能把英語學好。除了聽,我們什麼都可以做到。」 等待了7個月後,白雲鶴終於收到了美國加勞德特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將就讀工商管理專業。白雲鶴也成為廣州首位考上「聾人界的哈佛」美國加勞德特大學的聽障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