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晚報 2020年07月22日 15:17
原標題:「禁塑令」引發新商機: 自助取袋機一元溶解袋半分鐘到手
2020年底,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等將禁止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袋,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與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昨天,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走訪發現,環保、全溶解的自助取袋機已經擺放到一些商超、醫院裡。
年底「禁塑」現巨大環保商機
日前,國家發改委網站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稱2020年底,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袋,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景區景點的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走訪沈城多家購物中心、小商品批發市場發現,無論是商戶還是行業、企業都已主動參與到減塑工作中。在沈城多家醫院看到,環保、全溶解的自助取袋機已經安裝到位。使用者只需要掃描機器上的二維碼,微信付款一元錢後,點擊購買按鈕,自助取袋機會自動釋放一個塑膠袋,聽到提示後,撕下袋子就可完成。購買這種環保、全溶解塑膠袋過程,只需要半分鐘即可完成。
企業各顯其能尋找替代方案
資料顯示,環保、全溶解自助取袋機,幾年前已經在全國安裝終端約3萬臺,每年安裝漲幅達30%。按此估算,目前每月在終端機上產生的支付金額約為2.25億,全年總和逼近30億。「人力成本高於自助取袋機,這個市場會越來越大」。知情人士稱,這種自助取袋機每天可投放3千到1萬個這種環保、全溶解塑膠袋,一個城市每天投放量達十餘萬個,「除去成本外,利潤比較可觀」。
據了解,對於2020年底實行禁塑,企業已經開始採取積極行動。例如,商超為消費者提供無紡布環保購物袋以及紙質購物袋;一些書店採用簡易的牛皮紙包裹也收到了良好效果。
杯蓋、吸管等產業站上風口
據測算,塑料製品的年消費量約30萬噸,無紡布、紙、竹木等替代品的原料充足,可降解塑料的年供應量約有40萬噸,因此,替代產品產能可以滿足消費需求。業內人士稱,從目前的市場機會來看,主要有兩個切入點,它們分別為改良杯蓋設計和使用環保紙吸管。
為了減少一次性塑料吸管的使用,一些餐飲企業通過改造冷飲杯蓋,用自帶飲嘴的杯蓋代替「吸管+杯蓋」的組合。在國內知名茶飲企業競爭格局幾乎確定的情況下,杯蓋設計恰恰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一個新的「兵家必爭之地」。
另外,低成本的環保紙吸管肯定是商家的最愛,對於那些對成本控制並不嚴格的企業來說,環保紙吸管的樣式成了左右銷量的重要原因。禁塑令之後,吸管市場會產生兩大方向,四大產業新的商機和創業機會。它們分別為,新杯蓋生產、新杯蓋設計、環保紙吸管生產、環保紙吸管設計等。
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梅天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