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平:現代數學界為什麼大談"直覺不可靠"

2020-09-23 丁小平的客廳

  數學還從來沒有形成一個哪怕是相對完善的一個科學體系,但是,這並不遺憾,因為建立一個龐大的數學科學體系談何容易。可是,也確有遺憾,那就是數學界把數學這個嚴重欠完善的體系認作完善的體系,而且還要攻擊指出的人。數學家們但凡哲學基礎好一點就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可是,數學家們總是拼命排斥哲學,而且還借鑑歷史的荒唐——用肯定馬克思是哲學家的辦法來否定馬克思的數學家身份,馬克思就不能在是數學家的同時也是哲學家嗎?

  把明顯千瘡百孔的數學體系掩飾作完善體系的始作俑者是希爾伯特。直到現在,數學界仍把他當作大師,當然,他不配作為大師存在於數學領域,但是,也沒有必要在恍然大悟之後再把他罵作騙子,因為數學工作者也要像其它行業的人士一樣,都得賺錢吃飯。試想,如果人們在選擇學數學的時候,都不甚認可它的科學性,那麼,數學行業就不會像今天這樣龐大,也養不起這麼多人。正是希爾伯特巧妙地利用了康託的囈語,即利用錯誤把錯誤的東西變成了貌似正確的東西。當然,更不可以在恍然大悟後責備康託,因為,康託是一位嚴重的精神病患者。

希爾伯特(1862年-1943年),德國著名數學家

  現代數學界大談&34;和&34;是源於自希爾伯特以來的傳統,當然,也是為了捍衛現代數學的地位。希爾伯特先生為什麼這麼熱衷於灌輸&34;和&34;呢?希爾伯特自己比誰都清楚。

  所謂&34;就是胡塞爾所開創的新哲學首要強調的東西。只有通過&34;才能產生&34;,進而,才能產生具象的深刻思維。直覺就是現象對意識顯現的初級結果。顯現當然既可以對感官發生,也可以對意識發生。感官可以認識事物的外表或某些側面,而意識卻可以認識事物的本質。注意,這個本質是具象的,而不是抽象的。當然還要注意到,現象學哲學所說的現象既是顯現的場所,又是顯現的過程,還是顯現的對象。正因為如此,直觀和直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胡塞爾(1859年-1938年),奧地利著名哲學家,現象學的創始人

  直觀、直覺和顯現都是非自遣意識中的東西,胡塞爾的哲學就是研究並利用這些東西的哲學,因此,我們說胡塞爾開創了非自遣意識的哲學。胡塞爾主線之外的哲學都無一例外地屬於自遣意識的哲學。自遣意識的哲學雖然也談直觀和直覺,但是,它並不真正懂得直觀和直覺。自遣意識的哲學也善於談現象,可是,這裡所說的現象是表象、概念和範疇形式的,而不是意象形式的。自遣意識的哲學研究現象的目的在於透過現象看本質,而且,所看出的本質是抽象的,而不是具象的。胡塞爾雖然不知道什麼是非自遣意識和自遣意識,但是,他所開創的哲學的意義最終必將超過自遣意識的哲學的意義,因為,非自遣意識主宰著絕大多數的心理活動。當然,這裡並不是說直觀和直覺不會犯錯誤,就像一切自遣意識活動都有犯錯誤的可能一樣,直觀和直覺也可能犯錯誤。

  希爾伯特等數學工作者自然可以懷疑直觀和直覺,可是,幾何直觀和直覺最能發現真理和揭示錯誤。幾何直觀和直覺是決不允許&34;的,也不會承認&34;的,因為幾何直觀和直覺都知道承擔測度的一定是&34;而不可能是&34;。即使我們接受希爾伯特的幾何直觀不可靠,那麼請問希爾伯特和希爾伯特的讚賞者:&34;是否可靠?既然代數數對應的點與超越數對應的點的解析幾何意義毫無二致,為什麼代數數承擔不了測度而超越數卻可以承擔測度呢?

  因此,我們是不是可以這麼說——希爾伯特等打倒&34;和&34;的目的在於&34;和&34;可以輕而易舉地發現錯誤並拒絕荒唐?

  1958年3月28日,毛澤東主席指出:&34;什麼叫&34;?所謂&34;就是直觀和直覺。青年朋友們!我們不僅要一眼看出現行數學的根本性錯誤,還要一眼看出數學的出路。讓我們共同努力,擔負起歷史的使命,實現數學的一場偉大革命。

相關焦點

  • 丁小平的學術思想及其啟示
    現象學中的「真」具有本真性,這也是為什麼胡塞爾之後大家跟進的原因所在。在中國哲學史方面,丁小平先生認為,把《孫子兵法》和《黃帝內經》排除在中國哲學之外的做法是不可以接受的,把《孫子兵法》和《黃帝內經》,尤其是把《黃帝內經》排除在外的中國哲學史是嚴重殘缺的中國哲學史。《孫子兵法》不僅是傑出的軍事著作,也是傑出的哲學著作;《黃帝內經》不僅是開天闢地的醫學著作,也是最傑出的哲學著作。
  • 丁小平:數學陷入「宗教式」邏輯欺騙,還是真理嗎?
    原標題:《丁小平:科學為什麼可以讓人堅信》信仰可以分為原始宗教、設計性宗教與科學信仰三大類。我們這裡為什麼說迷信的佛教屬於設計性宗教而不說佛教是設計性宗教呢?這是因為不迷信的佛教是一場幸福主義運動,儘管這場運動並不排斥科學信仰,可是,它排斥迷信性信仰。不迷信的佛教只是用了「教」的名,而無「教」的實。
  • 第六感為什麼那麼準?直覺是人類的「本能」嗎?
    第六感為什麼那麼準?直覺是人類的「本能」嗎?在這個崇尚科學的社會裡,卻依然有很多用科學解釋不了的事情存在。比如災害來臨前,動物的反應,我們就一直搞不懂,是什麼讓他們對於災害有了一種特殊的反應。我們稱之為野獸的直覺。
  • 被數學界遺漏的數論分支——切數學
    林光華近五年來在工作之餘,抱著對探索數學的興趣,對數學神奇和美妙的欣賞,憑著對數學規律的直覺和半夢半醒時的頓悟,探索整數數論新算法,初步發現了數論中林光華稱之為「切數學」的數論新算法。什麼是切數學?林光華說,切數學就是對一個整數首先進行數型旋轉,然後按長度要求平均切段,再把各段整數相加,或再切段相加至要求長度的一種數學新算法。
  • 丁小平:淺談科學模型及突變論等問題
    作者:北京二十一世紀藥理科學研究院 丁小平 科學的根本任務在於揭示規律,進而使人們可以遵循利用規律服務生產和生活。從揭示方式看,規律可以分為完成型規律和逼近型規律。
  • 菲爾茲獎頒獎在即,這個數學界的諾貝爾獎,為什麼沒人重視?
    一、我們為什麼要關心菲爾茲獎?偉大的科學突破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成就。例如,保護數據安全傳輸的加密技術,就是主要有賴於質數的發現,這些質數被發現時,並沒有人會想到它們最後會被證明是「有用的」。數學狂人斯賓塞表示:「目的是出於為了研究而進行的研究,最終將會對我們所有人都有益。
  • 數學界的「黑洞」不服!
    我們生活中不缺少黑洞,只是缺少發現黑洞的眼睛。01 拉馬努金在數學界,「黑洞」一抓一大把,如俗稱「1+1」,雅號「數學王冠上的鑽石」的「哥德巴赫猜想」。為什麼呢?拉馬努金的故事,要從哈代說起。身為英國數學界的扛把子,以及歐洲數學界的半個盟主,哈代經常收到迷弟迷妹的來信,他當然不介意別人專門寫信來讚美自己。1913年一天的清晨,他喝著牛奶,吃著麵包,照例拿起一封信。
  • 我們為什麼不能相信直覺?:讀《反直覺思考》
    多數人都認同這句話,因為我們從小就被灌輸了很多理念,後來卻發現它們是錯誤的,或者是不適應現實需要的。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這些代代相傳的道理是前人經驗的總結,卻已經不適應這個時代了。《反直覺思考》說的就是這個問題。人類社會發展到如今,現實的增速超過了思維的進化速度,所以在這個時代,大家都感到迷茫、不知所措,其根源就在於大腦的「默認設置」已經無法適應新時代的要求。
  • 直覺有時也會欺騙人——第六感
    >第六感是人類除了聽覺、視覺、嗅覺、觸覺、味覺外的「超感官知覺」,又稱「預感」,通俗地說就是「直覺」。東子解析——關於第六感,現代心理學將研究重點放到了意識的深層。意識有明確的內涵,而潛意識則是一個集合的籠統界定。所以,第六感不是意識範疇內的事物,應屬於潛意識。人們在正常的心理活動中,總會有一些對未來未知事物的感知,說不清道不明的某種預感。
  • 直覺很準?這是人類基於認知發展的神秘反應機制
    事實上,分析思維和直覺思維是互補承接、協同運行的,我們經常將兩者結合在一起。北京時間6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神經學家瓦萊麗·范·穆魯克姆(Valerie Van Mulukom)稱,在理性、分析思維的年代,直覺已不再成為人們對事物判斷的依據。但是你的情緒反應並不像一些人所認為的那樣不可靠。
  • 張學義/隋婷婷:專家直覺與大眾直覺之辨
    (1)語義學直覺的多樣性。克裡普克在其《命名與必然性》中假設了一個情境:  哥德爾有一位叫施密特的朋友,施密特是數學不完備定理的證明者,哥德爾盜用了他的手稿,並以自己的名義將其發表,這一定理被後人稱為哥德爾定理。當人們說起哥德爾時,實際指的是哥德爾還是施密特?
  • 數學的基礎是可靠的嗎?
    為什麼呢?  原來他碰到了一個似乎無法解決的難題。事情是這樣的:首先,他把該館所有藏書的目錄分為兩大類,A類:只收「自身列入的目錄」,即一本目錄中也有這本目錄自身的條目; B類:「自身不列入的目錄」,即在一本目錄中找不到自身的條目。那天,卡裡馬楚斯編完了 B類書目的「總目」。於是,他問自己:這本「自身不列入的目錄」的「總目」究竟屬於A類還是 B類?
  • 「接近」太陽,為何出現反直覺物理現象?千度熔點不懼百萬度高溫
    文/惜談「接近」太陽,為何出現反直覺物理現象?千度熔點不懼百萬度高溫我們中國人常說「百聞不如一見」「事實勝於雄辯」,更為直觀的感受,有時候比任何的理論假說都要真實可靠。但是真實的世界中往往卻出現一些反直覺的物理現象,如果大家不理解其中的具體原因,很容易產生難以解決的困惑。大家都知道美國的帕克太陽探測器早在2018年8月的時候就已經成功發射,並在不斷的接近太陽,也公布了一些探測數據。
  • 小蟲大談與任賢齊兄弟情:《依靠》就是見證(圖)
    小蟲大談與任賢齊兄弟情:《依靠》就是見證(圖) 2008年02月15日 13:44 來源:廣州日報 發表評論 臺灣音樂人小蟲日前做客
  • 超級數學天才,僅憑「直覺」發現了世上最美的數學公式,多年後才能...
    印度在近現代出現了不少的數學大師,其中有一位數學家非常出名,他與甘地、伏爾泰等人一起被稱為印度之子,可見他在國內的地位有多高。 他一生充滿著傳奇色彩,而他也被認為是歷史級別的天才,直到現在,他的研究仍然在影響著國際數學界,此人就是印度數學怪才——斯裡尼瓦瑟·拉馬努金。
  • 為什麼數學界最高獎「菲爾茲獎」的獲得者年齡要限定在40歲以內?
    最近小編看到一篇文章,講到數學界最高獎項菲爾茲獎的獲得者後期的發表論文數量平均少了25%。也有說是菲爾茲獎獲得者獲獎以後不需要再寫一些小的論文了,要寫就寫大的論文。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不過確實也沒有準確的說明去解釋。那麼講這麼多,為什麼要去比菲爾茲獎獲獎後的論文發表數量呢?這就要說到菲爾茲獎的特殊性了。
  • 愛因斯坦:我相信直覺,一切科學成就都始於直覺
    直覺太重要了,愛因斯坦說:「一切偉大的科學成就都始於直覺的知識,也就是說,從不言自明的公理出發,才能加以推演。……而直覺是發現這些公理的必要條件」。愛因斯坦說:「我相信直覺和靈感。……有時候我感到自己是對的。
  • 數學界的最高獎項「菲爾茲獎」
    諾貝爾獎中沒有設立數學獎,數學界的「諾貝爾獎」就是菲爾茲獎。 1932年,國際數學聯盟在瑞士蘇黎世舉辦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做出了如下決定:「在每4年召開的大會上,給2~4名有卓越數學成就的研究人員頒發一枚金質獎章。」
  • 為啥總有人說自己直覺很準?直覺這東西原來真的可以被解釋!
    不知道你有沒有試過,大腦中突然生起一個念頭或者片段,然後好巧不巧一一實現,簡直是「預測未來」啊!那麼,直覺準是怎麼回事?為什麼直覺那麼準呢?自信的心理效應對自身的自信,對自己想法的自信。直覺,通常是對某種情況的一個想法或是念頭。其實每個人每天都會有很多的直覺出現,但是有的人會忽略,有的人會重視。大腦的選擇功能為避免「內存過大」,會把不用的緩存集體打包壓縮放入潛意識,而這些不被重視的念頭因此被統統打入冷宮而淡忘,只有發生相關事情,需要「寵幸」時才會被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