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野生動物園發生熊撕咬飼養員的悲痛事件,讓我本來平靜的內心掀起了波瀾。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沒怎麼出遠門,所以才有機會遊玩了南京和蘇州兩地的動物園。無獨有偶,兩次逛園都看見了熊,還高空向它們投餵了一次飼料。雖然有高壓線防護網和觀景玻璃的阻隔,但心裡還是有點害怕的,畢竟是猛獸,要是熊能跳出防護網來,就沒有機會在這裡敲鍵盤了。
這次的熊傷人事件可能是園區管理的問題,還有工作人員對安全問題的疏忽大意。據網友評論說該飼養員在猛獸區下車是為了勸導先下車的挖掘機司機,而不幸被幾隻熊殺害。不管真實情況如何,熊可以為了食物殺死人類飼養員,也是相當殘忍無情。按常理,傷人的熊應該統統擊斃,不能留。那麼,人與動物究竟該怎樣共處呢?
對於貓狗之類的家養寵物,我一直都是保持距離的,因為自己沒有養過,也沒有條件養。以前房東家養過兩隻黑貓和一隻老狗,和它們相處過一年。貓倒是認生,不會隨便靠近,只有想去院子裡尿尿時(我猜的)會不停地叫,得把門打開讓它出去,過一會兒又會站在玻璃門外叫嚷著要進來。唯一的一次肢體接觸是吃早飯時跳到我腿上休息。而狗呢,有的時候回家會對我大叫,像是不認識我,有的時候又很乖,讓我摸它的肚皮樂得打滾兒。總而言之,沒被咬過。但在路上看見狗還是會害怕,特別是不牽繩、找不到主人的狗,新聞裡聽到過兩隻比特犬咬死散步的女主人的事件,也有被鄰居家的寵物狗咬到引起併發症死的。至於後來狗怎麼樣了,有沒有被安樂死就不清楚了。
而野生動物則不同,本來在野外生活在自己的家園,因為人類對土地的掠奪而日漸縮小了自己的活動範圍,有時因為食物短缺,也會騷擾農戶甚至傷人。我不知道是該把這些動物和人類修道牆隔離開來,還是讓人類都生活到高度城市化的居民區裡,把森林草原留給這些動物。也許哪一種都不對。心腸軟弱大發慈悲的時候,我會同情這些動物,特別是食物鏈下層的草食動物,就算不被人類獵捕,也是終身提心弔膽,隨時都會被天敵殘忍傷害,失去性命或者家人。
最慘的是養殖場裡的雞鴨鵝牛羊豬,除了被餵藥和生長激素外,據說有的鴨子一輩子都沒下過水。雞鴨之類的長個兩個月不到就會被宰殺出欄了。每天生活在擁擠不堪的牢籠裡,是不幸的。可是,這樣的生活也就熬個兩個月,然後一切結束,或許是不幸中的萬幸。
以人為本,我想這就是答案。誰讓我們是人類,地球上已知的食物鏈的最高等生物。既然生而為人,就應該為自己的種族著想,以人類的利益為根本,以當前活著的人們的生產生活需要為前提,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善待動植物,保護瀕危物種。動物園既然是由人類管理,不僅僅是以盈利為目的的遊樂場,而應肩負起教育人類和保護動物的責任,同時也要優先保護工作人員和遊客,制定相關規定,加強安全教育。對於我們普通遊客來說,不能因為交了門票就高枕無憂,隨時要警惕可能發生的危險,遵守法律法規,才能減少悲劇發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