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來稿】產品上線後第一課:一米市集以用戶旅程為中心的數據...

2020-12-04 獵雲網

獵雲網註:本文為一米市集向獵雲網的來稿,作者為用戶體驗UED小組共同負責人張哲誠。一米市集是一家專注讓城市消費社群和中小農場群體互助共生、推廣在地農耕價值的新創企業,由來自IDEO、聯合利華、BCG、百勝等前優質成員和連續創業家、網際網路資深咖共同打造的生鮮電商平臺。

去年年中,我加入了Matilda創立的一米市集,協助打造用戶體驗。前半段的時間,我們特地組了一個六人小組,一起度過了由0到1打造產品的過程(參考連結: 有這麼多生鮮電商,為什麼我們開張了)

圖:一米市集產品開發流程

現在,產品上線是上線了,自己的孩子生了就得養,要怎麼養,怎麼讓她長大還真是難事。

研究了一番,發現好的創業公司都在做大數據,從善如流,我決定跟著鑽研更多資料分析和成長駭客(growth hacking)的相關領域,問了些朋友後,得到很多有趣的回答,比如:

你的Excel 建模得很強才行
去學R,這是搞Big data 的人都在鑽研的語言
很多公司在搞事件分析(EventAnalysis),你們應該去搞一下
光把Google Analytics 弄好就優化不玩了」
你去買個Tableau呀,這是最基本的BI(Business Intelligence) 軟體

哇,你這搞大的,我們要找IBM來提案,把TMS,埋點,數據挖掘都搞一搞

這麼多立意良善,但見解不同的答案,一下子把我心搞的有點慌,以前自己擅長這種「由0到1」的設計思維,產品開發理論基礎好像不夠了。那1到10怎麼做?10到100怎麼做?一個月前,我展開了一段自己摸索的旅程,這篇文章試著吧我們摸索與學習的過程記錄下來:

圖:這篇文章的敘事邏輯

一,問對好問題,比做好分析更重要

開始做分析之前,幾個核心小組成員拿出紙筆與便利貼,試著思索想透過數據分析挖掘哪些問題。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練習,因為做數據分析跟做統計分析一樣,必須有很明確的研究發問,假設,並且搜集資訊來驗證。問對好的問題,分析人員才能有效的去搭分析框架,採集資料,整理資料。而非一下子鑽進數據海,試著在浪花中找出脈絡,這樣往往事倍功半,並且會花大量的時間在做資料整理工作,而非產生有意義的洞察。

圖:一米市集團隊列出想透過數據分析發掘的問題

二,區分自爽指標與行動指標

以前自己在搞app 的時候,每次看到下載量又多了一萬,用戶數量不斷增加,心理就覺得踏實,覺得自己的產品決策是正確的。其實,這些都是不對的,真正好的數據能告訴我們如何做決策,而非只是逗自己開心而已。這種數據就叫做行動指標(actionable metrics),它與特定任務相關,且能改善商業成效。比如活躍用戶比例,網站互動比率,顧客開發成本,營收與利潤變化比率等都可以算是行動指標。相反的,自爽指標(vanity metrics)就是那些看起來很棒但實際不代表什麼,比如下載量,PV,UV等靜態數字。

圖:自爽指標與行動指標有根本不同

三,打通數據分析的用戶旅程

以一米市集的網站為例,在開始做數據分析時,我們整合了百度統計(類似Google Analytics),後臺系統產生的訂單報表,以及ERP系統出的商品銷售清單。試著玩了一下這些數據,很快的發現一個問題:這些數據是以工具為中心積累出來的,我用了什麼工具,它就替我產生哪些數據,而非以用戶旅程為中心串接起來。

圖:原本以工具為出發,彼此獨立累計數據

這是什麼意思呢?用戶理解我們的旅程本來就是一連串的場景,而非分散的獨立事件。假使我們今天要了解一個用戶從怎麼認識我們,在社群與公眾號與我們的互動,這些如何影響到上站時的行為,跟結帳購買的金額與商品類別。透過目前工具是做不到的。

圖:希望透過用戶ID打通知道-上站-購買與二次購買的旅程

如果能把數據透過用戶ID串接起來,我們能知道,某個特定用戶是透過哪場推廣活動,或者哪個關鍵字廣告認識一米市集的,平常幾點買菜?是送完小孩之後,還是睡前的凌晨?平常的購買頻次為何,是一周三次,還是兩周一次?透過以上的數據,我們才能真正360%了解用戶,並從中找出適合的分析框架,去得出有用的洞察。

四,了解指標背後的絕對與相對意義:流量,顧客留存與顧客終身價值分析

其實,企業在成長的不同階段,要追蹤的數據往往也不同,對於一米市集這樣的新創公司來說,有質量的增長是重中之重。因此,我們特地挑了幾個與增長相關的重點指標來深度追蹤,例如:

指標一,PV與UV,網站流量分析

 

圖:一般電商均統計的流量資料,包含PV與UV

流量分析PV (Page View)瀏覽點擊量,跟UV (unique visitor)獨立IP來訪人數。這兩個指標是所有經營網站的人每天必看數據,就跟開雜貨店的老闆娘每天會數多少客人進來,PV跟UV就是開網店的流水人數,可以把PV理解為不認人的總流水人次,UV等於獨立人數。

圖:矽谷知名風投Fred Wilson

根據知名VC投資人Fred Wilson 的經驗談(曾投資過Twitter, Tumblr, Foursquare, Zynga與Kickstarter等知名創業公司) 要去判斷一個網站或APP是否達標,可以有以下的參考值:

基本指標

每天10%的流量會真正與網站互動
每個月至少有30%的用戶上站1次或使用APP1次
每天有10%的用戶上站或使用APP
每天有1%的用戶忠誠持續使用

指標二:顧客留存壽命分析

圖:人客就像水一樣,來來去去的

做生意開店,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客戶萍水相逢,因了解而分開,有的客戶卻是一試成主顧,生老病死永不分離。做數據分析時,常見的作法是用漏鬥分析表示每期到底留下多少客人,並計算到底顧客壽命多長,留存多久。為了解顧客壽命這個概念,在Lean Analytics 一書有一個有趣的習題:

有間公司每年損失1/4的顧客,請問這間公司到底表現好不好?

這個命題看起來很直接:表現一點都不好,4個就走一個,這人不會做生意阿。然而,純看1/4這個值並沒有意義,如果把1/4這個數字詳細算下,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發現

每年損失1/4顧客=顧客壽命4年=每月損失2%客戶

(計算說明:假設今年有100個客人,一年流失25個客人,這批客人4年才走光,等於每個月走掉2%的客人)

salesforce.com CRM (NYSE) 每個月損失約1.8%客戶

這個結果一比,我們就能發現,每個月只丟掉2%的顧客,這表現可是比上市公司SalesForce還好,更別說他們還有個上百人的數據分析團隊,整天在想辦法優化用戶體驗,留住用戶。

註解:挑解比較方向時,可透過旁敲側集了解競爭對手或相關行業數據,再將自己網站與他們的指標比較,比較能客觀分出高下

指標三:用戶開發成本與終身價值(年)

經營網站,為了吸引用戶上站,經常採取買關鍵字廣告,發優惠券,E-mail 攬客等手段。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都是要成本的。去年中國O2O創業潮正熱的時候,光發給新客的補貼紅包就接近70元左右,這些還不算灑的廣告費用。另一個案例是:2013年,臺灣銀行平均吸引一個新客開信用的成本接近15000元。試想,如果我花了15000才吸引到小花來開戶,他只存了1000元,這不是賠本生意,這就是計算用戶獲取成本的作用,他能針對所有行銷活動做出公正的評判。

 

圖:一米市集經常在各種線下活動推廣品牌,吸引新客(男模: Dennis)

到底要怎麼判斷呢?根據數據分析經典讀物Lean Analytics一書,通常美國網路界使用以下指標:

用戶獲取成本<= (3/10)*平均用戶終身價值(年)

舉例來說,假如一米市集在上海迪士尼辦了10場推廣活動,共灑了200,000元的優惠券,其他營銷成本共50000元。其中優惠券使用率為20%,共轉換200名顧客,其中40%有二次購買,60%只買1次。在二次購買的客戶內,有50%持續每個月下單,這些客戶平均一年下單共10,000元。請問這樣子是否合算成本?

這時侯,我們就能透過簡單的加減乘除算出用戶獲取成本

用戶獲取成本= (200,000*0.2+50,000)/200 = 450

平均用戶終身價值=(40*10000+40*400+200*0.6*200)/200 =2200 計算得出,450<660(CAC<0.3CLV)

也就是說,平均每個用戶獲取成本為450元,小於2200的1/3,也就是660元。

至於為什麼用1/3這個數呢?原因在於運營一個公司有許多固定成本(如土地房租薪資設備)與變動成本(營銷,耗才等),而顧客開發成本比較接近營銷推廣支出,如果光開發顧客就佔掉所有營收,剩下的利潤哪足夠彌補之前投資廠房設備的虧損呢?因此抓1/3是個大概的數字。

結語:創業公司不看財務報表,看的是增長速度

商學院的訓練,以大公司為場景的戰略管理知識。然而,很多創業公司早期還沒有營收,做會計報表也很難衡量企業的真正價值。那該怎麼衡量創業的成效呢?

圖:Y-Combinator 的增長指標與一米市集數據比較

知名矽谷加速器Y-Combinator的創始人Paul Gram 給了一個很好的定義:創業公司=成長。在Y-C內,他們給收留的企業定下每周5%-7%的增長目標,也就是在加速器這三個月內,每個月成長23.5%-34%左右,如果還沒有營收,就看用戶增長。

經過我們的計算,前半年一米市集的數據是達標的!無論是平均支付金額,用戶增長,跟我們最重視的覆購客戶增長指標,均有達到Y-Combinator 孵化的水準。

期待接下來透過數據分析,用戶研究,慢慢精準深抓用戶需求,打造出未來更好的一米市集。也希望能寫更多故事跟業界的數據分析專家們互相研討,學習!

參考資料

精實數據分析Lean Analytics: http://leananalyticsbook.com/

Paul Gram "Start-up = growth http://www.paulgraham.com/growth.html

特別感謝:侯宗成Jason的數據分析指導

相關焦點

  • 貝爾編程披露新數據:付費用戶累積超萬名,續課率達80%!
    近日,在線少兒編程平臺「貝爾編程」對外公布:截至目前已經累積付費用戶超萬名,完課率達92%,續課率為80%。而年初重磅推出的」在線1對1」也成了當前最受家長「追捧」的課程。
  • 全球高解析度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上線
    13日,記者從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該所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研製的全球高解析度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已正式上線,用戶可免費下載自1983年7月至2017年6月,高解析度的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這是目前我國發布時間序列最長的地表太陽輻射數據,標誌著我國在國際太陽輻射反演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 世界第一的在線外語教育App,靠什麼增長到3億用戶?
    這也導致大家更注重對課程的包裝,而不是質量,變相地使得完課率和復購要畫個問號。賺錢的秘密武器自然是收割用戶的焦慮,而這種行為也容易被人聯想為割韭菜、收智商稅。只有少數公司將完課率和課程效果作為核心指標,而這樣做的問題在於服務和運營成本會變重,賣課的數量反倒不一定能多起來。
  • 寫給App創業者的一封信:自己做還是外包
    或者就像文章開頭的那個故事一樣,再給妥妥進度,一年後上線,你更耗不起,所以找外包也非常不靠譜。如果你有上千萬的資金,完全可以自己給技術很高的工資,雙倍的價錢來做這個App,比如馬雲想做個來往,分分鐘鍾做出來,丁磊做易信,也是一會就做出來,不過創業者和他們不同的地方在於,你沒有人,錢又不多,還想創業,還渴望成功,面對App開發這道坎,對很多創業者來說,就會是一個死局。
  • 以用戶為中心 WPS表格用細節脫穎於同類產品
    不過現在,由於金山辦公WPS的多年努力,小白用戶也可以輕鬆使用表格。熟悉金山辦公WPS的用戶都知道,2018年以來金山辦公開始以「多屏、雲、內容、AI」為核心進行戰略布局,讓 WPS Office 辦公軟體不僅更易用、好用,而且還更高效、更智能。對於熟悉WPS,又經常與數據打交道的職場人士而言,WPS表格在細節方面的用心值得稱讚和毫無保留的分享。
  • 中國發布34年間全球高解析度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供圖中新網北京1月13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13日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該所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研製的全球高解析度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近日已正式上線發布,全球用戶可免費下載1983年7月至2017年6月的34年間高解析度地表太陽輻射數據。
  • 全球高解析度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發布
    2020年1月10日,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研製的全球高解析度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正式上線,用戶可免費下載自1983年7月至2017年6月,高解析度(10公裡,3小時)的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這是目前我國發布時間序列最長的地表太陽輻射數據。
  • 華為ups為數據中心帶來可靠供電保障
    隨著物聯網、雲計算、5G時代的快速發展,承載信息處理業務的數據中心越來越重要。面對海量增長的業務量,如果數據中心供配電系統不穩定,就極容易出現宕機現象,進而嚴重影響業務。這個時候,就需要有高可靠、高穩定性的ups來為數據中心提供電源保障。可能市面上有不少人對ups是什麼並不清楚,在這就給大家仔細講講,ups的作用,以及什麼牌子的ups比較好。
  • ...招人、產品、管理,風變科技CEO劉克亮與一線創業者們的10個心得...
    當時我們回國創業時間不太久,稍微有點不接地氣,覺得特別大的集團要過五關斬六將,喝酒宴請才能搞定,但實際上那一次是產品打動了用戶,很快就開始實驗性合作。合作幾個B端的標杆企業用戶之後,酷家樂的產品使用數據持續活躍,使用時長持續增長,這時候我們覺得企業用戶確確實實是可以用起來的,才決定去加大力度拓展企業用戶。
  • 中國氣象數據網英文版上線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張志強報導 12月5日,中國氣象數據網英文版上線(網址www.data.cma.cn/en)。英文版網站秉承中文版網址的功能特點,同時兼顧國外用戶的需求,向用戶提供便捷的數據發現服務、多維度目錄導航服務、靈活的數據檢索服務、可視化數據顯示服務。英文版網站的上線,為後續中國氣象數據產品在國外推廣使用打下基礎,並將立足於全球化氣象數據共享需求,打造「全球首屈一指的氣象數據中心」。
  • 讓煉丹師不再為數據集發愁,這家公司創建了一個AI公開數據集平臺
    不同企業、機構之間的數據標準規範並不統一,數據質量也參差不齊,就算進行共享也依然困難重重。伴隨著各類 AI 應用場景落地的技術難點逐漸浮出水面,以無人駕駛領域為例,許多駕駛場景具有稀缺性,僅憑一家之力構建包含所有的交通場景的數據集將消耗巨額的數據採集成本,並且很難在短時間內一步到位,AI 企業認識到打破數據孤島走向合作開放將是未來謀求發展的必然選擇。
  • App產品測評 | 在家就可以操作的STEAM動手實驗課
    ,據說App內容都是按照美式幼兒園的授課大綱與教學目標研發的,主體內容為STEAM動手實驗課,簡單來說就是打通了線上線下場景互動,孩子可以跟著視頻親自動手做實驗,實現與歐美幼兒同步學習。 「小怪艾克」的前世今生 小怪艾克前身為2016年上線的早教內容平臺 Play Story ,很早就推出了配合線上視頻課程的兒童雙語「STEAM盒子」,讓孩子在動手做實驗、動手探索的過程中完成「英語+百科」啟蒙。
  • 00後泛娛樂消費報告:不懂00後的創業者不是好的創業者
    國際上普遍將2000年前後出生的人定義為「後千禧世代」,亦即通常意義上的「00後」,後千禧世代正在網際網路與科技浪潮裡量身定製屬於自己的新世界。現在,先請使用正確的姿勢和語言向00後們問聲好:表情包.gif。(千萬不要問:「在不?」
  • 人民數據金融數據中心成立「人民啟信」 APP同日上線
    會上,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基金會理事長馬利,人民網董事會秘書李奇、人民網·人民數據(國家大數據災備中心)總經理鄭光魁、人民網 ·人民數據金融數據中心主任鎮立新等相關領導分別為大會致辭,大家對人民數據金融數據中心的建設發展提出了殷切希望。
  • 騰訊雲IDC產品族首次亮相第七屆數據中心分享日
    同時,面對高信息安全要求的政府、企事業單位、學校、科研機構、多網點組織機構等私有雲場景,騰訊雲可提供基於一體機櫃產品的私有雲一站式解決方案,可根據上雲規模提供軟硬體標準化、模塊化彈性配置,並且可以實現敏捷部署和一體化交付,降低用戶的建設與運維成本。目前政務一體機、醫療中臺一體機等已上線,周海濤透露,未來還將推出教育一體機、AI一體機以及工業一體機等。
  • 「喜馬拉雅FM」產品分析報告
    本人為半歲產品新人,為知識付費產品的重度用戶,擬對該行業的頭部產品之一「喜馬拉雅」做一個產品分析,最後在SWOT框架下對該產品做一個總結。在平臺上發布的第一篇分析文章,希望大家多多指正!1.數據表現2.1 用戶規模下圖為目前知識付費領域內平臺級的主要玩家的2017年1至10月的用戶規模折線圖:圖3 主要平臺用戶規模折線圖喜馬拉雅目前就用戶規模來說是處於領先地位的,為知乎用戶總量的5倍!
  • 弘康人壽周宇航:以用戶為中心打造低頻交易高頻服務格局
    弘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宇航周宇航表示,在「雙循環」新的發展格局下,消費升級、人口老齡化、科技創新等一系列因素,為保險行業帶來了加速轉型和發展的機遇,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大眾的風險保障需求得到提升,尤其是中青年人群保險意識較為強烈,主動地尋求保險。同時,不同人群的保險需求存在分化,包括各種特定場景下的碎片化需求。
  • 華為靖江雲計算數據中心上線
    「雲匯靖江·數贏未來」華為靖江雲計算數據中心上線發布儀式昨日舉行,這標誌著靖江市雲計算和大數據產業邁出了堅實一步。靖江市委書記趙葉,華為公司副總裁、華為政企雲總裁楊瑞凱,江蘇省廣電有線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錢進共同啟動華為靖江雲計算數據中心。
  • 掌閱發布2020年度數字閱讀報告 00後用戶躍升為第一大閱讀群體
    《報告》顯示,2020年度掌閱用戶年齡結構更趨年輕化,90後用戶佔比達八成,其中00後用戶佔比從2018年的28%提升至47.68%,正式成為第一大閱讀群體,男性讀者佔比提升至60.36%。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間的新增用戶佔全年新增用戶的近一半。此外,用戶活躍度大幅提升,養生、醫學、科普類題材書籍的下載量較上年同期增幅較大。
  • 稱陸奇為「人生導師」,90後創業者離開百度「漂流記」
    在90後創業者中,呂騁是少有的能加入大公司的代表人物。2017年2月,呂騁所創立的渡鴉科技被百度全資收購,雖然雙方未披露交易金額,但有公開報導提及收購價格為9000萬美元。這在當時被視為百度進軍人工智慧領域的重要一步。年僅27歲的呂騁攜團隊加盟百度,並出任百度智能家居硬體總經理一職。但他認為自己不是一個典型案例,「不具有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