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機浮現?全球太空探索技術促進經濟增長,普通人可分一杯羹?

2020-08-10 科技蝦說

要是在前幾年,談論太空經濟的話,每個人都會覺得離自己太遙遠,這關自己什麼事呢,反正輪不到普通人。可是如今,太空經濟就像十幾年前的智慧型手機一樣,有迅猛發展的勢頭,很多商業敏銳的公司已經暗自布局,準備迎接一場新的科技風口,按照這個趨勢,以後真有可能,每個人的生活,都因為太空經濟而發生質的改變。



其實太空經濟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就像海洋經濟一樣,凡是圍繞太空活動所創造的產品,配套的服務以及其背後的市場應用,如空間技術產品,太空旅行,太空農業等都屬於太空經濟的範疇。航天航空本身是一項極其綜合性的學科,嚴重依賴於物理數學計算機以及生物醫療等學科的發展,所以太空活動所產生的成果,也將廣泛的應用於生活的各個領域。

伴隨著人類對太空進一步的探索和各個國家對該領域的布局,如今像,衛星定位,工業,農業,能源以及文化產業都可以依附和根植於太空活動這片廣闊的土壤,生根發芽。比如我們農業所種大辣椒,俗稱太空椒,就是多年前由太空人帶上太空突變的品種。現如今,航天技術大幅提高,更多的實驗可以在太空進行,產出的成果也將更加密集。



或許有一天,太空活動就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縱觀全球,圍繞太空的商業收入,在近幾年也是突飛猛漲,根據美國太空基金會的數據,2018太空商業化收入為3288億美元,比2017年增長6.6%,而在2019年,太空經濟規模已超過4,200 億美元。

即使是2020年的全球新冠期間,太空活動也絲毫沒有減少。在公眾看來,甚至有活躍之勢,先有SpaceX載人航天的成功,後有中國北鬥系列衛星組網完成,讓太空探索變得家喻戶曉。總火箭發射次數也沒有減少,總共已有 41 次的成功發射的案例,而過去 5 年的平均值是43.2 次。



可以說,2019年美國私人航天公司SpaceX成功將太空人送上太空,加速了這一活躍的趨勢。要知道,之前從來沒有過私營企業能夠將火箭甚至太空人送上天,這背後的巨額花費,一般的國家都難以支撐,就連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也在過去縮減了太空探索預算,有時候去國際空間站還得借道俄羅斯。

但是,一個私營企業,憑著其老總的個人滿腔熱血,愣是發展和改進了火箭技術,人家這個火箭是可以回收的,成本進一步縮減,成為人類太空探索的裡程碑式事件。據其總裁馬斯克的想法,未來不但飛船要回收,還要將其商業化作為太空穿梭的工具,就像如今的飛機高鐵一樣,一旦時機成熟,甚至要移居一百萬人去火星居住。



今年五月SpaceX成功之際,全球眾多的創新創業企業加入太空陣營。甚至在國內,也湧現出了一大批如藍箭航天,零壹空間等,蹭熱度的火箭和衛星製造公司。可以說,SpaceX的成功,讓人們真正看到航空航天領域巨大的經濟空間,而這以前,人們連想像幾乎沒有。

而對SpaceX的馬斯克來說,就像當初波音和歐洲空客公司,牢牢掌握全球民航發展的方向一樣,馬斯克可能也將成為新一代星際穿越服務的提供商,把握這一關口,給未來社會帶來巨大經濟效益。

在其他很多領域,比如保健、運輸、公共安全、環境保護等方面,也正在受益於太空探索的成果,反過來共同促進著國民經濟的增長,就像摩根史坦利研究中心預測,到2040年,全球太空經濟將產生超過1萬億美元的收入。

相關焦點

  • 全球科技巨擘競逐萬億美元太空經濟
    新華社北京7月23日電(記者閆磊)《經濟參考報》7月23日刊發題為《全球科技巨擘競逐萬億美元太空經濟》的報導。文章稱,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日前動用火箭將一顆韓國衛星送入軌道,此次發射進一步降低了發射成本,同時刷新了發射載具重返太空最短間隔的世界紀錄。
  • 全球地形數據啥樣?新技術分分鐘搞定!
    河流地形及水的可用性對人類安全和社會經濟增長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意義。水文學者都知道,對任何一個城市發展或環境保護計劃來說,確定一個河漫灘平原的邊界通常都是關鍵的第一步。河漫灘平原分區通常利用複雜的水動力模型來完成。但模型結果可能由於方法的不同而產生很大的差異。直到目前,都沒有全球河漫灘平原測繪的統一框架。
  • 太空旅遊業蓄勢待發,普通人也能上太空旅行,那麼旅費需要多少?
    隨著現在經濟環境越來越好,近年來出現了很多旅遊達人,全球200多個國家已經不能滿足部分熱愛旅行的人群,很多愛旅遊的人便渴望能上太空旅遊。最近,美國太空總署NASA在宣布開放國際太空站,可用作商業旅遊。這可在太空行業上引發一場革命,太空旅遊業蓄勢待發,不需要成為專業的太空人,普通人也能上太空旅行!預計未來太空旅遊市場的規模,到2030年將大幅度增長,太空旅遊目前仍在發展初期,隨著科技發展和所需的成本下降,太空旅遊可能會變成主流。幸運的話,可能將有一個全新行業誕生。那麼上太空旅行的旅費到底需要多少呢?
  • 中美日太空探索:各自精彩 引領全球
    中文導報 一周話題作者:楊文凱最近,人類的航天開發和太空探索迎來新一波熱潮,其中尤以中美日三國各自精彩,引領全球。,今年的重要看點是起用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獵鷹9號火箭搭載SpaceX「龍」飛船發射升空,成功載人飛往國際空間站!
  • 華為發布全球聯接指數(GCI)2019報告:智能聯接成為經濟增長新動力
    [中國,深圳,2019年11月19日] 由人工智慧加持的智能聯接開始對數字經濟產生重大影響,撬動國家數位化轉型的新拐點,這是華為全球聯接指數(GCI) 2019報告提出的一項關鍵發現,當一個國家的GCI得分超過65分時,通過對智能聯接的持續投入,其GDP增長至少超過1%。
  • 10000億級大市場將開啟,個人投資者怎麼分一杯羹?
    10000億級大市場將開啟,個人投資者怎麼分一杯羹?你準備好分一杯羹了嗎?什麼是REITs?看到REITs,相信不少人有點懵。當前,經濟增長壓力不小,必須加大投資。但是,地方政府槓桿高,投資捉襟見肘。此時,把一些大型的、盈利的、成熟的基礎設施拿出來做REITs,政府回籠了資金,有錢投資拉動經濟,投資者也找到了新投資渠道,可謂一舉多得。
  • 太空探索真的雨女無瓜?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花費那麼大的代價進行太空探索活動呢?航天活動為我們所熟知的太空探索活動,如今已經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ESA(歐空局)開發的地球互動模型,它能夠讓我們進一步了解我們與航天活動的關係。
  • 中國火箭公司成立 「太空旅遊」20萬美元或可成行
    中國長徵火箭有限公司總裁韓慶平介紹,新成立的中國長徵火箭公司,已經具備提供衛星發射、在軌交付與使用、衛星商業運營一體化服務的能力,未來還將適時推出「太空星網、太空專車、太空順風車、太空班車」等多種類型的發射服務計劃,這些都將成為催生太空經濟的新增長點。
  • 1.65億成本,經典科幻電影重映全球票房出爐,諾蘭再分一杯羹
    在航空航天上,相當於能把一個又一個人造衛星升至外太空,去探索宇宙奧秘的高科技玩意,這並不是一般國家能夠打造出來的。 重工業科幻電影可以引導技術和科研,使得大國文化輸出,強國必備之武器,泱泱大中國如果想屹立於全球之巔,必須要有拿得出手的科幻片。
  • 用制度經濟學探索經濟增長的密碼
    在技術沒有發生變化的情形下,通過制度創新或變遷也可以提高生產效率和實現經濟增長 上下幾千年,縱橫數萬裡,世界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一片藍天下,為什麼有的經濟繁榮,有的卻長期衰敗落後,這個謎一樣的問題,吸引著無數學者為之苦苦探索,刨根問底,得出的答案五花八門,各圓其說。
  • 中國與全球經濟發展新展望
    金融科技快速發展會對貨幣政策帶來的新挑戰,特別是對現有的法定貨幣秩序和中央銀行的貨幣操作構成挑戰。這也是學術界和政策制定者熱烈討論的新話題。  第二個挑戰是全要素生產率增速下降。全要素生產率衡量除了資本和勞動力貢獻之外,其他所有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包括技術進步、管理效率提高等給經濟帶來的貢獻,也是衡量一個經濟體生產實力進步的有效指標。
  • 1.65億美元成本,經典科幻電影重映全球票房出爐,諾蘭再分一杯羹
    在航空航天上,相當於能把一個又一個人造衛星升至外太空,去探索宇宙奧秘的高科技玩意,這並不是一般國家能夠打造出來的。好萊塢從《星球大戰》、《異形》到漫威、DC旗下打造的電影宇宙,無疑都與科幻關聯甚廣,影迷在感嘆創造票房奇蹟的同時,更是對影片的技術嘆為觀止。
  • 嫦娥四號登錄月球背面 十張圖帶你了解全球太空探索產業發展現狀與...
    嫦娥四號著陸月背不僅是中國航天科技發展的重要裡程碑,也是全人類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產業市場規模逐年增長,衛星應用產業貢獻最大 近年來,全球太空探索產業經濟及產業發展呈現出市場收入持續上漲、產業發展環境日益完善、參與主體不斷增多、創新模式大量湧現等態勢,對經濟社會的影響和貢獻日趨顯著。
  • 《廣東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送審稿)》現公開徵求意見
    第二條【適用範圍】 本省行政區域內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相關活動適用本條例。本條例所稱數字經濟,是指以數據資源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位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促進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的新經濟形態。
  • 普通人有機會飛向太空嗎?
    這是第一次由商業公司主導的探索外太空項目,也就是說,我們普通人,在有生之年,或許真的有機會上到太空去轉上一圈。SpaceX 從2002成立至今,研發發展速度讓人難以置信:100%成功發射、100%成功回收一級火箭,實現全球首次重複使用、垂直回收軌道級火箭,全球首個太空飛船重複使用。一級火箭發動機在海上成功回收時,有一個小細節特別動人。
  • SpaceX再獲19億美元新融資,馬斯克的太空夢又近一步
    以火箭、載人、Starlink星鏈計劃為主要業務的SpaceX正在向創始人馬斯克關於太空的美好預想不斷前進。太空探索的新紀元即將到來?不過據業內人士預測,航天載人業務裡和普通人關係更大的大概是國際性交通工具的設想,未來SpaceX可能能夠讓人在一個小時內完成從紐約到上海的國際旅行。目前技術和成本上還有很多需要克服的環節,例如價格可能會高達兩三萬元左右。針對Starship的研發和測試在緊鑼密鼓進行中。
  • TutorABC跨界合作《挑戰吧太空》,加速探索英語場景教學
    10月29日,首檔太空探索生存挑戰類節目《挑戰吧太空》舉行發布會,正式宣布定檔於11月17日播出。成人在線英語教育平臺TutorABC作為節目行業贊助夥伴,將與觀眾一起見證「太空C計劃」志願者非凡的「太空探索挑戰之旅」。
  • 新冠病毒全球肆虐下 經合組織下調2020年經濟增長預期
    這表明如果新冠病毒繼續在全球範圍內廣泛傳播,全球經濟增長速度可能會減半。 經合組織表示,如果疫情席捲亞太、歐洲和北美地區,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可能會降至僅1.5%,遠低於病毒肆虐之前3%的預測數字。根據經合組織周一發布的題為《新冠病毒:全球經濟面臨危機》(Coronavirus: the world economy at risk)的最新報告,即使疫情發展呈「溫和」態勢,且在全球得以基本控制,全球經濟增長也可能會比之前的預測下調0.5個百分點左右。
  • ...百億藍海市場如何分一杯羹?②中芯國際:第二代FinFET N+1已進入...
    【集微早報】①散熱材料廠商盈利能力參差不齊,百億藍海市場如何分一杯羹?9月23日#集微早報#★散熱材料廠商盈利能力參差不齊,百億藍海市場如何分一杯羹?隨著5G通信技術的發展,5G基站和終端的功耗增加,設備的高集成度對基站和手機等材料的散熱處理技術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和挑戰。從基站側來看,隨著數據流量需求持續猛增,網絡負荷大幅增長,基站的散熱壓力驟增。為提高通信傳輸速率,解決基站設備損壞和宕機斷網等問題,目前5G基站中加入較多新的高效器件,如吹脹板等。
  • 梶田幸雄:習主席的致辭有利於深化全球服務業開放合作 促進經濟復甦
    本屆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全球服務,互惠共享」為主題,希望搭建起平臺和橋梁,讓各國人民充分展示服務貿易領域新發展新突破,共同享受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新技術新成果。  「受疫情影響,今年許多全球性貿易展會被取消或延期,給全球貿易帶來巨大損失。服貿會的舉辦,對全球外貿和製造業都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