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有種「野花」,外形像是黃色「小喇叭」,殊不知其價值珍貴
Hello,歡迎大家來到芭莎大學堂。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許多上了年紀的老年人都喜歡住在農村裡,而不像我們這些年輕人一樣,拼命的想在大城市裡落腳。這其中的原因不單單是因為農村的環境和空氣品質好,還有一點是因為老一輩的人們知道自己賴以生存的大山中蘊藏著許多「寶貝」。
這裡所說的寶貝可不是金銀珠寶之類的東西,而是大自然給予我們人類的饋贈,數不勝數的野生動,植物。相信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們都知道,大山中有許多珍貴的野生植物,例如野生真菌、野生水果以及野草,野花等。它們不僅具有食用價值,而且自身還有著良好的藥用價值,像是三葉青、七葉一枝花、鐵皮石斛等植物,不但藥用性高,而且還十分的珍貴。今天小編為大家所介紹的這種野生植物就生長在大山之中,很多人可能從來沒有見過,但這並不能否認其價值的實用性。
其實這種野生植物,小編在很久以前就見過了,並且我也是在大山裡長大的孩子,但當我第一次看到它時,其美麗的外表就深深的吸引了我,它的外表十分奇特,像是一個小喇叭一般,呈現出亮麗的金黃色。但是小編一直以為它可能含有毒性,畢竟奶奶說過,越是美麗的東西所暗藏的危險就越大,所以當時根本就不敢碰它,更別說仔細的研究了。
不過前段時間,小編回了一趟老家,而且和小時候的玩伴一起上山的時候,再一次的見到了這個植物,這次我可不能放過它,經過詢問我才知道,它原來還是一種可以食用的植物,並且十分美味。而它的名字就叫做「喇叭菌」,也就是根據其外形而得名的,是不是特別形象呢?
而根據與小編一起上山的老朋友所說,這喇叭菌不僅無毒,而且用它來煲湯味道特別的鮮美,有一股淡淡的檸檬和番茄香味。
後來小編翻閱了資料以後發現,喇叭菌不僅可以食用,而且自身還具有著很好的藥用價值。根據《中華本草》所記載,喇叭菌可作中草藥入藥,具有開胃健脾、止咳化氣、潤燥益腸胃、明目的功效,可用於盲症、結膜炎、皮膚乾燥、神經衰弱等多種症狀。因此有很多人會選擇用它來做上一碗熱氣騰騰的鮮湯,還能起到養胃的作用呢。
其實,關於這神奇的喇叭菌,早在古代就已經開始被人們所食用了,只是並沒有得到廣泛傳播罷了。在《滇南本草》一書中,就有記載說:雖能溫中健胃,但溼氣居多,食之往往令人氣脹。欲食者,須以姜同炙之,方能解其溼氣。世人多以大蒜的功效與作用同煮,以為有毒蒜黑,不知蒜見毒未必即黑,姜見毒則必黑,何若以姜驗之為愈也。」所以在古代,古人們也認為喇叭菌是有毒性的,但其實它不僅無毒,而且自身還有著良好的營養價值。
喇叭菌在我國的分布並不算十分的廣泛,其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河北、陝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四川、雲南等省份的農村地區裡。
而喇叭菌主要生長在高山深處的針葉林或是針闊葉混交林中,生長發育的時期一般處於每年8月-11月份之間。所以這才說,除了生活在山區的朋友之外,別的人就很少看到這野生喇叭菌的原因了。
此外,根據現代研究表面,喇叭菌中含有豐富的胺基酸。其數量竟多達15種,其中人體所必需的胺基酸就有6種,這更能體現其價值的實用性。而村裡老一輩的人們,就會時常上山去採摘一些喇叭菌,然後把它們在集市上賣掉,一般來說,每公斤甚至可以賣到60元的高價。
真是令人意想不到,這有著豔麗顏色以及形狀奇特的喇叭菌不僅無害,居然還如此珍貴。所以如果大家去山上遊玩的時候,有幸遇到了這種植物,各位千萬不要錯過哦。而且這喇叭菌除了金黃色的之外,還有一種品種是黑色的,其價值更加的珍貴稀有。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所整理,分享的一些關於喇叭菌的小知識,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各位覺得這篇文章還不錯的話,可以點讚以及收藏,或是分享給自己周圍的朋友,親人,讓他們也能多多了解一些小知識,也十分歡迎大家在下方的評論區進行留言,談一談自己的看法。在這裡,小編也希望各位能夠多多關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後期則會更加努力的為大家帶來更多優質,有趣的內容,我們下期再見ヾ( ̄▽ ̄)Bye~Bye~
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本文由芭莎大學堂原創,歡迎關注。有什麼見解可以在下面評論區交流。百家號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