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四):人類的出路是向星際還是向心靈穿越?

2021-02-25 庭賓觀天下

宇宙生物中心主義「原力」與佛菩薩「願力」

 

在過去100多年中,儘管包括宇宙物理學在內的現代科學突飛猛進,但是仍然有很多根本性(基本性)的問題無法回答。羅伯特•蘭札(Robert Lanza)在其著作《生物中心主義中》曾羅列如下:

大爆炸是怎樣發生的? 不知道!

什麼是大爆炸?不知道!

如果真有大爆炸,在那之前有什麼東西存在嗎?不知道!

暗能量這種宇宙中的主導實體的性質是什麼?不知道!

暗物質這種第二普遍的實體的性質是什麼?不知道!

生命是如何產生的?不知道!

意識是如何產生的?不知道!

意識的性質是什麼?不知道!

宇宙的最終結果是什麼,比如說,它會持續膨脹嗎?似乎如此!

宇宙常數的成因是什麼?不知道!

一個人的身體死亡之後,他的生命還會有體驗嗎?不知道!

哪本書能給出這些問題的解答?沒有任何一本書能夠提供解答。

對於以上共12個問題,羅伯特•蘭札代表西方現代科學只能如此尷尬地回答──這其實就是西方現代科學的真實現狀。即以當今西方現代科技武器,人類可以輕易地消滅自己,甚至可以摧毀地球之際,但是卻不知道自己是從哪裡來的,人出生為什麼會不平等,意識是怎麼產生的,宇宙是怎麼產生的,人死後靈魂還存在嗎?對於這些構成人與自然的最基本問題,現代西方科技幾乎是一無所知!

對於現代宇宙物理學而言,儘管大爆炸理論已經被大多數科學家承認,但大爆炸之前是什麼?為什麼大爆炸的那一個點有如此巨大的能量?科學家無法回答,甚至不敢面對。科學家們現在熱烈爭議的一個課題是──類似從奇點大爆炸而來的宇宙可能有無數個,但是為什麼只有我們這個宇宙和地球發育出了生命,為什麼有些發育不出來。按照霍金的觀點,下圖中那些開口的宇宙爆炸是可以產生生命的,而那些閉合的宇宙沒有發育成功,是不可能有生命的。

擁有人類的宇宙是無數宇宙發育中的奇蹟

霍金指出:「我們對於宇宙有著過多的可能性。是什麼東西從所有可能的宇宙中挑選出我們在其中生存的特殊宇宙呢?我們能注意到的一點是,許多可能的宇宙的歷史不會經過形成星系和恆星的一系列過程,而這些對於我們自身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而智慧生命在沒有星系和恆星的條件下也許可以演化,但這似乎是不太可能的,這樣,我們作為能夠詰問『宇宙為何是這樣子的?』的問題的生命存在的事實本身,便是加在我們生活其中的歷史上的一個限制。它意味著,我們的歷史是具有星系和恆星的少數歷史中的一個。這就是所謂的人存原理的一個例子。人存原理講:宇宙必須多多少少像我們看到的那樣。否則的話,便不會有任何人由此觀察它,許多科學家不喜歡人存原理,因為它相當模糊,而且似乎沒有多少預言能力,單一可以賦予人存原理以精確的表述,而且看來它在處理宇宙起源之時是關鍵的。M理論允許巨大數量的可能的宇宙歷史,這些歷史中的大多數不適合智慧生命的發展;它們要麼是空虛的,要麼太短命,要麼太過彎曲,或者在其他某些方面出差錯(注80)。」即霍金傾向於出現人類所在的這個宇宙是無數宇宙生成中一個極小的概率事件,即它是偶然碰巧形成的。

在這個關鍵問題上,愛因斯坦與霍金產生了巨大分歧,霍金認為,宇宙是否能否發育成功,是「上帝」在隨即「擲骰子」,根本沒有規律可循,地球的人類能夠產生,完全是憑運氣。「正如哈特爾和我設想的那樣,宇宙在虛時間的歷史中的確是一張閉合的曲面,它對於哲學和我們從何而來的圖景便有基本的含義。宇宙就會是完全的自足的;它不需要外界的任何東西去卷緊其發條並啟動之。相反地,宇宙中的任何東西都由科學定律以及宇宙中的骰子的滾動所確定,這聽起來也許有些狂妄,但是它正是我和許多其他科學家所相信的(注81)。」然而,愛因斯坦堅定地認為:「『上帝』從不擲骰子,每一種存在都是有其必然的理由的,只是人類還暫時沒有發現原因而已。按照廣義相對論,時間失去了它的獨立性,變成了稱之為『世界』的四維(坐標)系的一個坐標。在思維空間裡的世界,因果律只是兩個片段(breaks)之間的一種聯繫。這就構成了因果律,因為它符合廣義相對論(注82)。」「我深信上帝不是在擲骰子,量子力學固然是堂皇的。可是有一種內在的聲音告訴我,它還不是那真實的東西。這理論說得很多,但是一點也沒有使我們更加接近於「上帝」的秘密。我無論如何深信上帝不是在擲骰子(注83)。」

事實上,這個「碰巧」能夠產生人類的宇宙的概率實在是太小了!以至於如果說它是上帝擲骰子的話,那麼「上帝」這隻手也必然累的精疲力竭了!因為這個概率實在低得不可思議!「事實上,科學家列出了長長一份這類『驚喜的宇宙意外』的單子。當看到這些不得不接受的單子,看到有那麼多熟悉的宇宙常數處在使生命成為可能的非常狹窄的頻帶中,真是令人震驚。這些意外只要有一個被改變,恆星將永遠無法形成,宇宙就會灰飛煙滅,DNA就不會存在,我們所知道的生命就成為不可能,地球就會翻轉或者凍結,等等。為了說明這一切令人驚訝到什麼程度,天文學家休•羅斯(Hugh Ross)把這種概率比喻為與『龍捲風在襲擊廢車場時湊巧完整地裝配了一架波音747飛機的可能性(注84)。」他寫道:「我們生活在一個非常罕見的宇宙中。時至20世紀60年代,這一點已經很清楚:如果大爆炸的力量只多出一百萬分之一,宇宙就會向外噴發,其速度之快,恆星和世界根本就來不及形成。結果就是:沒有我們。甚至更偶然地,宇宙中的四種作用力和他們的全部常數(見下表)都為原子反應、原子與元素、行星、液態的水和生命的存在而完美地具備了,但哪怕是稍微有一丁點的變化,你是絕對不會存在的(注85)。」

科學家們之間的激烈爭論,包括愛因斯坦和霍金之間仍存在著巨大分歧,顯示科學存在著的不可逃避的局限性。然而,這種現代科學的局限性遠不止如何證明強作用力、弱作用力、電磁力和引力如何完美地統一(正像這個宇宙所表現的和諧一體化那樣)。

現代西方科學文明在更廣義層面上的缺憾是,自然宇宙與人的意志(靈魂)是如何統一的?意志(靈魂)如何與人的肉體完美地統一在每個人身上?人與宇宙為什麼能如此完美和諧地存在著?……然而,在西方現代文明中,這卻是完全風馬牛不相及的兩條方向的研究,或者說人為地隔絕開了。換言之,只有真正解決這些不同存在形式的統一論,西方現代文明才算完成了最終的「大統一理論「(GrandUnified Theories)的挑戰,才算成為發育成熟的文明。

對此,羅伯特•蘭札提出了「生物中心主義」。並用七個原理進行了闡發:

第一個原理:我們感覺真實的東西是一個與我們的意識有關的過程。如果存在一個「外在」的實體,將會──根據定義──必須存在於空間之中。但這是沒有意義的,因為空間和時間並不是絕對的實體,而是人類和動物的思維工具。

第二個原理:我們的外在和內在的感覺是相互糾纏的。它們是一個硬幣的不同的兩面,不可分開。

第三個原理:亞原子粒子──實際上所有的粒子和對象──的表現與觀察者的在場有著相互糾纏作用的關係(「薛丁格的貓」現象)。若無一個有意識的觀察者在場,它們充其量是以概率波動的不確定狀態而存在的。

第四個原理:沒有意識,「物質」就存在於不確定的概率狀態中。任何可能先於意識的宇宙,都只存在於一種概率狀態中。

第五個原理:唯有生物中心主義才能解釋宇宙的真正結構。宇宙對生命做精微的調節,使生命在創造宇宙時產生完美的感覺,而不是相反。「宇宙」純粹是它自身的完整時空邏輯體系。

第六個原理:在動物意識的感知之外,並無真實的時間存在。時間是我們在宇宙中感覺變化的過程。

第七個原理:空間和時間一樣不是物體或事物。空間是我們動物的另一種理解形式,並不是獨立的實在。我們像烏龜的殼那樣承載著空間和時間。因此,並沒有與生命無關的物理事件發生在其中的、自我存在的絕對基體(注86)。

儘管蘭札先生在西方現代文明中創造性地試圖將宇宙量子物理學與生命意志科學進行大統一,並比較自信地提出了以上七個原理。但他也不得不承認──「生物中心主義與其他事物一樣有自身邏輯局限性,即使它對事物的本真之因提出了最好的解釋也是如此。就此而言,不妨把它看作一個出發點,而不是它的終結,一個尚待更深入解釋和探索的自然與宇宙之門(注87)」。

這其中有兩個關鍵性的疑問:1.人是目前人類科學已知的最高級的生物,雖然人的意識對亞原子粒子層面有著相互糾纏的作用,但是它對於原子以上結構卻沒有隨意念改變的能力,因此,常人意識的能量是不足以成為誘發這個宇宙的前提變量;2.人的意識是在出生之後才形成的,它最多百餘年存在,它與宇宙形成的上百億年相比,是非常幼稚的、年輕的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它不可能成為誘生這個宇宙的關鍵源頭變量。換言之,如果要有一種意志的力量,它的能量足夠強大,它的生命足夠長久,可以成為引發這個宇宙形成的奇點變量。那才合乎情理!

而這恰恰是佛法早已給出的答案!在《華嚴經》的「世界成就品第四」中,普賢菩薩明確地告訴法會中的大眾:諸佛子,世界海有十種事,過去現在未來諸佛,已說現說當說。何者為十?所謂世界海起具因緣,世界海所依住,世界海形狀,世界海體性,世界海莊嚴,世界海清淨,世界海佛出興,世界海劫住,世界海劫轉變差別,世界海無差別門。諸佛子,略說世界海有此十事,若廣說者,與世界海微塵數等。過去現在未來諸佛,已說現說當說。諸佛子,略說以十種因緣故,一切世界海,已成現成當成。

普賢菩薩接著說:諸佛世尊,知一切世界海成壞清淨智不可思議,知一切眾生業海智不可思議,知一切法界安立海智不可思議,說一切無邊佛海智不可思議。知道(世界海形成的原因)是一切菩薩嚴淨國土願力故,一切菩薩成就不退行願故,一切菩薩清淨勝解自在故,一切如來善根所流,及一切諸佛成道時自在勢力故,普賢菩薩自在願力故。諸佛子,是為略說十種因緣,若廣說者,有世界海微塵數(簡言之,是佛菩薩的功德、願力所生)。

應知世界海(形成了是為了什麼目的)有世界海微塵數清淨方便海,所謂諸菩薩親近一切善知識同善根故,增長廣大功德雲遍法界故,淨修廣大諸勝解故,觀察一切菩薩境界而安住故,修治一切諸波羅蜜悉圓滿故,觀察一切菩薩諸地而入住故,出生一切淨願海故,修習一切出要行故,入於一切莊嚴海故,成就清淨方便力故,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塵數(簡言之,是幫助低級肉身生命修行成高級靈魂生命,最終成菩薩成佛的修行場地)。

應知世界海(壽命是多長)有世界海微塵數劫住,所謂或有阿僧祇劫住,或有無量劫住,或有無邊劫住,或有無等劫住,或有不可數劫住,或有不可稱劫住,或有不可思劫住,或有不可量劫住,或有不可說劫住,或有不可說不可說劫住,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塵數(簡言之,世界海的壽命是由形成它的佛菩薩的功德業力所決定的)。

應知世界海有世界海微塵數劫(世界海是什麼原因成、住、壞、空,即由生到滅)轉變差別,所謂法如是故;世界海無量成壞劫轉變,染汙眾生住故;世界海成染汙劫轉變,修廣大福眾生住故;世界海成染淨劫轉變,信解菩薩住故。世界海成染淨劫轉變,無量眾生發菩提心故。世界海純清淨劫轉變,諸菩薩各各遊諸世界故。世界海無邊莊嚴劫轉變,十方一切世界海諸菩薩雲集故。世界海無量大莊嚴劫轉變。諸佛世尊入涅槃故,世界海莊嚴滅劫轉變,諸佛出現於世故,一切世界海廣博嚴淨劫轉變,如來神通變化故,世界海普清淨劫轉變,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塵數(簡言之,如果此世界海裡的眾生發菩提心,靈魂上進清淨,則此世界宇宙會變美好長久,如果眾生欲望染汙自私自利自暴自棄,則此宇宙世界會災難頻發,甚至自我毀滅)。

由此可見,釋迦摩尼佛和普賢菩薩早已解答現代宇宙與人(神)的意志的大統一問題,它們都是從「如來藏」中萌生出來的──當一個或一群修同樣法門的大菩薩,將要成佛的時候,他們巨大的功德和願力,就可能成為一種先於宇宙的意志力,引發成就作為他們成佛道場的宇宙和世界,他們在其中證果成佛;而經過他們開導提升的有緣眾生修成菩薩;這些菩薩再帶動與他們的有緣眾生繼續修行,並積累功德和願力去成就他們的新宇宙世界。如果補上這個理論,生物中心主義就將完美的多。

就像奧古斯丁(354-430 古羅馬天主教思想家)所說的:「時間只是上帝(這裡把『上帝』換成『佛、菩薩』可能就更接近真相)創造的宇宙的一個性質。可以設想,當他創造宇宙時,他就知道了自己的所有企圖。」當然,現代人,特別是西方精英一下子很難接受這些觀點,他們的進一步科學探索或許可在未來更加印證佛法的世界觀。

 

人類的未來:向「蟲洞」還是向「心靈」尋找出路

 

現代西方物理學家研究宇宙,除了對自然規律的探求之外,毫無疑問,是想在宇宙空間中探求更廣闊的生存空間──而不僅僅只有地球,就像他們曾經在地球上殖民一樣,他們希望也能在宇宙中殖民。

這個邏輯是理所當然的,按照西方現代文明的基本特點,因為人口不斷增長、人性貪婪不斷膨脹,人類需要越來越廣闊的生存空間,但是地球這個適合人類的生存空間是有限的。因此,人類需要在茫茫太空尋找適合的星球擴大生存空間。由於西方現代個人經驗主義認為,人的意識必須附著在肉體上,因此星際旅行必須是肉身人進行,鑑於最近的比鄰星也由4.22光年的距離,也就是說,即便是以光速前進,也需要4.22年(若達到類光速狀態,宇宙中的微粒子的穿透力將增大很多倍,宇宙飛船中的人的肉身是否能夠承受,是個大問題)。自從物理學家發現了黑洞和蟲洞後,人類便開始幻想通過黑洞和蟲洞的時間捷徑,進行星際穿越,從而使太空人在活著的時候(一般幻想大部分時間採取急速冷凍人的方式,中止人的肉體衰老)抵達另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類地球行星。

這種猜想,或者說是科學幻想,通過《星球大戰》等系列電影激發了大眾的想像力和對未來的希望,以至於讓美國前總統歐巴馬也成為「星戰」迷,果斷地終止新聞發布會,拋下記者,去看《星球大戰7》去了。但隨著物理學家對於宇宙認識的深入,對這種在星際間進行時空穿梭的幻想,相信的人沒有那麼多了──儘管仍有人認為,如果地球人類真的面臨最後的毀滅,儘管非常困難,但仍必須冒險一試,這就是2014年11月公映的好萊塢電影《星際穿越》的思想。與《星際穿越》仍具有的幻想色彩相比,更務實的星際旅行是《火星救援》,即以現實的人類宇航科技的實力,人類能夠把探索火星的太空人營救回來,就要窮盡當今人類全部的資源和能力。即隨著人類對宇宙物理學的研究深入,人類對自身宇航能力的認知反而越來越悲觀。

霍金對人類試圖通過黑洞或蟲洞進行星際穿越是不包任何幻想的。黑洞會不會是另一個宇宙的出口?霍金理性地摧毀了人們肉體穿越的可能性──「大質量恆星把它們的氫燃燒成氦,將比太陽更快速的多。這意味著它們可以在短到幾億年的時間內把氫耗盡。此後,這類恆星面臨危機。它們把氦燃燒成諸如碳和氧等更重的元素,但是這些核反應不會釋放大量能量,這樣恆星失去支持自身對抗引力的熱量和熱壓力。因此它們開始變得更小。如果它們質量比大約兩倍太陽的質量還大,其壓力將永遠不足以停止收縮──它們將坍塌成零尺寸和無限密度,從而形成所謂的奇點,恆星就變成了一個米歇爾暗星,或者用我們現在的話講,就是黑洞」。可是,這個奇點巨大的超級引力連光線都逃逸不出來!「一個具有幾倍太陽質量的黑洞的溫度大約為百萬分之一的絕對溫度(接近絕對零度),而一個更大的黑洞之溫度甚至更低(注88)。」不要說一個落進黑洞並撞到奇點上去的航天員的時間將會終結,他會永遠停留在哪裡,更不要說它在落入黑洞的過程中,飛船和太空人早已被絕大的引力撕得粉碎,如果太空人能夠倖免於撕碎,那他也會被接近於絕對零度的氣溫給凍死。最後,「一個落入黑洞的航天員將最終被再循環為當黑洞蒸發時發射出來的粒子和輻射(注89)」。

至於蟲洞超越時間的旅行,霍金認為:「物理定律協同防止宏觀物體的時間旅行。雖然歷史求和允許時間圈環,其概率極為微小。基於對偶數論證,我估計基帕•索恩(霍金的朋友兼合作者)能回到過去並殺死其祖父的概率小於一後面跟著一萬億億億億億億億個零分之一。作為賭徒,基帕和我會為此而打賭。麻煩在於我們不能相互打賭,因為現在我們兩人都站在同一邊。另一方面,我不願和其他任何人打賭。他也許來自未來並知道時間旅行是可行的(注90)。」「讓我們假設,未來對於蟲洞或黑洞要做的實驗都面臨一個看來無法迴避的難題,那就是,穩定的蟲洞只存在於顯微鏡下可見的尺寸至亞原子尺寸之間。假設實際的穿越蟲洞之旅對我們身體造成的壓力,即使我們深處帶保護的乘具中也無法接受。如高強度的潮汐力、輻射場、迎面墮落的碎片等,任何幾樣這類挑戰都會置人於死地。如果確實是這樣的話,我們這一宇宙中的未來智慧生命可能就只剩下最後一個選項了:向新的宇宙中注入足夠的信息,從而在蟲洞的另一邊再造我們的文明(注91)。」──霍金的這個最後方案開始接近菩薩的靈魂願力法了。

這就是說,假如霍金是權威的,後代的物理學家不能證明他對於黑洞和蟲洞的認識是錯誤的,並且找到了更適合人的肉體進行星際穿越的理論。那麼,這就意味著地球是唯一適合意識附著在肉體上的人的生存空間。而最荒誕地是,人類現代文明正在加速摧毀這個唯一適合於自身生存的地球,而把幻想寄托在沒有一絲可能性的星際穿越上。

此外,進行宇航的成本非常巨大。據說,每向太空站運送1公斤的物質的成本是40萬美元。馬斯克試圖用能重複發射回收的SpaceX火箭降低這種成本,但這種火箭重複發射的持續性和安全性顯然不如太空梭(太空梭不需主要通過自身動力發射,但5架太空梭在多次反覆飛行後,其中的兩架可能主要因為金屬疲勞而爆炸──這極大地打擊了人類探索太空的信心)。馬斯克的SpaceX火箭的命運應不會比太空梭好到哪裡去──即便是有大量的富豪甘冒生命危險為其項目提供後續資金,這種火箭後幾次使用時爆炸的風險會乘數級升高。除非人類發明了可控氫核聚變的方法,把它裝在太空飛行器上,它不僅提供飛行的動能,還能提供能量形成那種科幻電影中的「能量罩」保護飛船,屆時,人類的星際移民或許還有一絲希望。

簡言之,從宇宙物理學的理論來看,對地球上活著的人(哪怕現在只是嬰兒)來說,試圖通過黑洞和蟲洞進行星際穿越是不可能的;而不通過捷徑,只通過常規的宇航進行星際移民也是不現實的。即便在遙遠的未來,少量的人類精英能夠通過宇航抵達另外一個星球,並帶去了人類的基因,從而使人類在另一個星球上繁衍下去,但這也與現在乃至未來地球上的絕大多數人沒有關係。因為地球無法提供那麼巨大的資源供億萬人進行星際移民──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西方精英總在嘲笑共產主義社會不切實際,至少與當代人無關時,但他們卻對星際移民的渺茫性卻採取了完全不同的「鴕鳥」態度。

那麼,對於這個當今人類前沿科技也無解的「星際穿越」話題,佛法又什麼答案嗎?有的!這就是佛、菩薩的靈魂自由穿越模式。在《大方廣佛華嚴經》的第四十二卷、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三中,普賢菩薩在釋迦摩尼佛和無量無數諸佛的加持下,解說了大菩薩的神奇穿越能力。

當菩薩摩訶薩證得了「一切眾生差別身三昧」後,他就擁有了如下神奇的穿越能力:「內身入,外身起;外身入,內身起;同身入,異身起;異身入,同身起;人身入,夜叉身起;夜叉身入,龍身起;龍身入,阿修羅身起;阿修羅身入,天身起;天身入,梵王身起;梵王身入,欲界身起;天中入,地獄起;地獄入,人間起;人間入,餘趣起;千身入,一身起;一身入,千身起;那由他身入,一身起;一身入,那由他身起;閻浮提眾生眾中入,西瞿陀尼眾生眾中起;西瞿陀尼眾生眾中入,北拘盧眾生眾中起;北拘盧眾生眾中入,東毗提訶眾生眾中起;東毗提訶眾生眾中入,三天下眾生眾中起;三天下眾生眾中入,四天下眾生眾中起;四天下眾生眾中入,一切海差別眾生眾中起;一切海差別眾生眾中入,一切海神眾中起;一切海神眾中入,一切海水大中起;一切海水大中入,一切海地大中起;一切海地大中入,一切海火大中起;一切海火大中入,一切海風大中起;一切海風大中入,一切四大種中起;一切四大種中入,無生法中起;無生法中入,妙高山中起;妙高山中入,七寶山中起;七寶山中入,一切地種種稼穡樹林黑山中起;一切地種種稼穡樹林黑山中入,一切妙香華寶莊嚴中起;一切妙香華寶莊嚴中入,一切四天下下方、上方一切眾生受生中起;一切四天下下方、上方一切眾生受生中入,小千世界眾生眾中起;小千世界眾生眾中入,中千世界眾生眾中起;中千世界眾生眾中入,大千世界眾生眾中起;大千世界眾生眾中入,百千億那由他三千大千世界眾生眾中起;百千億那由他三千大千世界眾生眾中入,無數世界眾生眾中起;無數世界眾生眾中入,無量世界眾生眾中起;無量世界眾生眾中入,無邊佛剎眾生眾中起;無邊佛剎眾生眾中入,無等佛剎眾生眾中起;無等佛剎眾生眾中入,不可數世界眾生眾中起;不可數世界眾生眾中入,不可稱世界眾生眾中起;不可稱世界眾生眾中入,不可思世界眾生眾中起;不可思世界眾生眾中入,不可量世界眾生眾中起;不可量世界眾生眾中入,不可說世界眾生眾中起;不可說世界眾生眾中入,不可說不可說世界眾生眾中起;不可說不可說世界眾生眾中入,雜染眾生眾中起;雜染眾生眾中入,清淨眾生眾中起;清淨眾生眾中入,雜染眾生眾中起;眼處入,耳處起;耳處入,眼處起;鼻處入,舌處起;舌處入,鼻處起;身處入,意處起;意處入,身處起;自處入,他處起;他處入,自處起;一微塵中入,無數世界微塵中起;無數世界微塵中入,一微塵中起;聲聞入,獨覺起;獨覺入,聲聞起;自身入,佛身起;佛身入,自身起;一念入,億劫起;億劫入,一念起;同念入,別時起;別時入,同念起;前際入,後際起;後際入,前際起;前際入,中際起;中際入,前際起;三世入,剎那起;剎那入,三世起;真如入,言說起;言說入,真如起。」

不僅如此,菩薩還能「一入多起,多入一起;同入異起,異入同起;細入粗起,粗入細起;大入小起,小入大起;順入逆起,逆入順起;無身入有身起,有身入無身起;無相入有相起,有相入無相起;起中入,入中起。」

以上的「入」和「出」的主體都是指大菩薩的靈魂或者是意念(這種意念是第六識穿透了第七識的阻攔,直接通達第八識,並通達到如來藏──第九識根本淨識),由於它已經與如來藏,即佛的法身合二為一,不僅遍布此世界它世界,無量世界,也遍布此宇宙它宇宙無量宇宙,因此,它可以在空間和時間的任何一(無量)點進入,在任何一點(無量)穿越出來;從任何一(無量)世界(宇宙)進入,從任一(無量)世界(宇宙)出來。如果以量子物理學來解釋,即這種的大菩薩的意念已經達到了能量最高的「弦」,或者說「超弦」的狀態,可以在科學家在超弦理論中猜測的「十維、十一維或二十六維空間(注92)」中自由穿行。

當然,普賢菩薩也解釋了菩薩這種「一切眾生差別身三昧」的緣由,是因為菩薩摩訶薩在修行中得到了「十種無所著(沒有意念執著)」的境界──「於一切剎無所著,於一切方無所著,於一切劫無所著,於一切眾無所著,於一切法無所著,於一切菩薩無所著,於一切菩薩願無所著,於一切三昧無所著,於一切佛無所著,於一切地無所著。是為十。總而概括之,這種證得了此種三昧的菩薩的意念,已經達到「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佛菩薩等)相」的至高境界(《金剛經》)。

即如果按照佛法的解釋,得了此三昧的菩薩已經消除了一切分別心,證得了如來藏,而整個物質的宇宙世界,就是從如來藏中生出來的,是由菩薩的願力、眾生的業力和分別心的風緣吹起而演化出來的,「換言之,物質世界,就是風『緣』吹奏宇宙『本體』產生的交響樂。《入楞伽經》云:『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風起。洪流鼓冥壑。無有斷絕時。藏識海常住。境界風所動。種種諸識浪。騰躍而轉生。』(注93)」由於得此三昧的菩薩已入如來藏,而種種世界、種種宇宙都是因菩薩和眾生的業力,從如來藏中生出來的,因此得此三昧的菩薩意念自然可以自由穿越無量宇宙而通達無礙。

儘管現代宇宙物理學初步印證了佛法的「三千大千世界」、無量無數的「世界種」的存在,也認識到物質的終極本相也開始接近如來藏──「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但佛法對宇宙和意志更深邃的揭示,比如這種菩薩在各種時空中隨意穿行的境界,仍有待於現代科學的驗證。這又何嘗不是給了物理學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新的坐標和指引了呢?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這種人的靈魂可以自由在種種世界、種種宇宙中自由穿越的方法,不僅比現代宇宙物理學更自由通達,更重要的是,它的成本是極低的。對於佛教來說,這種神通絕非僅僅是理論推測,而是現實可以修行證得的,只要你能滿足它所設定的條件──首先要徹底放棄你的性慾和物慾,而將你的「力比多」的能量集中在一點(一般是通過禪定,將身、口、意三者意念集中在一念上,比如佛號或者咒語),以突破自我自私的第七識的「雞蛋殼」──作為其成功的標誌,你的肉體的標誌是──在禪定中你的肉體呼吸將停止(一禪天境界特徵)、心跳脈搏將停止跳動(二禪天境界特徵),修行到三禪天,你的靈魂可以脫離肉體,在虛空遊行,可以登上天界與「上帝」見面交談,當然可以再回到肉身恢復常態;而後需要將精神中的一些微細的執著心看破看空,比如人的形象,就應該可以進入以光和聲音存在(光音天境界)的境界了;再往上將物質和世界的「成住壞空」看空看透,就可以進入阿羅漢、闢支佛的境界了;再往上將「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徹底看破,乃至可以達到菩薩乃至佛的境界了。」

簡言之,佛法的修行分兩步:第一步,以常人的一念(一佛號或一佛咒)壓制集中意識的萬千雜念,將肉體意志的精氣神集中為一念,衝破第七識對第八識的隔斷,也就是使人的靈魂突破了肉體的束縛;第二步,當達到第八識後,修行者就一層層清掃無意識(阿賴耶識)中的汙濁和困惑,每清掃一層,靈魂境界就上一層次,如果將第八識──阿賴耶識中的汙濁困惑清掃得乾乾淨淨,包括前期突破時使用的各種方便修行法門,靈魂進入徹底絕對的根本清淨狀態,即成為佛了。

這種人的靈魂在宇宙中自由穿越的修煉,其對個人的物質成本是極為低消耗的,因為它是一種精神升級的修行,只要在修行過程中有最基本的素食、空氣和水,保持肉身不壞就可以了,而且這些食品拒絕一切動物(有情生物)的肉食。

換言之,如果人類的大多數成為佛教徒,將極大地降低人對地球的物質消耗,這也意味著對世人而言,地球生存空間擴大若干倍。在菩薩階段的修行中,他們將是對人類社會的極大的正能量,因為菩薩的基本修行法門是──將越來越多眾生的利益放到自己的心裡,將自私自我之心擠壓的越來越渺小,最終滅掉自私自我之心,達到「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的境界,因此菩薩道的修行是一種「利他主義」──幫助別人,特別是可以幫助年輕人滿足願望,實現夢想,由此吸引和堅固年青人對佛法的信心和追求,最終使年青人在實現夢想、滿足了物質欲望後轉而進入精神靈魂境界的追求──如此菩薩也才能累積功德以晉級更高的境界。誠然,佛教大乘佛法除了菩薩法外,還有「轉輪聖王法」和「金剛護法法」,在此不展開。

倘若如此,這將使人類社會(即便是局限於地球空間)很大程度地擴大生存空間,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的。當然,這並不是要否定西方現代文明,特別是現代高科技。而是使人類精英不再在已經獲得統治地位、物質欲望得到了極大滿足後,仍然繼續壟斷和佔有資本和權力,剝奪他人和社會,摧毀年青人的夢想,而是真正追求自己靈魂的自由和解放。這將使人類精英的精神文明能夠駕馭物質工具,並推動物質文明的科技進步幫助人類文明突破物質瓶頸,而不是用於剝奪他人或自相殘殺,最後毀滅人類。從而在更長的時間和更廣的空間中,幫助更多人擺脫肉體的束縛,達到精神的解脫和幸福。

這對於現代西方精英來說,絕對比在國際金融市場這個「現代角鬥場」中最後沒有贏家的死亡遊戲更有價值的多,而這種追求所需要的智慧和能力比研究博弈金融市場要深邃廣大的多,值得東西方現代精英不僅用這一生,也值得用生生世世的生命去追求去踐行。只不過,兩者間的方法和方向完全不同,前者研究市場和人性是為了奪取他人的財富滿足物質欲望;後者是體悟佛法和自性,是為了泯滅自私心,消滅意識的分別心,最後實現人的「精神小宇宙」與「大宇宙精神」的合二為一。

有人會質疑——如果世人都去追求「神性」修行的解脫,不事勞動,甚至不再生育,那麼人類社會如何維持可持續發展?這是無需多慮的,原因有二:1.中世紀的歐洲並未因為當時人們對天堂的普遍追求而社會解體,現在東南亞的佛教國家也不存在這個問題。即便世人都把「佛」與「道」最為終極的追求目標,也會因為悟性與禪定的差別,而會處於不同階段。就像大家都想當博士後導師,但博士後導師很少,大多數人都在學習思考的過程中,處於博士、碩士、學士、中學、小學,甚至幼兒園的階段,所有人合在一起就會形成完整的教育生態。即追求靈魂「神性」升級的人類新社會仍是可持續的,是更健康的社會生態。2.隨著人工智慧+機器人的發展,它們已經可以替代大部分人類勞動,即大多數人有條件從商品生產的勞動中解脫出來,有更多的時間從事靈魂「神性」升級的修行。這也恰恰將重構人類的自信——將人類的「神性」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邏輯思維區分開來,因為人工智慧永遠也不可能學會禪定(將思維活動歸一、歸零),它們會因此保持對人的「神性」的敬畏,越來越複雜地模擬人類邏輯計算及勞動,為人類服務。這有利於人類與人工智慧、機器人形成未來更安全、健康的新社會結構。

當然,這首先需要西方精英們重新相信並找回人的「神性」。美國主流精英對此已經有所感知,這體現在了李安的兩部電影中,一部是《少年派的奇妙漂流》,它試圖表達的是──「神」的確是在的,儘管我現在不知道怎麼找到他。第二則是在《藏龍臥虎》的最後對白中:

慕白:秀蓮……

秀蓮:別動氣。

慕白:生命已經到了盡頭,我只有一息尚存。

秀蓮:用這口氣煉神還虛。解脫得道、圓寂永恆,一直是武當修煉的願望。提升著一口氣,到達這一生追求的境地,別放下、浪費在我身上。

慕白:我已經浪費了這一生,我要用這口氣對你說:我一直深愛著你!

即人類精英面臨的終極選擇是──你是要滿足愛欲,還是要靈魂的解脫(本章完)!

 

 

本章注釋

1:[德]奧斯瓦爾德•斯賓格勒 著《西方的沒落》第十四章 經濟生活的形式世界(乙)機器 三

2:同上 第一章 甲 宇宙與小宇宙 一

3:同上 第一章 甲 宇宙與小宇宙 四

4:《西方的沒落》第二卷首次出版

5:同上 第十四章 三

6:同上 第十四章 三

7:[英] 阿諾德•約瑟夫•湯因比,[日]池田大作 著《展望21世紀》第2章5「關於世界末日論」

8:[美]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著《愛因斯坦》文集第三卷《給五千年後子孫的信》

9 :[英] 阿諾德•約瑟夫•湯因比,[日]池田大作 著《展望21世紀》第二編第四章 3中國與世界

10:同上 第二編 第四章 6統一世界的課題

11:同上 第二章 1人類與自然

12:[德] 弗裡德裡希•威廉•尼採 著《權力意志》下卷 11、1887年11月至1888年3月 11【377】

13:同上 下卷,18、1888年7月至8月 18【3】

14:同上 下卷,14、1888年春 14【186】

15:[英]伯特蘭•羅素 著《西方哲學史》卷三 第一篇第九章

16:[法]勒內•笛卡爾 著《哲學原理》第一部,第七節

17:[英]伯特蘭•羅素 著 《西方哲學史》卷三 第一篇 第九章

18:同上 卷三 第一篇 第十三章

19:[英]約翰•洛克 著《人類理智論》第二卷 第一章 第2節

20:[英]約翰•洛克 著 第一部緒論之後 第2-3小節

21:[英]大衛•休謨 著《人性論》第一卷 第四編 第六節

22:[英]伯特蘭•羅素 著《西方哲學史》 卷三 第一篇 第十七章

23:[德]伊曼努爾•康德 著《純粹理性批判》第一版序

24:[英]傑裡米•邊沁 著《道德與立法原理導論》第一章 功利原理

25:[英]約翰•穆勒 著《功利主義》第二章

26: [英]漢納福德《種族:西方思想史》Washington D.C.and Baltimore:The Woodrow Wilson Center Press and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6.第296頁

27:[德] 弗裡德裡希•威廉•尼採 著 《權力意志》 17、1888年5月至6月 17【4】二

28: A.赫爾曼:《西方歷史中關於衰落的思想》第96頁

29:[德] 弗裡德裡希•威廉•尼採 著《權力意志》下卷 14、1888年春 14 【142】

30:同上 下卷 14、1888年春 14【134】

31:[英] 彼得•沃森 著 《20世紀思想史》上卷 第3章 達爾文的黑暗之心 尼採

32:同上 上卷 第3章 達爾文的黑暗之心 凡勃侖

33:[美] 理察•霍夫施塔特 著《美國思想中的社會達爾文主義》第41頁

34:[英] 伯特蘭•羅素 著 《西方哲學史》卷三 第一篇 第十章 斯賓諾莎

35:[荷蘭]巴魯赫•德•斯賓諾莎 著 《倫理學知識改進論》第一部分 論神 命題13-15

36:[德] 亞瑟•叔本華 著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商務出版社 第四篇 §54  360

37:同上 第四篇§71  527

38:同上 第四篇§56  403

3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春秋 老子《道德經》第25章

40:對於西方人認為古希臘文明是現代西方文明之源,筆者持保留懷疑的態度,因為以當時文化條件,在沒有紙張、筆、墨水的情況下,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等學者汗牛充棟的著作根本不具備傳播下來的物質條件,且沒有古希臘的考古可以確證那些作品的真正作者是他們

41: 戰國 莊子 著《莊子•逍遙遊》

42: 春秋 孔子 著《論語》

43: 東漢 魏伯陽著 道家實證修仙重要經典之一

44: 一種毒品,可產生飄飄欲仙的幻覺

45:古印度 釋迦摩尼佛 講《楞嚴經》《妙法蓮華經》《大方廣佛華嚴經》等

46:古印度 釋迦牟尼佛 講《佛說阿彌陀經》

47:古印度 釋迦牟尼佛 講《楞嚴經》

48:《晉書•卷一百七•載記第七》

49:[德]馬克斯•韋伯 著《中國的宗教:儒教與道教》第七章 八「佛教在中國的一般地位」

50:[德] 弗裡德裡希•威廉•尼採 著 《權力意志》下卷 14、1888年春 14【91】

注51:[美]:威廉•詹姆斯 著《宗教與神經學》根據朗曼和格林合夥公司1909年版譯出 第一講

52:[美] 艾爾伯特•愛因斯坦 著《愛因斯坦文集》第三卷 《科學與宗教》

53:同上 第一卷 《我信仰斯賓諾莎的上帝》

54:54:[德] 弗裡德裡希•威廉•尼採 著《權力意志》 14、1888年春 14【86】

55:同上14、1888年春 14【162】

56:同上 24、1888年10月-11月 24【1】二

57:同上 14、1888年春 14【91】

58:[德]格奧爾格•威廉•弗裡德裡希•黑格爾 著《歷史哲學》第一部 東方世界第一篇 中國

59:同上 第一部東方世界 第二篇續 「印度-佛教」

60:[俄]Th.舍爾巴茨基《佛教邏輯》緒論§5佛教哲學的第三階段—§9 法稱的生平

61:原文翻譯是:「凡是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現實的,凡是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德]格奧爾格•威廉•弗裡德裡希•黑格爾 著《法哲學原理》,1821年出版的序言

62:[德] 伊曼努爾•康德 著《純粹理性批判》第二卷 第二章 純粹理性的二律背反 第二節 純粹理性的背反論

63:佛教禪宗溈仰宗第九代祖師 1918年-1995年。他為將佛法系統性傳往西方的第一人,其與弟子翻譯了系列英文佛經,並將佛教主要經典用通俗易懂的現代中文講解一遍,成為佛教在中國大陸復興的重要推動力

64:實相是真實之相,亦即人本有真心之名。實相有三種意思:一、無相之實相,即無一切虛妄的相,並不是本體亦無。二、無不相的實相,即隨緣顯現,一切妙色,並不是完全無相。三、無相無不相的實相,即真空不礙妙有,妙有不礙真空。如果說它有,則絕相離名,本無一物;如果說它無,則靈光不昧,應用自在。佛和文殊菩薩等所談的實相,亦不在內,亦不在外。是談真心無相,清淨本然,離一切相。既無相,就無在,故不在內,不在外,又真心圓滿周邊,猶如虛空,故雖無在,但又無所不在。即是如來藏,可以理解為「宇宙精神」或「客觀存在」。

65:四肢和頭全部伏在地上,是佛教跪拜最虔誠的一種

66:[奧地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夢的解析》第七章 第六節 「潛意識和意思──現實」,以下同

67:[美]尼古拉•特斯拉 著《特斯拉自傳》第四章 交流電的誕生

68:[日]稻盛和夫《活法》第一章激情與夢想 實現精彩人生

69:[英]阿諾德•約瑟夫•湯因比,[日]池田大作《展望21世紀》第一編第一章 4深層心理的研究

70:同上 第一編 第一章 4深層心理的研究

71:[美]羅伯特•蘭札、鮑勃•伯曼 著《生物中心主義》導言

72:[法]讓•雅克•盧梭 著《論人與人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礎》「小引」

73:穆罕默德 講述《古蘭經》第48章 勝利

74:朱清時 著《物理學步入禪境:緣起性空》

75:[英]史蒂芬•威廉•霍金 著《果殼中的宇宙》第三章 果殼中的宇宙

76:佛和轉輪聖王的身體相貌特徵,包括頭頂長滿肉髻、舌頭很長可舔到額頭、手很長站立可觸摸到膝蓋等三十二種特徵,人類根本無法仿假冒

77:[英]史蒂芬•威廉•霍金 著《果殼中的宇宙》第三章 果殼中的宇宙

78:卷六 如來現相品第二

79:[美]加來道雄  著《平行宇宙》第一章 平行宇宙

80:[英]史蒂芬•威廉•霍金 著《果殼中的宇宙》第三章 果殼中的宇宙

81:同上 第三章

82:[美] 艾爾伯特•愛因斯坦 著 《愛因斯坦文集》 卷一 」關於哲學和科學問題的談話

83:同上 卷一「我深信上帝不是在擲骰子」

84:[美]加來道雄《平行宇宙》第八章宇宙意外

85:[美]羅伯特•蘭札、[美]鮑勃•伯曼 著《生物中心主義》第9章 金鳳花的宇宙

86:同上 第16章 這是什麼地方? 生物中心主義對宇宙的解答

87:同上《生物中心主義》第13章 思維的風車

88:[英]史蒂芬•威廉•霍金 著《果殼中的宇宙》第四章 預言未來

89:同上《果殼中的宇宙》第五章 護衛過去

90:同上《果殼中的宇宙》第五章 護衛過去

91:[美]加來道雄著《平行宇宙》第11章逃離宇宙 第十一步:最後的希望

92:[英]史蒂芬•威廉•霍金 著《時間簡史》第十一章 物理學的統一

93: 朱清時 著《緣起性空》

相關焦點

  • 四部令人震撼的科幻大片,《星際穿越》在列,你看過了嗎?
    小編今天要跟大家介紹四部令人震撼的科幻大片,《星際穿越》在列,你看過了嗎?盜夢空間這部片子之所以讓我興奮,也就是它最能夠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使我產生了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所處的世界是否是真實的呢。影片中無論是在夢中盜取思想還是植入思想,成功的關鍵都在於讓目標無法認識到自己所處的環境是夢境而不是真實世界。念是每個人精神世界的核心,它通過支配精神世界來支配生理的一切反應。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信念,有人相信愛,有人相信公平與正義,也有人相信自由與民主。星際穿越人類甚至是整個地球生命界的未來不在於腳下的寸土之地而在於頭頂的天際之中。
  • 《星際穿越》:在我的IMAX觀影榜上,它永遠排NO.1!
    一直以來,我都希望《星際穿越》能夠重映,以滿足我重溫昔日感動的心願。6年之後,當我們已經遠離影院長達半年之久時,幸福突然來敲門了。我帶著一種近乎神聖的心理迎接著它的降臨。為什麼我這麼喜愛《星際穿越》呢?是因為這是諾蘭大神僅有的科幻題材電影麼?
  • 《星際穿越》裡存在時間悖論?庫珀竟能向過去的自己傳遞信息?
    作為一部邀請了廣義相對論權威基普·索恩作為科學顧問的硬科幻電影,《星際穿越》的情節設計中對科學性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基普·索恩在合作之初就定下了一個基本原則:劇情設計不能違背已經確定的物理定律;腦洞部分也要基於實際的科學理論。
  • 《星際穿越》「莫比烏斯圈」一樣的故事,看不出起點在哪裡
    由馬修·麥康納、安妮·海瑟薇、傑西卡·查斯坦及麥可·凱恩主演的科幻冒險電影《星際穿越》講述了一個「莫比烏斯圈」一樣的故事。未來的地球,自然環境惡化,土地乾旱沙漠化,沙暴天氣經常光顧人們日常生活,許多動植物滅絕,農作物也難逃滅絕的命運,還能種植有收穫的只剩下玉米,也是因病害逐年減產。
  • 平行宇宙中的「星際穿越」
    2009年6月,喬納森向史匹柏正式提交了第三版劇本,隨後又離開了團隊。因為很早之前,喬納森就接手了《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的編劇工作,而《星際穿越》的工作一再拖延,此時的他已不得不回去完成《蝙蝠俠》的劇本。一時間,《星際穿越》又沒有了編劇。事實上,史匹柏完全可以再聘請一位優秀的編劇接手,但他卻不願意這樣做。
  • 解讀《星際穿越》:黑洞內部是生機勃勃還是死寂之地,關鍵是溫度
    雖然黑洞被包裹在事件視界內,用任何已知的方法都無法直接觀測內部,但是無法阻擋人類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科幻電影《星際穿越》的男主角主動脫離飛船,進入黑洞內部就是為了一窺究竟。這並不是男主角自殺的行為,在電影的一開始就介紹了,科學家們已經計算出在黑洞內可能有另外的時空,只是參數不確定。最開始提出這種觀點的是霍金。
  • 重發:電影《星際穿越》觀後
    >電影,看的正是克裡斯多夫諾蘭的2014最新力作《星際穿越(Interstellar)》。他之前的作品《全面啟動》如此,這一部《星際穿越》則可說是更上層樓,以外太空間的開闊壯麗與前作內太空(大腦)的奇詭幽深相互輝映。關於本片涉及的太空物理知識,如重力、蟲洞、黑洞、時空的壓縮與放大、相對論等等,網絡上已有專文介紹,也很值得觀眾參閱。本文還是專談他主題所在的生命與愛。
  • 面對地球末日,《星際穿越》與《流浪地球》做出不同選擇
    星際穿越和流浪地球還是有可比性的。首先,都是世界末日,應該說是地球末日的設定。但星際穿越裡的地球被放棄了,而流浪地球裡的地球被推著走了,是一次全人類帶著地球一起搬家的行動。其次,兩者都面臨著地球毀滅的危險,星際穿越的結局是地球毀滅了,倖存下來的一部分人開始漫長的無目的流浪,而流浪地球是地球在許多人的努力之下得救了。第三,都有一個太空人被選中作為人類的火種,但是星際穿越的男主一心想的都是救自己的女兒,甚至兒子他都不在乎,更不用說。流浪地球則是犧牲了自己,拯救了地球。
  • 《星際探索》:太空再大,只是看向人類自身的舞臺罷了
    人類的一切文明和毀滅源於一種內在的不滿足——無論得到了什麼都無法填補他想要得到更多的念頭。向微觀,人類會探究質子、中子這種元素;向宏觀,人類會走向太空,探索更廣闊的宇宙。無數的未知,讓人類擁有一種渴望,而每一次對外太空的一點點了解,都讓我們充滿了興奮。說到底,這興奮的來源是什麼呢?一是對自己的一種肯定,也可以說是自信,二是對即將獲得的期許。
  • 《星際穿越》的神跡:當男主角掉入黑洞之後
    近日5年前的硬核科幻電影《星際穿越》的重映,讓電影迷和科幻迷好一陣悸動。這部近10年來,銀幕上的重量級科幻佳作,自上映以來,就被電影迷和科幻迷們津津樂道。在大師級導演諾蘭的駕馭下,蟲洞、黑洞、五維空間、星際旅行,在大銀幕上,在浩瀚蒼穹的震撼畫面下,和親情、人類歷史、人類哲學雜糅在一起。最終被演化成一場波瀾壯闊的,人類關於科學的探索開拓史。
  • 從《2001》到《星際穿越》,人類如何在電影裡探索太空
    不久前,獵戶座主星——恆星參宿四的生命進入晚期,有可能爆發變為超新星,在這個過程中它將變得極其明亮,由於它離地球只有700光年,一旦爆發,亮度足以讓我們在白天都能看到它的蹤影,夜晚也會變得比現在更明亮。當然,我們此刻觀察到的變化發生700年前,到底何時爆發,是否已經爆發一切都還是未知的。
  • 通過看電影來科普黑洞和蟲洞,星際穿越為你完美解釋
    通過看電影來科普黑洞和蟲洞,星際穿越為你完美解釋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天涯海角,也不是生離死別,而是我就站在你書架的背後看著你成長老去,卻只能孤獨地玩著沙子和摩斯密碼,順便長生不老。人性與愛點亮洪荒,指明自我救贖。
  • 平行宇宙中的「星際穿越」
    2009年6月,喬納森向史匹柏正式提交了第三版劇本,隨後又離開了團隊。因為很早之前,喬納森就接手了《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的編劇工作,而《星際穿越》的工作一再拖延,此時的他已不得不回去完成《蝙蝠俠》的劇本。
  • 《星際穿越》=《三體》? 別開國際玩笑了
    恰巧,就在《星際穿越》於11月12日登陸中國院線的前一天,《三體》英文版(左圖為封面)正式在美國發售。我們在理解諾蘭美式科幻的同時,美國讀者也在試圖理解劉慈欣的中式科幻。甚至有中國科幻迷將《星際穿越》稱為「小三體」,「諾蘭一定是看過《三體》」「美國在看《三體》,我們在看『小三體』」……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星際穿越》是不是「小三體」呢?
  • 《星際穿越》中解決了什麼重大理論問題才拯救了人類?
    《星際穿越》是一部科幻片,描述得很燒腦,情節也引人入勝,闡述的科學想像很高大上,但闡述的過程非常簡單。簡單來說,電影裡就說了兩件事,地球毀滅、人類自救。地球毀滅是因為植物患上了無法解決的枯萎病,食物鏈斷裂,人類面臨越來越嚴重的饑荒,而且地球沙漠化嚴重,生態失衡。
  • 愛因斯坦比黑洞更牛的預測,一旦發現,人類將可能實現星際穿越!
    前段時間由科學家發布的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黑洞的照片,再一次在人類社會中掀起了對於浩瀚宇宙的好奇之心。
  • 《星際穿越》臺北輕鬆登頂
    臺北周末票房三部影片上榜:《星際穿越》《愛上九號球》《傑莎貝爾》,其中《星際穿越》以2190萬票房輕鬆登頂。《消失的愛人》票房受到較大衝擊落至第二。《星際穿越》臺北首周狂砍2190萬票房登頂時光網訊 上周臺北電影周末票房榜迎來三部上榜新片,分別是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新片《星際穿越》、臺灣本土喜劇片《愛上九號球》以及好萊塢恐怖電影《傑莎貝爾》。
  • 如果復仇者聯盟的英雄們遇到二向箔,誰能解救人類?
    在《三體》中,二向箔的存在主要是星際戰爭中極為基礎的一種毀滅性武器,基本是靠降低其他生物生存的空間的維度來達到目的。那麼,當復聯中的英雄遇到二向箔的時候,他們是否有能力抵抗二向箔的力量呢?而二向箔主要的功能是可以將三維空間坍塌成二維的平面,而我們都知道,平面是不存在體積這一說法的,並且二向箔的降維過程是不可逆的,所以二向箔的存在對於人類世界而言是一個毀滅性的打擊,比起復聯電影中帶有無限手套的滅霸,那危險程度大的不是一點兩點,畢竟滅霸只是毀了人類,而二向箔可以直接使得地球不再存在。
  • 和伽裡略一起穿越星際
    大導諾蘭拍攝的第一部「硬科幻」神作《星際穿越》在中國影院上映了!黑洞、蟲洞、12維空間 ······《星際穿越》將那暗夜無聲卻又令人神往的宇宙圖景展現在科幻迷們的面前。對於許多朋友來說,《星際穿越》真正令人著迷的不僅僅是影片中的科幻元素與天文圖景,更是影片所傳達的對科學的不懈追求——正如英國詩人迪倫·託馬斯所言: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白晝將盡,暮年仍應燃燒咆哮。
  • 星際穿越:穿越蟲洞的未來
    《星際穿越》是克裡斯多福諾蘭在2014年執導的科幻電影,劇中穿越蟲洞、穿越時空的設定,十分有未來感。故事即從人類尋找新的居住地發想,當沙塵暴四起,植物病毒蔓延,全球糧食危機,地球的人類該如何生存?放棄地球,到外太空在找一個適合生存的基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