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才是中國最厲害的文化輸出,伊朗人日本人都愛用……

2020-12-06 中國青年網

在中國文化血脈延續和對外輸出中,成語居然默默無聞地佔據了一個制高點

最近,新冠肺炎疫情還是出現了全球性的蔓延。除了南極的企鵝北極的熊,各大洲似乎都發現了感染者。

其中,內憂外患中的老朋友伊朗,是西亞版圖上最嚴重的地區。3月4日,伊朗大使館在微博上發言,懇切地請求支援:

短短的導語裡,用了好幾個中國成語:雪中送炭;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拳拳盛意;銘感五內。

中國網友很受用,紛紛曬出捐款記錄。順便調侃一下伊朗兄弟成語用得好不好。

如果說伊朗兄弟的成語用法,只是讓中國網友會心一笑,那麼日本小哥的成語,就讓中國人不明覺厲了。

在日本疫情來勢洶洶之際,北海道當機立斷地執行了最嚴格的防控措施,甚至在安倍首相發布停課指示之前,早兩天就開始了停課要求。北海道知事鈴木直道表示,既然上邊拿不出答案,我們就要自己去解決,希望道民振作。(日本)因疫情停課一事並無先例,但自己基於政治判斷做出以上決定,一切後果將由本人負責」。

他還引用了一個中國成語——「請自隗始」來表達自己的決心。

鈴木直道(資料圖)

在此次日本的抗疫行動中,鈴木直道是日本知事中,第一個積極開展核酸檢測、第一個每天堅持親自舉行記者發布會、第一個要求學校停課、第一個全程戴口罩開記者會以及第一個宣布緊急狀態的知事。

成語「請自隗始」出自《史記·燕召公世家》:「王必欲致士,請從隗始;況賢於隗者,豈遠千裡哉?」據百科介紹,這個詞的意思是,戰國時期,燕昭王即位後,一心想振興燕國,想招攬天下賢才為之服務,就與謀士郭隗商量計策。郭隗說:「今大王想招攬賢才,請先從我郭隗開始。像我這樣的人都能被重用,那麼比我能幹的人肯定會來歸附的。」燕昭王採納他的意見。

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這個詞可以認為是相當冷僻了。

之前火爆全網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出自日本皇子寫給鑑真大師的書信,雖然文化基因有中國元素,但智慧財產權是人家的。這句「請自隗始」就不同了,完完全全的中國血統。

舉這些例子,並沒有什麼牆內開花牆外香的意思,畢竟論起用成語用典故,中國人自己在國際國內發言裡,用得頻率可以說是只多不少了。我只是突然發現,在中國文化血脈延續和對外輸出中,成語居然默默無聞地佔據了一個制高點。

對於中國人來講,許多成語及其背後的典故,幾乎是寫入了遺傳基因的。什麼畫蛇添足、圍魏救趙、雞犬升天、一諾千金……除了《還珠格格》裡的小燕子,大多數人都可以毫無障礙地用於日常溝通,這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事。

想當年,皇阿瑪讓小燕子學文化,從成語開始教起,其實實在是一件特別英明的決定。

只是小燕子比較奇葩之處在於,外國人都能學會的成語,她是真的學不會呢。

前段時間網絡熱播的電影《囧媽》裡,戰鬥民族的姑娘娜塔莎能隨口說出「一丘之貉」。

然後我們小燕子的念法是:一兵之貓。看把五阿哥氣的。

徐錚的《囧媽》電影雖然是母子親情,但在國際文化交流上也不該沒有名字。比如,母子倆聯手給大家上了一課數字成語課,著實精彩。

成語,每個中國人都能隨手使用的文化,也是每個外國人不明覺厲、喜歡學、學了就愛用、用了也不管對不對都很高興的文化。這一點,金庸先生也可以做證。

倚天屠龍記裡就有一段,張無忌去冰火島迎接義父謝遜,遇到了一夥波斯明教總壇來的客戶,雙方大打出手之後握手言和。其中雙方的交流就顯得很有文化:

智慧王道:「爾等快快開船,回歸中土。吾人只派小船,跟隨爾等之後。」

張無忌抱拳說道:「中土明教源出波斯,爾我情若兄弟,今日一場誤會,敬盼各位不可介意。日後請上光明頂來,雙方杯酒言歡。得罪之處,兄弟這裡謝過了。」

智慧王哈哈笑道:「爾武功甚佳,吾人極是佩服。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七上八落,不亦樂乎?」

張無忌等起初聽他掉了兩句書包,心想此人居然知道孔子之言,倒是不易,不料接下去竟是學著趙敏說過的兩句話,忍不住都大笑起來。

趙敏道:「爾的話說得很好,人之異于波斯人者,幾希!說爾等多福多壽,來格來饗,禍延先考,無疾而終。」

智慧王懂得「多福多壽」四字的意思,料想下面的也均是祝壽之辭,笑吟吟的連聲說道:「多謝,多謝!」

趙敏也算是戰鬥血統少女,但早早就完成了漢化流程,所以,文化程度比起上過幾天孔子學院的波斯友人,還是高出了一個境界的。後來口出傷人之語,也是因為本質上雙方是敵非友,倒不必太過苛求(當時敏郡主也不是啥好人)。

總而言之,讓小朋友好好學成語吧,說不定哪天,全世界要用用成語做暗號來對付外星來客。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相關焦點

  • 好萊塢愛用武士刀,三國劇全是日系鎧甲?日本文化輸出有那猛?
    風靡全球的好萊塢電影中,但凡有長刀長劍這類冷兵器出場,基本都是日本刀或是以日本刀為原型的現代日本刀。比如美劇《殺死比爾》中烏瑪·瑟曼手持日本刀大殺四方的經典場景;《黑客帝國》中墨菲斯拿日本刀砍汽車的經典場景;以及標誌性背著兩把日本刀的死侍。但是除去用歐洲小說改編的題材外,基本看不到歐系的長劍,難道說真的是日本的文化輸出厲害到排擠美國白人文化本源的冷兵器了嗎?
  • 日本人直到現在才看到《三體2》?中國網友表示羨慕
    在線下,多家實體書店都設立了三體主題書架進行花式宣傳:不過才發行了四天的時間,日本出版社又像去年那樣緊急加印,因為實在不夠賣。有家書店21日貼出海報表示:《三體2黑暗森》現貨已賣光,現在只能進行預訂,比去年《三體1》有過之而不無不及。
  • 都說日本人最會吃海膽,中國吃貨的「花樣吃法」,讓日本人都服了
    都說日本人最會吃海膽,中國吃貨的「花樣吃法」,讓日本人都服了!很多人都覺得日本人是最會吃海鮮的,因為日本是一個島國,他們這個國家四面都是海,而且海鮮的品質也都是很不錯的,日本人在吃海鮮的時候,最喜歡的吃法就是生吃了,他們覺得生吃海鮮,才能吃出海鮮的原汁原味。
  • 日本人:中國人最厲害的一點,就是他們從來不會在乎血統!
    時代在不斷的變遷著,這個世界無時無刻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都知道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歷史文化的國家,在歷史長河不斷的變遷當中,各人種各民族融合交匯,形成了如今的中國,大雜居小聚居的民族形態,並且保持至今。
  • 這次不再是差強人意,還用了更厲害的成語!
    而某協會在國足1:2輸給敘利亞,裡皮憤然辭職後也鬧出了一個大笑話,他們在社交平臺上發文稱「國足對陣敘利亞和菲律賓的表現是差強人意」,這引發全民吐槽,因為「差強人意」這個詞的意思是大體還讓人滿意,而不是讓人不滿意的意思,國足的這種表現如果用這個成語來形容明細是誤用,他們平時發文的評論最多是幾百條,而這個發文讓評論一下子上到了6萬多條,可見球迷真是不吐不快!
  • 中國「猴」文化:民俗、典籍、成語歇後語中常見
    猴,在中國是十二生肖之一,位列第九,即所謂「申猴」。猴與中國人緣分深厚,自古便被視為吉祥、顯貴、驅邪納福的象徵。猴文化是中國生肖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古代文化不可或缺的一個分支。猴年將至,讓我們來說說中國文化中的那些「猴」。  語文課本裡的猴  最早帶給我快樂的猴子不在動物園裡,而在集市上。每每逢集,哪兒笑聲最多,掌聲最響?
  • 從阿木爺爺到雪花飄飄……中國文化正在輸出
    如此硬核強勢的輸出,怕是連原唱費玉清聽了都要冒出一連串感嘆號。中國文化,正在從各種意想不到的角度,實現著海外輸出。今天這篇文章,對近年一些有意思的文化出海現象進行了一個盤點。這些中國文化是如何吸引各種文化背景下的外國人的?或許對未來中國文化輸出提供了一些奇妙的思考角度。
  • 中國兒藝新戲取材傳統文化用成語串聯 形式創新
    中國兒藝新戲取材傳統文化用成語串聯 形式創新 2015-01-26 19:25:2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網北京1月26日電 (記者 應妮)中國兒童藝術劇院2014年末推出的《中國故事之成語魔方》,是該院2015年推出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劇的開篇之作,首輪演出13場爆滿並加場。
  • 從中文導遊到美女「網紅」:一個伊朗姑娘的中國故事
    孟雅琪的家鄉是伊朗歷史名城伊斯法罕,她的波斯語名是阿蕾祖,有「希望」之意。談起為何學習中文,孟雅琪說,她高中畢業後就讀伊朗沙希德·貝赫什提大學中文專業,這是母親的建議。「選擇專業時,媽媽告訴我,中國歷史文化悠久,與伊朗關係密切,這個專業對你的未來將很有助益。」「那時朋友們都問我為什麼不去學德語、法語、西班牙語?這是當時伊朗人學習外語的主流方向。
  • 用「光語」映照中國傳統文化 楊浩老師匠心打造第二季龍印《成語...
    河北衛視原創文化類節目,龍印《成語天下》第二季即將開錄!  記者從錄製組得知,本季龍印《成語天下》邀請到了《故事裡的中國》的燈光總設計楊浩老師加盟,強強聯手匠心打造《中華好詩詞》姐妹篇。據悉,本季《成語天下》採用全新舞臺,現場美輪美奐。從舞臺、燈光、特效都進行了全面升級,視覺效果更加震撼,觀看體驗也將更上一層樓。
  • 看圖猜成語:這些圖片能讓你想到什麼成語?猜對9道的人厲害了!
    ,給人一條出路)2、答案:水滴石穿(出自《鶴林玉露》,意思是水一直向下滴,時間長了能把石頭滴穿,後比喻力量雖小,只要堅持不懈,事情就能成功,也說「滴水穿石」,常與「繩鋸木斷」連用)3、答案:三更半夜(出自《宋史·趙昌言傳
  • 心理學:最厲害的人,都是沉默寡言的人
    作者:心理盧先生文/原創人類是群居動物,然而這種群居動物最大的特徵就是愛湊熱鬧,他們恐懼被孤立的感覺,覺得不跟隨大幫走,就是孤獨的,被人遺忘的。不管好事壞事都喜歡上前湊一湊。包括在商界也是如此,比如前年賣白菜賺錢,結果一群人都去賣白菜,今年賣大蔥賺錢,又有一群人跟隨去賣大蔥,最後錢沒賺到,還賠了很多。這些人準確地說沒有獨立的思考意識,大腦細胞懶得動腦思考,只盲目的跟隨想分一杯羹,最後當事情不盡人意後,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樣做是錯誤的。
  • 中國投資最「厲害」的人段永平:捷徑是迷路的最快的辦法
    我們早年經常提性價比,直到我有一次跟一個中國通的日本人談合作說到我們的產品性價比高時,對方很困惑地問道,什麼是性價比,是「sex-price」 ratio嗎?我當時就愣了一下,覺得日本人的詞典裡似乎是沒有性價比這個東西的,之後又花了很久才悟到,「性價比」實際上就是性能不夠好的藉口啊。我希望我們公司不會再在任何地方使用這個詞了。   10.
  • 起源中國的「摺紙術」,被日本人發揚光大後,如今成為了日本國粹
    摺紙文化起源於中國不過說回來,中國人對於紙的製造和運用,還是最為厲害的,並且也因此誕生了許多璀璨的文化和藝術,就比如「剪紙」和「摺紙」就是如此。剪紙和摺紙都是中國古代最知名的兩種藝術,都是裝點生活或者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只不過一個是用剪刀和刻刀來刻制花紋,而一個是通過摺疊製造出許多模樣。
  • 成語罪不容誅,意思到底是該誅還是不該誅?用了十幾年都用錯了!
    有這麼一個成語,罪不容誅,字面上理解,此人犯下的罪過尚未達到誅殺的程度;但還有一層意思,就是此人犯下的罪,就是誅殺他九族都不能抵消他的罪過。那麼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不得不說中國文化的確是博大精深,很多成語或者詞語都不能看表面意思,比如空穴來風,萬人空巷什麼的,都是及其容易用錯的成語。
  • 「令人噴飯」是成語?真假成語鑑定,沒幾個人能過關!
    後人用此詞譏諷寫文章長篇累牘而說不到點子上▽女生外向活久見,看這詞真讓人懷疑那年頭的成語是有指標嗎?▽還有一個長得很像日本人名字的成語吉光片羽其實最令人尷尬的不是有些成語在你面前你認不出而是你還憑藉著母語者的蜜汁自信蒙頭收編了許多假成語
  • 印度粉絲把自家麥田修剪成小米logo:文化輸出到底靠什麼
    這和日本多年來的文化輸出,也是密不可分的。前些年,中國在全球推動孔子學院建設,但現在因為外部環境變化,出現了一些困難。中國沒有美國那樣的好萊塢大片。我們該怎麼辦?今天,看到一個小新聞倒有些啟發。但商業力量,在文化輸出中,更加悄無聲息。2兩年前,中國在馬爾地夫造了一座橋6號線11標:中馬友誼大橋連接了馬代的首都、國際機場和最大的居民島,解決了馬代人民的實際問題。
  • 日本的「鬼」文化源於中國,日本人卻說日本的「鬼」和中國不一樣
    這個概念在日本,發展成為了很有意思的妖怪器物文化。 實際上,宮崎駿的很多作品裡,都體現了日本的"鬼文化"或者說"妖怪文化"。比如《幽靈公主》裡那個人面鹿身、鳥足獸尾的山獸神;《龍貓》裡膽怯畏人的古宅精靈"煤煤蟲"等等。 簡而言之,日本文化裡"鬼"的形象,跟"鬼門的方位有關"。
  • 在中國少有的7個漢字,在日本卻很常見,認識一個你就很厲害!
    文/卓越歷史君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有著數千年的歷史,正是有了這些悠久的歷史才能造就出我們如今豐富多彩的文明,就好如我們中國無比珍貴的財富——漢語,它影響了我們周圍的許多國家,他們都會受到漢語的影響,影響最為深遠的,就是日本的漢字文化。在中國罕見的7個漢字,在日本卻很常見,認識一個就算你厲害!
  • 比起討厭中國,日本人真的更討厭韓國?
    儘管最後查明最初來日本的傳播路徑大多來自歐美,但這鍋已被扣在中國人頭上,其引發的結果可以說是全網都在罵,當時日本網民對中國人的仇恨言論可稱海量。緊接著,日本媒體開始炒作中國遊客在日本大量購買口罩,說是為了高價轉賣,最後日本一個類似物價局的部門還特意在其官方推特上用中文發推說,大量購買、囤積、轉賣口罩是違法行為,會堅決取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