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愛用武士刀,三國劇全是日系鎧甲?日本文化輸出有那猛?

2020-12-03 冷兵器研究所

編者按: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情況?風靡全球的好萊塢電影中,但凡有長刀長劍這類冷兵器出場,基本都是日本刀或是以日本刀為原型的現代日本刀。比如美劇《殺死比爾》中烏瑪·瑟曼手持日本刀大殺四方的經典場景;《黑客帝國》中墨菲斯拿日本刀砍汽車的經典場景;以及標誌性背著兩把日本刀的死侍。但是除去用歐洲小說改編的題材外,基本看不到歐系的長劍,難道說真的是日本的文化輸出厲害到排擠美國白人文化本源的冷兵器了嗎?

在美國本土文化的各種影視作品中,使用冷兵器的電影不少,尤其是恐怖片以及B級血漿片,但是長刀長劍的出場是比較少的,主要使用的基本都是工具類利器。比如《月光光心慌慌》裡的麥可·麥爾斯使用廚刀、《德州電鋸殺人狂》裡的人皮臉使用電鋸、《十三號星期五》裡的傑森·沃赫斯使用斧子以及開山刀。這當然主要是因為美國建國時間太短,建國時已經是火槍為主要武器的時代了,沒有自己的冷兵器文化,那麼想要做本土文化冷兵器影視劇當然只能首先考慮那些他們自身使用的工具來作為武器。

▲美國印第安人保留地

雖然美國白人雖然沒有自身的冷兵器文化,但是美國的印第安人還是有著自己的冷兵器文化。不過,在各種影視作品中也很少見到印第安人冷兵器,畢竟影視文學藝術作品所表達的主要還是社會主流意識形態,而美國主流文化中並沒有印第安人的地位。美國的印第安人生存現狀其實也非常悲慘,印第安人的保留地基本都是偏遠地區,貧瘠的土地根本無法產出足夠的食物,導致印第安人普遍很貧窮。印第安人的失業率高達 11.3%,這相較於全美的3.9% 失業率,足足高出了3倍。而印第安人的自殺率高出美國平均數值的62%。歷數美國影視導演,基本看不到印第安人,所以印第安人文化在美國是沒有話語權的。因此,在美國的影視作品中,除了專門拍印第安人題材的作品外,是看不到印第安人的冷兵器的。

▲《歐洲性旅行》中美國學生去歐洲當上了教皇

在美國影視劇中有長劍的卻基本都是歐洲小說或是歷史事件改編的影視劇。比如《指環王》系列是英國作家、牛津大學教授約翰·羅納德·瑞爾·託爾金的小說改編的,《勇敢的心》根據蘇格蘭起義領袖威廉·華萊士的事跡改編。真正美國本土文化的影視劇中只能看到日本刀,甚至中國劍都有出場,但是卻基本看不到美國白人同源文化中的歐式武器。雖然日本的文化輸出包裝的十分成功,但是顯然也沒成功到日本文化入侵美國文化能把白人的傳統文化排擠出去的地步。其實,作為同源的歐洲文化,就是因為同源,所以美國文化才相當排斥,嚴防歐洲文化對自己意識形態的侵蝕。畢竟如果歐洲那套東西在美國十分流行起來,怕是會有相當多的美國人會嚮往歐洲,去移民歐洲,而他們如果移民歐洲因為文化同源,生活來說是沒有太大阻礙的。美國文化自然是要非常警惕歐洲文化的入侵,美國的影視劇作品中就充斥著不少貶低歐洲文化的作品來保證自己的意識形態。

而美國的影視文化作品中之所以日本刀很常見,自然是因為日本基本等同於美國的附庸國,日本的政局、軍事、經濟都受到美國的操控,美國文化在心理上是對於日本文化有一個優勢地位的。所以美國自然不擔心日本的文化入侵會影響到美國自身的意識形態,畢竟就算喜歡日本文化的美國人也最多去日本旅遊享受一下當大爺的感覺,但不會去移民日本。日美文化差距大,政治地位也相差甚遠,人要移民也是去更好的地方,而很少會去不如自己家鄉的地方。所以日本文化對於美國來說更多的是一個稀罕的玩物,而不是入侵者,日本是沒法向美國真正輸出日本自身的意識形態。

而對於中國來說,日本的文化入侵情況其實就已經非常嚴重了,對自身文化產生了很大的侵蝕。大量的中國影視文化作品中哪怕是中國傳統文化題材的東西,都大量的出現日本文化特徵的產物。比如國產遊戲《黑神話·悟空》作為中國西遊題材的遊戲,但是裡面的盔甲則帶有很多日式盔甲的結構,例如裙甲基本都是日本當世具足所特有的板札結構。

▲日本當世具足

與中國傳統札甲是小豎直甲片連接不同的是,日本當世具足的板札結構是整個長橫條大甲片上下連接組成的。這種板扎結構是日本當世具足的獨特結構,與中國盔甲有著非常鮮明的不同,而這種板扎結構在中國的各種影視動漫遊戲作品中可以說是屢見不鮮的。

比如本來是中國文化輸出大戶的三國題材,中國自己拍的東西,盔甲依然是是各種日式盔甲的風格。劉德華扮演趙雲的那部《見龍卸甲》,趙雲所穿盔甲具有很明顯日本當世具足特色。胸甲和肩臂甲根本就是日本當世具足的要素。然而主創人員依然狡辯盔甲沒有抄日本,日本的盔甲都是抄中國的。雖然日本武器盔甲確實一度是模仿中國的,比如日本古墳時期的掛甲,就是中式的札甲風格。以及平安時代末之前「上古刀」也都是仿中國直刀。但是在這之後日本已經發展出來具有自身獨特風格的武器和盔甲了。拿這些標準日本特色的東西說這是源自中國的東西,就顯然是強詞奪理,與韓國嘴臉一般。

就算是以製作用心著稱的老版三國電視劇,頭盔也是採用的日本大鎧風格的頭盔。頭盔上的兩根仿佛觸角一般的東西是日本大鎧頭盔中的「鍬形」,以及兩側的日式「吹反」。雖然中國甲也有類似的吹反結構,但是這兩者加起來就是很明顯的日本大鎧頭盔樣式了。這就導致出現了一種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同樣三國題材的作品,往往日本人做的東西更具中國傳統文化要素,而中國人自己做的三國題材文化作品往往夾雜了大量的日式文化元素。

▲日本遊戲《三國志14》原畫

實際上日本的冷兵器相對中國傳統類兵器的種類來說,實在非常單調,日本特色冷兵器就那麼幾種,而中國傳統冷兵器數千年來各個朝代均有不同的特色,種類非常豐富。這就導致了日本很多遊戲為了豐富武器種類,往往要從採用中國的傳統兵器。包括日本的遊戲中還會採用中國傳統武術的招式甚至與中國傳統武術的大師形象,比如日本的格鬥遊戲《死或生》中就有使用中國八極拳以及形意拳的角色。而日本著名的Fate系列作品中還出現了八極拳宗師李書文的形象,然而中國自身卻在不斷的貶低自己的傳統武術,甚至於不少中國孩子是通過日本Fate系列作品才知道李書文其人的。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武器盔甲有著非常明顯的中國文化特徵,以及自身文化的獨特美感,然而中國人自身往往對中國傳統武器盔甲缺乏足夠的了解。雖然文藝作品不是考古紀錄片,不需要考證的非常專業,但是中國傳統題材的作品,盔甲武器這類道具起碼得是中國特色的東西才對,哪怕朝代對不上,比如三國時期武將穿一身中國風格明顯的宋式盔甲也要好過穿一身日本當世具足或是日本大鎧。不過近些年道具相對考究的文藝作品也漸漸開始出現,希望以後中國傳統的冷兵器文化能夠不再被外國文化入侵。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人渣嘯西風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相關焦點

  • 成語才是中國最厲害的文化輸出,伊朗人日本人都愛用……
    在中國文化血脈延續和對外輸出中,成語居然默默無聞地佔據了一個制高點最近,新冠肺炎疫情還是出現了全球性的蔓延。除了南極的企鵝北極的熊,各大洲似乎都發現了感染者。其中,內憂外患中的老朋友伊朗,是西亞版圖上最嚴重的地區。
  • 劉慈欣《三體》在日本搶脫銷!5天8次印刷,網友:真正的文化輸出
    劉慈欣《三體》在日本搶脫銷!5天8次印刷,網友:真正的文化輸出2019年,中國科幻影片《流浪地球》的成功,讓劉慈欣這個人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從此這個一直在幕後的科幻小說作者,走到了臺前。緊接著就是他《三體》的爆火!而《三體》這本書也代表了中國科幻的水準,甚至是已經達到了世界級的水準!
  • 火遍歐美的「xuě huā piāo piāo」 怎麼不算文化輸出?
    看到這條消息,DT君很容易就聯想到了文化輸出。熟悉DT的朋友可能還記得,我們之前就深度分析過網文和抖音的出海情況。雖然已經有媒體朋友斷言《一剪梅》的走紅不是文化輸出,在社交平臺的評論中,「被罵蠢罵到紅,也叫文化輸出?」這類看法也獲得很多人的贊同。但DT君還是認為,「雪花飄飄」的案例,值得放進中國文化輸出的話題中來好好聊聊——這到底算不算文化輸出?
  • 印度粉絲把自家麥田修剪成小米logo:文化輸出到底靠什麼
    原創 正解局 正解局 收錄於話題#正解企業系列84個正解局出品我們一直在強調文化輸出。文化輸出看起來虛無縹緲,但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企業乃至一個具體的國民來說卻有實實在在的好處。
  • 盤點近10文化輸出的國產劇,《步步驚心》堪比《來自星星的你》
    有一個詞在這幾年裡常被提及:軟實力。而作為一個影評工作者,這個詞自然也與我們息息相關,尤其隨著網際網路產業的擴張,影視作品、網紅視頻等,都已經成為了我們文化輸出的重要載體。比如此前頻繁被大家熱議的「李子柒算不算文化輸出」,就得到了各大媒體的爭相報導。
  • 為什麼日系車普遍喜歡使用低粘度機油?優勢在哪?
    但是日系車為何卻獨愛低粘度機油,而且按市場發展趨勢,機油的粘度還在持續向低方向發展。其實相比於高粘度機油,低粘度機油更有利於提高燃油經濟性,達到省油省錢的目的,這也是日系車瞄準這一問題的根源所在。日系車從一開始設計時追求的就是燃油經濟性,這主要與日本當初的國情有關。
  • 手機演化史:不一樣的日系手機 各種黑科技附身
    其實一直以來日系手機都離我們有些遙遠,如果想要體驗只能海淘並且還要承受網絡支持不完整手機語言殘缺的問題,可即使這樣依然有很多日系手機粉們趨之若鶩,希望能體驗到在那個年代領先的高科技。擁有高顏值的日系手機在2000年左右的時候,日系手機在國內市場還是佔據了一定的市場。
  • 為什麼好萊塢大片這麼火?美國好萊塢大片背後的美國文化元素闡釋
    電影作為一門藝術,同時也是傳達文化價值和意識形態的重要媒介。以商業為目的的好萊塢電影,憑藉菜單式、全球化的運作推廣,被看做世界電影的典範。好萊塢電影在全球很好地塑造、傳播了美國形象和美國文化價值觀,以至於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不得不擔心美國 文化帝國! 的侵略會壓制甚至取代其他民族文化,造成文化價值的單一化。
  • 日本電影的「純愛」之謎:浪漫劇場裡的「騙術」
    平成年的日本電影,數愛情類型片的「高嶺之花」開得最為奇情異趣,魔幻瑰麗,「日系純愛」的畫風深深影響著東亞文化圈的影迷,每年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持續不斷的日本電影熱,愛情、恐怖和動漫是日本電影向國際輸出想像力和創意的主力軍。雖然,人們都明白「童話裡都是騙人」的道理,總忍不住走進浪漫劇場,一邊吐槽狗血,一邊輕拭眼角。
  • 從阿木爺爺到雪花飄飄……中國文化正在輸出
    這位63歲的爺爺,用視頻的形式展示了如何徒手打造魯班凳、蘋果鎖、木拱橋、會行走的小豬佩奇……被稱之為「當代魯班」,向世界各地網友輸出了一波來自東方手工藝文化的力量。在文化輸出方面,不得不提李子柒。去年12月,關於「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輸出」的話題在各大平臺引發的熱議。作為Youtube首位粉絲破千萬的中文視頻博主,李子柒用獨特的田園美食視頻徵服了老外。
  • 與其罵漫威拍尚氣的爭議,不如談談中國電影如何反攻好萊塢
    絕對能在潛移默化中,將本民族和本國的文化價值觀輸出給他國。 就像TVB港劇,專門有一支普通話配音隊伍一樣。 好萊塢長期穩定的大片輸出,讓每個非英語系國家都培養了一批電影聲優。
  • 為什麼日系車能做到低油耗?真的是因為鐵皮薄重量輕?
    為什麼日系車能做到低油耗?真的是因為鐵皮薄重量輕? 2018-01-16 18:40 來源: 安徽網 談到日系車,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省油,但是大家對日系車省油的原因全部歸結到鐵皮薄重量輕.從數據上看同級別日系車和德系車的自重相差不大,那為什麼日系車能做到低油耗呢?
  • 談談美國新好萊塢電影與美國新好萊塢電影文化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好萊塢式舊電影機制分化瓦解,向新的方位變革轉型的時期,好萊塢電影界自身的權利結構、導演群落、表演方法、觀眾群體、電影理論等方面都開始了新陳代謝。20世紀70年代美國好萊塢電影經過變革重組,確立了新的電影機制。20世紀80年代以後,美國電影進入了多元發展的新時期。
  • 鎧甲勇士中,開局很猛結局窩囊到頭的怪獸
    鎧甲勇士中反派大都是外星人或者強化人存在,想毀滅時間或者改變世界。他們常有人類不會有的能力,比如鎧二中的痴冥的噴火,紫冥的穿強遁地,如果不是幹的邪惡勾當和醜陋的變貌,完全想是異能者一樣。但在鎧甲或者和其自己同物種之間有時往往不堪一擊,大多數都被封印,但也有少數死法過於草率,下面來盤點一下。
  • 三組日系穿搭告訴你,極簡配色有多麼重要,冬季提升高級感全靠它
    如果要形容日系冬季穿搭,可能很多人率先想到簡約高級、優雅溫柔等詞彙,畢竟這是日系穿搭一直留給大眾的印象。而這除了與日本女性注重單品材質而非款式有關外,也與配色息息相關。 熟悉日系穿搭的女性大都應該了解,走優雅氣質路線的日本博主穿搭中,近乎都少不了極簡配色這一要點。
  • 十幾w拿下日系SUV,配置豐富有檔次,峰值扭矩達315牛米
    十幾w拿下日系SUV,配置豐富有檔次,峰值扭矩達315牛米。外觀設計上,新款本田CR-V變得更加年輕有活力了,並且新款本田CR-V增添了月光藍、銀黛灰、雅韻金三種活力色彩,可以更好地滿足消費者朋友個性化需求。前臉部分,新款本田CR-V運用一條銀色飾條貫穿前包圍,對於提升前臉的橫向視覺效果起到了較大的幫助。
  • 日系車使用0W-20低粘度機油,是因為日系機械加工精度比歐美系高?
    說德系精加工水平差是沒有依據的,精加工水平的高低並不在於工人的技術,而是在於加工時所使用工具機等機家設備的高低,如果設備更高級、那麼精加工水平就高;世界頂級的數控精加工中心是德國的DMg打造的,當然這裡有神話德國的意味,但足以證明德國精加工水平足夠高,那麼利用頂級精加工設備打造出的零部件精度就不如日系高麼?這個道理是很容易理解的;但同樣日本森精機的水平就差?
  • 為什麼不建議「穿搭小白」嘗試日系穿搭?不懂就隨便穿,難怪很醜
    想要知道這裡面的原因,有一個背景我們不得不了解:那就是日本文化!因此,在今天的這篇分享中,洛薇會從以下兩方面來闡述,並且會重點分享日系穿搭的搭配要點和技巧。本期主要內容包括:● 日系審美的支撐體系:日本文化● 日系穿搭的搭配要點和技巧第一:日系審美的支撐體系:日本文化說到日本文化
  • 日系「最失敗」豪車,入華堅持進口,開10年只換輪胎
    這個日系豪華品牌,在國際上也有很好的知名度,斯巴魯,由於水平對置引擎的技術,在豪華品牌領域佔據著地位,結果,在這個領域取得成果的只有斯巴魯和保時捷,但是,這個品牌在國內市場上發展著,用兩個字來表現,那就是「慘澹」,作為日系高級品牌,斯巴魯旗下的車型一直堅持純進口,但慘澹的銷售量卻無法支撐家人的日常運營
  • 日本猛暑能讓蚊子都躲起來? | 日本網友
    在日本,氣溫超過35度的情況下被稱為「猛暑日」,本周一的時候共有181個地方屬於「猛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