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7月8日訊(記者 龐為 攝影 逄淑才)近日,青島嶗山區沙子口街道嶺西村,村民劉輝家中澆菜的大水缸中發現了一對形似青蛙或蟾蜍的動物,並且在這個水缸中也陸續發現它們產下的大小不一的「蝌蚪」。青島新聞網攝影師聞訊趕去拍攝並一探究竟。
兩隻小傢伙體長約5釐米,舌呈盤狀,皮膚粗糙,身體和四肢灰棕色,背上布滿斑點和刺疣;腹面呈橘紅色間黑色斑紋,趾間有蹼。
雄的這一隻沒有聲囊,偶爾發出「咕咕」的輕微叫聲,顯然與我們常見的青蛙或蟾蜍不一樣。
經青島動植物學者于濤老師鑑別為珍稀物種東方鈴蟾。
東方鈴蟾別稱臭蛤蟆、紅肚皮蛤蟆,是鈴蟾科、鈴蟾屬兩棲動物,有冬眠習性和肉食性,每年可產卵150-300枚,主要棲息在山溪的石下、草叢、路邊、半山坡上的小水坑、石頭坑等處。
于濤老師說:近些年,隨著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提高和生態環境的逐步改善,農藥和化肥的使用得到控制,才使珍貴的東方鈴蟾悄然走向了適合它們生存的居民院落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