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首臺鋼軌探傷車成功上線,中國高鐵科技再添新力量

2020-12-08 上觀

10月30日14時29分,由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和襄陽金鷹重型工程機械有限公司聯合研製的我國首臺國產鋼軌探傷車GTC-80x型10926號機車,在上海大機運用檢修段鋼軌探傷車間11名職工操控運用下,正點抵達滬昆線臨平火車站,成功完成滬昆線上海西站至臨平站間(K5+150-K178+200)173.05公裡普速線路鋼軌探傷檢測運用考核,這也標誌著該鋼軌探傷車已能勝任在役鋼軌的安全無損檢測工作。

 

正、副司機運行操控機車駛出何家灣基地。

 

據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中級助理研究員、安全技術及工程博士、設備技術專家李培介紹,GTC-80X型探傷車檢測能力優於現有安裝的進口探傷系統的GTC-80J型探傷車。此次落戶上海大機運用檢修段的國產鋼軌探傷車,由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和襄陽金鷹重型工程機械有限公司聯合研製,具有鋼軌傷損智能識別和探輪2D雷射自動對中的超聲檢測系統、模塊化動力下懸式車輛系統、超聲數據採集系統模塊化設計、大空間#字形轉向架機械機構設計、自主化GTC-80X型探傷車整車集成技術等6大關鍵技術。該探傷車檢測效率高、檢測精度高、系統可靠性高、可升級可維護性強、空間更大、成本更低、能耗更低、安全性更強、工作舒適程度更高。

 

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技術數據採集。

 

同時,GTC-80X型探傷車創新了2D雷射自動對中技術,針對車輛蛇行造成探傷系統不能滿足現場檢測的問題,採用2D雷射檢測技術、雨霧控制技術和追蹤閉環控制算法,定製設計了大推力步進電機,完成了2D雷射自動對中系統,實現了普速鐵路探輪偏移標準差2.33mm、高速鐵路探輪偏移標準差0.78mm的控制要求,解決了高速檢測中探輪自動對中的關鍵技術難題。

 

技術專家與操作人員共同進行鋼軌探傷車數據匯總綜合評價。

 

據悉,在滬昆線進行GTC-80X型探傷車運用考核,是根據鐵路總公司、上海鐵路局統一協調安排,通過完成對試運行區段內173.05公裡線路進行綜合作業性能驗收,考核車輛性能和探傷檢測效果。根據鐵路相關規定,鋼軌探傷車GTC-80x型必須試運用滿一年,自2017年11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在上海鐵路局管內線路上組織試生產,完成線路設備探傷檢測計劃與機車運用任務。

 

題圖說明:鋼軌探傷車完成運用考核,正點到達臨平站。

相關焦點

  • 華工科技參與研製出國內首臺鋼軌雷射強化車
    烈日炎炎下,一輛14米的「特製車」沿著長長的鋼軌徐徐向前行駛,隨著車尾的機械臂轉動伸縮間,雷射正對準鋼軌一絲不苟地進行精確作業。這是國內首臺鋼軌雷射強化車,由華工科技旗下華工雷射聯合鐵四院、華中科技大學等單位共同承擔國家「十三五」規劃重點研發項目的成果之一,用於地鐵、國鐵軌道的強化及再製造,以提高軌道的使用壽命。這臺鋼軌雷射強化車為集裝式結構,由高功率雷射器、驅動小車、平板車和若干隔間等部分構成。
  • 探傷車:行走中的鋼軌「醫生」
    原標題:探傷車:行走中的鋼軌「醫生」   安全嗎,人體能承受嗎?「時速4000公裡的地面飛行列車」一提出,點燃公眾想像力的同時也引發各種疑問。   速度越來越快,安全怎麼保障這個問題,讓「中國速度」一路高歌猛進的同時無法迴避。
  • 雙軌式鋼軌超聲波探傷儀上線 給鐵軌做「B超」
    雙軌式探傷作業車  手推式探傷儀     鐵路北京局集團公司天津工務段所屬探傷車間,在對春運後鋼軌進行的大範圍「體檢」中,安全運輸的高科技新武器——雙軌式鋼軌超聲波探傷儀首度上線,開始奔跑在鐵路線上,極大提升軌道檢測效率,
  • 用於高鐵鋼軌探傷的正負脈衝超聲發射接收板卡設計
    編者按:  摘要:目前在鋼軌探傷的超聲波發射電路中常用的是基於電容充放電原理的負尖脈衝的激勵方式,超聲波發射重複頻率受電容充放電速度的影響,且激勵電壓不恆定,直接導致測量結果定量困難。
  • 高鐵長鋼軌誕生記
    高鐵出行時代,「和諧號」動車組列車速度快捷、運行平穩、安全舒適,受到廣泛稱讚。這得益於高鐵線路上鋪設的長鋼軌減少了鋼軌接頭間的撞擊,讓列車行駛更加平穩,旅客在車廂內更加舒適。近日,記者走進位於安徽境內的上海鐵路局蕪湖北焊軌基地,實地探訪年最高焊軌能力達2600公裡的現代化工廠,目睹了長鋼軌「誕生」的精彩瞬間。
  • 國產晶片技術再進一步!首臺5納米蝕刻機研發成功,臺積電已採用
    甚至還領先了國際,據悉,國內首臺納米蝕刻機已經研發成功了,它出自於中微半導體公司,這家公司也是國內知名半導體企業,可能很多人都不清楚是科技的功能,其實我們也沒必要了解那麼清楚,只要知道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機器設備就行了,再無納米是科技的支持下,國產晶片將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雖然高科技技術遲遲不能突破,但是蝕刻機的研發證明了國內的這方面仍有希望,總有一天會突破先進的光科技技術
  • 從學習到超越——那些了不起的國產科技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回望過去,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給予我們以深厚文化底蘊與自信;鳥瞰當下,我國科技又在時代前沿,不斷進步。大至航空航天,小至生活日常……那些了不起的國產科技,讓我們身邊的中國速度,加速前進! 能 登 天天問一號「火星!我們中國人來了!」
  • 比高鐵還牛!中國第五代新型磁浮列車亮相,已完全掌握核心技術
    中國高鐵高鐵被稱為新四大發明,在世界高鐵總裡程中中國的高鐵軌道長度已過半,我們會關心高鐵的速度,關心高鐵的服務,卻很少有人會去關心高鐵的鋼軌。中國有自主創新研發的世界首臺雙動力電驅銑磨維護機器人裝備——銑磨車,它能對鋼軌的型面進行修復,對鋼軌輪廓進行「整形」,但作為銑磨車的核心部件銑刀中國還要從國外進口。
  • 創新攻堅 獻禮國慶——中國建材展廳再添新材料!
    在今年的國慶節,再將我們的最新材料成果整理分享。我們正在用科技、用材料,改變和影響著世界,相信你會看到一個孕育著新機和活力的中國建材!水泥基材料水工大壩用特種水泥(中國建材總院)水工大壩用特種水泥為低熱矽酸鹽水泥,是中國建材總院歷時數年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為解決水工大壩「溫度裂縫」世界性難題開闢了新技術途徑。
  • 牛宏亮:高鐵線上的「鋼軌醫生」(先鋒足印)
    資料圖片  高鐵白天運營,夜間停運檢修。於是便有了一支鐵路「特種兵」,他們每天從凌晨開始為鐵路鋼軌安全「把脈」,也被稱為「鋼軌醫生」。47歲的共產黨員牛宏亮是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公司濟南西工務段的一名探傷工區工長,就是這支隊伍中的一員。  1989年,牛宏亮子承父業,成為一名工務線路工,第二年便光榮入黨。
  • 中國高鐵跑得穩和北鬥衛星有關 還有這些「黑科技」
    測量人員會在軌道中線上臨時架設一個三腳架,然後將高精度全站儀架在三腳架上,以光電掃描的方式測得選取樣點的信息,進而再推算鋼軌的坐標數據,每根軌枕都要重複一次,一個小時只能測量200米。隨著高鐵建設的飛速發展,軌道精測技術也在不斷演進。慣性組合導航鐵路軌道幾何狀態測量儀,也叫慣導小車,是目前最為常見的測量方式。
  • 滬寧城際鐵路電子客票試點,購票「長蛇陣」真的再不會有了
    鐵路釆用國產重型無縫長鋼軌。檢測設備升級換代,綜合巡檢車、大型養路機械、檢測車、鋼軌探傷車等先進裝備投入使用。列車安全平穩行駛,刺耳的「哐當,哐當」撞擊聲音沒有了。機車動力完成從小型到大型、從蒸汽到內燃再到電力的更替。機車動力完成從小型到大型、從蒸汽到內燃再到電力的更替。
  • 安徽將再添一座超大高鐵站,規模8臺18線,計劃2023年建設完工!
    安徽將再添一座超大高鐵站,規模8臺18線,計劃2023年建設完工安徽省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從各大城市的面貌和基礎設施水平可以看出,安徽省經濟發展最突出的城市是省會合肥,合肥崛起非常快,合肥依然處於二線城市的行列,但未來以這樣的發展速度衝擊新的一線城市是非常有可能的,除合肥外,省內其他地級市也在推進中
  • 從12.5米到500米 探秘一根超長高鐵鋼軌的「誕生」(組圖)
    鋼軌,是承載火車平穩運行的關鍵,它的發展變化不斷承擔著中國鐵路技術的發展變化,也承載著人民群眾美好幸福生活的變化。幾十年來,一根鐵路鋼軌也由最初的12.5米、25米變成50米、500米,直至演變成現在的千裡鐵路一軌相連。
  • 中國高鐵跑得穩竟和北鬥衛星有關 還有這些「黑科技」
    測量人員會在軌道中線上臨時架設一個三腳架,然後將高精度全站儀架在三腳架上,以光電掃描的方式測得選取樣點的信息,進而再推算鋼軌的坐標數據,每根軌枕都要重複一次,一個小時只能測量200米。  隨著高鐵建設的飛速發展,軌道精測技術也在不斷演進。慣性組合導航鐵路軌道幾何狀態測量儀,也叫慣導小車,是目前最為常見的測量方式。
  • 中科同志科技高真空除氣爐為半導體先進封裝業再添「新丁」
    但中國的半導體行業景氣度卻持續回暖,旺盛需求刺激設備國產化進程加速。一直致力於提升半導體封裝技術的中科同志科技,新開發成功的「高真空除氣爐」更為半導體行業發展再添助力 2020年12月底,隆冬已至,寒潮來襲。但中國的半導體行業景氣度卻持續回暖,旺盛需求刺激設備國產化進程加速。
  • 中國首臺半導體雷射隱形晶圓切割機研製成功,將填補空白
    雖然說是我國的科技已經相比以前進步很多了,也已經慢慢進去了科技強國的行列,可是我國現在依然有很多地方是空白的,不能辦法得到填補,還面臨著很多技術上的難題沒有攻克。但是中國長城科技公司給大家帶來好消息,就是我國有了首臺半導體雷射隱形晶圓切割機,這個技術得到以後,我們就從此又少了一塊空白區,真的是令人興奮。
  • 章罕:鋼軌探傷 有我超科
    對於廣受歡迎的火車來說,它的安全,關鍵在於軌道安全,而鋼軌作為軌道的主要組成部件,承受著車輪的巨大壓力,那麼問題來了:鋼軌的健康狀況如何,是由誰?使用什麼秘密武器來給它做「體檢」呢?接下來,我又要帶大伙兒去了解和獲取新的知識了,那就是——鋼軌探傷。他叫章罕,合肥超科電子有限公司創始人。
  • 依迅半月說|中國再領跑!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發射成功
    作為目前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中國科技第一展」,以「科技改變生活,創新驅動發展」為主題,依迅公司作為「北鬥+」智能時空位置服務提供商受邀參展。1-3「北鬥定位助力毫米級測量,讓高鐵跑得更穩」近日,有科研團隊使用「慣導+北鬥」技術,實現高鐵軌道毫米級形變測量,成功應用在京瀋高鐵朝陽樞紐至順義段施工現場,完成了近50公裡有砟軌道的多回合精測任務。
  • 中國高鐵跑得這麼穩,天上的「北鬥」功不可沒
    測量人員會在軌道中線上臨時架設一個三腳架,然後將高精度全站儀架在三腳架上,以光電掃描的方式測得選取樣點的信息,進而再推算鋼軌的坐標數據,每根軌枕都要重複一次,一個小時只能測量200米。隨著高鐵建設的飛速發展,軌道精測技術也在不斷演進。慣性組合導航鐵路軌道幾何狀態測量儀,也叫慣導小車,是目前最為常見的測量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