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三號飛船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為主研製,「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為主研製。這次發射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第66次飛行。自1996年10月以來,中國運載火箭發射已經連續24次獲得成功。中國科學院和信息產業部等有關單位為這次發射研製了對地遙感、生命科學、空間科學等船載儀器和地面測控設備。
基本消息:
發射時間:2002年3月25日22時15分。
發射火箭:新型長徵二號F捆綁式火箭
飛船進入軌道所需飛行時間:火箭點火升空10分鐘後,飛船成功進入預定軌道。
返回時間:2002年4月1日。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著陸地點: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
飛行時間/圈數:6天零18小時/108圈。
技術成就
這次發射的「神舟三號」飛船是一艘正樣無人飛船,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狀態完全一致。與第二次飛行試驗相比,主要是增加了逃逸和應急救生功能。飛船具備待發段和上升段應急救生功能,完善了備份傘子系統;運載火箭具備了故障檢測和逃逸功能,控制分系統採用了冗餘技術。
飛船裝載10項44臺有效載荷設備,其中返回艙13件、軌道艙11件、附加段20件,以對地觀測和科學實驗為主,主要包括:捲雲探測儀、中解析度成像光譜儀、地球環境監測系統、多工位空間晶體生長爐、空間蛋白質結晶裝置、空間細胞生物反應器、空間環境監測系統、窗口組件、有效載荷公用設備等。飛船自主飛行期間,空間應用系統主要進行了材料科學和生命科學試驗,同時穿插進行部分光學遙感在軌測試試驗及地球環境探測和空間環境高層大氣監測儀器的試驗任務。留軌期間主要進行中解析度成像光譜儀、捲雲探測儀和地球環境探測設備的光學遙感對地探測試驗,並進行空間環境高層大氣監測試驗。
飛船中安裝了形體假人及人體代謝模擬裝置、醫監設備和艙內輻射環境監測設備等,並進行了相應試驗。飛船上裝有的人體代謝模擬裝置、擬人生理信號設備以及形體假人,能夠定量模擬航天員在太空中的重要生理活動參數。
飛船在軌飛行期間,各分系統和有效載荷性能穩定,運行良好,取得了大量寶貴的飛行試驗和科學實驗數據,圓滿完成了預定試驗任務。其中,飛船擬人載荷提供的生理信號和代謝指標正常,驗證了與載人航天直接相關的座艙內環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統,證明這套系統完全能滿足載人的醫學要求。飛船軌道艙繼續在軌運行,並進行多光譜對地遙感觀測和地球環境監測等空間科學和應用試驗。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有關負責人指出,神舟三號飛船的成功發射和返回,表明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技術日臻成熟,為最終實現載人飛行打下堅實基礎;同時也表明我國利用飛船開展空間科學研究和空間資源開發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對促進我國科學技術發展和國民經濟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
(相關資料整合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