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6年7月13日,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隻大東方號(SS Great Eastern)離開愛爾蘭瓦倫西亞島,駛向加拿大,開始鋪設第一條跨大西洋海底電纜。
大東方號船長211米,重18,915噸,差不多是當時第二大船隻大不列顛號(SS Great Britain)的兩倍。出發兩周後,大東方號停靠在加拿大紐芬蘭特裡尼蒂灣Trinity Bay港口,船上攜帶近4000千米海底電纜終於完成鋪設。一旦這條電纜投入使用,將使歐洲和北美的通訊交流更加方便,幾乎可以實時溝通。
在此之前,歐洲和北美之間的通訊,包括新聞簡報,都常常要耗費數周。而例如政治新聞、股票、債券價格和其他時間敏感的信息都需要花費數周才能夠從這一頭傳到那一頭。
但是,這條跨大西洋海底電纜的建設將耗時縮短至幾秒鐘而已。
雖然當時這條電纜主要用於發電報,然而,它的建設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簡單,前後耗時12年,經歷了5次嘗試才得以成功。與「大西洋電纜之父」 塞勒斯·菲爾德(Cyrus Field)13年的努力分不開。
菲爾德原本是美國一位顯赫的造紙業批發商,但卻能深刻洞見電報的價值和意義。1856年,菲爾德成立大西洋電纜公司。1957年,該公司開始負責鋪設電纜的工程,雖然鋪設取得成功,但由於電纜製造不合規格,絕緣層被腐蝕,故最終還是失敗了。1856年,第二條海底電纜在沉放到大西洋中部時被折斷,墜入了360米的深淵。1866年,大西洋電纜公司又建造了第三條電纜,並由著名電學家湯姆遜主持沉放,終於獲得成功。
1866年7月13日,大東方號裝載著經過改良的電纜再次發起衝擊,這回終於一舉架設成功。7月27日電纜開通,隨後一年前丟失的電纜被撈起的消息,使大西洋電纜成為雙線,傳輸速度比1858年快50倍。
最後成功的時刻,菲爾德鑽進自己的船艙裡號啕大哭。有媒體將菲爾德稱為「當代哥倫布」,他曾經4年未回家,先後跨越大西洋30多次。英國著名科幻作家克拉克則稱,大西洋海底電纜不亞於將人送上月球。
到今年7月27日,世界上第一條跨大西洋電纜已經投運150周年。
不要猶豫,掃一掃報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