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動降解的金屬支架 與衣物纖維完美交織的電線 看新材料...

2020-11-25 華龍網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0月19日22時35分訊(記者 伊永軍)為進一步推動重慶市材料領域科技創新和發展,加強科技與產業交流合作,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今(19)日,2019重慶材料大會在重慶文理學院開幕,大家通過各種新材料的最新研究和應用成果展示,感受到這些材料正在不經意間改善著我們的生活。

2019重慶材料大會在重慶文理學院開幕。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伊永軍 攝

此次會議以「新時代,新材料」為主題,致力於打造重慶市材料領域最具活力、最具創新能力的學術平臺,服務重慶材料產業發展。

開幕式上,重慶市科協主席、2019重慶材料大會榮譽主席潘復生在發言中表示,新材料是現代製造業的靈魂,是國家綜合實力提升的根本保障。重慶作為國家布局西南的重要現代製造業基地,建立了以配套汽車、裝備、電子等製造業為核心的門類齊全的材料工業體系,是重慶工業發展和西部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支撐。

來自西南大學的郭勝鋒教授在談到鎂基非晶合金這種新材料時表示,從本世紀初,以鎂合金為代表的具有生物可降解特性的新一代醫用金屬材料發展迅猛。這類新型材料巧妙地利用鎂在人體環境中可發生腐蝕(降解)的特性,以可控方式實現金屬植入物在體內的修復功能,並逐漸降解直至最終消失。由於鎂可降解金屬其化學組元是生物體的生命元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獨特的降解功能,在骨科、心血管支架等領域中具有極為重要的應用前景。鑑於鎂基非晶合金獨特的腐蝕行為、高的固溶度及高強度等特點,該研究團隊發展了系列鎂基塊體非晶及其複合材料,並對可降解非晶基複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進行了探索性研究。結果表明,兼具良好塑韌性和生物相容性的新型鎂基塊體非晶基複合材料,有望為非晶合金功能性應用開闢新的發展空間。

當今社會,人們對於衣物的要求已不僅局限於舒適、美現,對其功能的需求也與日俱增,在這一背景下,「可穿戴智能服裝」應運而生。然而,織物表面粗糙的纖維交織結構極大限制了傳統電子線路製備方法的應用。因此,如何將電子器件與傳統織物更好地結合,對電子器件結構設計和選用什麼樣的功能材料組裝提出了新的挑戰。

據介紹,該項目研究團隊瞄準可穿戴應用領域,選取適合的納米功能材料如氧化石墨烯、銀納米線、活性炭、二氧化錳納米片等,通過塗布印刷、轉移印刷、絲網印刷等方法,構建了以蠶絲織物等為基底的柔性傳感、能源和開關器件,並對器件的性能和潛在應用進行了探索。通過研究,目前已發展了多種基於織物的可穿戴器件原型,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應用潛力。

相關焦點

  • 可降解支架來了,能代替金屬支架嗎
    相信大家都在各種媒體中看到過可降解支架的大力宣傳,但是絕大多數人對可降解支架的印象還只是停留在新聞報導和一些「廣告文章」上,親自見過是別想了,原因很簡單,當地醫院沒有!宣傳的感覺很好,但是真的實用嗎,真的能夠替代目前的金屬支架嗎?
  • 國內首款可降解支架獲批 開啟冠脈介入新時代
    Neovas成為我國上市的首款可降解支架,是我國冠脈介入發展歷程中具備裡程碑意義的事件,亦標誌著我國可降解支架領域的研發創新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一、生物可降解支架將引領冠心病介入治療的新時代   生物可降解支架是冠脈支架的發展方向,可解決藥物洗脫金屬支架永久異物的痛點。
  • 首位患者植入可降解心臟支架,一年半後變成水和二氧化碳被吸收
    50歲的冷先生成為我省首個「嘗鮮者」,植入一枚新型材料的心臟支架,在體內「服役」一年半後便可自動降解吸收,這也意味著患者不用終身帶著支架生活了。 50歲的武漢人冷先生是個老心臟病患者。2年前,他在家吃飯時突然胸痛,突發急性心肌梗死,冠脈造影檢查提示,右冠脈全程瀰漫性病變,最嚴重的堵塞了90%,遠段後降支分叉處全閉塞。
  • 哪個國家可以做可降解支架?
    心臟支架傳統的都是金屬支架,但隨著大家對支架的認識逐漸加深,金屬支架持續在體內存在,而且不能去除的特點,成了所有放支架患者的一塊「心病」。 在已經誕生的可吸收支架中,應用較多的為膠原或明膠蛋白包埋的或表面處理的可降解材料的無紡網,例如:聚乳酸
  • 可降解支架:我們走到了哪裡,未來又在哪裡?
    這種變化可能由於支架降解後不再影響血管重塑,因而隨著實驗動物長大而管腔增大,但金屬支架則不具備這種優點。組織學觀察發現,1個月與6個月時,Absorb的狹窄確實較嚴重,但在30個月、36個月與42個月時則反轉過來,Absorb的狹窄更輕。在植入1個月後,所有支架都被內膜完整覆蓋,不過兩種支架周圍都出現了纖維蛋白。
  • 葛均波院士團隊成功完成日照首例可降解支架植入術
    現在普遍使用的支架,都是金屬材料製作的,而這種金屬支架一旦植入,就要和患者的身體終身相伴。經科學研究發現,其實冠脈支架並不需在身體裡裝一輩子,它們本身是有「服役」周期的,支架在介入冠狀動脈6個月後,便已完成使命,可以「功成身退」讓血管恢復其原來的面貌。但是,傳統的金屬支架由於材料不可降解,即便完成了任務,也要和心臟相伴一生。
  • 完全可降解支架引領第四代冠脈介入治療革命
    ,另外還有一些為可降解金屬支架。在真實世界的研究,歐洲做的一個註冊研究,我們可以看到支架內血栓發生率可降解支架是在30天內1.5%,在12個月內3.3%,從數據上看比金屬支架略高。究其原因第一個可能還是因為這是一個新的技術,可能很多醫生在操作的思路上可能跟傳統的金屬支架操作思路相似的,其實完全可降解支架在操作處理的原則是和傳統金屬支架有所區別的。
  • 植入生物可降解支架 3年可在體內「消失無蹤」
    近日王先生在哈醫大四院內科成功完成了支架手術,而且神奇的是,他植入的是可降解的生物可吸收支架,三年後可以「消失無蹤」。44歲的王先生是家裡的頂梁柱,處於事業上升期,工作繁忙,為了工作,生活長期不規律,血壓高也未控制,吸菸飲酒都戒不掉。
  • 聚焦可降解支架研發的最前沿 這些企業的進展如何?
    正式在歐洲等地上市,然而,由於其臨床結果和商業原因,雅培已經宣布在全球停止可降解支架的銷售,繼續開發新一代可降解支架,波士頓科學也宣布了放棄BVS項目。2013年,中科院院士葛均波教授帶領的團隊成功研發出了新一代完全可降解支架「Xinsorb」,並且率先完成了國內首例完全可降解支架(BVS)植入手術,該產品也已開始了「Xinsorb生物全降解冠脈雷帕黴素洗脫支架系統確診性臨床試驗」。目前,國內也有多家企業正在加緊完全可降解支架的研發。
  • 生物可吸收支架NeoVas正式發布PCI進入可降解時代
    但由於其金屬材質不可降解的特性,植入後將終身留存體內,在晚期血栓、支架內再狹窄等方面存在一定健康隱患,而且植入金屬支架的患者也不便於進行CT及核磁共振檢查。  生物可吸收支架被譽為「冠脈介入治療第四次革命」,一直是近年來行業科研攻關的重點項目。
  • 光伏支架新材料——高強度纖維複合材料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北京陽光金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發了新一代光伏支架材料-高強度纖維複合材料,重量是Q235鍍鋅鋼的四分之一,抗拉強度是Q235鍍鋅鋼的1.13倍,抗曲復強度與Q235鍍鋅鋼相等,抗疲勞性優於鍍鋅鋼的1.27倍,即使在海水浸泡的環境下,使用壽命也可長達50年,是一種能夠完全替代鍍鋅鋼光伏支架的產品,本公司已完成複合材料型材的結構設計,並投入生產具備年產1000MW
  • 盤點生物降解性高分子靜電紡絲材料在生物醫用領域的應用
    其中,生物可降解材料最引人注目。目前在生物醫學領域應用佔絕對優勢的是生物降解性高分子,通過靜電紡絲製備成納米纖維,可用於組織工程支架材料、新型藥物釋放載體以及納米模板材料等領域。 3.聚己內酯(PCL) PCL 作為一種潛在的生物降解材料也已被廣泛研究,是由有機金屬化合物催化環狀單體ε-己內酯開環聚合而得到的完全可生物降解的聚酯之一。PCL降解速度比PLA更慢,可以在生理條件下通過水解機制降解。
  • 威高產品研發:完美修復,心歸自然!威高Xinsorb生物可吸收支架
    完美修復,心歸自然 | 威高Xinsorb生物可吸收支架   冠心病被稱作「人類健康殺手「之一,在眾多冠心病治療手段中,心臟支架術的開展,使已經堵塞或瀕臨堵塞的生命通道再次流動起生命的血液。目前臨床99.9%的患者使用的是第三代金屬藥物支架,但是因為其「金屬」的特性,作為身體的外來物還是無法避免諸多弊端。
  • 新一代可溶解心臟支架給冠心病患者帶來福音
    據了解,在所有冠心病患者當中,約有20%的患者需要採用心臟支架進行介入治療。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可降解支架逐漸成為患者更加青睞的治療手段。海外醫療網際網路服務第一平臺春雨國際同新加坡伊莉莎白醫院(諾維娜)展開合作,為患者開通了赴新就醫綠色通道。位於心臟的動脈被堵塞,稱為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
  • 前沿應用|高科技纖維材料在醫療領域的應用
    > 近10年來,非金屬修復–預成纖維樁系統正越來越多地在歐美國家應用於臨床,並逐漸被認為可有效替代傳統的金屬樁核系統修復牙齒的殘根殘冠> 上海傑事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開發了骨骼修復用連續碳纖維或其氈增強塑料,樹脂基體採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碳纖維的質量分數和理化試驗證明其符合國家標準,還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長期植入生物體內對生物體組織、血液和腦脊液等無不良反應,無排異反應,因此適用作骨折處固定用材料、骨折內固定或骨骼修補材料。
  • ...Macro Letter|熱熔靜電直寫列印可生物降解的個性化冠狀動脈支架
    摘要:可生物降解的冠狀動脈支架是永久支架的替代品。這些設備旨在在血管癒合後降解,而留下再生的動脈。臨床上可用的可生物降解支架的最初一代需要比不可降解的支架厚得多的支撐杆(約150μm),以確保足夠的機械強度。然而,這些較粗的支柱被證明是支架臨床失敗的關鍵因素。當前的挑戰在於製造既具有薄的支柱又具有足夠的機械強度的支架。
  • 冠心病患者福音:國內首個可降解支架獲批上市!徹底告別金屬心?
    但是仍有許多患者擔心金屬支架的安全性,畢竟支架的植入要經過一個支架內皮化的過程,並且終生不能取出,這也就意味著金屬支架要伴隨患者直到生命終止,一輩子都帶著一顆「金屬心」。而現在,可降解支架的出現就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 出國看病科普 心臟支架新技術可擺脫終身服藥困擾
    不過隨著競爭的加劇,心臟支架也在材料方面不斷突破,尤其是去年7月份,美國雅培公司(沒錯,他家也賣奶粉)的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支架 「Absorb」獲FDA批准上市,可降解支架的優勢越來越明顯。金屬材料與血管有較好的相容性,可以在病變部位提供長期物理支持,從而防止病變血管再次發生狹窄。不過BMS只能提供物理支持,不能干預病變血管的炎症過程,所以患者在晚期(3~5年後)較容易發生病變血管的再次病變,並且金屬支架一旦植入,就要終身與患者為伴,這也是金屬支架存在的比較明顯的弊端。
  • 助患者實現「血管再造」,區中心醫院開展首例生物可降解支架治療
    植入體內後2到3年可完全降解,還能恢復血管功能與彈性。上周,區中心醫院心內科成功開展了松江地區首例生物可降解支架植入手術。今後,這項被譽為可幫助患者實現「血管再造」的技術將廣泛開展。 「身體裡多了個支架會不會不舒服?終身與支架相伴會不會影響生活?」
  • 陶瓷or金屬|3D 列印材料在口腔醫學領域的應用
    高分子材料已成為目前3D列印領域中基本的成熟的列印材料, 塑料作為高分子材料的代表, 具有較好的熱塑性、流動性與快速冷卻粘接性以及其迅速固化的性能。另外, 由於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粘接性, 可以使其能夠與陶瓷、玻璃、纖維、無機粉末、金屬粉末等形成新的複合材料, 在口腔醫學中, 聚乳酸 (PLA) 、聚己內酯(PCL)、聚富馬酸二羥丙酯(PPF)等屬於比較常見的3D列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