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動向丨川普獲得「諾貝爾獎」,但該獎有點「奇怪」

2020-12-06 廣角快報

作者:行之

編輯:清平

近日,根據參考消息網發布的一則報導,在"諾貝爾獎"兩度提名川普之後,每年在哈佛大學頒發的"搞笑諾貝爾獎"宣布包括川普在內的十餘國領導人都成為了年度"公共衛生獎"得主。

被"諾貝爾獎"提名的時候,川普曾興奮得連續在社交媒體上發布多條推文慶祝。不過,候選人終究是候選人,川普想要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恐怕還得和另一位候選人普京進行一番"激烈角逐"。但"搞笑諾貝爾獎"則早早地把獎盃為川普準備好了,也不知道這位總統聽到這個消息之後,能不能"喜上加喜"。

評審團陣容華麗,"搞笑諾貝爾"不搞笑

"搞笑諾貝爾獎"雖然以搞笑為名,但在創立19年後,已經成為全世界心照不宣的有著重要諷刺意味的特殊獎項。"搞笑諾貝爾"獎的評審團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真正的諾貝爾獎得主,每年9月,人們都會集中到哈佛大學來舉行"頒獎典禮"。

該獎項中設置的類目與真正的諾貝爾獎相似,但很多時候,為了"結合時事",涵蓋的範圍要更多一些,除了傳統的物理、化學、醫學、文學和和平獎之外,還假設了生物等多個領域。今年川普和莫迪"爭取"到的,就是特別設置的"公共衛生獎"。

川普"對科學撒謊,對民眾撒謊"

日前,美國"新聞記者之王"伍德沃德曝光的電話採訪錄音證實,川普其實早在今年2月份就很清楚地知道了新冠病毒的致命性和高傳染性,卻仍選擇在數周之後的公開演講中對美國民眾表示新冠病毒和普通的流感沒有區別。

對此,世界權威學術雜誌《科學》的主編直接撰文抨擊,斥責川普是在"對科學撒謊,對民眾撒謊"。

白宮正在散播"政治病毒"

其實,從川普和莫迪這兩位"代表"來看,本次"搞笑諾貝爾獎"的"公共衛生獎"得主,被諷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比起真正腳踏實地地解決自己國內新冠疫情的蔓延,更熱衷於玩弄政治把戲。

比起病毒而言,以白宮為代表的部分政客散播"政治病毒"的做法,才是更加可怕,也更加可恥的。

事實上,川普能摘得搞笑諾貝爾獎的"桂冠"並不出人意料。畢竟,自美國新冠疫情失控以來,總統本人就以"反科學"著稱,長期以來,都與包括美國頂級傳染病學家福奇在內的美國學界針鋒相對。只可惜,新冠病毒並不是可以被政客玩弄於股掌之間的棋子,到目前為止,所有試圖利用病毒問題來為自己政治生涯鋪路的政客,都被狠狠打了響亮的一巴掌。

(本文為廣角快報原創,圖片素材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部分參考來源:參考消息網

相關焦點

  • 川普獲得「諾貝爾獎」,但該獎有點「奇怪」
    作者:行之 編輯:清平 近日,根據參考消息網發布的一則報導,在"諾貝爾獎"兩度提名川普之後,每年在哈佛大學頒發的"搞笑諾貝爾獎"宣布包括川普在內的十餘國領導人都成為了年度"公共衛生獎"
  • 為什麼中國人難以獲得諾貝爾獎?還有搞笑諾貝爾獎?
    這兩天諾貝爾獎相繼公布了,關於諾貝爾獎,你究竟了解多少,為什麼發了這麼多年,獎金還是沒有發完,為什麼還有一些奇怪的獎項,為什麼獎項裡沒有數學,為什麼中國人難以獲得諾貝爾獎。這麼多疑問,跟著阿貓一起了解一下吧!
  • 2014搞笑諾貝爾獎:中國人獲得神經科學獎
    一年一度的「搞笑諾貝爾獎」來了!今年的頒獎儀式於北京時間今天清晨6點在哈佛大學的桑德斯劇場舉行,「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s)又譯「幽默諾貝爾獎」,是對諾貝爾獎的有趣模仿,每年的九月舉行「煞有其事」的頒獎典禮。這些獎項專門授予那些「乍一看好笑,後又引人深思」的研究工作,其評委中有很多是真正的諾貝爾獎得主。
  • 諾獎進行時,盤點那些獲得過諾貝爾獎的愛爾蘭人!(上)
    諾貝爾獎無疑是一個備受關注的獎項,該獎項於1901年開始在化學,文學,和平最近正是諾貝爾頒獎的階段,那麼歷史上誰是愛爾蘭諾貝爾獎獲得者?跟著小編,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那些獲得過諾貝爾獎的愛爾蘭人! 在全愛爾蘭島範圍內,共有11人獲得過諾貝爾獎
  • 黑洞研究獲得諾獎!一起了解一下年度諾貝爾獎吧!
    自10月15日起,2020年諾貝爾獎「開獎周」正式拉開帷幕。由於新冠病毒的影響,擁有百年歷史的諾貝爾獎,也不得不取消了延續了半個多世紀的頒獎晚宴,頒獎儀式也更改為線上舉行。今天我們就先來了解一下本年度生理學或醫學獎以及物理學獎吧。
  • 諾貝爾獎有五大獎項,為何沒有數學獎
    諾貝爾獎是科學家們的至高榮譽,凡是得過諾貝爾獎的,必定是在某一領域對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的人,所以說世界上最牛的獎就是諾貝爾獎。諾貝爾獎是科技能力的象徵,現在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徵,某一國家獲得諾貝爾獎人數越多,則說明這個國家科技越發達,綜合國力越強大。
  • 美國諾貝爾獎得主深夜被驚醒,鄰居敲門通知他得獎;鄰居亦獲諾獎
    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消息—他83歲的鄰居、也是與他一起獲得該獎項者敲門、按門鈴告訴了他這一消息,原因是「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的人不知道他的電話號碼」,找不到他。米爾格羅姆與威爾遜的關係頗有點複雜,他們是鄰居,也是史丹福大學的同事,威爾遜還是米爾格羅姆讀博士時的導師。
  • 日本人用這些不正經的腦洞,連續13年獲得搞笑諾貝爾獎
    日本科學家又雙叒獲得「搞笑諾貝爾獎」了... 上周,一年一度的科學界相聲大會「搞笑諾貝爾獎」在哈佛大學桑德斯劇院舉行,不同於正經的諾貝爾獎,它更專注於一些看起來荒誕不經的研究,而今年的獲獎者有: 物理學獎:為什麼樹袋熊能拉出方形的糞便 工程學獎:發明自動換尿布機 醫學教育獎:用訓練動物的方法訓練人類骨科手術
  • 榮獲諾貝爾獎,但有點特殊
    【編輯/作者 祁連軍武欄目 天光/魔魔】 前言: 據參考消息網報導,近期,國外各大媒體和社交網絡瘋狂轉發最新熱點顯示,美國總統川普榮獲諾貝爾獎,但有點特殊。
  • 諾貝爾獎五大獎項:物理學獎最苛刻,為何經濟學獎不受青睞?
    那麼,這項諾貝爾獎,為何能夠使得全世界專家們為之瘋狂呢?原因就是諾貝爾獎這份榮譽足以讓專家們青史留名;所有諾貝爾獲獎者,都不在乎這份獎項帶來的的財富多少,他們只在乎的是這份獎項背後所蘊藏的名氣——誰獲得了諾貝爾獎,就意味著誰是當今世界上該領域最傑出的人士之一。諾貝爾獎共分為五個領域獎項,分別為: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平獎、生理學獎以及文學獎。
  • 那個獲得諾貝爾獎的底層小職員的神奇逆襲
    但他本人卻在領獎後,從公眾面前消失了將近16年……獲得諾獎以後,田中耕一用了16年的時間,總算跟自己握手言和,他向全世界證明,自己不是走了狗屎運,而是一個真正配得上諾貝爾獎的人。如今,60歲的他,終於能挺直了腰板走路。
  • 2020年諾貝爾獎開獎周,盤點所有諾獎百年風雲際會
    在百年的諾獎風雲中,諾獎是不是每年都頒發,到底一共頒發了多少次,有多少人獲獎,獲獎者年齡最小的有多小,年紀最大的有多高?獲得諾獎很難,但有人一生卻多次獲得諾獎,甚至還有夫妻、父子都獲得諾獎,甚至在獄中獲獎的,不過也有人放棄諾獎。百年諾獎風雲中,有多少鮮為人知的秘密,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盤點百年諾獎風雲中那些鮮為人知的秘密。
  • 2015諾貝爾獎將出爐:盤點歷史「奇葩」諾獎得主
    中新網10月5日電 綜合報導,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獲獎名單即將出爐,幾乎每年的諾獎都會傳來一些趣聞軼事,下面就帶大家來回顧一下歷史上那些諾獎之「最」。  最令人遺憾的諾獎得主  拉爾夫·斯坦曼因在免疫系統研究領域的貢獻而獲得2011年諾貝爾醫學獎,但是讓頒獎委員會感到尷尬的是頒獎電話怎麼打也打不通。
  • 外媒:更多女性獲得諾貝爾獎彰顯女科學家力量
    外媒盤點了近年來獲得諾獎的女性,認為女性獲獎的趨勢將讓更多女性在科學領域發揮核心作用。據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網站10月7日報導,10月7日,兩位女性科學家榮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她們是法國科學家埃瑪紐埃爾·沙爾龐捷和美國科學家珍妮弗·A·杜德納。她們因開發一種名為CRISPR的基因組編輯方法而獲獎。這是諾貝爾科學獎項首度頒給一個全為女性科學家的組合。
  • 外媒:更多女性獲得諾貝爾獎彰顯女科學家力量
    外媒盤點了近年來獲得諾獎的女性,認為女性獲獎的趨勢將讓更多女性在科學領域發揮核心作用。據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網站10月7日報導,10月7日,兩位女性科學家榮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她們是法國科學家埃瑪紐埃爾·沙爾龐捷和美國科學家珍妮弗·A·杜德納。她們因開發一種名為CRISPR的基因組編輯方法而獲獎。這是諾貝爾科學獎項首度頒給一個全為女性科學家的組合。
  • 諾貝爾獎創立以來,這個家庭一家5人均獲該獎,全世界沒有第二家
    諾貝爾獎創立以來,這個家庭一家5人均獲該獎,全世界沒有第二家對於科學家來說,如果能夠在有生之年獲得諾貝爾獎的話,那麼毫無疑問是對這個科學家研究成果最大的肯定。但是,諾貝爾獎獲得的條件也是十分苛刻的,必須要在規定行業內做出突出貢獻才可以,因此,很多國家甚至舉國都難易培育出一位諾獎科學家。但是,大家知道嗎?有這麼一個家庭,光諾貝爾獎這個家庭領到的就多達5人,領過6次獎項,大家知道是哪位名人嗎?其實,這個家庭中的「靈魂人物」就是大家在中學教材中熟知的「居裡夫人」。
  • 開創性引力研究獲得300萬美元突破獎,是諾貝爾獎的3倍
    一個物理學家團隊剛剛獲得了300萬美元的資金,他們前所未有地測試了萬有引力定律。埃裡克·阿德爾伯格(Eric Adelberger)、延斯·岡拉克(Jens Gundlach)和布萊恩·赫克爾(Blayne Heckel)今天(9月1日)宣布,突破獎代表們獲得了基礎物理學突破獎,「因為他們的精確基礎測量測試了我們對引力的理解,探索了暗能量的本質,並建立了對暗物質耦合的限制。」
  • 獲得「搞笑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們,如何在「香味」這件事上放飛自我?
    獲得「搞笑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們,如何在「香味」這件事上放飛自我?乍一聽有點像諾貝爾獎的山寨版,但其實它大有來歷。因為這一天才的構思,坎貝爾先生們獲得了當年搞笑諾貝爾化學獎。
  • 發現C肝病毒,3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
    Alter),美國病毒學家,出生在紐約市,1956年在羅徹斯特大學獲得文學士學位,1960年在該校得到醫學學位。1964年與後來的諾貝爾獎得主巴魯克·塞繆爾·布隆伯格發現了澳大利亞抗原,後來被認為是B肝病毒的一部分。他還以動物模型來研究人體免疫缺陷病毒,並確定了C型肝炎病毒。
  • 有「雜交水稻之父」之稱袁隆平,為什麼沒有獲得諾貝爾獎?
    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現西南大學),1995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0年度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04年獲得沃爾夫農業獎 ,2006年4月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10年獲得澳門科技大學榮譽博士學位。那麼取得如此成就袁隆平為什麼沒有獲得諾貝爾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