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交配的故事總是令人大跌眼鏡。動物談對象的故事也是。
今年,荷蘭一對同性戀公企鵝再次偷蛋,他們試圖自己孵化。
這句話似乎信息量太大,咋回事呢?事情發生在荷蘭的一個動物園,這裡有17隻企鵝,品種是斑嘴環企鵝,老家在非洲的納米比亞和南非。
這類企鵝是搞基頻率很高的一種鳥。動物園的17隻企鵝中,有一對同性戀公企鵝十分堅定,一直想要擁有自己的孩子。它們去年就嘗試偷蛋,結果發現偷的蛋沒有受精。原因是那枚蛋來自一對同性戀母企鵝。
今年,它們終於在一對異性戀夫婦那裡偷來一枚蛋,並嘗試自己孵化。動物園管理者承諾會將孵化結果告訴大家。
為了安撫群眾對這對公企鵝的道德譴責,他們說,那對異性戀夫婦後來又生了一個蛋。
動物園的同性戀企鵝,一般會採取收養的方式擁有自己小企鵝。像這對企鵝這樣給同性戀「招黑的」,還是挺少見的。
1998年,紐約中央公園動物園有兩隻帽帶企鵝,名字叫羅伊和塞隆。兩隻都是公的。這兩隻企鵝在動物園偷偷摸摸地做愛做的事,將光明正大站在一旁的飼養員驚得目瞪口呆。
它們兩個如此情深義重,甚至曾經試圖孵化石頭。看不下去的飼養員給了它們一枚其他企鵝的蛋,它倆於是輪流孵蛋,最終生下了一隻叫探戈的小企鵝。
後來羅伊和塞隆之間的故事被改編為兒童讀物,名字叫《三口之家》,故事講了兩隻企鵝共同生活6年的經歷。當然,把這麼個故事給孩子看,受到了美國保守派勢力的激烈反對。
其實,同性戀企鵝真的很常見,要不是它們的男女企鵝長得太像,肯定早就被人類發現了。
與之類似的還有其他鳥。上世紀70年代,科學家曾在觀鳥時發現了一對同性戀海鷗,兩隻都是母的。隨著研究的深入,他們發現整個島上14%的海鷗,都是蕾絲。
雖然海鷗長得分不出公母,研究者還是發現了快速識別蕾絲的竅門。蕾絲夫婦的鳥窩裡,海鷗蛋要比異性戀夫婦的多出一倍。
為了讓這些蛋受精,蕾絲海鷗會採取一種非常奇怪的策略。它們會直接找公海鷗一夜情,不為了愛情和啪啪,單純是為了懷孕。
可以想像,公海鷗會相當歡迎它們。畢竟直的雄性動物的人生目標,就是把自己的基因傳下去。
而從後代數量來說,蕾絲海鷗比起直女海鷗,似乎還略佔優勢,因為海鷗是忠誠的一夫一妻,一旦她和她相愛,她倆就一輩子在一起了,生的孩子的數量可想而知。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這個島上的蕾絲海鷗這麼多。
不過在上世紀70年代,科學家研究蕾絲海鷗這件事兒,引起了軒然大波。因為此前人們認為動物界不會有搞基的現象(對異性沒有興趣,那不就滅絕了嗎?),同性戀只是人類社會的某些人誤入歧途而已。
「花納稅人的錢,研究什麼同性戀海鷗?還不考慮縮減這些科學家的經費嗎?」
不過從70年代研究到今天,動物界的同性戀的確再也不是什麼新聞了。人們甚至可以斷定,同性戀現象,是與有性繁殖相伴相生的。從獅子到狗,從山羊到烏龜,同性戀哪都有。
不過,這到底是為啥?按理來說,如果一個動物喜歡它的同性,對交配沒興趣,那它應該絕種才對,又怎麼會將喜歡同性的基因傳給下一代?
反過來想也一樣。很多同性戀,根本就沒有下一代,孩子是收養的,那麼為什麼這個物種的後代的後代,還會有同性戀?這個固執的和同性搞的想法,是隨哪位祖宗啊?
其實前面企鵝和海鷗的故事,已經可以帶給我們很多啟發了。現在科學界面臨的問題,其實不是找不到同性戀的進化優勢,而是線索太多,不知道哪個才對。
而且演化生物學這門學科,很多理論不可證實不可證偽,就跟文科似的,怎麼說服那些覺得同性戀有悖自然倫理的人,其實真的很難。
蕾絲海鷗的後代,可能不比直女海鷗少。這證明同性戀在某些動物社會有選擇優勢。但男同呢?男同性戀現象在動物界被關注的一直更多。
從公企鵝夫夫如此執著地想要後代,可以引入一個猜想:親緣選擇理論。這和動物的利他主義有關。
大概的意思是說,雄性同性戀會花費更多的時間照顧自己的侄子和侄女,而侄子和侄女擁有他們四分之一的基因,照顧好這些孩子可以變相傳遞同性戀本人的基因。
在人類社會,這種情況只發生在同性戀被接納的文化中。比如薩摩亞人的文化中有三種性別,fa'afafine就是男同的性別,他們是家庭的一份子,有著自己的責任。
很多動物都是以家族為單位生活在族群之中,為大家庭出力,可以讓自己的基因延續下去。而企鵝夫夫精心照料別人的蛋,可以從客觀上促進整個企鵝物種的延續性。
同性戀還會以非常奇怪的方式被社會接納。
倭黑猩猩是人類的近親,它們是母系氏族社會。但倭黑猩猩之間仍然會爆發雄性荷爾蒙爆棚的猩猩戰爭,這時候,其他母猩猩就會站出來,用女人的方式解決戰爭。那就是和部落酋長來一發。
(圖片自己百度,未成年人就不要查了)
於是,啪啪成為了戰爭與衝突的替代品。雌性倭黑猩猩通過搞姬,讓大家更和睦了。倭黑猩猩個體的折損變少了,物種的延續性提高了。
還有更更更奇怪的。比如Golem Grad島由於溫度原因,當地的赫曼陸龜絕大多數都是公的,所以它們就只能互相搞。甚至日石頭。對同性興趣越大的烏龜,越興味盎然,越有可能某天一不小心和一位雌性交配,然後留下自己的後代。
解釋同性戀成因的假說還有很多很多,也有純粹從生理角度解釋的,比如認為同性戀是有性繁殖的無害附帶品。
不論如何,幾乎每一種動物都有自己的同性群體,有著同性群體被社會接納的方式。同性戀算是不同物種間的一種趨同進化了。
資料參考:
http://nautil.us/blog/why-are-so-many-animals-homosexua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oy_and_Silo
https://qz.com/1023638/the-gulls-are-alright-how-a-lesbian-seagull-discovery-shook-up-1970s-conservatives/
https://www.thecut.com/2016/03/what-made-a-bunch-of-macedonian-tortoises-go-gay.html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