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處的「黑戶」:一家6口沒戶籍,沒上過學,如今仍與世隔絕!

2020-12-06 騰訊網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古時候的田園詩自成一派,詩中表達的皆是人們對於恬靜悠然的田園生活的嚮往。而如今我們是信息和數字的時代,近幾年更是邁向了大數據的時代。

人們可以足不出戶瀏覽全世界的新聞和熱點,忙於工作無暇吃飯時從手機上點一份外賣即可,火車票機票無需出門就可以線上搶購,海量購物網站為消費者提供了各式各樣的商品和平臺,出門不用帶現金就可以支付。

毫無疑問,網絡改變了幾乎所有人的生活,手機變成了我們最親密的夥伴。但中國人的內心,始終保持著那一份返璞歸真的情感,正如網絡紅人李子柒所拍攝的視頻在社交平臺甚至國外網站很火一樣,我們通過現代設備,感受她帶我們回到最原始的田園生活,感受那份最真實的、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禮物。

當我們為生活而奔波時,可曾想像到脫離了城市的喧囂、車水馬龍與燈紅酒綠,生活在鳥語花香、雲霧繚繞的山間叢林是怎樣的感受?那種沒有任何外物叨擾、也沒有任何外物惦念是何種感受?我想大部分人其實是不敢想的,畢竟我們已經習慣了便捷生活帶給我們的享受,習慣了多元化的社會。但如若從不曾感受過,未必不是一種幸運。

一組大學生志願者在雲南做公益時,飯後相約去挖些蘑菇。走到廣袤的森林裡時,發現了一些腳印,循著這些腳印,他們最終跟到了一戶人家。這一個發現,引起了外界的關注。這是一家六口,一個中年母親帶著她的三個兒子和兩個女兒,按法律來講,這是一家「黑戶」。

沒有任何一個縣登記了這家人的戶籍,甚至往上幾代都是如此。他們所居住的森林裡時常有防火員巡邏,但也並沒有發現他們,這幾個大學生還發現,GPS也不能導航到這個地方。

與自然做伴,以花草為友

這一家人沒有左鄰右舍,只有一部手機但基本沒有網絡信號,沒有接受過正式的教育,難道這是現實世界的世外桃源嗎?隨著志願者對他們的深入了解,我們也看到了一個幾乎被世人遺忘的家庭如何生活。

這個家庭的男主人在孩子們還小的時候,因為醉酒落入湖中身亡。母親潘志仙獨自承擔起撫養五個孩子的重任, 但因為常年不與外界交流,她不幸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只能幫助家裡做一些簡單的活。

這個懸在山披上搖搖欲墜的房子,便是他們六口人的家。房屋歷經了不知道幾代人的變遷,簡單的家具是由森林中的腐木做成的,幾段木頭拼接成了床板,立起來的磚頭做床腳,甚至吃飯的碗具都沒有完整的,整個房屋東拼西湊,透露著一種最原始的破舊感。

兄妹五個只有大兒子張富紅上過幾年學,便回家幫媽媽幹活、撫養弟弟妹妹。他和兩個弟弟張富學、張富金負責一些重活,去山上採藥、採蘑菇,三兒子年齡雖然不大,但已經能認出多種藥材,當外面的同齡孩子都沉浸在電子娛樂中時,他的世界反倒顯得別有一番自然的樂趣。他們還在家附近開墾了一片空地,種植一些蔬菜和水果。

因為常年勞作,他們的外表幾乎沒有整潔過,身上的衣服也不是自己合身的。另外兩個女兒張梅花和張曉梅,是這個「原始」家庭的一絲靚麗的點綴,雖然環境簡陋,沒有漂亮的衣服和裝飾品,依然不能掩蓋住她們的美麗。

大女兒張梅花正值青春年華,和同齡的女孩子們一樣,她也是嚮往美的。雖然不會寫很多字,但她依然用一幅簡單的畫表達出了對自然美的喜愛。小女兒張曉梅只有十一歲,沒有坐在明亮的教室裡讀書,取而代之的是和姐姐一起做家務、放羊,偌大的森林都是她的娛樂場。但她內心最渴望的還是知識。

未來可期

如果志願者沒有發現他們,也許他們的生活軌跡會按部就班,繼續在簡陋的環境中生存,能不能走出山上來生活都是未知數。但社會發展的如此迅速,我們相信即便沒有這次的志願者,也會在未來的某一天有另外一隊志願者,讓這家人得到幫助。

從前,兄弟三個出去採摘,要翻山越嶺走幾個小時,哪怕是三個男孩子也難免會遇到危險。近年來,政府在他們家附近新修了公路,雖然本意是用來防火的,但給這家人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他們漸漸與外界接觸,出去也沒有以前那麼不方便了。家裡添置了一些外面買來的用品,甚至一輛二手摩託車,方便他們出去採摘。

媒體的報導讓外界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他們,志願者們相繼送來了衣服和食物。兩姐妹換上新衣服後,顯得更加靚麗清新。政府在就近的街道辦事處為他們上了戶口,最令人欣慰的是,小女兒張曉梅也可以進入她心心念念的學校讀書了。

對於大家的幫助,這一家人心中滿是感恩,二兒子用大家送來的食材做了一頓豐盛的飯菜,在我們看來,肉菜和飲料幾乎是生活的常備品,但他們即便是過年也未必能吃上這樣一頓。

第一次面對鏡頭時,幾個人的臉上略顯生澀。但志願者可以感受到,他們是非常平易近人的。沒有網絡科技的便利,沒有親朋好友的往來,可能正是因為他們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與最原始的自然相伴,因此他們保留了人性可貴的淳樸與自然。

不管未來他們會不會走出去生活,但他們是幸運的,有很多陌生的熱心人在幫助他們。現代人每天為生活奔波忙碌,真正樂在其中的人又能有多少呢?希望我們終有一日能有幸感受一次這份「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相關焦點

  • 居住深山的六口之家,與世隔絕20多年,被外界發現時還沒戶口
    他們一家與世隔絕20多年,是居住在深山的六口之家,被外界發現時甚至還沒戶口。 與世隔絕的人家 這個家庭生活在雲南昆明安寧和玉溪交界的一片原始森林中,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這樣的原始森林中還能有人居住甚是令人震驚,而他們被發現卻源於一場意外。
  • 深山裡真正「與世隔絕」的人:過著原始生活,被發現時還沒戶口
    但事實上,所謂的隱居和我們想像的完全不同,並不是隱身就可以放下一切,而且可以過上無憂無慮的日子。有的時候隱居帶來的不僅僅是心境上的孤獨,更多的是生活上的苦頓。有一戶六口之家,他們就在深山裡面生活,基本上是與世隔絕,被發現的時候甚至還沒有戶口。這戶人家被報導出來的時候,都被評價為是真實版的桃花源記,但卻沒有太多的人願意嚮往。
  • 深山裡住著一戶人家,家中6人與世隔絕,外界發現時還沒上戶口
    深山裡地六口之家,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被外界發現時還沒有戶口 引言 只有在蠻荒之地,在幾乎與世隔絕的地方,才能顯現文明世界的宗教觀與原始力量的驅逐,才能突出愚昧的虔誠同世俗偏見的無所不在的殺傷力。
  • 在大山深處守望「世界」
    圖①:堅守在大山深處倉庫的官兵。  巡邏、守庫、摘柿子……在這大山裡,上士劉益沒有一絲埋怨。他用自己的熱情,認真雕琢平凡日子裡每一個細節,把生活盡力過得有滋味。它隱蔽在大山深處的褶皺裡,手機信號時有時無,一年四季只有狗吠雞鳴和鳥叫。  劉益20歲就來到了這裡。由於山路崎嶇,人手較少,一周或者更久他和戰友才下山採購一次生活物資。6年間,他適應了北方的寒冬,也適應了大山的孤寂。  新兵宣誓、結婚生子、退伍儀式……這個很短時間就可以走完的地方,見證了他和戰友生命中太多重要時刻。
  • 他們在大山深處守望「世界」
    堅守在大山深處倉庫的官兵。應急保障演練中,官兵正在核對地圖信息。四級軍士長賀申造清點地圖數量。黃海 攝巡邏、守庫、摘柿子……在這大山裡,上士劉益沒有一絲埋怨。他用自己的熱情,認真雕琢平凡日子裡每一個細節,把生活盡力過得有滋味。這裡是某地圖倉庫眾多倉庫中的一個。
  • 世界上「最孤獨」的女人,零下50度與世隔絕76年,一生未婚無兒女
    一、雪山深處現人家  事情發生於  西伯利亞泰加林地區的一座深山裡  ,這片區域與世隔絕,氣候嚴寒並且被大雪覆蓋,而且被數萬沼澤包圍,少除了漫無邊際的樹木之外很少有其他植物的存活  1978年,一群地質學家來到此地進行實地考察,他  們在沒過膝蓋的積雪中行走,身上的棉衣抵不住零下50度嚴寒的侵襲,而且稍有不慎就會被沼澤吞沒,除此之外他們還要防備時不時出沒的野獸,考察過程異常艱難。
  • 大山深處的思念——追記扶貧開發工作隊員陳華明
    中新網梅州1月31日電 題:大山深處的思念  ——追記廣州駐梅州豐順縣建橋鎮三社村「雙到」扶貧開發工作隊員陳華明  作者 楊草原 唐林珍 葉子  陳華明走了,這位來自廣州市歸國華僑聯合會的廣州駐梅州豐順縣建橋鎮三社村「雙到」扶貧開發工作隊員,被當地男女老少村民親切對稱為「僑聯大叔」的硬漢,獨自一人在地處大山深處的偏僻山村豐順縣建橋鎮三社村奮戰了
  • 憑一片菜園一隻羊 六口人與世隔絕9年「等末日」
    荷蘭警方10月15日表示,在德倫特省農村魯茵烏爾德發現一個農舍,裡面住著與世隔絕長達9年的六口人。據稱,周日晚上這戶人家的長子來到附近一家酒吧。酒吧老闆稱該男子一身舊衣服、眼神迷離,頭髮和鬍子看起來久未打理。
  • 航空工業慶安試驗團隊:在大山深處與冰天雪地進行較量
    「3、2、1發射」……在總指揮劉朋一個個熟練的指令下,航空工業慶安某產品外場試驗團隊正在秦嶺大山的深處與冰天雪地進行著較量。沒有工具機的轟鳴,但這裡有齊心協力披荊斬棘的動人畫面。周圍巍峨聳立的山峰見證著他們堅強剛毅的性格,同時也在考驗著這些航空人挑戰困難的勇氣和決心。時間回到幾天前,這段上山的經歷讓團隊的每個人都記憶猶新、終生難忘。
  • 一年四季只有狗吠雞鳴和鳥叫,他們在大山深處守望"世界"
    堅守在大山深處倉庫的官兵。黃 海攝巡邏、守庫、摘柿子……在這大山裡,上士劉益沒有一絲埋怨。他用自己的熱情,認真雕琢平凡日子裡每一個細節,把生活盡力過得有滋味。這裡是某地圖倉庫眾多倉庫中的一個。它隱蔽在大山深處的褶皺裡,手機信號時有時無,一年四季只有狗吠雞鳴和鳥叫。劉益20歲就來到了這裡。由於山路崎嶇,人手較少,一周或者更久他和戰友才下山採購一次生活物資。6年間,他適應了北方的寒冬,也適應了大山的孤寂。新兵宣誓、結婚生子、退伍儀式……這個很短時間就可以走完的地方,見證了他和戰友生命中太多重要時刻。和記者走在院子裡,劉益會隨手撿起地上的樹枝、落葉。
  • 廟壩村「變身」記:從與世隔絕到網紅地
    大山裡的廟壩村(無人機照片,九月二十八日攝)。村支書程坤祥快人快語,「我們這裡前些年幾乎與世隔絕,是南川最偏僻的村之一,兩面都與貴州道真縣交界,森林多、植被好,再加上不通公路,外面的人想進來都難,生態能不好嗎?」後河與灰矸河所在的兩大峽谷,將廟壩牢牢鎖在了大山深處。有些村民早上在自家屋前喊鄰居吃飯,鄰居走到時已是中午時分;到鄉場趕集通常「兩頭黑」,天不亮就出門,天黑後才能回家。
  • 大學選專業要慎重,這兩個大學專業,工作環境差,幾乎與世隔絕!
    大學選專業要慎重,這兩個大學專業,工作環境差,幾乎與世隔絕! 試想一下,我國的城市基本上發展得相對成熟了,該架的橋都架了,該修的橋也都修了,對道路橋梁基建的需求沒那麼旺盛,對相關領域從業人員的需求也沒那麼多了。
  • 深山裡的六口之家,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被外界發現時還沒有戶口
    當代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擔心手機電腦給孩子帶來影響,畢竟在如今這個信息化的年代,孩子們從懂事起就接觸智能化設備,因此常常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在這樣的環境下,大家可能無法想像,有些孩子從來沒有接觸過手機電子產品,甚至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 大山裡只有一個人的村莊,老人用餘生守護著一座被遺棄的村莊!
    跟攝友一起來到湖南永州,我們穿過一座座大山,在一個山頂上我們正尋找拍攝角度時,隱約出現了一個小村莊。村莊被密林包圍著,猶如與世隔絕的在這大山深處裡頑強的生存著。順著小路向村莊走去,不時能見到路邊的房屋。
  • 安徽一家6口鉈中毒頭髮脫落 飯菜疑被人投毒
    京華時報記者徐曉帆攝昨天,來自安徽臨泉的張女士一家6口仍在解放軍307醫院接受治療。張女士稱,11月24日,在家吃過早飯後,就感覺渾身疼痛,頭髮開始脫落,和她同樣症狀的還有張女士的丈夫、她的侄子、侄女、侄女婿和3歲的小外孫。經307醫院診治,6人均系鉈中毒。張女士懷疑,有人在飯菜中投毒,目前,當地警方已介入調查。
  • 【圖片故事】大山深處的木雅人家
    【圖片故事】大山深處的木雅人家 (13/20) "← →"翻頁
  • 在遙遠的大山深處,有一所海軍希望小學
    在遙遠的大山深處,有一所海軍希望小學 跨越山海,情誼相連 在青海省大通縣的大山深處 矗立著一所海軍希望小學 青海省大通縣下鮑學校
  • 大山深處有「新家」—大別山村繪出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新華社鄭州7月9日電 題:大山深處有「新家」——大別山村繪出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新華社記者王丁49歲的韓光瑩如今在老家河南省信陽市新縣田鋪大壪開了一間名叫「老家寒舍」的民宿。  壪,在字典裡的釋意是指山溝裡的小塊平地。大山阻隔,曾讓這裡的發展緩慢。韓光瑩記憶裡,田鋪大壪總是破破爛爛的,「晴天一腳牛屎,雨天一腿汙泥」。  「那個時候,年輕人覺得最有出息的事就是離開這個村。」韓光瑩說。
  • 這口深井挖了24年,井底深處傳來慘叫聲,地心深處隱藏著什麼?
    如今人類的科技水平突飛猛進,但對於地球的認知還只是些皮毛,雖然我們成功進入了宇宙,但始終沒能勘測到地球深處的秘密。一直以來都有地心深處的傳說,歷史上也有一些國家為了探測地心深處的秘密,開始了漫長的鑽井計劃,比如前蘇聯。但這項計劃中途卻停止了,停止的原因至今爭議不斷。
  • 世界上最神秘的部落,與世隔絕6萬年,外人一旦接近必死無疑!
    在印度就有這樣一個神秘部落,他們過著原始且與世隔絕的生活,只要有外人接近便有喪命的危險。北桑提內爾島,是位於孟加拉灣的一座小島,面積大約72平方千米,島附近海域的氣候十分複雜多變,且珊瑚礁環繞,每年只有兩個月船隻可以靠近其海岸,茂密的熱帶雨林幾乎覆蓋整座島嶼。據說這座島嶼是桑提內爾人的家園,他們或許是世界上最與世隔絕的原始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