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醫學倫理探討:新冠疫情下,有限的呼吸機給誰不給誰?

2021-01-12 澎湃新聞

如果一家醫院的呼吸機數量告急,醫生應該根據什麼標準來決定要治療哪些患者?這是一個生物醫學倫理學問題,但或許也是全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可能會出現的現實難題。

當地時間3月24日,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副教授Lee Daugherty Biddison接受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NPR)採訪,探討醫生分配稀缺物資的道德準則。

Daugherty Biddison認為,面對上述問題時,應考慮挽救最多生命和壽命,並考慮患者個體已經經歷了多少生命階段及其未來可能會發生什麼。她強調,患者的年齡僅是次要的考慮因素,只有在無法根據生存可能性或生存率進行區分時,才會發揮作用。

假使物資極端緊缺的情況不幸發生,Daugherty Biddison建議設立一個由經驗豐富的醫生組成的單獨分診小組,與一線醫生分開。

以下內容翻譯自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

主持人Ari Shapiro:

在對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戰鬥中,口罩和手套供不應求。醫院的病床和呼吸機也將很快進入短缺清單。這將迫使醫生對做出艱難的選擇:哪些病人能夠得到救護,哪些不能。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副教授Lee Daugherty Biddison正是制定這些計劃的人之一。

請問Biddison醫生,如果像呼吸機這樣生命攸關的設備短缺,你的醫生將根據什麼標準來決定要治療哪些患者?

Daugherty Biddison:

首先,我想說的是沒有人願意出現這種情況,我們正在盡一切可能避免,我認為在全國和世界各地都是如此。

如果這種情況發生,我的團隊真正關注的是三個關鍵問題。其一是挽救最多的生命。那麼,如何將最有可能倖存的人按優先次序排序呢?第二件要考慮的事情是挽救最多的生命年,並考慮患者在疫情結束或出院後的壽命。第三個因素可能是類似公平局的方法,考慮生命周期、患者個體已經經歷了多少生命階段及其未來可能會發生什麼。

Ari Shapiro:

如果我的解釋正確的話,你是說年輕人和健康人會比老年人和疾病患者得到更多的治療。對嗎?

Daugherty Biddison:

所以我想說,我們要做的是在這場災難中,讓儘可能多的人活著。我認為這其中有很多因素。年齡僅是次要的考慮因素,只有在我們無法根據生存可能性或生存率進行區分時,它才會發揮作用。在一大群人中,決定誰優先。

Ari Shapiro:

你談到要挽救儘可能多的生命。這是否意味著醫護人員會得到優先照顧,希望他們一旦治癒就可以挽救更多生命?

Daugherty Biddison: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這種倫理方法有時被稱為工具價值。這種方法在疫苗等稀缺資源供不應求的時候被用來分配資源,例如讓某人保持健康,這樣他們就可以繼續提供資源或技能來留住更多的人——照顧更多的人。在目前的情況下,使用這種方法的挑戰之一是,人們擔心病情嚴重到需要呼吸機的人不太可能會康復得足夠好,從而用他們的技能應對當前的疫情。

Ari Shapiro:

我明白。我還想問,十年前海地發生地震時物資非常有限,你也在場。你當時是否必須就治療誰、不治療誰做出決定?這是否為你今天在美國應對挑戰的方式提供幫助?

Daugherty Biddison:

是的,這是個很好的問題。那次地震之後的短期時間裡,我是海地應對團隊的一部分,當時的局勢很可怕。我要說的是,情況非常棘手,我們必須努力工作以確保避免做出這些決定。

Ari Shapiro:

當然沒有人願意面對這些決定。但如果像許多人所預測的那樣,醫生面臨呼吸機或床位短缺的問題,是否需要醫生去面對這些病人,然後說:對不起,但我們幫不了你?

Daugherty Biddison:

這是個很好的問題。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我的團隊給出的建議是,要有一個由經驗豐富的醫生組成的單獨分診小組,他們了解原理和方法,但與日復一日進行或提供護理的一線醫生分開。這個想法的原因是,讓同一個人同時做這兩件事會引起一定程度的道德困擾,對病床前的護理人員來說是不公平的。

Ari Shapiro:

醫學界對於如何做出這些決定是否有普遍的共識?

Daugherty Biddison:

我會說「是」和「不是」。有幾種不同的方法,但根據我們的經驗,我們努力在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在衛生系統內、地區衛生系統內和州之間達成共識,以便採用一致的方法。

Ari Shapiro:

非常感謝Lee Daugherty Biddison教授,感謝你的時間和你所做的工作。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貝爾蒙報告》研究倫理探討
    醫學研究通常都具有很大的社會價值,但是也不得不注意其中的道德倫理。比如在二戰期間,法西斯國家在生物醫學實驗中虐待人體實驗對象事情的披露,引起了很多思考。而在1932到1972年這40年間,在美國進行的黑人梅毒患者試驗中,研究者向近400名梅毒患者隱瞞其所患疾病的情況,在檢測病情的同時沒有及時提供治療方面的幫助,被稱為「野蠻科學」。
  • 魚躍醫療榮膺抗擊新冠疫情先進集體,無創呼吸機功不可沒
    呼吸機,是此次新冠疫情必不可少的醫療設備。在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中就針對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病例的臨床數據研究顯示,50%以上的新冠肺炎患者會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呼吸窘迫症候群。這就表明了在救治患者的過程中,有必要保持患者的氧合。而呼吸機存在的意義就在於改善呼吸功能,減輕呼吸功消耗,從而爭取醫療救治的時間。
  • 【美國華盛頓大學預警冬季新冠疫情將更嚴重】近日,華盛頓大學健康...
    【美國華盛頓大學預警冬季新冠疫情將更嚴重】近日,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IHME)預測北半球在即將到來的冬季將面臨更嚴峻的新冠疫情。如果繼續疏於防護而不是嚴格執行社交距離和堅持戴口罩,每天將有3萬人死亡。研究所說,對疫情的預測結果令人生畏,12月對歐洲、中亞和美國來說將是嚴峻考驗。
  • 華大基因尹燁:新冠疫情其實是生命科學的「文藝復興」|生命科學
    原標題:21健談丨專訪華大基因CEO尹燁:新冠疫情其實是生命科學的「文藝復興」  講述他對基因領域科學普及的見解以及對華大基因的未來規劃。  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了巨大負面影響,但無疑也促進了醫療行業的大發展。
  • 慈孝堂中草藥能量香囊|慈孝堂|張惠珺|塞爾維亞_社會|新冠疫情|...
    在聽取了張惠珺介紹中國將傳統中醫與現代醫學結合進行防治新冠疫情後,大使表示:「中國不僅給塞爾維亞輸送大量的醫療用品,而且派遣了經驗豐富的抗疫醫療專家組。我們對此深表感謝。」目前全球抗擊新冠疫情的鬥爭還在持續,中國的中醫醫學方案目前防治的效果良好,塞爾維亞將會學習效仿中國的方案措施來抗擊疫情。
  • 華大基因尹燁:新冠疫情其實是生命科學的「文藝復興」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21健談丨專訪華大基因CEO尹燁:新冠疫情其實是生命科學的「文藝復興」講述他對基因領域科學普及的見解以及對華大基因的未來規劃。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了巨大負面影響,但無疑也促進了醫療行業的大發展。
  • 美媒:新冠疫情下美國人如何過聖誕節 狂歡派對戴口罩隔開距離家庭...
    中國小康網12月9日訊 老馬 今年,在紐約洛克菲勒中心聖誕樹下的狂歡派對與往年完全不同。往年這是聖誕季的一個旅遊熱點,遊人如織,但現在由於新冠疫情變成了一個要求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的限時場所。一棵亮燈的聖誕樹美國媒體報導,這棵高23米的挪威雲杉的亮燈儀式通過電視直播的方式進行,現場對公眾關閉。在華盛頓特區,美國國會聖誕樹在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的主持下點亮。這是一項自1964年開始的國會傳統。今年的這棵樹來自科羅拉多州,上面掛滿了當地人民手工製作的掛飾。
  • 醫學倫理基礎知識:什麼是醫學倫理?
    醫學倫理是每一位醫學生在步入神聖的醫學殿堂時的一門必修課。那什麼叫做醫學倫理呢?這到底是一門怎樣的學科?在事業單位考試中醫療單位注重的考點又是什麼呢?今天吉林衛生人才網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從緒論開始了解醫學倫理道德的概念。
  • 國際權威醫學期刊:美國應對新冠疫情幾乎每一步都失敗
    國際權威醫學期刊:美國應對新冠疫情幾乎每一步都失敗 新華社 圖新華社華盛頓10月9日電世界醫療領域頂級學術期刊、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8日刊文說,新冠疫情給全球帶來危機,也給領導力帶來巨大考驗,但美國領導人沒有經受住考驗,使這場危機變成了悲劇。這篇評論文章說,美國在應對疫情過程中,幾乎每一步都是失敗的。
  • 世界首例遺體「換頭術」在中國成功了 倫理問題成世人熱議焦點
    雖然這隻「拼接」的老鼠不靠呼吸機僅生存了一天。但依然引起國內外的矚目。2017年,兩位醫學專家的實驗在中國獲得了成功,任曉平教授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手術的意義十分重大。哈爾濱醫科大學教授 任曉平:它為我們未來的實驗提供了外科學整個的手術原則,手術入路,手術解剖結構的選擇。以及各種組織的修複方法和技術。
  • 新冠疫情與人工智慧倫理準則面臨的新挑戰
    導讀全球抗疫背景下,人工智慧在醫療場景的應用不斷增加。然而,在新冠疫情中,已有倫理原則的局限性顯現,主要體現在不同倫理準則之間面臨衝突。本文將分析疫情背景下AI倫理準則面臨的新挑戰並探討對策。自主性強調個人有權為自己做決定;有益性意味著促進福祉、維護尊嚴和促進可持續發展;預防傷害意味著人工智慧系統不應對人類生活造成傷害,不應威脅民主進程、言論自由或人身自由;公平性涉及利益共享和共同繁榮,與資源的合理分配和消除歧視有關;而可解釋性則通過明確理解人工智慧決策過程的必要性並追究其責任,使其他四項原則得以實施。
  • ...官員早前已經通知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委員會,由於新冠疫情,2020...
    【拜登將不親自出席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周三,三名官員向CNN證實,美國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將不會親自前往在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舉行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原計劃是他將現場接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其中一名官員稱,這一決定是在周三上午內部宣布的。另一位官員說,拜登將在德拉瓦州接受提名。拜登競選發言人拒絕置評。
  • 為新冠疫情下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行業謀變局開新篇 「第二屆國際...
    為新冠疫情下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行業謀變局開新篇 「第二屆國際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高峰論壇」本月底在京揭幕2020/10/21 14:04:14 來源:中國食品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列印】【關閉】核心提示:【中國食品報融媒體】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讓人們深深的感受到了生命的彌足珍貴
  • 美國紐約州長:把我逼急了,我就用手動氣囊代替呼吸機!
    前段時間川普啟動《國防生產法案》,號召美國各車企大量生產呼吸機。但最終……馬斯克從中國購買了1255臺呼吸機送給美國加州。馬斯克的做法顯然是明智的,遠水解不了近渴。等你把工人和數千種零件配齊,再把各種參數精心調好後……黃花菜都涼了!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這說的應該就是馬斯克吧。
  • 外刊精讀 | 新冠疫情變異 (二)
    接著上一次1月8日小可愛發的外刊精讀 | 新冠疫情變異(一),本次是此篇文章的接下來三段,祝大家學習愉快。儘管如此,起碼在新冠病毒變異的情況下,也不過是亡羊補牢。現在,該變異病毒已在除英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地區發現,並且從這些新地點或英國開始會進一步傳播。南非,澳大利亞,英國,日本和瑞士也報導了個別501.v2病例。
  • 湖南成立醫學倫理中心,規範和促進醫學研究創新
    當天,湖南省衛健委2020年醫學倫理與管理培訓會議舉行,來自省內各醫療機構及相關單位的500餘名參會代表,與國內相關領域專家圍繞醫學倫理、醫學人文和醫學科技倫理等主題進行了探討。我國生物醫學研究日益增多,民眾倫理意識逐步增強。如何加強醫學倫理管理工作,健全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體系及制度建設,讓生物醫學研究的創新和探索朝著科學和理性相結合,是當前「健康中國」發展戰略下的重大時代課題。
  • 用簡陋的零件 DIY 呼吸機,成了國外新冠患者活下去的希望
    如果你常常暢遊網絡,一定對西方世界呼吸機短缺的狀況有所耳聞。比如之前在 B 站跟弟弟爭吵 " 誰是媽媽最愛的兒子 " 的紐約州長 Andrew Cuomo ,就曾在視頻中多次表示呼吸機緊缺。可能還有很多差友並不明白 Andrew Cuomo 口中的呼吸機是幹嘛的,又是怎麼運作的,所以差評君就在此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 曾光、王宏廣談新冠疫情將如何影響健康產業
    進出口需求變化在曾光看來,疫情初期,中國在物資各方面的準備並不充足,但是好在中國是一個製造大國,並且口罩、手套、眼罩、呼吸機包括消毒液這些產品,中國的產量都很高。他還認為,疫後經濟格局會出現明顯變化,有的變化已經確定,有的還不確定:第一個確定的趨勢是增速下降,但下降的幅度不確定;第二個,金融風險的上升也是確定的,因為美國已經出現了幾次熔斷,近十個國家股市出現了熔斷,許多國家採取了一些超常甚至罕見的經濟措施,現在看來大量的投入肯定會引發金融風險,只是風險大小的問題;第三,會改變世界格局。
  • 人文學者關注生命倫理新課題
    由於生命科學的進展,當代實驗醫學的勝利,科學在人類的自我認同中越來越扮演主導角色,生命倫理學家就此指出:必須切實分析現代科學形成的歷史文化原因,同時傳統人文科學必須加入到人類的自我認同中來。在「探索基因工程的人文立場」會議上,對於「WHOAREWE?」(我們是誰?)
  • 營收翻倍、市值大漲,盤點國內IVD企業的新冠疫情經營生長曲線
    一場始於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席捲全國,而後衝擊全球,對於任何行業的任何經營者,2020年的上半年都不可謂不特殊。體外診斷(IVD)行業在抗疫之戰中十分「出圈」,核酸檢測的概念借力新冠疫情,在投資者中迅速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