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材料
關於實施「網際網路+」智慧能源行動
背景材料
(2016年6月24日)
國家能源局
一、實施「網際網路+」智慧能源行動的背景及意義
「網際網路+」智慧能源是一種網際網路與能源生產、傳輸、存儲、消費以及能源市場深度融合的能源產業發展新形態,具有設備智能、多能協同、信息對稱、供需分散、系統扁平、交易開放等主要特徵。我國能源和信息行業普遍將這種能源產業發展新形態稱為「能源網際網路」。
國務院高度重視以能源網際網路為代表的能源產業創新發展,李克強總理多次強調,能源供應和安全關係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要推進「網際網路+」,推動網際網路與能源行業深度融合,促進智慧能源發展,提高能源綠色、低碳、智能發展水平,走出一條清潔、高效、安全、可持續的能源發展之路,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支撐。《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40號)提出,大力開展「網際網路+」智慧能源行動,通過網際網路促進能源系統管理扁平化,推進能源生產與消費模式革命,促進能源利用結構優化。
能源網際網路將為能源產業發展帶來重要機遇,主要表現為:一是將極大地促進清潔、低碳能源發展,特別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展。二是對推進能源技術裝備智能化意義重大,是能源領域落實中國製造2025的重要抓手,是中國技術標準「走出去」的有利方向。三是能源網際網路相關試點示範項目將為能源體制改革提供重要突破點和試驗田。
二、我國發展能源網際網路的總體思路
我國發展能源網際網路的總體思路主要為:一是基礎開放,大眾參與。發揮網際網路在變革能源產業中的基礎作用,推動能源基礎設施合理開放,促進能源生產與消費融合,提升大眾參與程度,加快形成以開放、共享為主要特徵的能源產業發展新形態。二是探索創新,示範先行。遵循「網際網路+」應用發展規律,營造開放包容的創新環境,鼓勵多元化的技術、機制及模式創新,因地制宜推進能源網際網路新技術與新模式先行先試,形成萬眾創新良好氛圍。三是市場驅動,科學監管。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驅動形成能源網際網路發展新業態。適應新業態及大數據應用發展要求,完善能源與信息深度融合下的安全監管和市場監管機制,保障信息安全和市場參與者的合法權益。四是深化改革,推動革命。適應能源網際網路「三分技術、七分改革」的發展要求,深化能源體制機制改革,還原能源商品屬性,構建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系,推動能源消費、供給和技術革命。
三、我國能源網際網路發展的階段性目標
能源網際網路是一種能源產業發展新形態,相關技術、模式及業態均處於探索發展階段。為促進能源網際網路健康有序發展,計劃近中期分為兩個階段推進,先期開展試點示範,後續進行推廣應用,確保取得實效。
2016~2018年,重點推進能源網際網路試點示範工作:建成一批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試點示範項目。攻克一批重大關鍵技術與核心裝備,能源網際網路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初步建立能源網際網路市場機制和市場體系。初步建成能源網際網路技術標準體系,形成一批重點技術規範和標準。催生一批能源金融、第三方綜合能源服務等新興業態。培育一批有競爭力的新興市場主體。探索一批可持續、可推廣的發展模式。積累一批重要的改革試點經驗。
2019~2025年,著力推進能源網際網路多元化、規模化發展:初步建成能源網際網路產業體系,成為經濟增長重要驅動力。建成較為完善的能源網際網路市場機制和市場體系。形成較為完備的技術及標準體系並推動實現國際化,引領世界能源網際網路發展。形成開放共享的能源網際網路生態環境,能源綜合效率明顯改善,可再生能源比重顯著提高,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取得積極進展,大眾參與程度大幅提升,有力支撐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
四、我國能源網際網路發展的重點任務
(一)能源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如,發展智慧煤礦、智能風電場、智能光伏電站等智能化能源生產消費設施,以及基於網際網路的智慧運行雲平臺,實現遠程控制優化,提升運行效率和效益。
(二)建設多能協同綜合能源微網。在大型建築、園區、島嶼、城鎮等不同規模範圍內,特別是新建區,建設以智能電網為基礎,與熱力管網、天然氣管網、交通網絡等多種類型網絡互聯互通,多種能源協同轉化的綜合能源微網,提升能源系統整體效率與效益。
(三)推動能源與信息基礎設施深度融合。對電網、氣網、熱網等能源網絡及其信息架構、存儲單元等基礎設施進行協同建設,推進信息系統與能源系統在量測、計算、控制等環節上的高效集成,規範組網結構和信息接口,促進水、氣、熱、電的遠程自動集採集抄,實現多表合一。
(四)培育開放共享的市場體系。支持個人、家庭、分布式能源等小微用戶基於網際網路平臺實現靈活對等的能源共享和交易。培育售電商、綜合能源運營商等新型市場主體。基於網際網路發展B2B、B2C、C2B、C2C、O2O等各類商業模式。
(五)發展用戶側智慧用能業務。通過發展智能家居、智能小區等終端設施,建立用戶能效監測平臺,提供個性化能效管理與節能服務,實現能源智能定製和靈活交易。
(六)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電子商務業務。發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電子商務業務,支持風電、光伏等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生產商與用戶之間進行點對點直接交易、實時補貼結算。
(七)發展儲能和電動汽車網際網路運營業務。建設分布式儲能設備雲平臺和電動汽車運營雲平臺,發展基於儲能的緊急備用、調峰調頻等增值服務,發展電動汽車智能充放電業務,參與能源交易和需求響應。
(八)發展能源大數據應用服務。拓展能源大數據的採集範圍,逐步覆蓋電、煤、油、氣等能源領域及氣象、經濟、交通等其他領域。促進基於能源大數據的創新創業,開展面向能源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的新業務應用與增值服務。
(九)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裝備。加快能源網際網路系統規劃、需求側響應互動、儲能應用管理等核心技術攻關,儘快突破多能源協同控制、信息物理融合、能源路由器等技術裝備瓶頸。
(十)建立技術標準體系。建立統一、規範、開放的技術標準體系,優先制定通用標準、跨行業公用標準,將關鍵標準積極推介成為國際標準。
五、我國現階段推動能源網際網路建設的主要政策措施
(一)建立協調機制。在「網際網路+」行動實施部際聯席會議機制下,國家能源局會同有關部門設立「網際網路+」智慧能源專項協調機制,統籌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切實推動行動的貫徹落實。
(二)加大有效投資。將能源網際網路納入重大工程包,加大中央、地方預算內資金投入力度,引導更多社會資本進入,分步驟組織實施能源網際網路重大示範工程。
(三)推動市場改革。建立健全能源市場的準入制度,鼓勵第三方資本、小微型企業等新興市場主體參與市場,促進各類所有制企業的平等、協同發展。加快電力、油氣行業市場體系建設,建立市場化交易機制和價格形成機制。
(四)開展試點示範。鼓勵具備條件的地區、部門和企業,因地、因業制宜地開展各類能源網際網路應用試點示範。搭建跟蹤監測和協調服務平臺,建立專家諮詢服務指導機制,及時評價和總結髮展效果。
(五)推進數據共享。實施能源領域的國家大數據戰略,實現多領域能源大數據的集成融合、共享共用和交易服務,鼓勵網際網路企業與能源企業合作,促進能源網際網路的應用創新,依法依規加強能源大數據的安全監管。
(六)支持技術創新。設立能源網際網路產業創新聯盟,支持建設能源網際網路技術創新平臺,推動產學研用無縫對接,將能源網際網路關鍵技術作為國家科技計劃專項的重點支持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