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九林院士:如何為全球能源網際網路貢獻時空智慧?

2020-12-07 中國網科學頻道

4月11日,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主辦,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電力信息工委會、國網信通產業集團承辦,國網思極神往位置服務有限公司協辦的「時空信息通信技術支撐能源網際網路建設」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孫九林出席並講話。

以下是根據現場報告做的文字摘要:

我非常榮幸這次能與各位同仁相聚在國家電網公司進行「時空信息通信技術支撐能源網際網路建設」的學術交流研討!感謝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和國網信通產業集團為大家提供了這樣一個寶貴的學習交流的機會!

我是1964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電力系統專業,八十年代轉行到地球信息科學領域從事GIS、RS及信息化與行業深度融合方面研究工作,我非常欣喜地看到近年來地理信息產業迅猛發展,不僅在國家信息化、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顯著作用,更是深入各個行業,在促進行業發展和保持社會穩定中作出了重要貢獻。

電力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剛才參觀國家電網公司運監中心,讓我看到國家電網公司信息化建設的豐碩成果,看到地理信息技術應用於電網,構建了電網物理世界與信息平臺之間的橋梁。

我國的能源資源的分布和能源的需求是逆向的,決定了電網結構緊密且龐大,國家電網公司研發了電網時空信息服務平臺,積極應對複雜大電網帶來的多空間建模、多粒度時態管理、高頻時變拓撲重構、巨量信息全在線服務等問題,構建了一張動態反映過去、現狀、規劃的「電力地圖」,管理了從特高壓到低壓用戶的空間數據。這個平臺在國家電網所屬27個省級電力公司及下屬市、縣、鄉進行了全面推廣應用,實現了對電網生產、營銷管理、規劃設計、配電自動化、輸變電狀態監測、運營監測等36個電網核心業務系統的集成支撐,從剛才演示的應用成果來看,平臺實現了與專業應用系統的無縫融合,完成大電網空間的統一表達,很好地支撐電網業務的精益化管理和智能電網的建設,這項成果也推動了我國電網地理信息應用技術進入國際先進行列,是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在行業應用領域的重要創新。

全球能源網際網路是能源轉型的重要驅動力,對推動世界能源變革、促進綠色低碳發展、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剛才我參觀了全球能源網際網路各展示區,深入了解了全球能源觀、全球能源資源狀況、電網現狀和互聯規劃,以及全球願景等內容,讓我覺得很震撼,我本人對能源網際網路非常感興趣。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主旨演講中強調:「要抓住新一輪能源結構調整和能源技術變革趨勢,建設全球能源網際網路,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希望大家能為推動世界能源可持續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那麼,我們如何為全球能源網際網路貢獻時空智慧呢?這是一條不斷探索之路。眾所周知,能源需求和能源管理均具有典型的時空特性,國家電網公司在電網時空信息的理論研究、標準建設、技術研發、工程實施、人才培養等方面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今天,我們在這裡研討「時空信息通信技術支撐能源網際網路建設」,展望能源網際網路時空信息的發展宏圖,希望在座的各位能立足當下、著眼未來,建言獻智、廣泛合作,助推地理信息產業在電力行業的發展壯大,為全球能源互聯事業邁上新臺階貢獻力量。

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國家數據科研領域開疆拓土的「將軍」孫九林院士
    資料庫、信息系統,我們都是從不懂做起來的」,對於孫九林來說,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挑戰,不斷成長,不斷創新,不斷超越的過程。「現在遙感估產系統在國際貿易上起到的作用很大,美國一直在做全球的估產,比如預估中國大豆的產量,預測當年我國是需要進口還是出口,他該怎麼控制市場等等」。
  • 孫九林院士:科研拓荒人—新聞—科學網
    日前,在中國大數據與人工智慧院士論壇上,孫九林提出:要從源頭保障農產品安全,就需要將全國幾十萬家農資終端門店構成一個網絡,將種子、化肥、農藥「業務流」數據化,使國家的農業投入品流通有據可循,為國家決策調控提供可靠數據支持,從而逐步實現農藥、化肥使用量零增長的目標。
  • 院士專家長沙行丨孫九林:加大數據信息人才引進培養 讓數據發揮更...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九林。星辰全媒體記者 李海清攝。)  星辰在線4月26日訊(記者 李海清 柳佳路)「『網際網路+』行動計劃的基礎還是數據,如果數據不弄好,很難。」4月26日,在「院士專家長沙行」暨中國工程院「網際網路+」行動計劃(2035)項目中期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孫九林認為,沒有信息化,就沒有國家農業的現代化。
  • 【瞭望】孫九林:科研拓荒人
    對於已經與數據打了30多年交道的孫九林而言,將數據資源服務於農業領域,是他在數據科研領域開拓的又一「荒地」。日前,在中國大數據與人工智慧院士論壇上,孫九林提出:要從源頭保障農產品安全,就需要將全國幾十萬家農資終端門店構成一個網絡,將種子、化肥、農藥「業務流」數據化,使國家的農業投入品流通有據可循,為國家決策調控提供可靠數據支持,從而逐步實現農藥、化肥使用量零增長的目標。
  • 院士專家聚首張家口,為能源發展精準把脈!
    未來,為實現碳中和目標,除了加大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外,還需開展更廣泛的工作,包括提升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水平,通過構建智慧能源系統以實現各類能源間的平衡發展等。中國和英國在能源領域始終有非常緊密的聯繫,兩國可以持續加強合作,創造出更加清潔更加綠色的星球。 致辭環節結束後,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院士張濤,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國家能源諮詢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杜祥琬等多位行業專家,從碳中和目標出發,高屋建瓴地分析了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觀念、模式和技術創新構想,為觀眾描繪了一幅未來全球低碳發展圖景。
  • 劉江川院士:邊緣計算如何應對能源網際網路的碎片化和複雜性?
    在8月9日的【工業網際網路專場】上,加拿大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學教授劉江川帶來了《能源網際網路視角下的邊緣計算》的開場主題演講。他提到,工業網際網路在跑道上飛速前進。今天的網際網路不僅僅只做互聯這件事情,網際網路已經變成了分布式的數據處理器和分布式數據採集器,底層通訊、上層存儲、上層應用和計算融為一體,這是非常重要的轉變。「不僅僅是互聯,而是在這當中展開存儲和應用。除了工業之外,能源行業、交通行業、智慧城市等等,也是同樣的場景。」
  •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能源網際網路專業委員會在京宣告成立
    希望專委會堅持「四個服務」的職責定位,充分發揮學術交流平臺作用,不斷擴大影響力,加強工作規劃,嚴格規範管理,為推動電力行業科技進步,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未來的能源網際網路將以電為核心,一次能源和清潔高效的二次能源都可以轉化為電能,各種終端能源都可用電能替代,電為中心將是能源網際網路發展的趨勢。此次專委會的成立,突破了以往專委會學科單一的傳統,搭建了跨多學科、跨多行業、跨多部門的交流、溝通平臺,必將在能源變革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 劉江川院士:邊緣計算如何應對能源網際網路的碎片化和複雜性? | CCF...
    在8月9日的【工業網際網路專場】上,加拿大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學教授劉江川帶來了《能源網際網路視角下的邊緣計算》的開場主題演講。他提到,工業網際網路在跑道上飛速前進。今天的網際網路不僅僅只做互聯這件事情,網際網路已經變成了分布式的數據處理器和分布式數據採集器,底層通訊、上層存儲、上層應用和計算融為一體,這是非常重要的轉變。「不僅僅是互聯,而是在這當中展開存儲和應用。除了工業之外,能源行業、交通行業、智慧城市等等,也是同樣的場景。」
  • 孫九林院士:科技助力「一帶一路」建設—新聞—科學網
    「一帶一路」國際科學家聯盟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孫九林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科技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理念上大家確實認可了,需要通過平臺,讓更多項目落地。 在日前舉行的第33屆國際地理聯合會大會上,2016』「一帶一路」國際科學家聯盟智庫論壇是最大規模的分論壇之一,來自多國的科學家呼籲:全球地理學家共同加強「一帶一路」研究。
  • 如何解決全球電力能源網際網路的地理區域連通性問題?
    |會員服務|廣告服務| 您當前的位置:北極星智能電網在線 > 如何解決全球電力能源網際網路的地理區域連通性問題
  • 中國雜交稻畝產取得突破 為保障全球糧食安全貢獻中國智慧
    我國雜交稻畝產取得突破 為保障全球糧食安全貢獻中國智慧央視網消息:「民以食為天」,今天,在湖南衡南第三代雜交稻試驗基地,經過農業農村部現場測產,袁隆平院士團隊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了1500公斤的攻關目標。1500公斤是個什麼概念?這會給我們國家的米袋子帶來什麼影響?
  • 材料:關於實施「網際網路+」智慧能源行動(中英文)
    +」智慧能源行動的背景及意義「網際網路+」智慧能源是一種網際網路與能源生產、傳輸、存儲、消費以及能源市場深度融合的能源產業發展新形態,具有設備智能、多能協同、信息對稱、供需分散、系統扁平、交易開放等主要特徵。
  • 《全球能源網際網路》英文版首發式暨研討會在美國紐約舉行
    《全球能源網際網路》英文版封面 人民網武漢9月17日電 美國東部時間9月14日下午,《全球能源網際網路》英文版首發式暨研討會在美國紐約舉行。 《全球能源網際網路》是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關於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專著,由愛思唯爾國際出版集團出版發行。
  • 王家耀院士來我局作《新型智慧城市 與時空大數據平臺》專題報告
    為進一步提升信息化水平,更好的理解智慧城市概念、建設要求及時空大數據平臺,11月27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特邀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家耀作《新型智慧城市與時空大數據平臺》專題報告,各區(市)縣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局屬事業單位、機關各處(室)參加。
  • 全球的50多名頂尖工程師被選為皇家工程院院士!華人院士共7名
    全球的50多名頂尖工程師被選為皇家工程院院士! 近日,來自全球的50多名頂尖工程師被選為皇家工程院院士,以此表彰他們對該行業做出的傑出貢獻。 皇家工程院(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RAE),英國的學術榮譽性機構,是英國工程學界的最高學會。被入選皇家工程院被視作是英國工程師的最高榮譽。 英國皇家工程院成立於1976年,迄今為止共有約1600名院士。
  • 東方科技論壇聚焦智慧能源的低碳城市發展—新聞—科學網
    上海交通大學翁史烈院士,西安交通大學陶文銓院士、郭烈錦院士,以及來自全國各高校、科研院所的六十餘位專家學者共同參加了本次論壇。 全球範圍內,產業和人口的不斷聚集使人類社會工業化、城市化的速度越來越快。經濟發展、社會治理正面臨由工業化、城市化所帶來的嚴峻挑戰。
  • 國際在線:2020全球能源網際網路(亞洲)大會在京舉行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林維):以「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2020全球能源網際網路(亞洲)大會,2日在北京舉行
  • 能源網際網路具有哪些特點?如何理解「源-網-荷-儲」互動運行?
    如何基於能源網際網路的特點理解「源-網-荷-儲」互動運行?「源-網-荷-儲」互動調控又將為支持能源網際網路智能、高效和綠色運行提供哪些技術思路和解決方案?能源網際網路具有哪些特點能源網際網路代表電網發展的更高階段,是以電為中心,以堅強智能電網為基礎平臺,將先進信息通信技術、控制技術與先進能源技術深度融合應用,支撐能源電力清潔低碳轉型和多元主體靈活便捷接入的智慧能源系統。具體而言,能源網際網路具有哪些特點?
  • 「北鬥+」融合創新與「+北鬥」時空應用
    未來北鬥產業如何創新和發展應用,本期邀請中國第二代衛星導航系統重大專項專家組成員、北京市中位協北鬥時空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冬航進行詳解。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北鬥系統首任總設計師孫家棟院士曾寄語北鬥「天上好用、地上用好」,並指出衛星導航技術與各類信息技術相融合,正在開啟人類更精確利用時空信息的新時代,一個新時空服務體系正在構建,結合信息服務的巨大產業正在形成。
  • 遠東智慧能源:釋放主業優勢,搶抓「十四五」新機遇
    那麼,如何前瞻性地把握「十四五」,以新思維、新動能來適應新的發展要求?就「十四五」電力規劃而言,我國正面臨能源結構不合理、資源環境約束趨緊、能源利用效率低等深層次矛盾與問題,嚴重製約經濟、社會、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因此以風光水儲輸滿足煤電退出後電力供應,打造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