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自然災害頻發!暴雨、洪水、颱風...怎麼應對?快戳進來

2020-12-02 澎湃新聞

正值汛期期間,自然災害層出不窮

江西洪澇已致682.1萬人受災

遇到不可抗的自然災害

我們應該怎麼辦?

今天(7月17日)上午9點

禪城區應急管理局主辦

佛山新聞網承辦的

應急微講堂

進行了新一期的直播課程

禪城區三防專家組組長

祖廟街道三防辦主任黃文剛

為我們帶來關於應對各類自然災害的措施

一起來回顧一下吧!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觀看直播回顧哦~

1

遇到暴雨,市民如何應對?

節目一開始,黃文剛首先為我們講解了應對暴雨的8種方法。

1、留意新聞媒體對暴雨等災害天氣的預警和報導信息。

2、下暴雨時,要避開落地廣告牌、變壓器、電線桿等魏霞區域,千萬不能到架空線和變壓器下避雨,容易發生觸電危險。如有電線恰好掉落在自己附件的地面,不要驚慌,更不能撒腿就跑,應當單腿跳躍離開現場。

3、當雨勢加劇,儘量往地勢高的地方避險,不要走地下通道或高架橋下面避雨,這些地方較低,易被水淹。

4、在戶外積水中行走時,要注意觀察,貼近建築物行走,防止掉入地坑、沙井等;若有下水道井蓋打開,大量地表水會形成漩渦,或形成小噴泉的,儘量遠遠的繞開,避免危險發生。

5、預防居民住房發生內澇,可因地制宜,在家門口放置擋水板或者堆砌土坎;

6、室外積水漫入室內時,應立即切斷電源,防止積水帶電傷人;

7、暴雨中開車應打開雨霧燈,減速慢行,可以利用空調、抹布等儘快消除玻璃上的水汽,以免看不清路口發生危險。

8、駕車經過深積水區,特別是橋涵、地下隧道應儘量繞行。如果積水不深,可掛低速擋平穩駛入水中通過,行駛中要穩住油門,中途不能熄火,避免大轟油門或急剎車,防水水花鍵入發動機而熄火,並要聽從交警的統一指揮。

2

如何應對雷雨天氣?

1、注意關閉門窗,室內人員應遠離門窗、水管、煤氣管等金屬物體;

2、關閉家用電器,拉開電源插頭,防止雷電從電源線入侵;

3、在室外時,要及時躲避,不要在空曠的野外停留,如果無處躲避時,應儘量在低洼處躲避,或者立即下蹲,降低身體的高度;

4、遠離孤立的大樹、高塔、電線桿、廣告牌等;

5、立即停止室外遊泳、划船等水上活動;

6、如果多人共處室外,相互之間不要靠緊,以防被雷電擊中後電流互相傳導;

7、雷雨天氣在戶外,不要使用手機;

8、對被雷電擊中的人員,應立即採取心肺復甦法搶救。

3

如何應對洪災?

1、突然遭受洪水襲擊時,要沉重冷靜,並以最快速度安全轉移,安全轉移要先人員後財產,先老幼病殘人員,後其他人員,切不可有僥倖心理;

2、被洪水圍困的,有通訊條件的,可利用通訊工具尋求救援,無通訊工具的想辦法向外界發出求救信號,同時可以尋找體積較大的漂浮物等,主動採取自救措施。

3、當住宅遭受洪水圍困時,應迅速安排家人向房頂轉移,並想辦法發出求救信號;

4、洪水過後往往伴隨疫情發生,應注意做好防疫工作。

圖片來源:禪城祖廟三防辦

4

如何應對泥石流?

泥石流雖然在佛山地區不是主要的地質災害,但高明、三水等山區也存在這種風險,由於長時間降雨造成土體含水量過大,易造成山體滑坡,也會引起泥石流。若在山區野外下雨天還是要高度重視。

1、發現有泥石流跡象,應立即觀察地形,向溝谷兩側山坡或者高地跑;

2、不要停留在低洼地方,也不要攀爬到樹上躲避;

3、不要躲避在有滾石和大量堆積物的下方。

圖片來源:新華社

5

如何應對颱風?

1、在颱風來臨前,不要出門,以防被砸、被壓、觸電等不測;要搬移窗臺上的花盤或者其他懸掛物品,及時加固室外容易被風吹動的物體;

2、不要去颱風經過的地區旅遊,更不要在颱風影響期間到海裡遊泳或者駕船出海;

3、在高空、水上等戶外作業的人員要停止作業,在危險地帶工作的人員要及時撤離;

4、住在低洼地區和危房中的人員要及時轉移到安全場所。

6

三防辦做了哪些應當工作?

節目的最後,黃文剛為我們分享了三防辦在防雨防汛防風方面的工作經驗。

1、落實三防責任制、落實「十一個至少一次」、「三個聯繫」和「四個一」工作制度;

2、落實24小時三防值班和領導在崗帶班工作制度;

3、加強基層三防能力建設;

4、加強指揮信息系統、防汛物資、搶險隊伍等保障能力建設;

5、落實防禦應急措施。

相信各位經過今天課程的學習,對自然災害的應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們下期微講堂再見!

禪城區應急管理局 佛山新聞網聯合出品

原標題:《汛期自然災害頻發!暴雨、洪水、颱風...怎麼應對?快戳進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北京暴雨積水點路段分布圖 哪兒最易積水?暴雨天氣應對手冊戳這裡
    搜羅了一圈,將這些應對雨天的小貼士發給大家,一起get√吧!  另外,此輪降雨過程正好趕上中考,大家千萬注意防範!  小雨、中雨、大雨、暴雨怎麼區分?  什麼是汛期?  指河水在一年中有規律顯著上漲的時期。「汛」就是水盛的樣子,「汛期」就是河流水盛的時期,汛期不等於水災,但是水災一般都在汛期。  汛期預警信號有哪些?
  • 【防汛科普】汛期是什麼 災害全知道
    江河由於流域內季節性降水或冰雪融化,引起定時性的水位上漲時期叫汛期。「汛」就是水盛的樣子,「汛期」就是河流水盛的時期,汛期不等於水災,但是水災一般都在汛期。江河、湖泊洪水在一年中明顯集中出現,容易形成洪澇災害的時期。 由於各河流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漲水季節不同,汛期的長短和時序也不相同。
  • 汛期你應該知道的知識
    江河湖泊洪水在一年中明顯集中出現,容易形成洪澇災害的時期。由於各河流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漲水季節不同,汛期的長短和時序也不相同。根據洪水發生的季節和成因不同,一般可分為四種汛期:春汛期、伏汛期、秋汛期和冬春季河道因冰凌阻塞、解凍引起的凌汛期。有關汛期的各種常見災害進入汛期,就進入一年中降雨集中期及雷雨、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頻發期。
  • 連續40天暴雨預警!瞭望專訪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極端天氣頻發,我們...
    重點做好四方面防範工作《瞭望》:入汛以來,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呈現出怎樣的特點?特別是6月以來,南方地區降雨持續時間長、雨區重疊度高、點雨量大,局地暴雨洪澇災害較為嚴重,出現了多年不見的流域洪水等狀況。一是雨季偏早,累計雨量大。華南前汛期偏早12天,江南、長江中下遊和江淮6月1日、9日和10日先後入梅,分別偏早7天、5天和11天。入汛以來,南方暴雨頻發,共出現15次大範圍強降雨過程。
  • 今年預計7至9個颱風登陸或影響福建
    中新網福州3月25日電 (記者 龍敏)福建即將進入汛期,災害性天氣將更加頻發。福建省防汛辦25日通報,預計今年登陸或影響福建省的颱風有7至9個,較常年平均(6.9個)偏多,月份分布為7月2個、8月2至3個、9月2個、10月及以後1至2個。
  • 今年福建這些流域可能發生洪水!還有颱風……
    2020年4月3日,省防指召集氣象、水利、海洋、水文等部門,召開2020年汛期氣候趨勢會商會議。回顧了今年以來福建汛情,分析了汛期氣候趨勢,並對當前工作提出了建議。汛期氣候趨勢展望會商分析預測今年汛期年景偏差、形勢複雜,雨季早來晚去、降雨偏多,颱風偏多偏強,可能有晚颱風登陸或影響福建。
  • 韓國多地暴雨成災引發洪水,颱風來襲或促成韓史上最長雨季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近日,受持續強降雨影響,韓國多地連日暴雨,引發山洪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中部和西南部等地遭到嚴重破壞。除去交通大受影響,暴雨還導致多處韓國多地防汛設施損壞,農田也被淹沒。韓國政府在一份報告中指出,截至9日,全國有近2.3萬公頃農田被洪水淹沒,暴雨共造成13370例公共財產和私人財產損失事件。韓國林業局也表示,截至9日,全國已經報告了667起山體滑坡事件。針對此事,韓國災害檢測中心已將除濟州島以外的所有地區的滑坡警報提高到最高水平。
  • 降雨不停,颱風又可能要來,快來收下這份洪水來臨前的應對指南
    從6月2日到今天(6月11日),中央氣象臺連續十天發布了暴雨預警。和之前相比,今天雨帶北抬,大到暴雨主要在貴州北部、四川東部、重慶、湖北西部、湖南西北部、河南東部、山東南部,重慶西南部、河南東部等地。強降雨重點從今晚開始,明後天雨帶有所南移,降雨強度比今天還會加強。
  • 人民網推出海報普及汛期自救常識 小知識大長圖細緻呈現
    汛期到來,遇到洪水、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突發災害怎麼辦?近日,人民網環保頻道推出了《汛期到來,這些自救常識很重要!》海報,從洪水來臨時、突遇山洪襲擊時、身處泥石流多發地、發現泥石流襲擊來臨時、當身處溝谷時、山體滑坡時和發生崩塌時7個方面,及時為大眾整理了汛期自救小貼士,並且直觀地提供了相應的應對辦法。 針對熱點適時推出 從時間上來看,這條海報推出得恰逢其時。
  • 2018廈門汛期時間 今年影響廈門的颱風有4-5個
    每年的4月15日至10月31日,是廈門的汛期,其中7月至9月是主汛期。這是根據廈門市暴雨洪水和颱風的特點,由權威部門確定的。  今年以來,我市累計雨量為278.2毫米,與常年同期基本持平,但是降雨的時間分布非常不均――1月本該是全年降雨最少的月份,卻出現了歷史罕見的暴雨;春雨季(3月-4月)則名不副實,降水持續偏少,3月降水量只有53.1毫米,不足常年3月雨量的一半(常年3月的總降水量均值為113毫米)。  汛期到來意味著降雨將明顯增多。
  • 廈門15日起進入汛期 影響廈門的颱風有四到五個
    原標題:廈門今日起進入汛期 影響廈門的颱風有四到五個   每年的4月15日至10月31日,是廈門的汛期,其中7月至9月是主汛期。這是根據廈門市暴雨洪水和颱風的特點,由權威部門確定的。
  • 洪水未平,地震又起,面對頻發的自然災害,如何保護自己的財產?
    ,33條河流發生超歷史洪水。譬如在大雨中,一座5層的樓房只用了5秒就瞬間消失在洪水中,連屋頂都看不見了。 面對頻發的自然災害,什麼保險可以保護我們?
  • 颱風暴雨預警有望實現「早準快」
    「天」字號重器汛期服務顯身手 多源的數據融合實現「天氣現象一張圖」,「數算一體」提升全鏈條效能,八大類觀測設備達到全覆蓋,氣象雲資源池精細化監控得以呈現……進入汛期以來,綜合氣象觀測產品系統「天衍」、氣象大數據云平臺「天擎」、綜合氣象觀測數據質量控制系統「天衡」、氣象綜合業務實時監控系統「天鏡」等國家級氣象業務系統和平臺,在汛期氣象服務中大顯身手
  • 面對極端天氣 其他國家如何應對?
    新華社發多國氣象部門預測,8月2日將有兩場颱風影響亞洲地區。強颱風「蘇拉」離開菲律賓向中國臺灣東北部逼近。颱風「達維」將在掃過上海北部後,直撲日本東南部。中國南部地區將出現強烈季風降雨天氣,這樣的天氣還將延伸到東南亞和印度東部。近來,高溫、暴雨、乾旱等極端天氣頻頻在世界各地出現,由此引發的自然災害也愈發頻繁和嚴重。
  • 溫比亞颱風惹事:2018年8月山東壽光暴雨洪水數據分析
    在剛剛過去的18號颱風溫比亞的災害中,颱風溫比亞在登陸後給我國北方多地帶去了猛烈暴雨。據報導稱,壽光在內的山東濰坊受災最重,截至目前已有多人在洪水中喪生。水文數據顯示,8月19日晚、8月20日白天流經臨朐、青州和壽光的彌河出現特大洪水。
  • ...近日持續的暴雨及洪水、山體滑坡等相關災害已造成越南中部和...
    【越南多地暴雨致117人死亡】越南預防自然災害中央指導委員會23日發布消息說,近日持續的暴雨及洪水、山體滑坡等相關災害已造成越南中部和西原地區117人死亡,另有21人失蹤。暴雨引發的洪水已造成中部廣平省等地3.7萬餘所房屋受損。
  • 今起海南正式進入汛期!天氣氣候呈現這3大特點→
    按照規定,根據洪水發生的季節和成因不同,一般可分為4種汛期:一是夏季暴雨為主產生的漲水期稱為伏汛期;二是秋季暴雨(或強連陰雨)為主產生的漲水期稱為秋汛期;三是冬、春季河道因冰凌阻塞、解凍引起的漲水期稱凌汛期;四是春季北方河源冰山或上遊封凍冰蓋融化為主產生的漲水期以及南方春夏之交進入雨季產生的漲水期稱為春汛期。
  • 【重磅整理】高中地理自然災害知識點背誦最新版,目前整理的最全面...
    4.自然災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異  在災害強度相同的情況下,經濟發展水平越高,防抗災害能力越弱的地區,自然災害的危害程度就高越。  三、人類活動影響地表環境的穩定程度  人類超強度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破壞生態環境,造成環境惡化,致使環境更不穩定,導致多種自然災害頻發。
  • 為什麼說2020年汛期有些不一般?
    原標題:為什麼說2020年汛期有些不一般?新華社發(郎兵兵 攝)   連續29天發布暴雨預警,1940年來最大洪水襲擊綦江,四川冕寧特大暴雨災害已致多人遇難……提前4天而至的2020年汛期,果然與往年有些不一樣!   2020年我國氣象水文年景總體偏差,極端事件偏多,澇重於旱。今年的防汛形勢有多嚴峻?這次汛情破壞力有多嚴重?思客帶你看看這場「遍地開花」的持續暴雨。   多!
  • 梅雨量、高溫日、颱風略多!2020年汛期上海氣候「四多兩強」
    資料圖東方網記者劉輝、曹磊6月17日報導:今年汛期相比往年,有何變化?上海市應急管理局局長馬堅泓今天作客2020民生訪談時介紹,「總體嚴峻、不容樂觀。可歸納為『四多兩強』。」上海一般6月份進入汛期,今年上海「入梅」較往年提前了9天。最近,暴雨、雷電等頻頻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