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基本問題:你真的知道焦距是什麼嗎?

2020-12-05 玩機小胖

如果通過各種百科查詢焦距的定義,基本上會給出「從鏡頭光學中心到成像元件的距離」這個定義,但對於光心的定義卻過於簡單,純粹只從單一的薄透鏡或單反射鏡來講解,對於採用複數厚透鏡的鏡頭成品而言這個概念顯得有點太「天真」了,事實上單單從焦距這一點就能簡要引申出鏡頭設計的一些相對基礎的原理。

百科裡能找到的內容在這裡小胖就不贅述了,先從單個厚透鏡說起吧,如果單從「光心」的文字意義來看,你可能會覺得它應該位於鏡片中心,但事實上並沒有這麼單純,如下圖:

這是一個厚凸透鏡,對於任何光源,比如隨意選擇的光源A發出的光線中會有3條特殊的光路,分別是入鏡前平行於光軸(藍色線),出鏡後平行於光軸(灰色線),以及入鏡出鏡後的光路平行(紅色線)。

藍色線在進入厚凸透鏡時會折射一次,出鏡時又會再折射一次,然後抵達與光軸相交的F2點,這是它其中之一的一個焦點,這時候給入鏡與出鏡光路分別作延長線,它們會相交於一點,而事實上每一條與光軸平行的入射光線都會折射到F2點,它們入鏡出鏡延長線都會相交於一點,把這些所有的點都連接起來就會形成一個幾乎垂直於光軸的平面,這就是鏡頭的後主平面。

相同的道理,灰色線從P點斜射入鏡,在入鏡前會與光軸相交於點F1,實際上這個點是這塊厚透鏡的另一個焦點,灰色線2次折射後出鏡與光軸平行,並與藍色線相交於一點B。它的入鏡出鏡延長線也會相交於一點,所有出鏡後平行於光軸的光路畫延長線,與入鏡光延長線的相交點同樣會形成一個幾乎垂直於光軸的平面,這就是鏡頭的前主平面。

而紅色線在經歷厚透鏡的2次折射,入鏡出鏡光線平行,但入鏡與出鏡光路的延長線分別特會與光軸相交遇N1、N2點,這兩個點就是所謂的節點,它們是定義焦距非常重要的參考系,而且當鏡頭前後所處介質相同,比如我們日常都在空氣中拍攝,2個節點就分別位於前後主平面與光軸相交的位置。F1與N1為一組,F2與N2為一組,分別代表從左到右和從右到左的平行入射光。

而從定義來看,F1N1、F2N2即為焦距(請無視小胖隨意而不特別精準的粗糙繪圖,理解其意即可),N1到A點為物距,N2到B點為像距,當對焦到無限遠處時,焦距與像距相等。有了主平面概念之後,複合透鏡內每一塊鏡片都可以視作薄透鏡,多塊厚透鏡組成的鏡頭也能使用這種方法進行簡化來方便推算。比如我們知道鏡頭中每一片透鏡的位置與折射率,只需2個步驟即可找出鏡頭焦點與節點:首先,讓與軸線平行的入射光穿過每一片透鏡,出鏡後與軸線在某處相交,這就是前面提到的焦點F2。然後,入射光和出射光分別畫延長線,它們會在某處相交,從這個點向軸線作垂直線交於點N2,這就是與F2對應的節點,因此F2與N2間的距離就是焦距。

那麼,我們知道焦距在攝影範疇內也有代表視角的含義,但它們之間如何換算?這其實是比較簡單的三角函數關係,若已知實際焦距F、畫幅對角線長L,要計算視角q,有公式:

所以比如50mm鏡頭在對角線長43.27mm的全畫幅CMOS上的視角,代入上式可得46.8度。而如果是已知視角q和畫幅對角線長L求焦距F則變為:

一個30度視角的鏡頭在全畫幅CMOS上的焦距換算下來可得80.74度,以此類推。

在焦距概念清晰之後,就能稍稍進一步理解鏡片結構搭配的意義了,最基本的望遠鏡頭設計是凸凹組合,大家自己簡單畫一畫不難發現,相對於單凸透鏡,凸凹組合使F2點更往後而N2點更往前,甚至會出現兩個節點都在鏡頭前方的情況,從而實現焦距的增加,增倍鏡的原理也是如此,相對於簡單粗暴的火箭筒式超長焦,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鏡頭長度。而反過來,倒裝望遠設計就是凹凸組合,它的意義就是縮短焦距,也是簡單畫畫草圖即可發現,而倒裝望遠結構的特色是N2和F2點非常靠後,焦距有時候甚至比鏡後距還要更短: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倒裝望遠設計圖,最右的H』F』即為該鏡頭的焦距,15.3mm。雖然未必每一個單反廣角鏡頭是如此,但大多數的HF在鏡筒內部、H』F』在最後一片透鏡後方。遺憾的是現代鏡頭基本上已經不會提供類似這樣的設計圖,頂多只能在專利文案裡找到,但很多時候量產產品跟專利裡的結構並不一致,所以難以找到準確的官方圖。下面則是望遠設計的設計圖:

200mm焦距鏡頭,可以看到節點H』,即我們示意圖中的N2,同時也是後主平面(在入鏡出鏡兩端截介質相同的前提下)幾乎已經衝出了鏡頭結構內部,該鏡頭的實際焦距其實是196.1mm,望遠結構呼之欲出。

為什麼說是「稍稍」了解,因為以焦距為基本框架,鏡頭的構建方式可謂千變萬化,單論當代50mm鏡頭就可以從很簡單的5組6片,到相對複雜的10組12片,所以大家只需要知道焦距在鏡頭裡究竟是如何定義的即可。事實上關於節點、主平面的理論也可以衍生出一些比較有意思的話題,比如:如果你用黑卡把鏡頭擋一半,一定會拍出一半被遮擋的畫面麼?

對於單透鏡而言,上述答案是一定的,但對於複合鏡片的鏡頭來說,就需要結合前焦點位置來進行判斷了。物距u<焦距f時,代入透鏡公式1/v=1/f-1/u可得像距v小於0,像出現在透鏡左側,即為虛像,無法在傳感器上形成實像。所以對於遮擋鏡頭的黑卡而言,它所形成的陰影需要成像的前提就是物距>焦距,體現在鏡頭結構上的含義就是黑卡的位置必須在F1點左邊(參考本文第一張圖),也就是上面幾張鏡頭結構實例裡F點的左邊。

而根據前面的分析不難發現,根據焦距不同,前焦點所處位置也不同,對於大多廣角鏡頭來說,它基本位於鏡頭內部,因此黑卡一定會在它光路的前端,所以會拍出被遮擋的陰影。

但對於大多望遠結構長焦鏡頭來說,前焦點都會隨著焦距增加而往前移動,所以越往長焦端,黑卡的陰影越小,當前焦點超過黑卡所處位置時,陰影消失,但對通光量的影響是存在的。可以參看佳能70-200mm F2.8在遮擋鏡頭上半部分後,分別於70mm和200mm時拍攝的樣張:

可以很明顯看到第一張以70mm拍攝時照片上部有遮擋痕跡,而到200mm後遮擋痕跡基本只剩下一點點暗角,但整張照片的亮度變低了,你表示懷疑?小胖就用實拍來證明吧:

第一張是正常狀態,可以看到右側實時取景亮度正常,第二張就是70mm端蓋住前端一半後的取景,第三張則是變焦至200mmd端,變化夠明顯吧,而且這跟變焦後的視野變化並沒有絕對的關係,更主要還是節點、焦點的變化引起的,因此對於中焦段鏡頭來說,遮住一半會有多大影響就要看具體設計了,但多多少少都會受到影響,越是長焦,影響相對就越小。

了解到焦距深層定義後就能從這些角度來回答一些比較腦洞的問題,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多了解到鏡頭設計的原則。

相關焦點

  • 你知道嗎?f值的誕生,統一了光圈和焦距的秘密!
    但是這裡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我進來的光,你吸收了多少?(真正到達底片位置的光)也就是說我的進光量假如是100的話,真正在你內部的光線還剩多少。這就好像一個不會武術的跟一個武術高手打架一樣,我雖然不會武術,但我快速的亂揮拳,總有一兩拳會打到你。而人家武術大師只一招就可以把你放倒。
  • 等效焦距與等效光圈 傳感器小了的時候,你會失去什麼
    我在直播中給大家詳細講了到底什麼是等效焦距,以及到底有沒有等效光圈。可能是因為很多人都感興趣,很多人都看了我的預告。所以昨天B站居然我還上了可能是直播首頁的推薦頁面。人也超多。但是問題也就隨之而來。等效焦距因為傳感器小了,所以使用同樣焦距的鏡頭拍攝,得到的取景範圍是不同的。全畫幅很大,但是APS-C畫幅是從中間截取了一塊。
  • 關於鏡頭焦距與監控距離相關問題的研究
    最基本的兩種透鏡就是凸透鏡和凹透鏡。凸透鏡的作用是「聚光成像」,它可以使入射的平行光束,經折射後會聚在一起,即在折射面的另一側形成一個焦點F,通常稱為實焦點。凹透鏡的作用是「散光不成像」,即平行光束通過凹透鏡之後折射的光線是發散的,但其光線延長線交於入射光一側,在主光軸上形成一個焦點,稱為虛焦點。
  • 什麼是焦距?不同焦段鏡頭分別適合拍攝什麼題材?
    相機裡焦距一般指,鏡片的中心到感光元件上的距離,我們每隻鏡頭都有自己的一個焦距值,我們看這裡,這就是鏡頭的焦距值,數值越大,代表焦距越長,數值越小,代表焦距越短。關於焦距有這麼幾個點是我們需要知道的鏡頭是如何分類的?焦距對成像的影像有哪些?
  • 帶你認識彌散圓,深層次解析光圈、焦距、物距對照片景深的影響
    但真的是這樣嗎?生硬的背口訣真的是學習攝影不得不做的選擇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不從根本出發,不理解深層次的原因,只靠背口訣來掌握攝影知識,意味著同一個知識點換一種表達方式你就無法理解,也意味著你可能需要"死記硬背"更多的所謂口訣來構建你的知識體系,但這當然不是最好的選擇。
  • 你真的知道什麼是凸透鏡嗎?
    公式:1/u(物距)+1/v(像距)=1/f(透鏡焦距)(關於符號的正負:物距u恆取正值。像距v的正負由像的實虛來確定,實像時v為正,虛像時v為負。凸透鏡的f為正值,凹透鏡的f為負值。)在2倍焦距上時會成等大倒立的實像。在光學中,由實際光線匯聚成的像,稱為實像,能用光屏承接;反之,則稱為虛像,只能由眼睛感覺。有經驗的物理老師,在講述實像和虛像的區別時,往往會提到這樣一種區分方法:「實像都是倒立的,而虛像都是正立的。」所謂「正立」和「倒立」,當然是相對於原物體而言。
  • 等效的焦距、放大倍率、光圈
    分別使用28毫米焦距和19毫米焦距,得到了視野相當的成像範圍,原因來自感光器面積的差異。全畫幅對角線長度是APS-C的1.5倍[是佳能的APS-C規格的1.6倍],而28/19也約等於1.5倍。這個1.5 就是等效係數。你可以簡單的理解APS-C是全幅裁剪得到的中間的一塊,裁剪過程會損失視野,如果希望保持視野不變[所謂的等效],就需要使用更短的焦距,而焦距的倍差,就是等效係數。
  • 都說傻狍子,可你知道狍子是什麼嗎?它是真的傻嗎
    都說傻狍子,可你知道狍子是什麼嗎?它是真的傻嗎大家好,感謝大家點進來,這裡是發子的果園,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文章是都說傻狍子,可你知道狍子是什麼嗎?它是真的傻嗎?歡迎閱讀。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跟朋友或者是戀人在一起玩的時候經常會說這樣一句話,你個傻狍子,說的人多了很多人都覺得可能狍子是真的傻要不然怎麼會都這麼說,而且雖然很多人都知道有狍子這麼一種生物卻並不知道它到底是屬於哪一類,感興趣的話下面就和小編來一起看一下吧。
  • 無針線雕有什麼後遺症你真的清楚地知道嗎?
    無針線雕有什麼後遺-症你真的清楚地知道嗎?近幾年,熱衷於無針線雕的小夥伴是越來越多了,通過網絡都知道一些無針線雕的後遺-症。在這裡只想問一句:你真的清楚地知道無針線雕有什麼後遺-症和副作用嗎?不得不說在國外為了規避無針線雕的風險及降低副-作用發生的概率,術前是有一個月的營養儲備期的,需要提-前補-充皮膚所需的acmete-a營養,來保護並修復因「熱定型頭」高溫而揮發的皮膚層中稀有的水分,和保-溼層受到的高溫密集的穿刺。及皮膚(玻尿酸)保-溼屏障遭到的破壞。
  • 你真的愛你的孩子嗎?為什麼你的孩子從不知道你愛他們
    當家長對孩子說這句話的話時候,回想一下你兒時的場景是否能跳出這「四項基本原則」?家長的心永遠是好的,但凡精神沒有嚴重問題的家長都會希望孩子好。但理想有多豐滿現實就有多骨感,我見過很多家長都列了一大串關於孩子教育的方針,有的甚至還刻了竹簡掛在牆上,但生活不是劇本,現實生活中除了騙子沒人會始終按劇本出牌。
  • 手機屏幕真的對你的眼睛有危害嗎?是誰在傷害眼睛?
    但是,真的是手機的問題嗎?看書就不會近視了嗎?普遍觀念認為電子設備的屏幕會損傷視力,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真正損傷視力的應該是我們不正確的用眼習慣!晶狀體就相當於一個富有彈性的凸透鏡,為了看清近距離的東西,就會變厚來調節焦距,使其正確的成像到視網膜上。但是長時間的近距離視物會讓晶狀體產生不可逆變形,永久性的變厚,焦距變小,當看遠處的物體時就無法正確地成像到視網膜上,所以會顯得模糊。不僅看手機屏幕會這樣,長時間近距離看紙質書籍等任何事物也會導致這種情況哦。
  • 關於地球自轉的幾個基本問題,你未必真的了解
    不論是鬥轉星移也好還是期待日子能夠變慢也好,中間其實蘊含著一定的基礎科學知識,都與地球的自轉有關,而這些基礎的科學知識你未必真的都了解。一、我們都知道地球在自轉,但地球自轉的原動力來自哪裡?到底是什麼能量能夠驅使著地球一刻不停地自轉?地球自轉的原動力或者說最初能量,可以追溯至46億年前的太陽系形成之初。
  • 你知道面試官喜歡問了什麼嗎?我已經解決了三個問題
    這不是真的。比如「之前這個崗位不是我喜歡的,想換一個崗位」、「之前的平臺給不了我想要的,所以決定換一個平臺」等等,這會讓面試官覺得你的定位不夠準確,擔心你以後會因為「發現這份工作不是自己喜歡的」還是「這個平臺給不了自己想要的」而離開。成熟的企業很少招聘那些定位不準確的人。一個更好的說法是,你首先要找出前一個企業和這個企業的區別,然後有針對性地進行闡述。
  • 不同焦距下,月亮有多大
    ↑ 這是50mm焦距下在緬甸拍攝的月亮。↑ 這是102mm焦距下在巴基斯坦拍攝的月亮。↑ 這是200mm焦距下在克羅埃西亞拍攝的月亮。這時我們已經能逐漸看清月亮表面的一些細節了。↑ 這是300mm焦距下在希臘拍攝的月亮。
  • 倍數和焦距——望遠鏡和遠攝鏡頭之選
    在選擇相機的時候,一樣會面臨著鏡頭焦距的選擇。我們都知道,器材可以拉近人和鳥的距離,那麼這種聽起來很美好的描述,能不能用數據來量化呢?答案是肯定的,如下示意圖。假如你離鳥的距離是S2,當你使用望遠鏡觀察的時候,看起來鳥的距離被拉近到S1。S2除以S1就是你手上望遠鏡的倍數。
  • 那是因為你沒吃透這個問題!
    頭頂長碑,哎喲喂~你當我是金剛芭比嗎還是這樣?在這種地標式網紅點拍照,除了人物是主體,咱們的特色地標也不能落下,不然出來玩,誰知道你去了哪兒,只拍個人頭,在家也能拍不是?就以解放碑為例:畫面的主體,無疑是妹子;畫面的陪體,當然是解放碑。
  • 面對人口老齡化問題,你知道什麼是「9073」模式嗎?
    全世界正在面對嚴峻的老齡化問題,日本史當前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有3500萬60歲以上的老人,同樣北歐的發達國家也不樂觀,那麼你知道中國老齡化率排名第幾嗎?第十,是的。我們比發達國家更慘,因為我們人均gdp不到他們的一半,卻要面對跟他們同樣的養老問題!中國目前有2.54億60歲以上的老人,根據測算,到2050年,中國有5億老人,那時候我們的老齡化程度將排名世界第一,然而,我們的人均gdp依然沒有他們的高。這意味著什麼,我國的形勢比他們要嚴峻得多。
  • 購買第一臺相機之前 你需要了解這十二個問題_佳能 EOS RP套機(FR...
    遙想筆者自己購買的時間,還是2010年,如果當時能夠多了解一些相機的基本知識,可能學習攝影的路線就會截然不同了。今天筆者就為大家準備了十個購機前需要了解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解決您購買相機之前的一些困惑。
  • 宇宙中真的存在外星人嗎?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宇宙中真的存在外星人嗎?這是一個非常難或者很難答的問題,一邊有人說自己拍到了外星人或者它的相關證據,叫拿出證據又沒得,一邊有人說宇宙並沒有外星人,最終也是沒有證據來證明說明清楚,所以到底有沒有外星人的存在,長期以來一直成為大家熱議的點。
  • 俗語:「錢不借三」,你知道「三」指的是什麼嗎
    很多人際關係就是因為金錢問題而變得微妙,本來關係很好,最後卻分道揚鑣,類似這樣的事情,我們每個人或許都會有些感同身受。俗語說:「錢不借三」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了解一下這句話,會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那麼你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