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時發現或可免於死亡殘疾!中美學者推廣中風三步識別法視頻

2021-01-09 澎湃新聞
及時發現或可免於死亡殘疾!中美學者推廣中風三步識別法視頻

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通訊員 孫國根

2017-02-14 13:17 來源:澎湃新聞

中美學者共同導演製作宣教片,推廣「中風120」三步識別法。 視頻編輯 龍景(00:53)

及時發現中風或可贏得搶救,免於落下殘疾。

2月14日,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趙靜教授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劉仁玉教授合作,歷時數月,共同導演和製作完成的「中風120」三步識別法1分鐘宣教視頻,由中國卒中學會、柳葉刀神經病學雜誌、中風120網站(www.stroke120.org)和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網站(微信)等向全國發布。

「中風120」三步識別法創始之一、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的趙靜教授擔任宣教片中醫生形象並配音。趙靜表示,目前在中國,中風的發病率、死亡率和致殘率均排在首位,遠高於其他國家。原因在於很多人不知道發生了中風,或即使意識到可能發生了中風,也不會立刻到醫院就診,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尤其是缺血性中風,如能在中風發病4.5小時內及時到醫院進行急性溶栓治療,大部分患者的生命可以得到挽救,終生殘疾也可得以預防。

如何用一種簡單易懂的方式向大眾科普這一疾病的識別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去年10月,趙靜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劉仁玉教授經長期合作,遵循中國特點,首創既可方便記憶,又能迅速識別中風患者的「中風120」三步識別法,把數字變成行動,對減少中風患者院前延誤時間,贏得搶救,降低致殘率、死亡率和改善預後,提高生活質量有重大意義。

該成果去年10月30日在線發表在國際臨床神經學領域頂級雜誌《柳葉刀神經病學》上,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被專家和百姓普遍認為是一個非常有效、方便記憶並簡單易行的建設性策略。

劉仁玉教授透露,早在2007年美國就曾以「FAST」來表示中風的常見症狀和對策——Face代表觀察患者面部;Arm指手臂;Speech指語言;Time指時間,以便快速識別中風和即刻送醫。

這一宣傳教育在美國各大公共場所無孔不入,效果非常顯著,令中風死亡率從2010年的排名第三下降到2015年的第五位,並迅速推廣到28個國家和地區。

而國內的「中風120」三步識別法,將全國人民都熟知的醫療急救電話號碼120作為了方便記憶的工具。即 「1看——1張臉不對稱,口角歪。2查——兩隻手臂,單側無力,不能抬。0(聆)聽——說話口齒不清,不明白」,如果有以上任何症狀突然發生,立刻撥打急救電話120,以最快的速度將病人送往有卒中救治能力的醫院進行搶救。

「希望通過簡單、明了的視頻,讓觀眾在1分鐘內學會識別中風三步法,遠離生死離別、終生癱瘓的悲劇。」趙靜表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中風,腦卒中,宣教片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開發旨在加快中風診斷速度的實驗性應用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 當有人發生中風時,必須儘快接受醫療護理。雖然目前的診斷程序需要一些時間,但一個實驗性的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可以更快地提供結果。目前,如果急診室的病人懷疑自己發生了中風,他們要麼被送去做CT掃描(這會使他們暴露在潛在的有害電離輻射中),要麼他們不得不等待神經科醫生來進行測試。
  • 中美學者發現1500萬年前的棗
    考古現在進行時【中美學者發現1500萬年前的棗】中、美古生物學者最近在福建漳浦發現一種1500萬年前的南酸棗化石。就像人們熟知的木乃伊,這些乾枯、脫水的化石將遠古南酸棗的形態結構立體保存了下來。此次,研究團隊共發現7枚「木乃伊」南酸棗果實化石,它們的形態結構與現代南酸棗基本相同。稍有不同的是,現在的南酸棗果實,頂端有3至6個俗稱為「眼」的萌發孔。而發現的化石裡,首次出現了具有7個萌發孔的果實。這說明,1500萬年前的遠古南酸棗,形態比現代「子孫」更加多樣。
  • 突發頭痛 早發現中風的徵兆
    近幾年出現腦中風的情況越來越多,關於腦中風的危害相信大家都應該有所以了解,所以各位患者或是患者家屬一定要多了解這方面的知識,才能及時的進行治療。突然昏眩,眼前漆黑一片,幾秒後就會恢復,這是腦中風的早期徵兆。下面我們詳細說一下關於中風的前兆以及中風病因和危害都有哪些。
  • 頸動脈狹窄可致中風?聽聽專家怎麼說
    餘波院長表示,頸動脈狹窄本身沒有典型的臨床表現,不易發現,一些病人在早期可發生「小中風」,即感覺突然麻木、上肢或下肢無力、面部痙攣或單眼突然發黑等,症狀可能只持續數分鐘或數小時就自行消退。嚴重者將導致腦梗塞,引起死亡或偏癱、失語、偏盲等神經功能障礙。反覆腔隙性腦梗塞,除偏癱、失語外,還可發生血管性痴呆,後果嚴重。
  • 腦梗:1步自測、3步判斷、7步遠離!50歲後一定收好照做!
    方法三走直線,測小腦和腦幹方法:在地板上畫一條5到10米長的直線。左右腳交替踩在直線上向前走。判斷:如果不能準確踩線或者身體搖晃,表明小腦或者腦幹出現問題。以上三個方法,主要是測量有無隱形的腦梗存在,是屬於更前期的監測,各位長壽健康之家的朋友們,擔心出現腦梗的,自己平時可以每隔幾個月在家測一側。
  • 男子運動後衝冷水澡導致「中風」,只因1個疏忽!千萬要警惕
    相信大多數人腦海中第一個會想到「癌症」,不過,今天悟太醫可要給你敲下另一種病的警鐘,它就是——中風!中風又叫腦卒中,具有致殘率高、死亡率高的特性。據相關數據統計,中風已成為國人死亡的「頭號病因」,每年因中風死亡的人數超過200萬。
  • 中美學者發現一種「吃」油細菌
    中美學者發現一種「吃」油細菌 有望幫助治理墨西哥灣油汙     本報西安7月3日電(王繼武 記者黃博)被美國總統歐巴馬稱為「美國歷史上史無前例重大生態災難」的墨西哥灣原油洩漏事件,至今仍未得到有效解決,其帶來的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已演變成世界性難題
  • 手經常麻木,是「中風」的症狀嗎?什麼是中風?
    但未必是中風。但影響周圍神經的原因可能是大腦或脊髓的問題,而這通常是中風的結果。除了手感麻木之外,你還應該注意以下症狀:1.視力差或視力模糊。中風可導致雙眼復視、視力模糊或視力喪失。中風會損害表達自己或理解語言的能力。3.嚴重的頭痛。突然,嚴重的頭痛,也許是你所經歷過的最壞的,是一種常見的中風症狀。中風是由於腦血流阻滯或腦溢血而引起的神經系統急症。這是非常危險的,它會導致視力喪失、雙眼視力、言語困難、永久殘疾、癱瘓、身體失衡甚至死亡等後果。
  • 中國人的「頭號殺手」不是癌症,而是「中風」
    她認為,中風只要掛水就能掛好,你這掛不好說明你們醫院不行,我們換其他地方。老武出院時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誰也不知道未來等待著老武的是什麼,是終身殘疾?還是死亡?在中國,這樣的悲劇平均每16秒就會發生一次,每21秒就有人因此離世。腦卒中,俗稱「中風」,是一種突發性腦血液循環障礙性疾病。
  • 中風能中醫治療嗎?專家:有一定治療效果
    原標題:中風能中醫治療嗎?專家:有一定治療效果   據悉,在我國,腦中風已超過惡性腫瘤成為第一致死病因,每年有150萬人死於腦中風,同時也是中國成年人殘疾的首要原因。   卒中俗稱中風,根據病情輕重,分為大中風和小中風。大中風病情嚴重,多為腦梗死。
  • 中風一次腦細胞死亡數百萬
    雖然人們知道,耽誤心梗和中風病人的救治時間,會給最終的救治結果帶來關鍵的影響,但人們並不清楚,發作一次中風究竟能給患者的大腦帶來多大的損害。最近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學家藉助先進的技術手段獲得了驚人的答案:一次中風可導致數百萬個腦細胞死亡。
  • 中風,越來越趨於「年輕化」?提醒:忌四物,戒三習,血管不易堵
    中風,常被認為是「老年病」。但近年來,中風逐漸把「黑手」伸向了中青年人。根據統計全世界範圍內每21秒,就有一個人腦中風患者發病。我國,每年有近150萬人死於腦梗塞,佔我國每年總死亡病因的51%,倖存下來的患者,70%左右不同程度喪失勞動力、40%左右重度殘疾。所以預防中風至關重要。
  • 中西結合治中風效果好 出現五大症狀及時就醫
    中醫運用天麻鉤滕湯,清熱平肝,潛陽熄風,後期運用石氏中風單元療法積極治療。經過常寧市中醫醫院中風病科精心治療,陳得貴很快康復出院。圖為章俊卿醫生在檢查病人的肌張力。出現這五種症兆,小心中風常寧市中醫醫院中風病科主任、副主任醫師章俊卿介紹,腦卒中就是我們平時說的中風,分為腦梗塞和腦溢血。
  • 大腦如何識別不同的氣味?移植幹細胞可修復大鼠中風受損的大腦
    1,移植的幹細胞可修復大鼠中風受損的大腦 來源:轉化醫學網 近日,瑞典隆德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將人類皮膚細胞重新編程為神經細胞,然後將其移植到大鼠的大腦中,成功地恢復了中風大鼠的活動能力和觸覺
  • 中風的16個前兆,儘早發現能救命
    每年的5月25日是世界預防中風日,中風又稱腦卒中,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殘率高的特點。日常生活中掌握這些中風知識,可救人一命。 這16種表現,可能是中風前兆 中風大體可以分為「遠期」 預兆和「近期」預兆。 遠期預兆:如果您有以下4種表現,提示可能在半年到三年內有中風危險。
  • BVS智能視頻分析煙火識別系統-森林防火
    智能視頻分析煙火識別系統能夠實現無人值守不間斷工作,自動對視頻圖像信息進行分析判斷;及時發現監控區域內的異常煙霧、火焰和火災苗頭,以最快、最佳的方式進行告警和提供有用信息;能有效的協助消防人員處理火災危機,並最大限度的降低誤報和漏報現象;同時還可查看現場實時圖像,根據直觀的畫面直接指揮調度救火。
  • 中風猝死前的死亡信號,身體出現4個徵兆要小心,或可救人命
    臨床上,有很多腦中風患者,在病發前的幾天,頻頻出現眩暈、頭痛等表現,但由於持續時間短暫,所以直接將症狀忽視了,直到中風發作時才回憶起預警信號。所以,若一周內頻繁有類似表現,及時就醫檢查很有必要。打哈欠、嗜睡有臨床統計發現,大部分中風患者在發作前的一段時間,都出現了嗜睡、打哈欠等表現,特別是以「打哈欠」最為多見。這是因為大腦組織缺氧,從而刺激到了中樞系統,讓機體以打哈欠的方式來獲得更多的氧氣供給,而且在腦組織極度缺氧的情況下,嗜睡也會找上自己。
  • 中美文化產業峰會舉行 影視學者縱論中美電影未來
    本屆峰會活動主題為「大變局下,中美電影的未來」,十餘位中美著名影視學者、製片人和影評人圍繞著「後疫情時代世界電影的未來發展趨勢」「中美關係大局下中美影視合作的機遇和挑戰」「後疫情時代中國電影市場對世界電影的影響」三大議題,通過澳門主會場和網上連線的方式同步對話,縱論中美電影未來。
  • 雞蛋從30樓扔下可致人當場死亡
    根據測算,一枚重30克的雞蛋從4樓拋下,會把人頭頂砸出個腫包;從18樓拋下,能砸破人的頭骨;而從30樓拋下,衝擊力足以致人死亡。粗略統計發現,高空墜物主要有三個來源:一是建築物外牆及廣告牌、燈箱等;二是高層居民隨手丟下的棄物;三是陽臺放置的花盆、木板等閒置物。那麼,我們怎麼預防避免高空墜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