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通訊員 孫國根
2017-02-14 13:17 來源:澎湃新聞
中美學者共同導演製作宣教片,推廣「中風120」三步識別法。 視頻編輯 龍景(00:53)
及時發現中風或可贏得搶救,免於落下殘疾。
2月14日,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趙靜教授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劉仁玉教授合作,歷時數月,共同導演和製作完成的「中風120」三步識別法1分鐘宣教視頻,由中國卒中學會、柳葉刀神經病學雜誌、中風120網站(www.stroke120.org)和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網站(微信)等向全國發布。
「中風120」三步識別法創始之一、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的趙靜教授擔任宣教片中醫生形象並配音。趙靜表示,目前在中國,中風的發病率、死亡率和致殘率均排在首位,遠高於其他國家。原因在於很多人不知道發生了中風,或即使意識到可能發生了中風,也不會立刻到醫院就診,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尤其是缺血性中風,如能在中風發病4.5小時內及時到醫院進行急性溶栓治療,大部分患者的生命可以得到挽救,終生殘疾也可得以預防。
如何用一種簡單易懂的方式向大眾科普這一疾病的識別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去年10月,趙靜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劉仁玉教授經長期合作,遵循中國特點,首創既可方便記憶,又能迅速識別中風患者的「中風120」三步識別法,把數字變成行動,對減少中風患者院前延誤時間,贏得搶救,降低致殘率、死亡率和改善預後,提高生活質量有重大意義。
該成果去年10月30日在線發表在國際臨床神經學領域頂級雜誌《柳葉刀神經病學》上,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被專家和百姓普遍認為是一個非常有效、方便記憶並簡單易行的建設性策略。
劉仁玉教授透露,早在2007年美國就曾以「FAST」來表示中風的常見症狀和對策——Face代表觀察患者面部;Arm指手臂;Speech指語言;Time指時間,以便快速識別中風和即刻送醫。
這一宣傳教育在美國各大公共場所無孔不入,效果非常顯著,令中風死亡率從2010年的排名第三下降到2015年的第五位,並迅速推廣到28個國家和地區。
而國內的「中風120」三步識別法,將全國人民都熟知的醫療急救電話號碼120作為了方便記憶的工具。即 「1看——1張臉不對稱,口角歪。2查——兩隻手臂,單側無力,不能抬。0(聆)聽——說話口齒不清,不明白」,如果有以上任何症狀突然發生,立刻撥打急救電話120,以最快的速度將病人送往有卒中救治能力的醫院進行搶救。
「希望通過簡單、明了的視頻,讓觀眾在1分鐘內學會識別中風三步法,遠離生死離別、終生癱瘓的悲劇。」趙靜表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中風,腦卒中,宣教片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