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嗣漢天師府公眾號,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
顯咒與秘咒,是道教咒語的兩大種類。
所謂「秘咒」,是指從字面上難以理解的一類咒語,如各種隱語梵音。所謂「顯咒」,是指從字面上可以理解的一類咒語,大多為四言、五言或七言韻文,主要內容是宣說道教的理論、道法的威力及修仙內煉之術。
《辰州符咒大全》曰:
「咒語有二種,其一為道家所傳,其一則為秘字之咒。道家所傳者,以四、五、七言之句為多,間有三言四言者,每咒長短不等,而以六句八句或十句為最普通。咒語意義,亦易索解。此為天師張道陵居鶴鳴山時所作。
至秘字之咒,大率一句者為多,字數亦無一定,但能就其音而誦之。其意義之所在,知之者惟鬼神耳。」
在《抱樸子內篇》、《上清大洞真經》及《無上秘要》等著作中所載咒語,絕大多數都為顯咒。至《度人經》中,也有許多顯咒,如叫做「玉音」、「歌音」、「真音」者。玉音一辭,來自古代禮儀文化,本指一種樂音。道教借用此辭,以表示宇宙開闢、神真嘯詠的神秘咒聲。
按照「氣生萬物」的世界觀,道教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由陰陽二氣運化而產生的,當然咒語亦不例外,亦天地造化、陰陽敷生的產物。這類來自宇宙深處的神聖聲音——咒,常人在常態之中是難以聽到和理解的。只有在某種特異的狀態下,才有可能領悟。
《靈寶無量度人上經大法》卷四五曰:
「皆夢境得其籤蹄,或神人傳其要旨,即使心開神悟,智慧日新,觀其秘音,通幽達理,呼神召將,皆駐目前,三界敬從,諸天欽仰,所謂道化而生德,而度死者矣。」
在道教看來,聲音是宇宙間最基本的自然要素。從《度人經》中描述的天地生成的過程中可知,宇宙的本源產生於聲音。那位開天闢地的大神元始天尊,他先是孤單的一人在寂寞中,作聲音召喚十方神靈,整整七天,說經誦咒十遍,於是十方神王,諸天至真,無鞍數眾,乘空而來,流精玉光,洞煥太空,諸天遙唱,萬帝設禮,河海靜默,日月停景,一個逍遙安定的世界便誕生了。
這類創造世界的元始聲音,便是被稱為玉音、靈音、梵音等的咒語。
《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曰:「碧落神王十方玉音,自然至真神王隱秘之音,皆是大梵之音,非世上常辭。以明碧落空歌為至真上道,大以參玄乘化,出人萬機,正運玄度,開世成天,小以身致神仙,飛升上清。」
如此神奇的咒語,究竟是什麼內容?請看下面的例子。
第一東方玉音:「太無非神,道受其靈。化變無方,用之至神。道不顯神,至化冥冥。神煙蔚青,逍遙玉京。」
第二南方玉音:「吵吵逮臺,花文龍書。成此空歌,碧宮絳輿。週遊九天,令音簫竿。詠此道王,至真無餘。」
第三西方玉音:「奎張惟西,落落明現。洞碧涵氣,氣與空齊。真氣無形,真道無名。藉此空無,玉真自成。」
第四北方玉音:「大牛玄犁,戌亥食之。陰胞已除,天鬥陸離。孕育萬類,調養六儀,呱呱夜號,鬼庭散披。」
其餘諸天玉音,一如上舉,四言八句,平心而論,沒有什麼神秘色彩,無非是講變化至道,調氣鍊氣,言詞平易,內容明曉,無賣弄玄虛之嫌。類此玉音的顯咒類,還有歌音、仙歌等。
如「碧空仙王之歌」、「太虛仙王之歌」、「安鎮天福歌」、「元始之極之音」、「化氣清微之音」、「元皇超升歌」、「元精太空之音」、「五行陰陽歌」、「五星煉真歌」、「太極九宮歌」等,其篇目多達一百八十餘種。
從它們各自的標題,大致可以推知其內容。如五行陰陽歌曰:
「渺渺三天上,巍巍白玉京。元始御明景,立此大化根。陰生結黃華,陽光敷赤輪。二氣相纏羅,太空流五行。七景忽騰變,萬匯從此生。五行互遷改,誰測敗與成。神霄執玄紀,總校諸天人。左攝三界魔,右制六天兵。寶章召和氣,玉符集百靈。天丁秉瓊錢,赤帝擲流金,收捕群魔醜,境土皆澄清。普天被真蔭,億劫保無傾。」
這段顯咒,實際是在講道教的自然觀,宣揚大道的宏偉。
又如坐煉咒:
「神默默,氣綿綿,存赤氣,在丹元,透泥丸,上沖天,布金橋,現七元。魁神降,赤氣旋,混為一,秘號懸。恍惚見,自氣纏,急急吸,緩緩咽。納元宮,真火煎,再提起,印堂前。金光現,照無邊,飛劍訣,莫留連。金光裂,將吏全,行持處,要在專。急急如律令。」
此咒言簡義精,純為一種內煉功訣。
與顯咒相比,秘咒的數量較少。如《太上三洞神咒》中所收818條咒語中,顯咒共有752條,秘咒僅有14條,其餘412條則為顯、秘合一之咒,所謂「顯秘合一」,是指在顯咒中,加人一些秘咒。如瓊花咒中:「啼哮織啼籲吟咭啼」為秘咒,「雲函玉篆,玉菠玉章,升天人地,收斬瘟痊」則為顯咒。秘顯並用,這當是道教的一種創新。
至於咒語的具體施用,在形式上有三種。
一是「言咒」,即用口大聲的持咒,這種方式一般用於齋醮法會之中,或鍊氣開關之際,以求上達神靈,下貫體內。
第二是「微咒」,是指口中輕微念誦咒語,不可大聲嚨喧誦。《上清洞真天寶大洞三景寶篆》卷上曰:「存五帝形色一時而見,又叩齒五通,咽液九過,微祝曰:赤爐丹景,圓華九明,大暉啟神,煥耀朱精。」注:「才令自耳聞也。」
第三為「心咒」,口動而無聲,這類不發外聲的持咒法,主要用於修持內心的「念力」、「定力」、「心力」,被道教譽為「煉神之道,清修之首要」,尤其受到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