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WTO智囊王新奎:當務之急是建立和全球供應鏈有機聯繫的制度安排

2021-01-09 界面新聞

記者 | 楊舒鴻吉編輯 | 劉素楠1

6月10日,虹橋國際經濟論壇高端對話專題活動在國家會議中心(上海)舉行。上海 WTO 事務諮詢中心理事長 王新奎在會上表示,中國會長時間處於轉型階段,一方面全球供應鏈在調整,原來大規模低端的,以加工、組裝為特徵的供應鏈分工會逐步轉移出去;另外一方面,中國在全球價值鏈當中會實現進一步升級。

他同時指出,在這個過程當中,中國企業不能離開全球供應鏈。所以,在目前不確定的國際環境下,如何建立一種新的、和全球供應鏈有機聯繫的制度安排,是當務之急。這不單單是疫情當下的問題。

會後,他接受了界面新聞等媒體的採訪,以下是採訪內容節選。

攝影:楊舒鴻吉記者:近年來,供應鏈、價值鏈正在發生轉變,您怎麼看待現有的全球供應鏈、產業鏈的這些變化?對中國有哪些影響?

王新奎:在前20年的全球價值鏈革命以後,供應鏈布局和生產布局主要是在中國,這也是促成我們前20年經濟高速增長一個主要原因。但是從全球來看,全球價值鏈發展很不平衡,因為很多國家沒機會享受到全球化的紅利。

此外,發達國家特別是在美國造成了產業共同化,因此出現了非常激烈的社會矛盾,使得民粹主義、民族主義泛起。從根本上來講,這種共同化是對我們不利的。

第三,從長遠來講,現有的全球產業鏈布局、供應鏈布局和市場布局不利於我們的產業升級。外貿企業停留在賺「加工費」的層面,不做研發,不去做市場營銷、品牌,只賺取薄利。這些都不利於我們的產業升級。

記者:未來,全球供應鏈、價值鏈會如何發展?對中國有哪些啟示?

王新奎:全球供應鏈、價值鏈總的來說會朝區域化方向發展。今後的供應鏈越來越收縮,比如說歐洲一塊,東亞一塊(包括中日韓、東協、印度)、北美(包括美加墨)一塊,一共三塊。

疫情以後,供應鏈安全問題成為各個國家政府、跨國公司考慮的問題。短期來說,對我們中國的影響是很大的。

當然,我們也不可能去走美國這種全價值鏈的道路,因為我們沒有條件,我們也沒有必要。

面向未來,我們仍要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項目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

當然,我國在過去過度依賴國際大循環,因此產生了供應鏈安全問題。華為就是個供應鏈安全問題的典型例子。我們的糧食、能源同樣面臨供應鏈安全問題。

記者:我們要實現和全球供應鏈相連接,應該完成哪些制度性安排?

王新奎:千萬不要認為我國能實現全供應鏈或者全價值鏈,搞封閉式的自主開發,這不可能,而且不符合規律,即使做起來也沒有任何競爭力。 所以我們一定會採取政策措施來保持企業對全球供應鏈暢通的需求。

麥肯錫報告中提及全球六大創新行業,包括化工、汽車、計算機、電子、機械和設備、電動機、運輸設備。這六個行業一定需要全球供應鏈,不可能脫離全球供應鏈進行自力更生、全部自主開發。

那麼,這些企業對全球空間的需要,要打通、暢通渠道。進博會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平臺。

企業參加全球供應鏈的整個架構組織,除了用生產布局的辦法來解決,另外一個重要的辦法是貿易。

記者:近期公布的海南自貿區實施方案中,提到了「零關稅」跟「零壁壘」,我們之前一直在講說目前全球貿易談判中間實現三個「零」(記者註:零關稅、零補貼、零壁壘)。現在我們突破了兩個「零」,是不是意味著我們要朝三個「零」的方向去推動貿易談判?我們還需要做哪些探索?

王新奎:貿易自由化在 WTO關貿總協定的表述是「把政府對於貿易的管制限制在各成員方約束約定的範圍裡面」,這才是貿易自由。

貿易自由化不等同於沒有監管。三個「零」的根本原則是簡化和提高政府對貿易管理的效率。

在上海自貿試驗區推出的「負面清單」就是「零」的一次好的嘗試,告訴企業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目標是儘量減少,趨近於「零」,但不可能永遠是「零」。因為在跨國貿易匯總,衛生檢驗檢疫、質量技術標準、邊境管理是必須存在的門檻,不然國家就不存在了。

記者:剛剛也提到了要將國內循環作為主要的抓手,從內需的角度來看,疫情期間,保就業和保市場主體之間,我們該如何選擇?

王新奎:這其實是一個問題,沒有了主體哪來的就業。新冠疫情導致企業供應鏈、資金鍊中斷,這個時候你要想辦法保住企業,如果再不準企業解僱工人,不準企業降薪,那最後市場主體和就業都保不住,最後企業都逃走了。

而且,現階段的主要目標是保持企業運轉暢通。企業在市場競爭過程當中,肯定要減少崗位,因為要提高效率。那麼這時候怎麼辦呢?這就是市場經濟的最根本難點,就是個別企業的有計劃狀態和整個市場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

此時,就要用各種宏觀經濟政策去保就業了,比如上馬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失業救濟等舉措。

相關焦點

  • 對話全國股轉公司董事長謝庚:暢通多層次資本市場有機聯繫 更好...
    原標題:對話全國股轉公司董事長謝庚:暢通多層次資本市場有機聯繫 更好服務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中國的多層次資本市場不是由小到大的堆積,而是各有各的定位。
  • 2020全球智能物流峰會落幕:頂級供應鏈專家同屏對話,洞見未來趨勢
    在此背景下,10月22日由JDL京東物流組局的全球智能物流峰會(GSSC)正式召開,這是行業內首次舉辦全球供應鏈線上峰會,也是疫情以來,由企業主辦的全球供應鏈領域嘉賓最重磅、規格最高的一次對話,不僅為諾獎得主、經濟學家、供應鏈專家、企業家等全球頂級大咖同屏對話提供了舞臺,也為全球和中國企業在供應鏈變革之下洞見趨勢、重拾信心提供了智慧和借鑑。
  • 張曉強:世界大國應加強對話合作,推動建立更為協調的新型國際關係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執行局主任張曉強在第六屆全球智庫峰會上講話。 夏賓 攝中新網北京9月24日電 (記者 夏賓 王恩博)第六屆全球智庫峰會23日至24日在北京舉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執行局主任張曉強在大會總結髮言時表示,世界主要大國應加強對話與合作,推動建立更為協調的新型國際關係。
  • 疫情衝擊下的供應鏈重組 中國有望成為全球供應鏈多元化的先驅者和...
    近日,《哈佛商業評論》專文探討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脆弱的供應鏈。在2011年3月日本福島地震和海嘯之後,許多跨國公司都發現了供應鏈中隱藏的弱點,這些弱點導致收入甚至市值上的損失。但令人驚訝的是,儘管大多數公司可以快速評估福島事件對其直接供應商的影響,但它們對災區二級和三級供應商的影響卻缺乏認識。
  • 京東物流CEO王振輝:供應鏈數位化是產業網際網路發展的最佳入口
    京東物流將以供應鏈產業平臺為依託,以全供應鏈服務和供應鏈技術平臺為落點,乘產業互聯之風,驅動產業的質效升級,實現產業鏈上下遊的高效協同、高速增長和價值共創。」在10月29日召開的2019全球智能物流峰會上,京東物流集團CEO王振輝表示。
  • 頂級供應鏈專家同屏對話 來這裡洞見未來趨勢
    而物流和供應鏈的發展離不開數位化,在疫情到來時,傳統供應鏈受到挑戰,數位化供應鏈脫穎而出,在產業集群升級的道路上,供應鏈更是被寄予厚望。人工智慧在物流、運輸等領域的應用將越來越廣泛。活動特設「智慧供應鏈交流對接會」,邀請供應鏈領域嘉賓從實踐、創新出發開展對話,不僅為蓉港兩地企業家提供了舞臺,也為企業在供應鏈變革之下洞見趨勢、重拾信心、尋找機遇提供了智慧和借鑑。
  • 我國憲法宣誓制度的建立和規範
    原標題:任進:我國憲法宣誓制度的建立和規範 2015年7月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實行憲法宣誓制度的決定》(下稱《決定》),並自2016年 1月1日起實施。這是全國人大常委會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精神,為彰顯憲法權威,激勵和教育國家工作人員忠於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而做出的憲法相關決定。
  • 日本計劃2030年前建立商業化氫燃料供應鏈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10月14日,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梶山弘志(Hiroshi Kajiyama)在一場氫能源大會上表示,日本將在2030年左右建立一條商業化的氫燃料供應鏈。
  • 疫情過後,中國有望成為全球供應鏈多元化的先驅者和實踐者
    「在新冠肺炎疫情徹底平息、世界經濟重回軌道之後,中國有望成為全球供應鏈多元化的先驅者和實踐者。」 中新社報導,最新一期《中國新聞周刊》刊發文章《疫情衝擊下的全球供應鏈重組》,指出疫情暴發後,跨國公司的補救動作將導致全球供應鏈重組。
  • 【透視】供應鏈金融線上化的邏輯與趨勢
    線上化的基礎是制度流程的再造 搭建有別於傳統的供應鏈制度體系,實施制度重構。供應鏈金融的原理架構決定了不同於傳統業務的風險管理體系。國際商會在2018年調查發現,制定了不同於傳統業務的差異化授信政策和風險制度的銀行具有制度優勢,其業務發展良好。
  • 秦大河:中國碳排放全球第一 節能減排是當務之急
    人民網北京4月10日電 (記者蔣琪)2014年博鰲亞洲論壇4月8日-11日在海南博鰲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氣象局原局長秦大河在「不應忽略的氣候變化」論壇上表示,氣候變化是非常嚴峻的問題,幾年以來我國在全球碳排放裡面名列第一,這說明我們在技術這方面有欠成熟。節能減排是當務之急,從科學普及方面還要做大量的宣傳。
  • 中國制度激揚精神偉力
    中觀的制度要素,就是把有效、有為、負責政府與活力社會元素有機統一起來,把科學化、法治化、民主化的公共政策制定過程與人民群眾的參與和監督體系有機統一起來,把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有機統一起來,理順政府、市場、社會的關係,發展、治理、穩定的關係,傳承、改革、創新的關係以及治黨和治國的關係。
  • 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重點工作明確
    來源:中國證券報作者:倪銘婭商務部等八部門日前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做好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指出,今年,試點工作要在原有試點任務基礎上,重點加強五方面工作。加強供應鏈安全建設方面,試點城市要將供應鏈安全建設作為試點工作的重要內容,探索建立跨區域、跨部門、跨產業的信息溝通等協同機制。 加快推進供應鏈數位化和智能化發展方面,試點城市要加大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型基礎設施投入。
  • 全球供應鏈重啟後的製造業「新地球村」
    新冠帶來了改變 在過去飽受新冠疫情困擾的幾個月裡,美國一直在爭搶關鍵設備,這讓人們關注到醫療供應鏈的分散化,並繼續迫使人們更多地關注整個全球供應鏈,包括物流空間每個角落的所有行業。供應鏈專家和業內人士說,現在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採購模式正在發生轉變。
  • 針對大宗商品供應鏈優化升級,聽聽專家們怎麼說
    從國家層面上,大宗商品供應鏈的控制權影響經濟安全。中國作為全球製造中心,是大宗商品的全球最大買家。但是中國在很多關鍵的品類上嚴重依賴進口,比如鐵礦石、石油和大豆,對國民經濟的平穩運行構成潛在風險。從企業層面上,全流程的縱向供應鏈是大宗商品定價權的關鍵,是企業核心競爭力。
  • 第六輪中日企業家和前高官對話線上召開
    新華社北京12月2日電(記者安蓓)第六輪中日企業家和前高官對話2日以視頻方式舉辦。雙方代表圍繞「中日經濟發展現狀及後疫情時代中日經濟合作前景展望」展開坦誠對話,議題涉及中日經濟形勢和疫情對中日經濟的影響、世界經濟形勢和企業活動、數位化轉型、貿易和投資、可持續發展等。
  • 資源嚴重不足 我國杜仲橡膠儲備制度亟待建立
    《杜仲產業綠皮書》建議,儘快建立杜仲橡膠國家戰略儲備制度。  新型杜仲資源嚴重不足   天然橡膠是現代社會的基礎工業原料和重要戰略資源,在全球經濟競爭和軍事競爭中具有重要地位。受自然條件等因素限制,我國天然橡膠需求依賴進口的局面一直無法改變。
  •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支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
    經過長期實踐探索,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包括作為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等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建立在這些制度基礎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
  • 建立幹預過問案件情況 月報告和「零報告」制度
    據新華社北京8月5日電 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印發關於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的實施意見,其中明確提出暢通信息直報系統,建立幹預過問案件情況月報告和「零報告」制度,健全對記錄違規幹預過問案件辦案人員的保護和激勵機制。
  • 穩住銷量是當務之急,這3件事你做了嗎?
    穩定店鋪銷量是當務之急 疫情復工期間,Wish商戶們的第一目標是穩住店鋪銷量,我們可從「老款梳理」、「新款開發」和「ProductBoost管控」這三件事入手。 建議商戶以產品的銷量、評分和退款率為依據,對產品進行分級(例如分為A級、B級和C級),並分級別採取不同的優秀度來安排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