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幹預過問案件情況 月報告和「零報告」制度

2020-12-06 湖南24小時

據新華社北京8月5日電 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印發關於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的實施意見,其中明確提出暢通信息直報系統,建立幹預過問案件情況月報告和「零報告」制度,健全對記錄違規幹預過問案件辦案人員的保護和激勵機制。

據了解,這份意見結合前期改革進展,就加強法院政治建設、健全審判監督管理、強化廉政風險防控、推進人事制度改革、完善資源優化配置等提出五大方面28項舉措,是今後一個時期人民法院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的重要指引。

意見提出,各級人民法院應當深刻把握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和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的關係,細化完善本院審判權力和責任清單。完善院庭長監督管理「四類案件」的發現機制、啟動程序和操作規程,優化審判團隊組建,堅持「以隨機分案為原則,以指定分案為例外」。健全法官懲戒工作程序,嚴格區分辦案質量瑕疵責任與違法審判責任。

意見要求,將法院工作人員違反規定過問案件和幹預辦案情況,以及辦案人員記錄過問案件情況,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政績考核體系,與部門領導班子履行主體責任直接掛鈎,作為考核評價幹部的重要依據。

意見同時明確,上級人民法院履行對下監督指導職責,或者院庭長在本院審判權力和責任清單規定範圍內履行審判監督管理職責的,不屬於違反規定過問和幹預案件。

在完善人員分類管理制度方面,意見提出推進法官員額動態管理,健全法官遴選制度,完善法官退出機制等。

【來源:株洲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浙江:對過問幹預紀檢監察工作實行記錄和報告制度
    原標題:浙江:對過問幹預紀檢監察工作實行記錄和報告制度   近日,浙江省紀委省監委出臺規定,對打聽案情、過問案件、說情幹預等過問幹預紀檢監察工作的行為要實行記錄和報告制度。   《對過問、幹預紀檢監察工作實行記錄和報告制度的暫行規定》中,明確了過問、幹預紀檢監察工作的七種行為:違規過問、打探信訪受理、線索處置、初核立案、涉案人員、涉案數額、涉案情節、審查組人員組成、分管領導等具體案件審查情況;要求或約請紀檢監察幹部私下會見被審查人或相關利害關係人;違規向被審查人傳遞信息、通風報信;違規幫助被審查人或相關利害關係人向紀檢監察幹部傳遞材料、信息;為被審查人請託
  • 嚴禁打聽案情過問案件說情幹預
    中國江蘇網5月8日訊 記者從市紀委、監察局獲悉,《蘇州市紀檢監察幹部打聽案情、過問案件、說情幹預及違規接觸被審查對象等登記備案暫行辦法》於近日正式出臺。按規定,全市各級紀檢監察幹部應帶頭明紀守紀,嚴格執行紀律,不得違反規定打聽案情、過問案件,不得為執紀監督、執紀審查對象說情、打招呼,或以其他方式幹預執紀審查等,不得違規接觸被審查對象及其特定關係人。  該暫行辦法規定,全市各級紀檢監察幹部,包括紀委委員和其他從事紀檢監察工作的人員,在監督執紀問責工作中的相關情況將實行登記、報告和備案制度。
  • 公安部出臺案件過問記錄製度和責任追究規定
    為公安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劃定「紅線」  日前,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公安部印發實施《公安機關內部人員幹預、插手案件辦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明確公安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都應當按照規定予以記錄;屬於違法幹預辦案的,一律予以通報;違法幹預辦案造成後果的,依紀依法嚴肅追究責任,為公安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劃定「紅線
  • 「三個規定」和過問或幹涉、插手檢察辦案等重大事項記錄報告工作...
    2015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領導幹部幹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簡稱《領導幹部幹預插手規定》)。2015年3月,中央政法委印發《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和責任追究規定》(簡稱《內部人員過問規定》)。
  • 中政委:準確釐清領導幹部幹預過問案件和正當監督管理界限
    「司法責任制改革後,司法權運行方式發生重大變化,法官檢察官辦案自主權增大,建立權責一致的司法運行新機製成為改革落地見效的關鍵。」7月19日,在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推進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郭聲琨要求,要著力破解權責平衡難題,全面強化執法司法責任。
  • 最高檢:過問或幹預、插手檢察機關辦案,兩年來全國記錄報告18751件
    最高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潘毅琴介紹,截至2020年3月,全國檢察機關共主動記錄報告2018年以來過問或幹預、插手檢察辦案等重大事項18751件,其中反映情況、過問了解的佔96.5%,幹預插手的佔3.5%。
  • 浙江:過問幹預將作為問題線索移送
    近日,浙江省紀委省監委出臺規定,對違規打聽過問案情、說情幹預等行為實行記錄和報告制度。 據悉,在浙江省紀委省監委日前印發的《對過問、幹預紀檢監察工作實行記錄和報告制度的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中,明確了過問、幹預紀檢監察工作的7種行為,即違規過問、打探信訪受理、線索處置、初核立案、涉案人員、涉案數額、涉案情節、審查組人員組成、分管領導等具體案件審查情況;要求或約請紀檢監察幹部私下會見被審查人或相關利害關係人;違規向被審查人傳遞信息、通風報信;違規幫助被審查人或相關利害關係人向紀檢監察幹部傳遞材料
  • 違規過問、幹預案件,處分!
    湖南高院嚴肅處理違規過問案件行為華聲在線2月21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何金燕 通訊員 曾妍)近日,中共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機關委員會對某鐵路運輸法院一副院長作出黨內警告處分的決定。經查,該同志於2018年11月22日向湖南高院辦案法官發送手機簡訊,表明身份,並拜託對其堂弟、叔叔的案件依法公正處理。之後又向該案審判長的法官助理遞交了有關材料。該同志身為黨員領導幹部和人民法官,紀律規矩意識不強,違反工作紀律,違規為案件當事人轉遞涉案材料和過問正在辦理的訴訟案件,其行為已構成違紀。
  • 這五種行為都屬於違規過問和幹預案件辦理
    這五種行為都屬於違規過問和幹預案件辦理 2020-05-09 21: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堵住幹預與過問,司改路上一大步
    讓裁判者有權有責,才是最好的制約和激勵方式,才是司法改革的正途。最近的許多改革措施也是圍繞著這一判斷進行。中央全會明確禁止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違法幹預司法活動。同時要求,建立領導幹部幹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  儘管如此,人們的擔心並未消除:「領導敢插手,法官敢記錄嗎?」  這種擔心有體制上的原因。
  • 官員幹預司法可追刑責 教授:關鍵是敢不敢記錄
    不記錄幹預司法情況也將追責  根據該規定,對任何領導幹部幹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情況,司法人員都應當全面、如實記錄,做到全程留痕,並定期匯總報告同級黨委政法委和上級司法機關。司法人員依法如實記錄領導幹部幹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情況,受法律和組織保護。
  • 將降低企業經營的制度性成本
    《關於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意見》出臺後,公安部部署各地進一步細化全面客觀及時收集證據、完善訊問制度措施,強化依法規範取證,有力提升了偵查工作質量和執法規範化水平,確保每一起案件事實證據經得起法律的檢驗。
  • 認罪認罰後是否起訴,還要看看社會公益服務落實情況
    2019年6月11日,該院聯合區法院、區公安局、區公安局開發區分局和區司法局共同印發《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實施細則》,對如何開展認罪認罰作出詳細指引,就保障辯護律師、值班律師的會見、閱卷權以及律師值班制度作出明確規定,同時要求按規定告知被害人相關權利義務並充分聽取被害人意見,保護被害人權益。
  • 青島建立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和案件審判信息公開制度
    半島記者 於紅靚2日,青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關於建立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和案件審判信息公開制度的通知,進一步加強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完善土地爭議案件審判信息公開。通知提到,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按年度匯總統計全市土地權屬爭議案件的調查處理情況,並在局網站向社會公開。各區市自然資源局按照(青自然資規字〔2019〕185號)要求,以轄區為單位,認真填寫《自然資源權屬爭議調處情況統計表》(附件,應為一個完整日曆年內的情況統計,即1月1日至12月31日),每年1月5日前金宏報送至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調查監測和確權登記處。
  • 山東加強制度建設 推進幹涉司法鑑定活動全面留痕
    近日,山東省司法廳印發《山東省司法鑑定機構司法鑑定人記錄和報告幹預司法鑑定活動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在全省建立幹涉司法鑑定活動記錄和報告制度,加強對司法鑑定執業活動全過程的監管。《實施辦法》規定,司法鑑定人獨立進行鑑定活動,不受任何單位、組織和個人幹預。
  • 周紅亞等:重大案件訊問合法性核查制度的實務問題研究及制度設計
    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聯合印發《意見》,首次提出探索建立重大案件偵查終結前訊問合法性核查制度並明確由檢察機關駐看守所檢察人員承擔核查任務。規定:「探索建立重大案件偵查終結前對訊問合法性進行核查制度。由人民檢察院駐看守所檢察人員詢問犯罪嫌疑人,核查是否存在刑訊逼供非法取證情形並同步錄音錄像。」
  • 我國憲法宣誓制度的建立和規範
    原標題:任進:我國憲法宣誓制度的建立和規範 2015年7月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實行憲法宣誓制度的決定》(下稱《決定》),並自2016年 1月1日起實施。這是全國人大常委會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精神,為彰顯憲法權威,激勵和教育國家工作人員忠於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而做出的憲法相關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