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罪認罰後是否起訴,還要看看社會公益服務落實情況

2020-12-06 檢察日報

  從探索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到全面鋪開實現常態化,海口市龍華區檢察院在辦理案件中有效實現了案件的繁簡分流、輕重分離、快慢分道,在化解社會矛盾、修復社會關係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多方聯動,制定機制。2019年6月11日,該院聯合區法院、區公安局、區公安局開發區分局和區司法局共同印發《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實施細則》,對如何開展認罪認罰作出詳細指引,就保障辯護律師、值班律師的會見、閱卷權以及律師值班制度作出明確規定,同時要求按規定告知被害人相關權利義務並充分聽取被害人意見,保護被害人權益。在運行過程中,值班律師的安排得到了區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使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得以紮實有效地貫徹落實。同日,該院下發《關於印發〈海口市龍華區檢察院認罪認罰案件辦案指引〉的通知》,要求全院按照最高檢、省市檢察院的決策部署全面落實貫徹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兩個文件的出臺,為深入貫徹落實刑事訴訟法、全面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提供了制度保障,有效凝聚轄區各辦案部門工作合力,進一步提高辦案質效。

  達成共識,統一標準。該院分別與區法院、海口市公安局交警支隊龍華大隊召開認罪認罰從寬工作協調會,就推動佔比最高的危險駕駛案件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和速裁程序等內容進行業務上的交流並最終通過會議紀要等形成共識,有效實現案件繁簡分流,達到簡案快辦的辦案效果。

  機制創新,延伸效果。2019年12月8日,該院與區志願服務聯合會共同籤署了《認罪認罰不起訴案件適用社會公益服務銜接機制》,對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擬作不起訴的犯罪嫌疑人,根據其犯罪事實、犯罪性質、社會危害性、認罪悔罪表現及可能判處的處罰,建議其在區志願服務聯合會的組織下開展社會公益服務,犯罪嫌疑人完成社區服務後,區志願服務聯合會出具證明,該院依據證明最終決定是否對犯罪嫌疑人作出不起訴決定。同年12月12日,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李會文在該院呈報的《龍華區檢察院探索推行認罪認罰社會服務令制度的情況報告》中作出「區檢察院在認罪認罰從寬工作中探索引入社會公益服務的做法,有利於產生更好的社會效果,值得肯定,希望以此為契機,拿出更多更好更新的檢察產品服務全區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的批示。

  加強監督機制的落實。嚴格按照最高檢印發的《關於執行「三個規定」等重大事項記錄報告制度若干問題的工作細則》,開展過問或幹預、插手檢察辦案等重大事項記錄報告工作,切實履行司法主體責任,防範人情案、金錢案。 

  (鄺繼利)

相關焦點

  • 「刑事法治認罪認罰從寬專題」「認罪認罰從寬」案例裁判規則11則
    主要報告了1.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重大意義及實踐效果;2.檢察機關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主要做法;3.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的主要問題和困難;4.深化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工作措施和建議。本期北大法寶結合報告內容彙編整理11則「認罪認罰從寬」相關案例裁判規則,以供參考。
  •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率達95%
    今年以來,定安縣檢察院不斷細化完善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機制舉措,整體提升了認罪認罰從寬案件的辦理質效,實現了刑事司法資源的進一步優化,促進了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一步提升。提高政治站位,統一思想認識。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推進案件繁簡分流的重要舉措。
  • 昌邑法院:認罪認罰案件,「打包」集中審判
    近日,昌邑區人民法院集中審理九件危險駕駛認罪認罰案件,部分當庭宣判。庭後該院與交警部門合作,集中辦理七人逮捕手續並將被告人送至吉林市看守所羈押。 法庭上,法官告知被告人認罪認罰制度的規定及相關權利後,被告人均自願認罪認罰並同意適用簡易程序,開庭時被告人均能如實供述自己罪行,對公訴機關指控的犯罪事實、罪名及量刑建議均無異議,認罪、悔罪並表示積極繳納罰金。整個庭審僅用時2小時,彰顯認罪認罰案件簡案快審的優勢,既緩解案多法官少的壓力,又切實符合高效便民原則。
  • 曹東:論檢察機關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的主導作用
    2018年刑事訴訟法第三次修改規定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願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願意接受處罰的,可以依法從寬處理,這進一步承認了控辯雙方的合作性。沒有合作,就沒有協商,認罪認罰協商體現的就是合作。犯罪嫌疑人既然認罪認罰,檢察機關就要充分落實這一立法意圖,在批捕與起訴中從既往的對抗追訴職能轉向更多的去行使合作協商的職能,從嚴把握逮捕條件,充分行使羈押必要性審查權和起訴裁量權。
  • 那些認罪認罰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6月18日,如皋市檢察院派員提前介入,檢察官與偵查人員共同討論分析案情和證據,並建議偵查人員給嫌疑人播放最高檢發布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法治宣傳片。宣傳片中,同樣罪名、同樣情節的案件,由於認罪或不認罪,最終導致的判決結果大不相同。李某反覆觀看宣傳片後,心理防線出現了明顯鬆動,開始關心認罪認罰的相關政策。到了7月6日上午,李某主動向偵查人員提出與檢察官見面的請求。
  • 陳瑞華:認罪認罰是檢察官主導下的量刑協商
    對於檢察官移交的認罪認罰具結書和量刑建議,法院一般應當予以採納,將其作為裁判的依據。   201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正式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吸收進法律之中,在確立了「認罪認罰從寬原則」的同時,還確立了一種適用於嫌疑人、被告人認罪認罰案件的特殊訴訟程序。根據這一程序,嫌疑人在偵查、審查起訴和審判階段都可以選擇認罪認罰程序。
  • 捕後不訴率上升情況的數據分析
    從以上數據情況看,一些研究者所擔心的「捕訴一體」後捕後必訴的現象並未發生。   捕後不訴率提升的整體情況   從數據看,「捕訴一體」後,捕後不訴率不降反升的直接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逮捕人數大幅減少。認罪認罰從寬既是制度也是原則,貫穿於刑事訴訟的主要階段,這其中就包括審查逮捕環節和審查起訴階段。刑事訴訟法第81條第2款規定:「批准或者決定逮捕,應當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質、情節,認罪認罰等情況,作為是否可能發生社會危險性的考慮因素。」可見,刑事訴訟中犯罪嫌疑人在辦案機關、辯護人、值班律師的引導和釋法說理下自願認罪認罰的,其社會危險性和羈押必要性的評價都會降低。
  • 認罪認罰情節的體系定位
    □ 黃京平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  理解認罪認罰情節的體系地位,不只是單純的刑事訴訟法適用問題,也不只是純粹的刑法釋義問題,應當根據刑法和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從刑事法律一體化的角度做出判斷。並且,這種判斷,必須兼顧刑事法律的既有規定與新增規定之間的邏輯關係。刑法立法上,尚未確定認罪認罰情節的獨立地位。
  • 發布落實「一號檢察建議」情況及典型案例
    · 與公安建立看守所聯檢聯查機制 · 發布落實「一號檢察建議」情況及典型案例 · 開展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情況調研 · 與四川五市院實現公益訴訟跨區協作 發布落實「一號檢察建議」情況及典型案例
  • 由一則案例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下,律師如何開展有效辯護
    認罪認罰制度下為避免刑事辯護成為「形式辯護」,如何與司法機關有效協商,該案在這方面具有一定的經驗交流價值,頗具參考意義。現就本案辦案思路向大家分享一些經驗總結,以供交流參考。本案涉及兩名被告,其中一名被告胡某委託至我所。
  • 中國發布丨最高檢:1-9月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平均適用率為​40...
    中國網10月24日訊(記者 金慧慧)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陳國慶今日通報稱,2019年1-9月,全國檢察機關辦理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平均適用率為40.1%,認罪認罰案件判處緩刑佔36.6%,適用簡易程序審理佔49.8%。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對認罪認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給予程序上從簡或者實體上從寬處理。
  • 截至12月15日,甘肅檢察機關依法對6573人作不起訴處理
    新聞發布會現場新甘肅客戶端12月30日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李楊)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今天下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2020年12月15日,全省檢察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依照法律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可能判處免於刑事處罰的輕微刑事案件,依法作不起訴處理的有6573人。
  • 周新:論認罪認罰案件量刑建議精準化|主題研討
    二、量刑建議精準化改革的阻礙致因(一)控辯雙方具結活動的形式化審查起訴階段是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實施的重點環節,也是控辯雙方具結活動展開的重要場域。在案件被移送審查起訴後,檢察官根據案件事實、證據以及對追訴人認罪認罰的具體情況,聽取被追訴人、辯護人或者值班律師、被害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等訴訟參與人的意見,並作出是否提起公訴的決定。
  • 江蘇去年破獲重大涉臺軍事間諜案 馬亮亮、梁鑫二人被起訴
    依法批准逮捕5492人、起訴10950人。對於輿論高度關注的惡性案件,高效辦理,及時回應社會關切。省人民醫院搶劫傷醫案發生後,省和南京市、鼓樓區檢察院三級聯動,第一時間派員介入偵查、引導取證,對犯罪嫌疑人趙連生依法快捕快訴。沭陽法官被暴力襲擊案、北京律師被毆打傷害案、南京交警被碾軋殉職案,徐州、揚州、南京檢察機關均提前介入案件偵查工作並依法及時起訴被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