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則案例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下,律師如何開展有效辯護

2020-12-08 澎湃新聞

來源:上海律協(本文系作者投稿)

作者:石彬 徐冉 上海潤申律師事務所

· 歡迎大家踴躍留言,分享交流各自觀點 ·

· 此文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上海市律師協會立場 ·

筆者承辦的一起盜竊罪案件已於近日宣判。認罪認罰制度下為避免刑事辯護成為「形式辯護」,如何與司法機關有效協商,該案在這方面具有一定的經驗交流價值,頗具參考意義。現就本案辦案思路向大家分享一些經驗總結,以供交流參考。

本案涉及兩名被告,其中一名被告胡某委託至我所。與委託人交談時,筆者得知,當事人到案後,胡某家屬立即向公安部門退贓近23萬元,另一被告暫未退贓,因本案是共同犯罪,初步估算兩名被告合計違法所得可能高達近50萬元。根據上海市盜竊罪量刑標準,盜竊金額達到30萬元以上,起刑點為10年。本案除了退贓和認罪態度,似乎沒有其他任何可以從輕、減輕的法定量刑情節。但是,委託人對本案期望值極高,希望朝著爭取減輕處罰直至緩刑的方向開展辯護工作。

案情概況:當事人胡某是上海某物流公司鏟車工,負責卸載貨物。本案另一被告姜某是關聯公司貨車司機,姜某平時對本公司運送的貨物有一定了解,知道公司有時會承運高檔耐克品牌運動鞋。2019年12月間,二人經過商議,每當物流公司承運耐克鞋時,姜某會提前告知胡某,由胡某在交貨平臺卸貨後,利用看管貨物的間隙,進入貨物堆內部,開箱盜竊運動鞋,再交由姜某藏匿於其駕駛車輛內避開檢查帶出機場並負責銷贓。至2020年1月案發時,二人共盜竊高檔耐克鞋一百餘雙。

一個違法所得可能高達50萬元的盜竊案件,僅有認罪退贓情節,想要爭取到減輕處罰直至緩刑的結果,對任何一個律師來說都困難重重,但是,為當事人爭取合法權益的最大化是每一個辯護人的極致追求。因此,為了盡力達到訴求,筆者通過閱卷、會見,分析當事人的到案情節,終於找到了一個突破點——當事人具有自首情節。

在會見當事人時,胡某向筆者陳述,案發當天其在家休息,突然接到單位主管的電話要求速至卸貨點談話。談話地點約至卸貨點就已不屬於單位常規操作,再結合案發幾天前,同事間傳出公司發現貨物被盜已報案的消息,胡某對案發已經有所意料。隨後胡某與姜某聯繫,得知姜某也接到電話被約談。二人對事發更為確信。另外,胡某手機與卸貨點監控探頭相連,知悉民警已到現場等待。但是,二人還是決定前去配合調查。並在到案後如實坦白犯罪情節。

雖然當事人是單位以其他理由傳至現場,但胡某與姜某均對案發這一事實有比較清楚的認知,且到案後積極配合調查,如實坦白罪行,符合自首情節,筆者就此觀點與公訴機關辦案人員進行了詳細的溝通,並向公訴機關提交了胡某姜某的相關微信聊天記錄,承辦檢察官對此意見表示可以採納,為當事人爭取從輕、減輕處罰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是,因為本案當事人胡某在到案後立即退贓了23萬元,另一被告雖暫未退贓,但二人是共同犯罪,平分贓款,辦案人員難免會在主觀上帶入性將退贓金額作為涉案金額參考標準,那麼本案很可能以遠遠高出30萬的盜竊金額起訴。在此情況下,起刑點就在十年以上,僅有退贓、自首情節,即便減輕處罰,也在3到10年,爭取到緩刑的訴求仍然不可能。經過進一步研究,筆者認為應當重點從涉案金額著手。

為了弱化公訴機關在確定涉案金額時可能受到已退贓金額23萬元導向的不利幹擾,我們首先向公訴機關釐清了一個概念,本案當事人胡某到案後退出的23萬元的性質是非法所得而不是被竊財物的實際價值,其利用所盜貨物銷贓溢價所得23萬,並不代表其犯罪數額就要等同於或超過23萬元,具體犯罪數額還要依據有效價格證明來認定。但是,辦案之初,估價機構僅簡單採納了「市場建議零售價」。本案其實有海關報價單作為涉案財物有效的價格證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盜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盜竊的數額,按照以下方法認定:「被盜財物有有效價格證明的,根據有效價格證明認定;無有效價格證明,或者根據價格證明認定盜竊數額明顯不合理的,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委託估價機構估價。」根據上述規定,價格認定並非認定犯罪數額的首選,而是在沒有確切憑證證明物品價格時才進行估價。既然本案有合法的海關出口報關單作為涉案財物有效價格證明,就應當優先以報關價來認定犯罪數額,只有根據報關價格認定犯罪數額明顯不合理時,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委託估價機構估價。但是,本案涉案財物的報關價是否達到明顯不合理的程度,仍然有待明確。目前既然海關緝私部門並未認定該報關價格明顯低於市場價格,而且長期允許被害單位以該價格出口交易,則不宜主觀臆斷地認為該報關價格屬於「明顯不合理」,從而逕行採納價格認定結論。

退一步講,即便報關單價確實達到明顯「不合理」的程度,需要委託估價機構估價,價格認定部門也不應當僅憑藉受害單位的一張《情況說明》就採用「市場建議零售價」,還應當要求受害單位出示與之相關的《採購合同》、報關單、進貨單、發票等有效憑證,以此來佐證報關價的「明顯不合理性」,從而準確認定涉案財物的價值。

同時,根據《被盜財物價格認定規則》第四條第2款規定,工業品價格類型包括儲運……零售等環節,可見工業品在不同環節的價格類型不同。而本案的價格認定結論顯然沒有注意區分工業鞋品在不同環節的價格類型,而是直接將儲運環節的商品當做零售環節的商品予以價格認定。本案涉案鞋品還未出關,明顯尚未進入流通領域,僅處於產品出廠後的儲運環節,所以應當以儲運環節價格來認定;《被盜財物價格認定規則》第十五條第2款規定:流通領域的商品,按價格認定委託書、協助書載明的價格類型,按相同或相似的同類商品的中等價格測算。本案所有的價格認定均直接簡單採用「市場建議零售價」,根本沒有「按相同或相似的同類商品中等價格」測算;另外,筆者還調查到,涉案鞋號在國內耐克官網、天貓、京東等官方渠道均無銷售,相反多見於京東、天貓平臺的跨境進口商品。由此可知,該涉案鞋品極有可能在國內並無直接的官銷渠道,而是專供出口銷往國外,然後又有部分回流至國內作為「進口商品」在電商平臺銷售,依據《被盜財物價格認定規則》第十五條第2款第(1)項規定,外銷商品,按離岸價格測算。若涉案鞋品系專供外銷商品,官方在國內無銷售的,應當按離岸價測算。

綜上,在盜竊金額認定方面,簡單粗暴採取「零售價」認定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筆者就此方面另外起草了一份法律意見書呈交檢察官詳細予以闡述,最終,認定金額減少至18萬,大大低於兩名被告實際非法所得。據此,筆者通過與辦案人員的反覆溝通,量刑協商,最終公訴機關採納了相關法律意見,給出了3—4年的初步量刑建議。

為最大限度爭取緩刑機會。作為辯護人,筆者覺得,還應當再次挖掘辯護空間,爭取為當事人爭取到3年以下減輕處罰的可能。

本案儘管具有一些職務侵佔罪的特徵,盜竊罪的定性存在些許爭議,但要想撼動該罪名定性,實事求是來說,辯護人不抱太大希望。但是同樣罪名下不同案件主觀惡性和客觀危害後果也有區分,如果能通過罪名定性辯護達到公訴機關對當事人主觀惡性和客觀危害後果相對較小的認可,也不失為是一次成功的辯護。權衡再三,辯護人再次從罪名定性上向公訴機關提出法律意見——當事人以職務侵佔罪定性更為準確。

當事人胡某在單位從事鏟車工工作,負責將單位承運的貨物卸至交貨平臺和臨時看管貨物。胡某正是利用卸貨的間隙和看管貨物的便利條件,鑽至貨物中間,開箱竊取。其行為實質是利用職務之便,將單位財物非法佔為己有,有別於普通盜竊。即便認定為盜竊,也是具有職務侵佔特徵的特殊盜竊,其主觀惡性和客觀危害後果也遠小於一般的盜竊行為。

從客觀到主觀,從到案情況、涉案金額再到罪名認定,筆者提出了充分的法律建議。多管齊下,層層遞進,不斷與辦案人員取得越來越多的共識,在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後,公訴機關同意在3—10年量刑基礎上為其減輕處罰,最終為當事人爭取到了2—3年的量刑建議。

量刑建議達到3年以下,已經完成了辯護人的主要預期目標,並且也具備了進一步為當事人爭取緩刑的有利條件,實現將量刑利益最大化做到極致。

到庭審環節,短時間內一方面法官可能無法了解案件的全貌,另一方面,律師也沒有機會在庭上開展有效辯護工作,詳細闡釋辯護觀點。但是,即便如此,律師的作用也不應虛化。筆者認為,既然要為當事人爭取到緩刑,就不應當在任何環節有所懈怠。為了使前期的辯護工作能夠最終落實到判決上,筆者積極與當事人戶籍地所在司法局聯繫,申請為當事人出具社區矯正接納證明,及時提醒當事人家屬庭前預繳罰金,並且與受害單位多次溝通,取得了受害單位的書面諒解。不僅如此,為了讓法官在庭審之前全面了解案情以及本人的辯護觀點,筆者積極創造和法官溝通的條件。在開庭前,將全部法律意見整理歸納一遍後,郵寄給承辦法官,詳細和法官解釋了自己這樣做的原因。事實證明,這樣做也確實是有效果的。和承辦法官提前溝通辯護觀點,不僅有助於法官接受前期與公訴機關達成的量刑建議,而且為當事人爭取緩刑打下了基礎。

最終,當事人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3個月,緩刑2年3個月。到此,辯護人一步一步完成了所有預定目標,將看似不可能的結果變為了現實。

結合本案,筆者認為,即便在認罪認罰制度下,辯護律師對量刑協商的有效參與仍然有很大的空間。實踐中,不論是部分律師還是當事人,多少會有這樣的觀點:一旦走認罪認罰程序,刑事辯護就可能成為「形式辯護」,律師在此類案件中能起到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事實上,恰恰相反。認罪認罰制度,對刑辯律師的水平和能力有時要求反而更高,特別體現在與辦案人員的溝通技巧上。最突出的一點是,律師的重要辯護工作要提前到審查起訴環節,而在此之前,律師的辯護工作主要在法庭上。實踐中,法院對公訴機關的量刑建議,多是以採納為主,因此,認罪認罰程序中,審查起訴階段的辯護工作就極為重要。如何做到與公訴機關進行有效的量刑協商,能夠和公訴機關合理地「討價還價」,這需要律師在通過閱卷和會見當事人後,詳細分析案件情況,全面思考,多管齊下,提出對辦案人員有影響力的合理意見,不斷與辦案人員取得越來越多的共識,使公訴機關做出對當事人更加有利的量刑建議,將量刑利益最大化做到極致。

上海律協投稿通道:

shlxwx@lawyers.org.cn歡迎來稿~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由一則案例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下,律師如何開展有效辯護》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率達95%
    今年以來,定安縣檢察院不斷細化完善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機制舉措,整體提升了認罪認罰從寬案件的辦理質效,實現了刑事司法資源的進一步優化,促進了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一步提升。提高政治站位,統一思想認識。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推進案件繁簡分流的重要舉措。
  • 曹東:論檢察機關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的主導作用
    作為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中的一項重要配套制度,認罪認罰寫入法典,對我國刑事訴訟制度和模式產生了深遠影響,檢察機關的主導地位也日漸凸顯。主導不是包辦代替,是一種責任和擔當,更需要落實和體現在案件辦理質量上。檢察機關如何履行好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的職權,發揮好在認罪認罰案件中的主導作用,需要在理論上進一步思考。
  • 「刑事法治認罪認罰從寬專題」「認罪認罰從寬」案例裁判規則11則
    主要報告了1.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重大意義及實踐效果;2.檢察機關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主要做法;3.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的主要問題和困難;4.深化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工作措施和建議。本期北大法寶結合報告內容彙編整理11則「認罪認罰從寬」相關案例裁判規則,以供參考。
  • 陳瑞華:認罪認罰是檢察官主導下的量刑協商
    其中,與建立「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相提並論的一項改革,就是構建「認罪認罰從寬」的訴訟制度。2014年至2016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曾授權最高法院和最高檢察院在部分大中城市開展「刑事速裁程序」的改革試點工作。2016年至201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再次授權最高法院和最高檢察院在部分地區就「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進行改革試點,並將試點的案件範圍擴大到被告人可能被判處3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案件。
  • 認罪認罰後是否起訴,還要看看社會公益服務落實情況
    從探索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到全面鋪開實現常態化,海口市龍華區檢察院在辦理案件中有效實現了案件的繁簡分流、輕重分離、快慢分道,在化解社會矛盾、修復社會關係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多方聯動,制定機制。2019年6月11日,該院聯合區法院、區公安局、區公安局開發區分局和區司法局共同印發《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實施細則》,對如何開展認罪認罰作出詳細指引,就保障辯護律師、值班律師的會見、閱卷權以及律師值班制度作出明確規定,同時要求按規定告知被害人相關權利義務並充分聽取被害人意見,保護被害人權益。
  • 認罪認罰情節的體系定位
    刑法意義的認罪認罰從寬原則,與刑法第61條關於量刑根據的規定效力位階相同,是對既有量刑根據的重要補充,對刑罰適用具有根本性制約作用。這一規定,為完善量刑根據的規定提供了新的制度資源。其基本價值表現為,在影響責任刑的法定因素不變的框架下,為預防刑的影響因素注入新的元素。換言之,該條雖然實質上修改了刑法第61條的規定,但並未對有關量刑情節進行必要的制度性調整。
  • 中國發布丨最高檢:1-9月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平均適用率為​40...
    中國網10月24日訊(記者 金慧慧)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陳國慶今日通報稱,2019年1-9月,全國檢察機關辦理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平均適用率為40.1%,認罪認罰案件判處緩刑佔36.6%,適用簡易程序審理佔49.8%。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對認罪認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給予程序上從簡或者實體上從寬處理。
  • 刑事程序法治的理論發展與制度創新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研究  2016年11月,兩高三部印發了《關於在部分地區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的辦法》,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開始步入實踐層面,與此同時相關研究也逐步深入。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對過往經驗的具體化和系統化,以契合中國刑事司法實踐需要為基本導向。
  • 昌邑法院:認罪認罰案件,「打包」集中審判
    昌邑法院刑庭認真貫徹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積極推動刑事案件的繁簡分流,不斷提升辦案效率,大大提高了審判質效。此次行動是昌邑法院與交警部門第一次大規模集中合作,審判與執行部門無縫對接,優化司法資源配置,各司其職,全面提高辦案質效,切實推動法院與公安共同攜手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發展。
  • 那些認罪認罰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制度讓嫌疑人從「對抗」走向「對話」在檢察官的釋法說理下他們自願認罪認罰主動接受司法機關的處罰6月18日,如皋市檢察院派員提前介入,檢察官與偵查人員共同討論分析案情和證據,並建議偵查人員給嫌疑人播放最高檢發布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法治宣傳片。宣傳片中,同樣罪名、同樣情節的案件,由於認罪或不認罪,最終導致的判決結果大不相同。李某反覆觀看宣傳片後,心理防線出現了明顯鬆動,開始關心認罪認罰的相關政策。到了7月6日上午,李某主動向偵查人員提出與檢察官見面的請求。
  • 周新:論認罪認罰案件量刑建議精準化|主題研討
    其次,律師作用的式微進一步加劇具結活動的形式化。在大多數認罪認罰案件中,被追訴人沒有委託辯護律師,而是由值班律師提供法律幫助。隨著國家加大對法律援助資源的投入,值班律師隊伍的數量以及相應的援助質量均呈逐漸上升趨勢,但不可否認,現階段認罪認罰案件的有效辯護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實踐中,審前階段值班律師的幫助質量與參與程度堪憂,其見證意義大於實質幫助。
  • 司法部就《關於開展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工作的意見》答問
    《意見》著眼於發揮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在刑事訴訟中的職能作用,依法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訴訟權利,促進司法公正,注重與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試點等中央司法改革文件銜接配套,注重將各地工作實踐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上升為制度規範,就法律援助值班律師職責、運行模式、監督管理、工作保障等作了規定。
  • 東營這例入選全國首批檢察改革典型案例
    山東省東營市人民檢察院創建「三位一體」制度體系打造非羈押訴訟新模式【關鍵詞】非羈押訴訟模式 三位一體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情況】率先在全國開展審查逮捕訴訟化轉型試點工作,由檢察機關、司法行政機關、律師協會三方共同制定《審查逮捕工作中充分聽取律師意見實施辦法》,構建了書面聽取、當面聽取和公開聽證階梯式律師參與機制。檢察機關受理公安機關提請逮捕案件後,以社會危險性的審查為重點,多渠道、多形式聽取律師意見,對有無逮捕必要進行精細化、訴訟化審查,對可捕可不捕的不予批捕,更好地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
  • 最高檢涉疫典型案例:有人冒充防疫人員搶劫兩千元被判11年
    冒充防疫人員入室搶劫兩千元,被判有期徒刑11年一起案例顯示,2020年2月11日14時許,被告人業某某為償還因賭博欠下的網絡貸款,經事先踩點,攜帶水果刀、透明膠帶至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某小區,冒充疫情登記人員騙取被害人趙某某(女)開門,闖入室內持刀對趙某某威脅並用膠帶捆綁,劫得人民幣2000元。
  • 全國檢察機關依法辦理涉新冠肺炎疫情典型案例(第十批)
    檢察機關在辦理此類案件時,既要依法從嚴懲治暴力抗拒、嚴重破壞防疫秩序的犯罪行為,有效維護正常防疫秩序,又要注重矛盾糾紛的源頭治理,充分發揮認罪認罰從寬的制度優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願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認指控的犯罪事實並願意接受處罰的,應當依法從寬處理。
  • 沈德詠:深入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
    根據《刑訴改革意見》要求,重點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全面規範取證制度。證據是司法公正的基石。偵查機關應當建立健全符合裁判要求、適應各類案件特點的證據收集指引,全面、客觀、及時收集與案件有關的證據。要探索建立命案等重大案件檢查、搜查、辨認、指認等過程的錄音錄像制度,完善各類證據的取證規程和要求,確保取證合法合規,實現辦案模式從「由供到證」向「由證到供」的根本轉變。二是嚴格實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