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檢:過問或幹預、插手檢察機關辦案,兩年來全國記錄報告18751件

2020-12-06 紅星新聞

5月6日,最高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6起檢察人員違反「三個規定」典型案例,並通報了全國檢察機關落實「三個規定」的工作情況。最高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潘毅琴介紹,截至2020年3月,全國檢察機關共主動記錄報告2018年以來過問或幹預、插手檢察辦案等重大事項18751件,其中反映情況、過問了解的佔96.5%,幹預插手的佔3.5%。

潘毅琴說,2015年,中辦國辦、中央政法委、「兩高三部」為貫徹落實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先後印發《領導幹部幹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和責任追究規定》《關於進一步規範司法人員與當事人、律師、特殊關係人、中介組織接觸交往行為的若干規定》,要求對於領導幹部插手幹預司法、內部人員過問案件,以及與當事人、律師等不當接觸交往行為,司法人員都要主動記錄報告,並進行通報和責任追究,這就是「三個規定」。

潘毅琴分析,上述數據表明,過問的佔了絕大多數,其中更多的是當事人陳述情況、了解進展、擔心對方有人過問而不能公正辦理,或者認為處理不公進行反映、舉報等等。「我們認為這也很正常,體現了社會各方面對檢察機關辦案的監督。」

「同時,為防止實踐中確實存在的人情案、關係案、金錢案,比如將過問、了解、反映情況等作為人情順水推舟,甚至徇私、徇情辦案,我們要求檢察人員按 『三個規定』記錄報告,客觀持續反映過問了解情況,真正體現信任不能代替監督。」

潘毅琴坦言,通過系統內巡視發現,檢察機關以往執行「三個規定」的情況並不樂觀,主動記錄報告基本為零,與「案件一進門,請託找上門」的實際情況不符。為此,去年8月以來,最高檢黨組要求「逢問必錄」,並強調「過問或不過問都一樣要依法辦理」。

據介紹,2019年11月,最高檢派出3個督察組對集中填報重大事項「零報告」和報告少的省級院和最高檢內設部門進行專項督察;2020年3月,最高檢向工作開展相對滯後的6個省級院黨組及黨組書記和最高檢9個內設部門主要負責人發函督促落實。

「通過狠抓制度落實,填報數量逐步增加。」潘毅琴通報,全國四級檢察院2019年9月報告656件,10月報告1668件,11月報告4781件,12月報告3824件,2020年1月報告1916件,2月報告1689件,3月報告3495件。與以往長期「零報告」形成鮮明的對比。這充分表明,任何工作抓與不抓就是不一樣。

潘毅琴還提到,2019年以來,最高檢每一位院領導均帶頭執行記錄報告制度。截至目前,最高檢院領導共記錄報告有關重大事項95件。在院領導的引領示範下,最高檢機關共記錄報告444件,不僅消除了長期以來「零報告」的現象,也為地方各級檢察機關作出表率。

紅星新聞記者 趙倩 高鑫 北京報導

編輯 官莉

(紅星新聞V6.8全新上線,歡迎下載)

相關焦點

  • 「三個規定」和過問或幹涉、插手檢察辦案等重大事項記錄報告工作...
    2019年8月23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為貫徹落實「三個規定」,印發《關於建立過問或幹預、插手檢察辦案等重大事項記錄報告制度的實施辦法》(簡稱《實施辦法》)。03《工作細則》是什麼?「三個規定」各有側重,互有補充,是一套規範司法機關辦案用權的系統性規定。《領導幹部幹預插手規定》著眼從體制內領導幹部層面構建防止幹預司法辦案的防火牆。《內部人員過問規定》著眼從司法機關內部建立防止幹預司法辦案的高壓線。
  • 官員幹預司法可追刑責 教授:關鍵是敢不敢記錄
    該規定提出,司法機關內部人員不得違反規定過問和幹預其他人員正在辦理的案件。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違反規定幹預辦案或對辦案人員進行打擊報復的,依照有關規定給予紀律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違反規定幹預辦案,或對辦案人員進行打擊報復的,依照有關規定給予紀律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辦案人員不記錄或不如實記錄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情況的,予以警告、通報批評;有兩次以上不記錄或不如實記錄情形的,給予紀律處分。主管領導授意不記錄或不如實記錄的,依法依紀追究主管領導責任。
  • 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全國檢察機關首批檢察改革典型案例
    在創建以「案-件比」為核心的案件質量評價指標體系與機制同時,最高檢制定完善與「四大檢察」配套的工作規則,強化檢察長、業務部門負責人監督責任,健全案件管理制度,對辦案工作實行統一集中管理、流程監控,推動在更深層次上實現執法司法權力與責任的平衡、放權與監督的結合、公正與效率的統一。
  • 全口徑披露辦案總數背後的檢察擔當
    身穿檢察制服的張軍健步走到報告臺前,這是他就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以來第二次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報告最高檢工作。「2019年,全國檢察機關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忠實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法律監督職責。全年共辦理各類案件3146292件,同比上升9.7%。
  • 公安部出臺案件過問記錄製度和責任追究規定
    為公安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劃定「紅線」  日前,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公安部印發實施《公安機關內部人員幹預、插手案件辦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明確公安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都應當按照規定予以記錄;屬於違法幹預辦案的,一律予以通報;違法幹預辦案造成後果的,依紀依法嚴肅追究責任,為公安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劃定「紅線
  • 全國檢察機關近兩年幫農民工討薪3.4億
    全國檢察機關近兩年幫農民工討薪3.4億  辦理支持農民工起訴民事案件25635件;受疫情影響,今年檢察機關受理案件總數下降幅度較大  歲末年初是農民工工資支付的高峰期,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是重要民生工作。
  • 【學習園地】全文|最高檢發布首批檢察改革典型案例
    在創建以「案-件比」為核心的案件質量評價指標體系與機制同時,最高檢制定完善與「四大檢察」配套的工作規則,強化檢察長、業務部門負責人監督責任,健全案件管理制度,對辦案工作實行統一集中管理、流程監控,推動在更深層次上實現執法司法權力與責任的平衡、放權與監督的結合、公正與效率的統一。
  • 最高檢發布首批檢察改革典型案例(附案例全文)
    最高人民檢察院日前以「推進執法司法制約監督機制建設」為主題發布全國檢察機關首批檢察改革典型案例。典型案例共7件,集中反映各地檢察機關在強化法律監督職能、健全內部制約監督制度機制等方面的經驗做法。記者採訪了解到,黨的十九大以來,全國檢察機關持續推進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積極探索檢察實踐創新、制度創新,形成了一批做法舉措實、工作效果好,具有典型性和可複製性的改革亮點。為有序推動改革、鼓勵創新,最高檢組織相關部門從2020年9月開始收集甄選相關案例,並決定以典型案例的形式對地方檢察改革經驗分批推介。
  • 全國檢察機關網站建設及檢務公開情況第三方檢查報告
    相較於2018年檢查時的175家單位中有10家沒有開通門戶網站或網站不能打開的情況,經過兩年的工作努力,檢察機關門戶網站建設情況顯著好轉。全國層面,12309中國檢察網是全國檢察機關法律文書公開、重要案件信息公開的主要平臺,可以根據省、市、區縣等索引實現精準的地區查詢。網站實時統計並公開全國公布的法律文書和重要案件信息的總量,以及當日新增數量。從報告發布前日(12月2日)來看,全國檢察機關法律文書總量達1193623件,當日新增3866份。重要案件信息方面,分職務犯罪案件、熱點刑事案件、典型案例、其他案件等四類,公布數量較多。
  • 堵住幹預與過問,司改路上一大步
    如果法院四面透風,誰都可以插手,司法公正反而無法預期。讓裁判者有權有責,才是最好的制約和激勵方式,才是司法改革的正途。最近的許多改革措施也是圍繞著這一判斷進行。中央全會明確禁止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違法幹預司法活動。同時要求,建立領導幹部幹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  儘管如此,人們的擔心並未消除:「領導敢插手,法官敢記錄嗎?」
  • 山西檢察機關優先保障黑惡案件的遠程提訊工作
    截至10月底,全省檢察機關涉黑涉惡案件審結率達到96.4%,共發出檢察建議2201件,全國掃黑辦掛牌督辦的7起重大涉黑案件均已順利完成庭審。2018年、2019年山西省人民檢察院連續兩年被評為全國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先進單位。省檢察院掃黑辦被省委政法委表彰為先進集體。
  • 第十五次全國檢察工作會議透露了這些重要信息……
    據了解,最高檢提出「十項措施」集中治理重複信訪、化解信訪積案。排查出信訪5年以上的疑難複雜案件348件,最高檢掛牌督辦,已辦結344件。對一些久訴不決的「釘子案」,由檢察長包案。通過持續努力,檢察機關信訪形勢明顯好轉,全國檢察機關共接收群眾信訪92.7萬件,同比下降4.3%;重複訪比例27.3%,同比減少3.1個百分點。
  • 最高檢表彰2020年度優秀辦案團隊、檢察官 我省1個集體 2名個人上榜
    記者1月14日從省檢察院獲悉,在近日召開的第十五次全國檢察工作會議上,最高人民檢察院對2020年度監督辦案成績突出的30個優秀辦案團隊和49名優秀辦案檢察官進行了通報表彰,我省檢察機關的1個團隊、2名個人榜上有名。
  • 浙江:對過問幹預紀檢監察工作實行記錄和報告制度
    原標題:浙江:對過問幹預紀檢監察工作實行記錄和報告制度   近日,浙江省紀委省監委出臺規定,對打聽案情、過問案件、說情幹預等過問幹預紀檢監察工作的行為要實行記錄和報告制度。   《對過問、幹預紀檢監察工作實行記錄和報告制度的暫行規定》中,明確了過問、幹預紀檢監察工作的七種行為:違規過問、打探信訪受理、線索處置、初核立案、涉案人員、涉案數額、涉案情節、審查組人員組成、分管領導等具體案件審查情況;要求或約請紀檢監察幹部私下會見被審查人或相關利害關係人;違規向被審查人傳遞信息、通風報信;違規幫助被審查人或相關利害關係人向紀檢監察幹部傳遞材料、信息;為被審查人請託
  • 揭秘最高檢反貪總局成立過程 借鑑香港廉政公署經驗
    10月22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反貪汙賄賂工作情況的報告》時如是說。  在中國,最高檢就反腐工作向全國人大作「專項報告」的情況並不多見。此前一次為1989年10月25日,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曾聽取時任最高檢《關於檢察機關開展反貪汙、賄賂鬥爭情況的報告》,時間已過去24年。
  • 中政委:準確釐清領導幹部幹預過問案件和正當監督管理界限
    會議要求,要完善權力清單制度,尊重法官檢察官辦案主體地位,研究制定法官檢察官權力清單和履職指引,加強新型辦案團隊建設,細化法官檢察官、助理、書記員職責清單,形成分工負責、運行有序的司法辦案工作機制,做到權責明晰、權責統一。嚴格落實獨任法官、合議庭辦案責任制,堅持突出檢察官辦案主體地位與檢察長領導檢察工作相統一,真正做到「誰辦案、誰負責」。
  • 建立幹預過問案件情況 月報告和「零報告」制度
    據新華社北京8月5日電 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印發關於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的實施意見,其中明確提出暢通信息直報系統,建立幹預過問案件情況月報告和「零報告」制度,健全對記錄違規幹預過問案件辦案人員的保護和激勵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