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滿州鄉火龍果「猴害」又價跌,果農苦笑:就讓猴子盡情享用吧。 記者潘欣中/翻攝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7月6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火龍果今年耕種面積創歷史新高,產銷也搖搖欲墜,中南部已有農民自行砍枝條,留待下一批再比拼。有了香蕉、菠蘿的前車之鑑,臺「農委會」本周動員全臺產地的農業改良場、農試所農事服務團專家下鄉,教導紅龍果農民,從源頭產地田間就開始減量,以免果太小、價格差,上市後爆量。
據報導,火龍果本月進入產季,被點名是下個有產銷問題的水果。全臺火龍果耕種面積已達2894公頃,比去年增加4%,產量比去年增8%,但過去十年來,火龍果的面積暴增近4倍,今年產量預估7萬多公噸,消費量若沒有明顯成長,一旦大盛產,就會造成產銷失衡。
全臺最早採收的屏東縣恆春半島火龍果頂級品,上月初送臺北果菜市場拍賣價每公斤75元(新臺幣,下同),之後一路下跌到35至40元低價。
「次級品更低到每公斤20元,聽到都快昏倒!」車城果農王愛玲說,僱工採收日薪1300元,還要付運輸費、手續費,不敷成本,不如棄收。
滿州鄉的火龍果先有臺灣獮猴劫食,接著碰上量大價跌,有果農苦笑說:「賣也是虧,不必費心採了,就讓猴子吃吧!」
車城鄉農會總幹事林茂盛說,量大價跌的噩夢終於成真,不少農友今年嘗到苦果,被嚇到後已考慮改種其他作物。恆春陳姓攤商說,剛進入產季就碰上大量,一般品每斤20元已是超低價,恐還會再低。
臺「農糧署主秘」翁震炘說,要從源頭減量,不要等到上市了才收拾,東部有農民走精品市場,生產每顆500公克以上的特級大果,能賣100元以上,若不疏花疏果,火龍果僅300至400克,價格不好,連加工廠都不愛。
他說,臺「農委會」補助加工廠每公斤15元收購次級小果,加工廠至少要以每公斤20元基準跟農民收購,但農民生產的紅龍果仍需符合加工規範。
責任編輯:徐亞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