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級公路瀝青面層結構類型及特點

2020-12-04 建設工程教育網

  面層是直接承受行車荷載作用和大氣降水、溫度變化影響的路面結構層,應具有足夠的結構強度,良好的溫度穩定性,耐磨、抗滑、平整和不透水性。高等級公路瀝青面層可分上、中、下3層或上、下2層。較少的裂縫,較輕的車轍,良好的平整度,較強的抗滑能力及經久耐用,是高等級公路對瀝青面層的基本要求。能否達到這些使用要求,則與面層所使用的瀝青材料,瀝青混合料的類型和性質以及瀝青面層的厚度有較大的關係。在實際工程中應根據當地的交通狀況、氣候條件、降雨量、材料情況、施工工藝、經濟造價等因素選擇合適的瀝青面層類型。從我國目前高等級公路瀝青路面來看,主要有以下幾種結構形式:

    (1)傳統的瀝青混凝土面層(AC);

    (2)多碎石瀝青混凝土面層(SAC);

    (3)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面層(SMA)。1傳統的瀝青混凝土面層(AC)《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範》JTJ014—97,根據「七五」國家科技攻關研究及修訂該規範的專題研究,統一將瀝青混合料中集料粒徑標準由圓孔篩標準改為方孔篩標準。

    其主要原因為:①計量標準向ISO國際標準靠近;②便於參考國外同類結構形式的級配標準;③世行項目增多,便於國際招標、監理及質量檢驗;④許多國外拌和設備均以方孔篩為標準。瀝青混凝土的符號由原LH改為AC.

  1.1按瀝青混合料集料的粒徑分類

    a、細粒式瀝青混凝土:AC—9.5mm或AC—13.2mm.

    b、中粒式瀝青混凝土:AC—16mm或AC—19mm.c、粗粒式瀝青混凝土:AC—26.5mm或AC—31.5mm.其組合原則是:瀝青面層集料的最大粒徑宜從上層至下層逐漸增大。上層宜使用中粒式及細粒式,且上面層瀝青混合料集料的最大粒徑不宜超過層厚1/2,中、下面層集料的最大粒徑不宜超過層厚的2/3.1.2按瀝青混合料壓實後的孔隙率大小分類a、Ⅰ型密級配瀝青混凝土:孔隙率為(3%~6%)b、Ⅱ型密級配瀝青混凝土:孔隙率為(4%~10%)

    c、AM型開級配熱拌瀝青碎石:孔隙率為(大於10%)其組合原則是:瀝青面層至少有一層是Ⅰ型密級配瀝青混凝土,以防水下滲。若上面層採用Ⅱ型瀝青混凝土,中面層須採用Ⅰ型瀝青混凝土,AM型開級配瀝青碎石不宜作面層,僅可做聯結層。

    2多碎石瀝青混凝土面層(SAC)

    2.1產生背景

    較大流量的車輛在高速公路上安全、舒適高速地通行,瀝青面層必須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這就要求瀝青面層不但要有較大的磨擦係數,而且要有較深的表面構造深度(構造深度是高速行車減低噪音和減少水〖LM〗漂、濺水影響司機視線的主要因素)。近年來的研究成果表明:「瀝青面層的抗滑性能是由面層結構的微觀構造和宏觀構造兩部分形成。其中宏觀構造來源於瀝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主要由骨料的粗細、級配形式決定」。8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修築高等級公路,從瀝青面層的結構形式來看:Ⅰ型瀝青混凝土,空隙率3%~6%,透水性小,耐久性好,表面層的摩擦係數能達到要求,但表面構造深度較小,遠不能達到要求。Ⅱ型瀝青混凝土空隙率6%~10%,表面構造深,抗變形能力較強,但其透水性、耐久性較差。為了解決瀝青面層的抗滑性能(特別是表面層在構造深度較大的情況下,又具有良好的防水性的結構形式),多碎石瀝青混凝土面層被加以研究和使用。

    2.2多碎石瀝青混凝土面層的特點

    多碎石瀝青混合料是採用較多的粗碎石形成骨架,瀝青砂膠填充骨架中的孔隙並使骨架膠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瀝青混合料形式。具體組成為:粗集料含量69%~78%,礦粉6%~10%,油石比5%左右。經幾條高等公路的實踐證明,多碎石瀝青混凝土面層既能提供較深的表面構造,又具有傳統Ⅰ型瀝青混凝土那樣的較小空隙及較小透水性,同時又具有較好的抗形變能力(動穩定度較高)。換言之,「多碎石瀝青混凝土既具有傳統Ⅰ型瀝青混凝土的優點,又具有Ⅱ型瀝青混凝土的優點,同時又避免了兩種傳統瀝青混凝土結構形式的不足。」

    2.3多碎石瀝青混凝土面層的具體運用

    八五期間,我國先後在海南東線高速公路、濟青高速公路、膠州灣高速公路、滬寧高速公路、石安高速公路、安新高速公路、泉廈高速公路推廣運用了多碎石瀝青混凝土面層。其使用性能達到了預定的目的。

    3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面層(SMA)

    3.1形成背景60年代的德國交通十分發達,公路工作者根據本國的氣候特點(夏季氣溫20℃左右,冬季不太冷),習慣修築「澆築式瀝青混凝土」路面。這種結構中瀝青含量12%左右,礦粉含量高。使用中發現路面的車轍十分嚴重,另外當時該國家的汽車為了防滑的需要,經常使用帶釘的輪胎(包括歐洲一些國家亦如此),其結果是路面磨耗十分嚴重(1年可減薄4cm左右)。為了克服日益嚴重的車轍,減少路面的磨耗,公路工作者對瀝青混合料的配合比進行調整,增大粗集料的比例,添加纖維穩定劑,形成了SMA結構的初形。1984年德國交通部門正式制定了一個SMA路面的設計及施工規範,SMA路面結構形式基本得以完善。這種新型的路面結構先後在德國、歐洲一些國家逐漸被推廣、運用。90年代初,美國公路界認為其公路路面質量不如歐洲國家的路面質量好。經考察發現存在兩個方面的差距:①在改性瀝青的運用上;②在路面的結構形式上(即SMA)。1991、1992年開始加以研究、推廣SMA這種結構形式,最典型的是:1995年亞特蘭大市為舉辦奧運會對公路網進行改建和新建,全部採用了SMA這種結構形式做路面。

    3.2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路面(SMA)的組成原理及特點

    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SMA)是一種以瀝青、礦粉及纖維穩定劑組成的瀝青瑪蹄脂結合料,填充於間斷級配的礦料骨架中,所形成的混合料。

    其組成特徵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①含量較多的粗集料互相嵌鎖組成高穩定性(抗變形能力強)的結構骨架;

    ②細集料礦粉、瀝青和纖維穩定劑組成的瀝青瑪蹄脂將骨架膠結一起,並填充骨架空隙,使混合料有較好的柔性及耐久性。SMA的結構組成可概括為「三多一少,即:粗集料多、礦粉多、瀝青多、細集料少」。具體講:①SMA是一種間斷級配的瀝青混合料,5mm以上的粗集料比例高達70%~80%,礦粉的用量達7%~13%,(「粉膠比」超出通常值1.2的限制)。由此形成的間斷級配,很少使用細集料;②為加入較多的瀝青,一方面增加礦粉用量,同時使用纖維作為穩定劑;③瀝青用量較多,高達6.5%~7%,粘結性要求高,並希望選用針入度小、軟化點高、溫度穩定性好的瀝青(最好採用改性瀝青)

    3.2.2SMA的特點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是當前國際上公認(使用較多)的一種抗變形能力強,耐久性較好的瀝青面層混合料。由於粗集料的良好嵌擠,混合料有非常好的高溫抗車轍能力,同時由於瀝青瑪蹄脂的粘結作用,低溫變形性能和水穩定性也有較多的改善。添加纖維穩定劑,使瀝青結合料保持高粘度,其攤鋪和壓實效果較好。間斷級配在表面形成大孔隙,構造深度大,抗滑性能好。同時混合料的空隙又很小,耐老化性能及耐久性都很好,從而全面提高了瀝青混合料的路面性能。

  3.3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SMA)面層在我國的具體運用1993年首都機場高速公路開始修建(當時正申辦奧運會),首次在國內採用SMA做表面層(厚4cm)。隨後江蘇、遼寧等省也先後鋪築了SMA試驗段。1996年北京機場東跑道進行改造(1975年修建的水泥混凝土面板),由於經費較足,做了一個較為完整的SMA結構形式。並將這種結構的級配運用到八達嶺高速公路上,從目前看使用效果較好。1997年北京市政府決定大修東西長安街(為迎接香港回歸),又採用了SMA這種結構形式。SMA路面面層在我國的具體運用可概括為:「在中國第一路上起步,第一道上取得成功,第一街上得以發展」。

相關焦點

  • 高模量劑在瀝青混凝土面層中的應用
    1車轍破壞類型和產生機理瀝青路面車轍可以分為四種類型:流動型車轍、壓密型車轍、磨耗型車轍和結構失穩型車轍。 圖1-4 結構失穩型車轍2車轍產生的原因分析引起路面車轍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1)路面結構對於柔性基層來講,瀝青路面結構產生的車轍來自整個路面結構。
  • 《公路》瀝青路面結構及類型,2大考點+真題!丨一建微課堂
    1.瀝青路面結構層可由面層、基層、底基層、墊層組成。瀝青路面結構組成及其作用▽結構層作用面層直接承受車輪荷載反覆作用和自然因素影響的結構層基層主要承重作用底基層次要承重作用墊層排水、隔水、防凍、防汙>集料、礦粉、瀝青;透水性小,水穩性好,耐久性高;各級公路面層瀝青碎石路面瀝青用量少且不用礦粉;造價低孔隙較大,路面容易滲水和老化三、四級公路,中粒式、粗粒式瀝青碎石宜用作瀝青混凝土面層下層、聯結層或整平層瀝青貫入式把瀝青澆灑在鋪好的主層集料上,再分層撒布嵌縫石屑和澆灑瀝青,分層壓實
  • 公路面層改性瀝青AK-16C施工綜述
    關鍵詞:公路 面層 瀝青 施工  改性瀝青用於道路工程已有幾十年的歷史,從品種上看,按其改性劑的不同,一般分為三類:熱塑性類、橡膠類、樹脂類。淮江高速公路揚州段(長約112km)上面層共分5個標段進行施工,除一個標段為SBS改性瀝青SMA16外,其餘標段均為SBS改性瀝青AK-16C.為了確保上面層改性瀝青AK-16C的施工質量,各標都進行了線外和主線兩次試鋪,以便於摸索出經濟合理、工程質量可靠、操作性好的施工組合。
  • 修建瀝青公路時鋼輪和膠輪壓路機為何混合使用
    自行式振動壓路機鋼輪振動壓路機具有靜線載荷大、壓實影響深、作業效率高等特點,可以有效地壓實各類砂土、砂礫石等非粘性土壤、碎石、塊石、堆石等不同類型的鋪層,適用於道路、機場、路堤填方、海港碼頭、大壩等土石方基礎壓實施工。
  • [分享]水泥路面上鋪瀝青做法資料下載
    ,具有良好的抗拉強度、抗疲勞強度、良好的水穩定特性。2.行車載荷和自然因素對路面的影響隨深度的增加而逐漸減弱;對路面材料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的要求也隨深度的增加而逐漸降低。       一、結構組成 (一)基本原則   1.城鎮瀝青路面結構由面層、基層和路基
  • 高速公路瀝青路面早期病害的成因分析
    1、路面結構設計問題  瀝青面層結構選用以及混合料類型的選擇是個很關鍵的問題,根據瀝青路面設計規範,瀝青面層除應滿足車輛的使用要求外,還應滿足雨水不滲等要求,宜選用粒徑較小,空隙也小的級配混合料,儘量採用小粒徑瀝青砼,以提高瀝青路面面層的防滲性。
  • 高速公路橡膠瀝青路面再生, 「公路醫生」再顯身手
    把廢舊輪胎加工成膠粉,用於生產瀝青路面材料,已成為公路人的共識和行動。橡膠瀝青具有韌性好、粘度大、粘結性強、回彈性好的特點,通常作為應力吸收層,大量應用到水泥混凝土與瀝青面層之間,以減緩剛性基層反射裂縫的作用。
  • 瀝青及瀝青混凝土知識
    若上面層採用Ⅱ型瀝青混凝土,中面層須採用Ⅰ型瀝青混凝土,AM型開級配瀝青碎石不宜作面層,僅可做聯結層。 2 多碎石瀝青混凝土面層(SAC) 2.1 產生背景 較大流量的車輛在高速公路上安全、舒適高速地通行,瀝青面層必須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
  • 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範(3)
    而用作柔性基層的瀝青穩定碎石混合料(ATB)一般都是密級配(粒徑較大的也稱為大粒徑瀝青碎石),還有一種大孔隙的排水式瀝青碎石(OGFC 及ATPB),務必不要混淆。原規範對如何根據公路等級及各層的功能選擇混合料類型和結構組合作了一系列規定,本次修改已移入設計規範中。
  • 瀝青的理論用量計算
    一、路面等級路面按照面層材料的組成、結構強度、路面所能承擔的交通任務和使用的品質分為高級路面、次高級路面、中級路面和低級路面四個等級。不同公路等級對應不同路面等級。高級路面其面層材料類型為瀝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所適用的公路等級為高速、一級及部分二級公路。
  • 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範(1)
    11 頁-11-3 基 層3.0.1 瀝青面層施工前應對基層進行檢查,基層質量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鋪築瀝青面層。B 級瀝青 ①高速公路、一級公路瀝青下面層及以下的層次,二級及二級以下公路的各個層次;②用作改性瀝青、乳化瀝青、改性乳化瀝青、稀釋瀝青的基質瀝青。C 級瀝青 三級及三級以下公路的各個層次。4.2.2 瀝青路面採用的瀝青標號,宜按照公路等級、氣候條件、交通條件、路面類型及在結構層中的層位及受力特點、施工方法等,結合當地的使用經驗,經技術論證後確定。
  • 談瀝青路面的質量控制
    近年來我國高等級公路的發展十分迅速,特別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新建不少高速公路和一級汽車專用公路,如京津塘(89—93)、濟青(91—95)、滬寧(92—96)、寧連(94—96)、杭甬(92—96)等,還有在建的滬杭、泉廈、楚大等線和許多在建的一級公路,隨著公路高等級化,較大的交通密度,較高的行車速度,對路面提出較高的設計標準,更7嚴格的施工質量要求
  • (改性)瀝青混合料面層施工要點
    01施工準備(一)透層、粘層、封層(1)瀝青混合料攤鋪前,需要在基層上噴灑透層油,透層油完全滲入基層後鋪築面層。作用:粘結基層和面層。(2)多層面層之間應噴灑粘層油,白改黑、黑改黑時也應在新舊結構連接面噴灑粘層油。作用:瀝青層與其他面層的粘結。材料:透層、粘層材料均可採用液化瀝青、乳化瀝青,只是透層、粘層所需要瀝青的年度不同。
  • 2020年二級建造師必考知識點:瀝青路面結構組成及分類
    面層是直接承受車輪荷載反覆作用和自然因素影響的結構層,可由1~3層組成。表面層應根據使用要求設置抗滑耐磨、密實穩定的瀝青層。  基層起主要承重作用的層次。  底基層是設置在基層之下,與面層、基層一起承受車輪荷載反覆作用,並起承重作用的層次。  墊層起排水、隔水、防凍、防汙等作用。
  • 公路改性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範
    碾壓式水泥混凝土與瀝青面層的組合是一種很好的複合式路面結構形式,但通常成本價格較高,適用於特別重要或有特殊要求的公路,採用時應認真進行投資分析。3.0.4~3.0.5 為延長舊路面的使用壽命或改善舊路面的使用性能,用改性瀝青混合料進行罩面處理是一種合適的方法。對舊路面除了應進行常規補強、整平處理外,最重要的是還應對裂縫進行處理,特別是水泥混凝土的接縫,以減少反射裂縫。
  • 二級建造師考試知識點:瀝青路面組成與分類
    知識點:瀝青路面組成與分類  一、瀝青路面結構組成  1.瀝青路面結構層可由面層、基層、底基層、墊層組成。表面層應根據使用要求設置抗滑耐磨、密實穩定的瀝青層;中面層、下面層應根據公路等級、瀝青層厚度、氣候條件等選擇適當的瀝青結構層。  3.基層是設置在面層之下,並與面層一起將車輪荷載的反覆作用傳布到底基層、墊層、土基,起主要承重作用的層次。基層材料的強度指標應有較高的要求。基層視公路等級或交通量的需要可設置一層或兩層。當基層較厚需分兩層施工時,可分別稱為上基層、下基層。
  • 面層各層的混合料類型與交通荷載等級的選擇
    面層各層的混合料類型與交通荷載等級的選擇:  1、表面層應選用優質混合料鋪設,並根據道路交通等級選擇。  1) 輕交通道路,宜選用密級配AC-F 型混合料。  2) 中交通道路,宜選用密級配粗型AC-C 型混合料。
  • 瀝青混凝土詳細分類
    結構形式  1 傳統的瀝青混凝土面層(AC) ps:普通密級配瀝青混凝土 《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範》JTJ014—97,根據「七五」國家科技攻關研究及修訂該規範的專題研究,統一將瀝青混合料中集料粒徑標準由圓孔篩標準改為方孔篩標準。
  • 橋梁公路養護瀝青膠泥特點簡析
    瀝青膠泥產品概述:瀝青膠泥為高分子防腐防水材料,本產品為性防腐防水材料,使用壽命長,施工方便。使用壽命在50年以上。瀝青膠泥優等特點: 具有適用範圍廣、壽命長,耐候性、抗變形、拉伸強度高、延伸率大,對基層收縮和開裂變形適應性強、抗酸性、抗鹼性、防腐防水性能優越、任何複雜部位都容易施工,解決了傳統防腐防水材料,如塗料立面下滑、卷材空鼓,以及複雜部份操作難的難題。完全取代於傳統防腐防水材料。有著比之更好的防腐、防水、絕緣性能。
  • 公路路基路面常見病害+解決方法
    1.4 公路路面的結構型式與病害類型 公路路面按結構型式,分為瀝青路面與水泥混凝土路面兩大類。瀝青路面又稱黑色路面,行車舒適性好瀝青路面病害(損壞)分為裂縫類、變形類、鬆散類、其他類四種。水泥混凝土路面亦稱白色路面,行車舒適性不及瀝青路面。其力學性能好、抗水破壞能力強,具有造價低、剛度大、強度高、使用耐久和養護工作量小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