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經歷過失眠的痛苦嗎?明明很困,可躺在床上翻來覆去就是睡不著,或者自感睡不實,一夜都是似睡非睡的,一閉眼就是夢,一有動靜就醒,又或者醒來後就很清醒,無法繼續睡下去,常常一直持續到天亮……不少人為了緩解失眠,會嘗試吃安眠藥、喝酒、用民間偏方等,但最終都一一失敗。白天身體痛苦,夜晚精神痛苦。
失眠來襲
這些誤區請注意
據最新權威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成年人失眠率為57%,其中約有50%的失眠患者伴有各種精神疾病,而「他們大部分都認為睡不著覺不是病」。
「失眠會發展為一個獨立疾病——失眠障礙,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症狀之一。因此,我們應該高度重視失眠問題。」陝西省精神衛生中心心身醫學科主任李貴斌表示。現在普通人群裡存在很多錯誤的認識。首先,失眠不是病,晚上睡不好,白天補覺。其實,人體的各項生理功能有他自然的生物節律,如果節律發生紊亂或破壞,那麼就可能造成嚴重不可逆的損害,失眠往往會表現為睡不著、醒得早、睡不香及睡不飽等形式。所以,失眠不可能通過簡單地白天補覺等形式得到緩解。
有人認為,失眠是小問題,不需要太重視。其實,失眠是多種疾病的風險因素或危險因素,尤其是長期失眠。拿精神疾病來說,失眠是抑鬱症的獨立危險因素;對心血管疾病來說,失眠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和死亡風險。
此外,有的人睡不著,自己吃點安定片之類的藥物。失眠具有自己獨特的病理特點的,濫用一些助眠藥,如安定類藥物,可能會獲得短期的助眠效果,但是風險極高;如果沒有有效把控劑量,隨意使用安定類藥物,可能會導致呼吸抑制,第二天殘留鎮靜,藥物依賴、藥物耐受等不良反應,反而影響身體健康。
甚至,還有一些人覺得喝點酒好像睡得更好了,其實酒精屬於一種精神活性物質,有的人飲酒後可進入睡眠狀態,但睡前飲酒可能會縮短進入睡眠的時間,使睡眠變淺,淺睡眠時間延長,中途覺醒次數增加,使睡眠變得斷斷續續;尤其到了後半夜可能會產生失眠和多夢,反而影響了整夜睡眠;如果再達到醉酒程度,風險更大,如果發生嘔吐等,易使嘔吐物進入呼吸道產生窒息等不良後果。
個體化治療
「量體裁衣」效果凸顯
56歲的張女士,常常感覺很睏倦,想睡覺,但躺在床上一兩個小時總是無法進入睡眠。她自己買了「安定」服用,可以睡上兩三個小時,但會經常做夢,白天頭腦昏昏沉沉,精力差,疲倦乏力。這樣持續兩個多月後,症狀開始加重,她變得心煩、心慌,易發脾氣。不僅如此,白天精力下降,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也不能有效集中。食慾也開始下降,在一月多的時間內,張女士體重下降了不少。近期,時常感覺全身突然發熱出汗,約半小時左右症狀緩解;經常感到胸口憋悶,出不上來氣等症狀,在醫院就診時,醫生以「慢性失眠障礙、焦慮狀態」收治入院。
李貴斌主任指出,張女士在病史中就出現明顯的焦慮情緒,已經影響到生活、工作,對張女士的治療需要綜合處置,個體化治療方案才能發揮好的療效。入院後,首先對張女士進行了多導睡眠監測(PSG),PSG結果表明,張女士是睡眠起始及維持障礙,心理測評等提示有輕度焦慮及輕度抑鬱。
針對張女士病情及綜合評估,李貴斌主任認為,生活方式幹預非常重要,張女士既往的睡眠衛生及生活方式不佳,比如在床上臥床時間過久,在入睡前等待睡眠時,經常看手機度過;如當晚睡眠不佳時,第二天經常通過推遲起床時間或者白天補覺等方式彌補,睡前過度運動等,這些行為對睡眠質量都有影響。
因張女士存在明顯的入睡困難、睡眠維持困難、早醒、白天睡眠滿意度不足等狀況,同時張女士近一段時間以來情緒也顯示出焦慮、煩躁、伴有多種軀體不適,存在焦慮的狀況,因此,還要給予改善睡眠及改善情緒的藥物治療。
除此之外,還有針對性對張女士施以心理治療,採用認知行為治療(CBT—I)、放鬆訓練和森田療法等。同時,在物理治療方面採用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rTMS),這種方法對失眠障礙、抑鬱焦慮障礙等有較好的療效。張女士在心身醫學科治療兩周後,症狀明顯改善,她感慨道:「終於可以睡個好覺了,謝謝你們幫我把消失的睡眠找回來了。」
對此,李貴斌主任提醒,睡眠是健康生活的重要生理過程,影響睡眠的因素很多,其中心理是一個重要因素,偶爾的失眠不會對健康造成太大影響;但是,如果失眠出現的頻率較高或持續的時間較長,且影響第二天的精神狀態及社會功能,則應引起高度重視,應及早到綜合醫院的專業科室或專科醫院進行診斷治療,以免遷延後患。 張璐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