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服務圈」 引導底商向社區聚集

2020-12-06 四川新聞網

  「作為生活性服務業的牽頭部門,我們將牽頭深化相關領域基礎研究,會同相關部門按照成都市生活性服務業發展大會部署和《意見》要求,加快編制實施專項行動計劃。」市商務委主任郭啟舟表示,市商務委還將積極發揮商務工作貼近民生、服務民生的特點,營造更便利、更安全、更智慧的社區生活服務體系,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服務圈」。

  日前,市政府也公布了《成都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2017)》(以下簡稱《規定》),要求「新建住宅建築不得設置底商,商業應獨立設置」。那成都將如何引導底商發展?

  郭啟舟表示,成都將有序引導底商向社區聚集,大力發展社區新零售服務體系,推廣O2O社區商業模式,鼓勵在社區布局一站式生活體驗館,大力建設社區集成化智能服務終端,提升市民日常生活服務的便利度。

  「底商在商業發展初期、商業網點不足的時候,的確發揮了重要作用。」郭啟舟介紹,但隨著城市發展,人們對消費環境需求在不斷提升,現在底商有一些副作用。成都將在新區規劃上,限制和引導商業網點布局。未來社區商業中心不能低於10%,這是制度上的剛性規定,「打造社區生活服務區,過去有概念但沒有具體規劃,未來將通過行動計劃引導底商向社區生活服務中心集聚。」

  郭啟舟表示,成都還將制定政策鼓勵底商調整和改變業態,包括引進新的商業模式,比如依託網際網路的新消費模式,「底商不是簡單關閉,而是提升。」哪些業態需要提升?郭啟舟說,目前成都底商模式大多需要提升,比如「蒼蠅館子」的比重較大,衛生質量、管理和服務也需要提升。

  市商務委還將引導布局更多社區超市和24小時便利店,鼓勵便利店疊加公共服務、政務服務和商務服務等便民功能,提升居民生活的便利性、舒適性,營造更便利、更安全、更智慧的社會生活服務體系。據統計,目前我市品牌便利店已突破4500家,其中24小時便利店超過400家,已初步形成覆蓋城鄉的便利店服務體系。

  成都商報記者 葉燕

  紅旗連鎖

  瞄準人臉識別等新技術 向智能零售邁進

  遍布成都大街小巷的紅旗連鎖超市,可能是成都人最熟的「鄰居」之一。但作為生活性服務業中傳統零售的代表,紅旗連鎖也面臨著重重關隘,紅旗連鎖董事長曹世如在成都生活性服務大會現場表示,紅旗連鎖正走在一條提檔升級的道路上。

  曹世如說,紅旗連鎖率先打造的「商品+服務」模式,目前已經開通了公交卡充值、水電繳費、火車票代售、福彩、醫院掛號等70多類項目,實現了與交通、旅遊、醫療等產業跨界合作、融合發展。

  同時,紅旗連鎖還在推進「市民驛站」。「成華區政府和紅旗連鎖合作的成都首個市民驛站已經投入運行,社保、國稅、地稅等60多項公共服務項目,讓群眾在附近的紅旗連鎖就能辦理相關業務,得到了居民的好評。」曹世如透露,目前公司正在和青羊、錦江、高新、武侯區開展合作,下一步還會配合更多的區市縣開展政務合作項目。

  讓曹世如更為得意的一點是,作為傳統零售的代表,紅旗連鎖已經和大數據運用、人臉識別等「黑科技」牽上了線。去年6月,公司正式啟動了紅旗雲大數據平臺,讓大數據助力紅旗連鎖實現人財物的流轉高度系統化、精細化,還可為供應商、合作夥伴相關部門提供相應的數據服務。「紅旗連鎖會向著智能零售、智慧生活不斷邁進,做廣大市民的好鄰居。」

  成都太古裡

  融入成都「慢」性格 讓一切項目不可被複製

  韓置是香港太古集團總部零售業務董事,對於成都,他直稱「非常有感情」。因為目前成都人的購物天堂、外地遊客的「打卡聖地」——成都遠洋太古裡,就是韓置的心血之作。去年下半年職位變動前,他是成都遠洋太古裡董事兼第一任總經理。

  韓置認為,成都太古裡項目之所以做得不錯,是因為其一切項目都是不可複製的。「在規劃一個項目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做大量的研究,尤其是要考慮當地城市的氛圍,還有跟那個地方人民情感的連帶,他們喜歡什麼,我們才知道如何去打造一些公共空間。」

  韓置告訴記者,在打造成都太古裡項目時,方案中就充分融入了成都的「慢」性格——在內部街區的打造上,很用心地將「快」與「慢」兩個元素進行交叉規劃。從「慢裡」到「快裡」,品牌也隨之分類、組合,讓國際前沿時尚與休閒文化生活方式自然邂逅,從而巧妙地化解了這一場「快慢衝突」,協調好一座歷史名城。韓置透露,今年內,太古還會將一些新的品牌、新的業態不斷引入成都市場。「同時我們也注重東西交融、新舊結合,讓國際時尚與本土文化交流、碰撞。」成都商報記者 尹沁彤

相關焦點

  • ...區:構建社會企業培育發展「生態鏈」 讓社區發展治理有活力有溫度
    營造新場景 「一站式」服務 讓居民暢享便捷舒適新生活 離家幾分鐘的距離,不僅可以購物休閒、享受美食,還可以參加社區豐富多彩的活動,這樣的生活是不是光想一想都覺得特別美?如今,青羊府南片區的居民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這樣便捷舒適的生活。
  • 雅安政務服務跑出便民利企「加速度」
    11月26日,在雅安市政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正在為前來諮詢的申請人李思明進行解答,並在他的手機上下載了「營商通」APP。李思明進行了企業名稱的選擇,企業設立,企業信息填寫,身份信息掃描,最後識別二維碼進行電子籤名,提交了登記申請材料。  30分鐘後,李思明收到電話通知,被告知審核申請通過,可以到登記審批窗口領取營業執照。
  • 2019.01:小區「15分鐘社區生活圈」空間聚類研究——基於POI數據...
    分鐘社區生活圈」的空間聚類特徵,以更加微觀的視角研究分析「生活圈」,不僅是對「生活圈」量化研究的有益補充,也為提升城市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提供了抓手。藉助本研究的成果,可以全面了解北京市在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中的薄弱環節,為優化公共資源的空間投入和布局提供決策參考。
  • 河北邢臺:「心立方」智解社區便民難題
    新華社石家莊11月29日電(記者李繼偉)隨著城鎮化進程加速,不少老百姓住進了社區、搬上了樓房,社區水電暖等生活服務需求也旺盛起來。社區物業公司在滿足居民這些需求方面存在專業性不夠、能力不足問題,供水、供暖等公共服務企業工作站相對偏少,也存在不能第一時間滿足居民服務需求問題。
  • 全面構建「15分鐘社區生活圈」 大數據揭示上海哪些小區最宜居
    就是要讓市民在以家為中心的15分鐘步行可達範圍內,享有較為完善的養老、醫療、教育、商業、交通、文體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通過構建宜居、宜業、宜學、宜遊的社區服務圈,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質。  這不啻為一個美好的願景。那麼,就目前情況來看,上海距離全面構建「15分鐘社區生活圈」還有多遠?不久前,致力於大數據研究應用的「城市數據團」發布了一則相關的研究報告。
  • 北京海澱圍繞中關村自主創新核心區建設構建24小時生活服務圈
    千龍-法晚聯合報導 12月29日記者從海澱區了解到,海澱商務委圍繞中關村自主創新示範區核心區建設,構建24小時生活服務圈。擬出臺相關支持政策對24小時服務的便民商業網點進行支持。
  • 臨洮縣瑞新社區:打造「六心」社區構建溫馨家園
    社區黨總支通過推行「三個一」工作機制,構建面向廣大居民的綜合服務體系。黨群一體共建,將共駐共建共享作為提升社區黨總支服務水平的重要抓手,與轄區10家單位籤訂了《共駐共建協議》,由社區黨總支牽頭組建「大黨委」,引導9名「大黨委」委員及111名在職黨員共同參與社區治理,通過志願服務活動,形成社區黨總支聯繫群眾、教育群眾、組織群眾、宣傳群眾的強大合力。
  • 以先進信息技術為核心,打造尖端智慧社區系統
    社區是若干社會群體或社會組織聚集在某一個領域裡所形成的一個生活上相互關聯的大集體,是社會有機體最基本的內容,是宏觀社會的縮影,是人民群眾最重要的生活場所,社區治理關係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傳統的社區治理主要依賴於社區自治組織、基層黨組織與政府,管理方式較為落後。
  • 倫敦、新加坡、成都……誰在定義公園社區 2020成都新經濟「雙千...
    「鏽帶」的餘燼尚未吹散,那些未能趕上產業轉型快車的工廠工人卻已然開啟新一輪創造——出於對生活的嚮往,不同文化在芝加哥重疊、分散,嬉皮士、雅痞、都市型男、兄弟會等社群聚集形成了文化風格各異的社區。新任市長理察·M·戴利順勢而為,散落在城市中的自行車道、花園、獨立搖滾和後現代主義建築,為芝加哥貼上「優雅」標籤。
  • 世茂服務打造深藍服務系統,成就幸福和諧社區生活
    在消費升級大趨勢下,人們對品質生活有了更高追求,圍繞全生活品質、全生命周期提供物業服務成為增強服務內容吸引力的重要一環。在此背景下,物業管理企業擁抱變化,從搭建管理和服務模式入手,提升服務效率和品質,打造出健康、安心、活力的宜居社區。
  • 連雲港市星化社區:「一核多元」新平臺 打造社區黨建新格局
    中國江蘇網3月15日連雲港訊(通訊員 王書 陳佳)近期,連雲港市海州區新海街道星化社區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引,以探索城市社區新型治理和服務體系為目標,依託「一核多元、合作共治」新型基層治理機制,充分釋放基層黨建強大張力,持續激發社區治理內生動力。
  • 國際大都市啟示錄|老街區裡藏「矽巷」,成都向紐約學什麼?
    與矽谷的郊區科技園不同,紐約的科創產業在中心城區聚集——以中城南區的熨鬥區、切爾西地區、SOHO區和聯合廣場為起點,逐漸向曼哈頓下城和布魯克林蔓延,這個無邊界的科技產業聚集區被稱為「矽巷」。隱藏在城區老宅中的高科技企業群不僅給紐約的經濟帶來新的發展引擎,它還承擔著舊城更新的重要職能。
  • 由「最後一公裡」向「最後一百米」邁進江蘇推動農村普惠金融服務...
    在相國藥店農村普惠金融綜合服務點現場,記者發現,該服務點分為三大區域,包括助農服務區、健康管理區、藥品結算區,服務內容涵蓋助農取款、轉帳匯款、補貼發放、便民繳費、金融知識宣傳、殘損幣兌換、行動支付體驗等3大類15項業務。
  • 邛崍「四中心一樞紐」打造成都西部最具集聚和輻射效應的區域中心
    打通東向對外戰略通道,形成邛崍至成都中心城區、天府新區30分鐘交通圈;構建城市西向互聯黃金通道,推動資源流通、轉化發展。向東,搶抓成都「南拓」區域一體化發展機遇,集中力量加快建設天新邛快速路、天邛高速路,積極爭取川藏鐵路引入邛崍並設立客貨運站、建設進藏物資集散樞紐,大力爭取軌道交通S7線邛崍段規劃建設,探索開行邛崍至地鐵10號線新津新平站 BRT 快速公交,推進邛崍與市域軌道體系無縫聯接,構建城市東向「一高一快兩軌」戰略通道體系。
  • 中國社區發展協會陳貴民:商業型企業應投身社區公益事業
    德佑致力於成為更用心的社區專家,做中國好鄰居,為社區提供有溫度的服務。演講中,陳貴民還提到,中國社區發展協會長期以來以「三個圍繞」和「三個打造」為總體工作目標,即圍繞社區發展創新,打造理論研究平臺;圍繞提升社區服務功能,打造教育培訓平臺;圍繞加強社區文化建設,打造宣傳交流平臺。
  • 挖掘10個節點 打造成都一環夜間「市井生活圈」
    昨日,記者從成都市城管委獲悉,為進一步提升城市照明品質,迎接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成都市一環路城市照明提升工作方案新鮮出爐,將呈現「市井煙火氣」,讓市民在夜間暢享「成都慢生活」。據了解,成都將編制《成都市一環路景觀照明提升整體策劃》,結合片區特色補充景觀藝術裝置,豐富景觀照明的觀賞性和藝術性。根據功能照明需求及各區特色對一環路沿線跨線橋和人行天橋進行照明提升。還將統一進行功能優化、業態提升、場景營造,注重臨街商鋪展陳設計和商業街區照明裝置使用,點亮標誌性建築、底商櫥窗等,營造夜間景觀,助推夜間經濟發展。
  • 獲千萬級戰略投資,社區診所「呂醫生連鎖」欲打造立體化社區大健康...
    呂醫生連鎖是全國首家獲主管部門批准成立的社區全科連鎖診所,以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診中治療為基礎,向診前疾病預防和診後健康管理延伸,為社區居民提供全人、全年齡周期的健康服務。此輪融資過後,呂醫生連鎖將繼續深耕社區,計劃未來三年在成都布局200家直營社區全科診所。
  • 【世界城市日】城市 讓生活更美好——提升服務質量 打造紅色物業
    世界城市日以上海世博會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作為總主題,每年根據當年情況設定不同的年度主題。、網格員與各物業企業成員交叉任職方式,完成紅色物業黨建組織架構,積極打造「紅色物業服務驛站」,強化物業服務企業與社區黨組織和業委會的有效溝通。
  • 打出便民服務「組合拳」全力推進「辦事不求人」 大慶市公安局以敬...
    明確了「正向便民、反向制約」的基本路徑,把群眾期盼的「簡、快、優」做到極致,保證「公」,做到「實」。強化組織保障,壓實工作職責。第一時間組建專職工作領導小組,設置建設保障組、社區專項組、交警專項組、出入境專項組、綜合指導組,由市局黨委成員分別擔任五個專項組組長,明確工作職責,並抽調5名民警組建推進專班,從上到下同頻共振,強力推動,最大限度落實了組織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