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生活性服務業的牽頭部門,我們將牽頭深化相關領域基礎研究,會同相關部門按照成都市生活性服務業發展大會部署和《意見》要求,加快編制實施專項行動計劃。」市商務委主任郭啟舟表示,市商務委還將積極發揮商務工作貼近民生、服務民生的特點,營造更便利、更安全、更智慧的社區生活服務體系,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服務圈」。
日前,市政府也公布了《成都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2017)》(以下簡稱《規定》),要求「新建住宅建築不得設置底商,商業應獨立設置」。那成都將如何引導底商發展?
郭啟舟表示,成都將有序引導底商向社區聚集,大力發展社區新零售服務體系,推廣O2O社區商業模式,鼓勵在社區布局一站式生活體驗館,大力建設社區集成化智能服務終端,提升市民日常生活服務的便利度。
「底商在商業發展初期、商業網點不足的時候,的確發揮了重要作用。」郭啟舟介紹,但隨著城市發展,人們對消費環境需求在不斷提升,現在底商有一些副作用。成都將在新區規劃上,限制和引導商業網點布局。未來社區商業中心不能低於10%,這是制度上的剛性規定,「打造社區生活服務區,過去有概念但沒有具體規劃,未來將通過行動計劃引導底商向社區生活服務中心集聚。」
郭啟舟表示,成都還將制定政策鼓勵底商調整和改變業態,包括引進新的商業模式,比如依託網際網路的新消費模式,「底商不是簡單關閉,而是提升。」哪些業態需要提升?郭啟舟說,目前成都底商模式大多需要提升,比如「蒼蠅館子」的比重較大,衛生質量、管理和服務也需要提升。
市商務委還將引導布局更多社區超市和24小時便利店,鼓勵便利店疊加公共服務、政務服務和商務服務等便民功能,提升居民生活的便利性、舒適性,營造更便利、更安全、更智慧的社會生活服務體系。據統計,目前我市品牌便利店已突破4500家,其中24小時便利店超過400家,已初步形成覆蓋城鄉的便利店服務體系。
成都商報記者 葉燕
紅旗連鎖
瞄準人臉識別等新技術 向智能零售邁進
遍布成都大街小巷的紅旗連鎖超市,可能是成都人最熟的「鄰居」之一。但作為生活性服務業中傳統零售的代表,紅旗連鎖也面臨著重重關隘,紅旗連鎖董事長曹世如在成都生活性服務大會現場表示,紅旗連鎖正走在一條提檔升級的道路上。
曹世如說,紅旗連鎖率先打造的「商品+服務」模式,目前已經開通了公交卡充值、水電繳費、火車票代售、福彩、醫院掛號等70多類項目,實現了與交通、旅遊、醫療等產業跨界合作、融合發展。
同時,紅旗連鎖還在推進「市民驛站」。「成華區政府和紅旗連鎖合作的成都首個市民驛站已經投入運行,社保、國稅、地稅等60多項公共服務項目,讓群眾在附近的紅旗連鎖就能辦理相關業務,得到了居民的好評。」曹世如透露,目前公司正在和青羊、錦江、高新、武侯區開展合作,下一步還會配合更多的區市縣開展政務合作項目。
讓曹世如更為得意的一點是,作為傳統零售的代表,紅旗連鎖已經和大數據運用、人臉識別等「黑科技」牽上了線。去年6月,公司正式啟動了紅旗雲大數據平臺,讓大數據助力紅旗連鎖實現人財物的流轉高度系統化、精細化,還可為供應商、合作夥伴相關部門提供相應的數據服務。「紅旗連鎖會向著智能零售、智慧生活不斷邁進,做廣大市民的好鄰居。」
成都太古裡
融入成都「慢」性格 讓一切項目不可被複製
韓置是香港太古集團總部零售業務董事,對於成都,他直稱「非常有感情」。因為目前成都人的購物天堂、外地遊客的「打卡聖地」——成都遠洋太古裡,就是韓置的心血之作。去年下半年職位變動前,他是成都遠洋太古裡董事兼第一任總經理。
韓置認為,成都太古裡項目之所以做得不錯,是因為其一切項目都是不可複製的。「在規劃一個項目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做大量的研究,尤其是要考慮當地城市的氛圍,還有跟那個地方人民情感的連帶,他們喜歡什麼,我們才知道如何去打造一些公共空間。」
韓置告訴記者,在打造成都太古裡項目時,方案中就充分融入了成都的「慢」性格——在內部街區的打造上,很用心地將「快」與「慢」兩個元素進行交叉規劃。從「慢裡」到「快裡」,品牌也隨之分類、組合,讓國際前沿時尚與休閒文化生活方式自然邂逅,從而巧妙地化解了這一場「快慢衝突」,協調好一座歷史名城。韓置透露,今年內,太古還會將一些新的品牌、新的業態不斷引入成都市場。「同時我們也注重東西交融、新舊結合,讓國際時尚與本土文化交流、碰撞。」成都商報記者 尹沁彤